劉如增

劉如增(1918~1999) 作曲。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上海戲曲音樂協會會長、上海戲劇學院教授。江蘇省常州人,1918年出生於上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如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18年
  • 逝世日期:1999年
  • 職業:作曲家
  • 代表作品:《梁山伯與祝英台》
個人簡介,名譽,

個人簡介

少年時代愛好音樂和戲劇。
1942年改名劉今考入國立音樂院,課餘為話劇配樂。
1945年9月經喬奇介紹到雪聲劇團,為《月光曲》一劇寫了兩首主題歌,在劇中貫串使用;在樂隊中還增加了鋼琴,由他彈琴伴奏。
1946年8月再次到雪聲劇團,擔任作曲,從此投身於越劇改革事業。在《樂園思凡》中,嘗試運用了中國混合樂隊,接著為《淒涼遼宮月》、《鳳簫相思》、《洛神》、《女賊》等劇作曲。
1947年1月雪聲劇團暫告解散後,轉入東山越藝社。
1948年,為越劇影片《祥林嫂》作曲,伴奏全部用管弦樂隊;同年為已恢復的雪聲劇團作曲,在《珊瑚引》(田漢編劇)演出時,對樂隊進行了重大改革,全部使用民樂,樂器用了4隻琵琶,還用了三弦、鳳凰簫、笛子等,增強了表現力,受到各越劇團及其他劇種的重視。同時還教樂隊識簡譜。
1949年7月至9月,參加上海市軍管會文藝處舉辦的地方戲劇研究班,與老藝人結合,挖掘、收集、整理、介紹越劇早期老調。
1950年初為越劇影片《相思樹》作曲,與袁雪芬合作創造出〔男調〕新腔。以後為合作、東山、芳華等越劇團和滬劇作曲。
1951年8月到上海戲劇專科學校(上海戲劇學院前身)歌舞劇科任教。
1952年,為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編曲,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音樂創作獎。個人獲文化部頒發的獎狀。
1953年,負責彩色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音樂,翌年,該片獲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舉行的第8屆國際電影節"音樂片獎"。
1955年,為越劇《西廂記》編曲,與袁雪芬合作,在音樂語言的創新方面作了大膽的嘗試。同年參加"中國越劇團"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蘇聯訪問演出。
1959年為袁雪芬主演的《秋瑾》編曲。
1962年為袁雪芬主演的《祥林嫂》編曲。
1978年負責彩色寬銀幕越劇影片《祥林嫂》的音樂。
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除越劇外,他還為話劇和十幾個戲曲劇種作曲、編曲。
在1992年中國戲曲音樂學會舉辦的首屆中國戲曲音樂評獎中,獲得唯一的特別獎。1992年10月,上海戲劇學院、上海越劇院、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等單位聯合舉辦了"劉如曾戲曲音樂作品專場",演唱了他新創作的清唱劇《祥林嫂》和一些代表作的片斷。
1994年2月,獲上海寶鋼高雅藝術特別榮譽獎。

名譽

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劇協上海分會常務理事兼民族音樂委員會副主任和戲曲音樂組組長、藝委會委員,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市第二、三、四、五屆人民代表,上海市第五、六屆政治協商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