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王

雍王,中國古代王爵之一。歷朝封雍王者凡十六人,其中著名者有章邯李适愛新覺羅·胤禛等。

按王爵等級劃分,一字王是國王親王。故而清朝的親王也是一字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雍王
  • 秦末:章邯
  • 唐朝:李繪、李素節、李賢
  • 唐朝:李守禮、李适、李渼
  • 後唐:李重美
  • 宋朝:趙元份、趙昕、趙顥
  • 元朝:朵吉、老的沙
  • 明朝:朱祐枟、孫可望
  • 清朝:愛新覺羅·胤禛
秦末雍王,簡介,人物生平,作戰成就,攻打楚軍,巨鹿之戰,投奔楚國,裂土封王,唐朝雍王,李繪,李素節,李賢,李守禮,李适,李渼,後唐雍王,宋朝雍王,趙元份,趙昕,趙顥,元朝雍王,朵吉,老的沙,明朝雍王,朱祐枟,孫可望,清朝雍王,

秦末雍王

簡介

章邯,字少榮。秦末大將。秦二世時任少府。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九月,受命率驪山(今陝西臨潼東南)刑徒奴產子(奴婢的子女,身份仍為奴)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使秦廷得以苟延殘喘。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於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直逼陳(今淮陽),迫陳勝遁走。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黃河)攻趙。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污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封雍王。楚漢戰爭中,章邯在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八月,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殺。

人物生平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二世胡亥東巡郡縣,聽信奸臣趙高的讒言,一路殺戮大臣,假借罪名互相株連。於是,滿朝震驚,恐懼不安,凡進諫的都認為是誹謗朝廷。從此大臣諂媚討好,百 姓驚恐。第2年四月,重修阿房宮。征丁征糧,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嚴刑酷律,獄中刑徒,人滿為患。各地百姓苦於秦朝官吏的統治,紛紛揭竿起義。七月,陳勝在荊地起兵造反,自封楚王。山東百姓殺了當地的守尉令丞,自立諸侯王,回響陳勝。武臣趙歇自封為趙王魏咎魏王田儋為齊王。劉邦沛縣起義,項梁項羽的叔父)在會稽起兵。造反的人多得無法計算,各路人馬以討伐秦朝為名,相互聯合起來向秦廷進軍。
打垮周章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冬天,陳勝派遣的周章等將領到達戲水,有幾10萬軍隊。二世胡亥大為震掠,和群臣商量說:“怎么辦呢?”少府章邯說:“盜賊已經來到這裡,兵眾勢強,現在調發近處縣城的軍隊為時已晚。酈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們,發給兵器,讓他們出擊盜賊。”於是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為將領,受命率驪山(今陝西西安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東馬坊村)刑徒及奴隸70萬之眾,迎擊周章。打垮了周章的軍隊,周章出關,逃至曹陽,章邯追至,擊破曹陽。周章再次敗走澠池,10餘日後,章邯大破澠池,周章自剄。打敗了周章,章邯又向滎陽(今河南省滎陽東北)進發。

作戰成就

滎陽將軍田臧派諸將李歸等守滎陽城,自己帶精兵往西迎戰秦軍,在熬倉與秦軍大戰,田臧戰死。章邯繼續進兵滎陽城,攻城,城破,李歸等戰死。
接著章邯又連續破鄧說、敗伍徐,迫陳勝遁走至城父。陳勝命張賀出城西迎戰章邯,自己親自在城樓監戰。城西一戰,張賀戰死。自此陳勝不敢再戰,閉關死守。在章邯圍城的強大攻勢下,臘月,陳勝被自己貼身的莊賈殺死,開城降秦。
章邯出戰,屢戰屢勝,使秦廷得以苟延殘喘。二世胡亥又增派長史司馬欣董翳協助章邯進攻義軍。軍隊向栗縣進發,到達栗縣,項梁派別將朱雞石余樊君和他交戰。余樊君戰死,朱雞石軍敗,逃到胡陵。

攻打楚軍

項梁自東阿出發,向西進軍,到達定陶。秦發動全部兵力增援章邯,攻打楚軍。大破楚軍於定陶,項梁戰死。
章邯打垮了項梁的軍隊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齊王田儋,在臨濟消滅了魏王魏咎楚地有名將領都已經死了,章邯以為楚地的敵人不用擔心了,就渡過黃河,北進攻打趙地,大破趙軍。這個時候,趙歇為趙王,陳余為將,張耳為相,都跑進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圍攻巨鹿,章邯駐紮在巨鹿的南面,修築甬道輸送糧食。陳余作為趙軍將領,統率士卒數萬人駐紮在巨鹿城的北面。秦將王離圍困趙軍於巨鹿城。這被圍在巨鹿的軍隊就是所謂的“河北之軍”。

巨鹿之戰

章邯等人率領他們的軍隊包圍著巨鹿。此時,楚國上將軍項羽帶領楚國士卒前往援救巨鹿。項羽率領全軍渡河,鑿沉船隻,砸破炊具,燒毀營舍,攜帶3天口糧,用以表示士卒拚死決 戰,沒有一個有活著回來的打算。軍隊一到就圍困了王離,與秦軍遭遇,打了9仗,截斷了秦軍的甬道,大破秦軍,殺了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不向楚軍投降,自焚而死。楚軍攻擊秦軍時,諸侯將領都在營壘上觀戰。楚軍戰士無不以一當十,楚兵喊聲震天,諸侯軍人人膽戰心驚。打垮了秦軍,項羽召見各諸侯將領,他們進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不敢抬頭仰視。項羽從此自立為西楚霸王,在梁、楚地區的9個郡稱王,建都彭城,各路諸侯隸屬於他。
巨鹿之戰中秦軍被項羽擊敗,秦軍退卻。章邯退至棘原駐紮,項羽駐紮在漳水南岸,兩軍相持,沒有交戰。

投奔楚國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冬天,趙高做了丞相,朝政專權,讒害忠良。因秦軍的退卻,二世派人責讓章邯。章邯恐懼,派長史司馬欣去請示。司馬欣到了鹹陽,留在司馬門3天,趙高不接見,有不信任之意。長史司馬欣心裡害怕,急忙逃回軍中。他怕有人來追殺,沒有敢走原路。趙高果然派人追趕他,沒有追上。司馬欣到了軍中,向章邯報告說:“趙高居中用事,下面的人不可能有所作為。如今仗能打贏,趙高必定嫉妒我們的功勞;仗打不贏,免不了被處死。希望將軍深思熟慮。”陳余也送給章邯一封信說:“白起為秦將,向南攻拔鄢、郢,向北坑殺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數,而最後竟然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匈奴,開闢榆中幾千里的地域,最終竟然斬於陽周。為什麼呢?功勞太多,秦不能按功行封,因此羅織罪名,用國法殺死他們。現在將軍為秦將3年了,所損失的士卒以10萬計,而諸侯軍同時並起,越來越多。那個趙高一向諂諛,為時己久,眼下形勢危急,也怕二世殺他,所以打算用法殺死將軍,藉以推卸責任,另外派人替代將軍,以此來擺脫禍患。將軍在外時日已久,朝廷中很多人與你有隔閡,有功也是被殺,無功也是被殺。況且天要亡秦,無論是愚笨的人還是聰明的人全都知道。如今將軍在內不能直言規諫,在外為即將滅亡的國家的將領,孓然孤立而想長期存在,豈不可哀!將軍何不倒戈與各路諸侯聯合,簽訂和約,共同攻秦,割地為王,南向而坐,稱孤道寡;這同自己伏砧受戮,妻子被殺,哪個比較好一些呢?”章邯猶豫不決,暗中派軍候始成到項羽營中,想要簽署和約。和約沒有商妥,項羽讓蒲將軍晝夜領兵渡過三戶津,紮營漳水南岸,與秦軍交戰,又一次打敗了秦軍。項羽率領全軍士卒在污水上攻擊秦軍,把秦軍打得大敗。
章邯派人去見項羽,打算訂立和約。項羽召集軍吏商量說:“軍中糧少,想允許他簽訂和約。”軍吏都說:“好。”項羽就與章邯訂期在桓水南岸殷墟相見。已經締結了盟約,章邯見到項羽,涕淚交下,向項羽訴說趙高的種種行徑。項羽就立章邯為雍王,安置在楚軍營中,使長史司馬欣上將軍,率領秦軍為先行部隊。
趙高殺死了二世胡亥,立三世子嬰做皇帝。子嬰做了46天秦王,楚軍打垮了秦軍,進人武關。子嬰就用絲帶繫著脖子,白馬素車,捧著天子的印璽和符節,在軹道旁投降。秦朝滅亡。秦朝最後滅亡了,過了5年後,漢朝才統一了全國。

裂土封王

項羽為諸侯聯軍的領袖,殺死了子嬰和秦公子宗族。屠毀鹹陽,焚燒宮室,俘虜了秦國子弟和婦女,把珍寶財物搜刮在一起,諸侯們共同瓜分了。項羽為西楚霸王,負責分封天下諸侯 王,消滅了秦國以後,把它的土地分為3部分,封立3個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號稱三秦
封章邯為雍王,稱王於鹹陽以西,建都廢丘(今陝西省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東馬坊村)。長史司馬欣,從前做櫟陽獄掾,曾對項梁有過恩德;都尉董翳,最初勸說章邯降楚。所以封司馬欣為塞王;稱王於鹹陽以東到黃河一帶,建都櫟陽;封董翳為翟王,稱王於上郡,建都高奴
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漢王劉邦韓信的計策,從古道回軍,襲擊雍王章邯。章邯在陳倉迎擊漢軍,雍王兵敗,退保廢丘。漢王隨即平定了雍地,向東到達鹹陽,率軍圍困雍王於廢丘
劉邦久攻廢丘不下,至漢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被劉邦大將韓信用計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遂拔劍自刎。

唐朝雍王

李繪

李繪隋朝人,唐太祖李虎的第五子。在隋朝時,官居夏州總管。唐朝武德年間,追封李繪為雍王。

李素節

李素節(648年-690年),唐高宗李治第四子,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異母兄,母蕭淑妃,唐朝宗室。李素節聰明好學,深得其父唐高宗寵愛,初封雍王,官拜雍州牧。後任岐州刺史,改封郇王。其母蕭淑妃遭武則天殺害後,李素節被貶任申州刺史。
乾封初年(666年),唐高宗下令,以李素節長年患病為由,不再召喚他進京朝見。李素節因此知道武則天猜忌他,於是作《忠孝論》來表明心中想法,但這卻引起武則天對他更加憤怒,將他降封鄱陽郡王,安置袁州。儀鳳二年(677年),李素節遭禁錮終身,遷到岳州安置。武則天臨朝後,改封葛王,後進封許王,歷任岳州刺史、舒州刺史。
天授元年(691年),李素節遭誣告,被勒令進京,在龍門驛被縊殺,時年四十三歲,以庶人之禮安葬。李素節之子李英等九人同遭誅殺,唯獨四子李琳、李瓘、李璆、李欽古尚屬年幼,才得以幸免於難,長期囚禁在雷州。唐中宗李顯即位後,追封李素節為許王,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許州刺史,以禮改葬,陪葬乾陵

李賢

章懷太子李賢(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則天第二子,系高宗時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後遭廢殺。著有《君臣相起發事》、《春宮要錄》、《修身要覽》等書,今已佚失。
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李賢出生於父母祭拜太宗昭陵途中,是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則天第二子。永徽六年(655年)冊封為潞王。
顯慶元年(656年),太子李忠被廢,改立武后長子李弘。李賢遷任岐州刺史,同年加封雍州牧、幽州都督。龍朔元年(661年)改封沛王,加揚州都督兼左武衛大將軍,仍任雍州牧。
龍朔二年(662年),加揚州大都督。麟德二年(665年)加右衛大將軍。鹹亨三年(672年),更名李德,徙封雍王,授涼州大都督、雍州牧、右衛大將軍,食實封一千戶。上元元年(674年),又依舊名李賢。
調露二年(680年),李賢因謀逆罪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則天廢帝主政,遣酷吏丘神勣赴巴州校檢李賢居所。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賢,逼令自盡,終年二十九歲。
垂拱元年(685年),武則天詔令恢復李賢雍王爵位。神龍二年(706年),唐中宗追加李賢司徒官爵,迎其靈柩返還長安,以親王身份陪葬乾陵。景雲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賢為皇太子,諡號“章懷”,與太子妃房氏合葬於今章懷太子墓

李守禮

李守禮(672年-741年),本名李光仁,唐高宗李治之孫,章懷太子李賢次子。
鹹亨三年(672年)出生於王府。調露二年(680年)李賢犯下謀逆罪,李光仁與父母同被廢為平民,流放到偏僻的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李賢在流放地被迫自盡。垂拱元年(685年),武則天詔令恢復李賢雍王爵位,家人得以返還長安。李光仁更名李守禮,封為嗣雍王,授太子冼馬官職,但仍與李旦家人幽禁宮中。
聖歷元年(698年),李旦自皇嗣降封為相王,家人得以外出居住。李守禮也重獲自由,改授司議郎中。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辟,授予李守禮光祿卿。唐隆元年(710年),唐殤帝遵照中宗遺囑,視李守禮如同皇子,進封邠王。不久唐睿宗復辟,改授李守禮為左金吾衛大將軍、幽州刺史、單于大都護。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李守禮逝世,時年七十歲。唐玄宗恩制加贈太尉官銜,以親王身份陪葬乾陵。

李适

唐德宗李适(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李豫長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則天唐殤帝以外),在位二十六年(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 )。
初封奉節郡王,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為天下兵馬元帥,改封魯王。安史之亂平定後,拜尚書令,改封雍王。廣德二年(764年),被立為皇太子。
大曆十四年(779年)五月,代宗駕崩,李适即位。

李渼

靖懷太子李渼,(《舊唐書》中,名李漢),唐宣宗李忱次子。會昌六年封雍王。大中六年薨。

後唐雍王

李重美
李重美唐廢帝李從珂次子。廢帝即位,自左衛上將軍領成德軍節度使、兼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改領天雄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雍王。後來父子一起自焚身亡。

宋朝雍王

趙元份

趙元份,宋太宗第四子,初名趙德嚴。太平興國八年出閣,改名趙元俊,封冀王。雍熙三年,改今名,進封越王。真宗即位,加中書令,改封雍王。薨年三十七,贈太師、尚書令、鄆王。改陳王,又改潤王。治平中,封魯王。

趙昕

趙昕宋仁宗次子,早死。宋徽宗時,追封雍王。

趙顥

趙顥,字仲明,初名仲糺,宋英宗趙曙次子,宋神宗趙頊同母弟,母宣仁聖烈皇后高氏。謚曰榮。初封安樂郡公,進祁國公,再進東陽郡王。神宗即位後,進封昌王。後相繼改封雍王、揚王、冀王、楚王、燕王吳王

元朝雍王

朵吉

朵吉,元朝唐兀人,涼王搠思吉朵兒只之子。曾為怯烈馬赤(翻譯官)。據錢大昕表:他追封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秦國公、雍王。

老的沙

老的沙(?-1365年),突厥罕祿魯氏,威寧王帖木迭兒之子,元明宗徽裕皇后之弟。
至正十三年,以哈麻薦,入侍左右。哈麻與脫脫有隙,老的沙黨附哈麻,乃密譖脫脫於帝,又風太史院奏有星變,咎在宰相,後遂罷脫脫兵柄,安置淮南。十五年,哈麻為中書平章政事,老的沙等進秩有差。十七年六月,擢御史大夫。九月,拜中書平章政事。十八年,又改御史大夫,奉詔作新風紀。二十三年,監察御史也先帖木兒、傅公讓等劾宦者朴不花蠹國,老的沙奏其事。皇太子以奇後袒朴不花,貶也先帖木兒等。陳祖仁、李國鳳又上書劾之,帝大怒,左遷二人官。老的沙力爭其事,言不巳,太子惡之。奇後譖於帝,帝以老的沙母舅,故封為壅王,遣就國。老的沙遂奔孛羅帖木兒。太子深銜之,索於孛羅帖木兒,不與。遂被誣與孛羅帖木兒謀不軌。二十五年,平章失烈門等誅孛羅帖木兒於延春閣下,老的沙傷額趨出,擁孛羅帖木兒母妻出都,將其軍合於禿堅帖木兒。帝命益王渾都帖木兒、樞密副使觀音奴,擒老的沙,誅之。禿堅帖木兒走嶺北八兒思之地,尋亦伏誅。

明朝雍王

朱祐枟

雍王朱祐枟(1481年6月29日-1507年1月17日),明憲宗第八子、母孝惠皇后邵氏。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保持家天下的長久統治,將諸皇子分封到各地為王,這就是史載的“封藩”。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受封雍王。初封四川保寧府,弘治十二年(1499年)就藩衡州(今衡陽),正德二年(1507年)1月17日去世,謚雍靖王。無子,藩國除。
衡州府,為湖廣行省南部第一大城,明成化23年(公元1487年),雍王朱祐枟就藩衡州府。雍王于衡州即位後,看中了金鰲山的風水。在此辟山移土建造雍王府,形成了一條繁華街巷。1507年,雍王薨。1643年,張獻忠率部攻占衡州(今衡陽),一把沖天大火燒掉了雍王府,宮室灰飛煙滅,如今只留下金鰲巷(金鰲巷因當年此地有一座形似金鰲的山頭)地名。

孫可望

孫可望(?—1660年),原名孫可旺,張獻忠養子。大西國重要將領,封平東王。
張獻忠死後,投靠南明朝,求封秦王,南明不準,議封雍王,不受。孫可望為此擊殺南明大學士三十人,最終逼南明封其為秦王。
他後來投靠滿清,滿清封其為義王。他先後侍奉三個政權,都獲得王爵,實屬罕見。

清朝雍王

愛新覺羅·胤禛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735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四十八年(1709年)封雍親王。 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登基,次年號雍正。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子時,病逝。廟號清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清泰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