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是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後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並於八個月後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秦朝主力盡喪,名存實亡。

基本介紹

  • 名稱:巨鹿之戰
  • 地點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西南)
  • 時間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
  • 參戰方:以楚軍為首的各諸侯義軍,秦軍
  • 結果:義軍殲滅王離軍,章邯軍投降
  • 參戰方兵力:秦軍四十萬
    楚軍五萬,諸侯聯軍數十萬
  • 主要指揮官:秦:章邯王離;楚:項羽
  • 戰爭起因:秦末農民起義
  • 導火線:秦軍攻趙,諸侯救援
  • 戰爭性質:秦軍主力與各路救趙起義軍總決戰
歷史背景,戰爭過程,破釜沉舟,作壁上觀,兩軍決戰,新安殺降,影響,歷史評價,

歷史背景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以十月為歲首,秦二世二年為前209年十月至前208年後九月,該年閏月),秦軍上將軍章邯打敗並殺死楚地反秦義軍首領項梁後,認為楚地已不足憂,於是渡過黃河,匯合前來增援的王離軍20萬(長城軍)一起攻打趙國,大敗趙軍。這時候,趙歇為王,陳余為大將。張耳為國相,都逃進了鉅鹿城。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了鉅鹿,自己的軍隊駐紮在鉅鹿南邊,築起兩邊有牆的甬道給他們輸送糧草。陳余作為趙國的大將,率領幾萬名士卒駐紮在鉅鹿北邊,這就是所謂的河北軍。
巨鹿之戰
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楚懷王以及各國諸侯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救趙諸軍駐紮在巨鹿城北,陳餘曾派陳澤率五千人先去試試秦軍的力量,結果是到了那裡就全軍覆沒了,自此,諸侯聯軍沒有人敢前去迎戰。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後九月(閏月),楚懷王陣營分兵兩路,一路以卿子冠軍宋義上將軍,魯公項羽為次將,亞父范增為末將,率軍數萬北上以解巨鹿之困;另一路以劉邦為主帥,進攻關中。楚懷王許諾說誰先攻下關中,就封誰為關中王。
楚國援趙大軍進至安陽(現在山東曹縣東南)後,宋義稱最好等秦趙兩敗俱傷後楚軍再收漁人之利,故逗留46天不前進。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一月(秦二世三年為前208年十月至前207年九月),項羽痛斥宋義並殺死了他。楚懷王遂封項羽為上將軍,並令英布和蒲將軍兩支楚軍也歸其指揮。

戰爭過程

破釜沉舟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項羽率楚軍到達巨鹿縣南的黃河(一說為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將軍率2萬義軍渡過河,援救巨鹿。二將渡河後初戰小勝,趙將陳余又催促進兵。接著,項羽率領全軍渡過黃河(一說為漳水),命令全軍破釜沉舟,燒掉房屋帳篷,只帶三日糧,以示不勝則死的決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奔巨鹿,擊敗章邯部保護甬道的秦軍,斷絕王離部的糧道,包圍了王離軍隊。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越戰越勇。經過九次激烈戰鬥終於打退章邯,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秦將涉間舉火自焚,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困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破釜沉舟破釜沉舟

作壁上觀

此時,楚軍的雄威壓倒了諸侯軍;援救鉅鹿的諸侯國的軍隊有營壘十多座,卻都不敢發兵出擊。待到楚軍攻打秦軍的時候,諸侯軍的將領都在營壘上觀戰。見楚軍士兵無不以一當十,喊殺聲驚天動地,諸侯軍人人都驚恐不已。這樣打敗了秦軍後,項羽便召見諸侯軍將領。這些將領們進入轅門時,沒有一個不是跪著前行的,誰也不敢仰視。項羽從此始成為諸侯軍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歸他統帥了。
但在《史記·張耳陳余列傳》中,關於諸侯軍又有另一種說法:“項羽兵數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項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諸侯軍乃敢擊圍巨鹿秦軍,遂虜王離。涉間自殺。”按《張耳陳余列傳》所敘述,則諸侯軍僅僅在項羽與章邯的甬道護軍作戰時作壁上觀,待項羽進攻王離時,諸侯軍則參與了圍攻,俘王離、迫使涉間自殺,是楚軍和諸侯軍的共同戰果。
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綜合了《史記》中《項羽本紀》和《張耳陳余列傳》的說法,表述為:“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大破之,章邯引兵卻。諸侯兵乃敢進擊秦軍,遂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自燒殺。”

兩軍決戰

章邯的軍隊駐紮在棘原,項羽的軍隊駐紮在漳河南,兩軍對陣,相持未戰。由於秦軍屢屢退卻,秦二世派人來責問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長史司馬欣回朝廷去請示公事。司馬欣到了鹹陽,被滯留在宮外的司馬門呆了三天,趙高竟不接見,心有不信任之意。長史司馬欣非常害怕,趕快奔回棘原軍中,都沒敢順原路走,趙高果然派人追趕,沒有追上。司馬欣回到軍中,向章邯報告說:“趙高在朝廷中獨攬大權,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麼作為。如今仗能打勝,趙高必定嫉妒我們的戰功;打不勝,我們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認真考慮這情況!”
巨鹿大戰巨鹿大戰
這時,陳餘也給章邯寫了封信,說:“白起身為秦國大將,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滅了馬服君趙括的軍隊,打下的城池,奪取的土地,數也數不清,最後還是慘遭賜死。蒙恬也是秦國大將,北面趕跑了匈奴,在榆中開闢了幾千里的土地,最終也被殺害於陽周。這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戰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每個人都予以封賞,所以就從法律上找藉口殺了他們。如今將軍您做秦將已三年了,士卒傷亡損失以十萬計,而各地諸侯一時並起,越來越多。那趙高一向阿庚奉承,時日已久,如今形勢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殺他,所以想從法律上找藉口,殺了將軍來推卸罪責,讓別人來代替將軍以免去他自己的災禍。將軍您在外時間長久,朝廷里跟您有嫌隙的人就多,有功也是被殺,無功也是被殺。而且,上天要滅秦,不論是智者,還是愚者,誰都明了。現在將軍您在內不能直言進諫,在外已成亡國之將,孤自一人支撐著卻想維持長久,難道不可悲嗎?將軍您不如率兵掉轉回頭,與諸侯聯合,訂立和約一起攻秦,共分秦地,各自為王,南面稱孤,這跟身受刑誅,妻兒被殺相比,哪個上算呢?”章邯猶疑不決,秘密派軍候始成,到項羽那裡去,想要訂立和約。和約沒有成功,項羽命令蒲將軍日夜不停地率兵渡過三戶津,在漳河之南駐紮下來,與秦軍交戰,再次擊敗秦軍。項羽率領全部軍兵在污水攻擊秦軍,把秦軍打得大敗。

新安殺降

章邯又派人來求見項羽,想訂和約。項羽召集軍官們商議說:“部隊糧草不多,我想答應他們來訂約。”軍官們都說:“好。”項羽就和章邯約好日期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會晤。訂完了盟約,章邯見了項羽,禁不住流下眼淚,向項羽述說了趙高的種種劣行。項羽封章邯為雍王,安置在項羽的軍中。任命司馬欣為上將軍,統率秦軍擔當先頭部隊,巨鹿之戰結束。
部隊到了新安。諸侯軍的官兵以前曾經被征徭役,駐守邊塞,路過秦中時,秦中官兵很多人對待他們不像樣子,等到秦軍投降之後,諸侯軍的官兵很多人就借著勝利的威勢,象對待奴隸一樣地使喚他們,隨意侮辱。秦軍官兵很多人私下議論:“章將軍騙我們投降了諸侯軍,如果能入關滅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諸侯軍俘虜我們退回關東,秦朝廷必定會把我們父母妻兒全部殺掉。”諸侯軍將領們暗地訪知秦軍官兵的這些議論,就報告了項羽。項羽召集黥布、蒲將軍商議道:“秦軍官兵人數仍很多,他們內心裡還不服,如果到了關中不聽指揮,事情就危險了,不如把他們殺掉,只帶章邯、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進入秦地。”於是楚軍趁夜把秦軍二十餘萬人擊殺坑埋在新安城南。

影響

與項羽北上救趙、俘虜王離、迫降章邯的同時,劉邦趁秦軍主力被牽制在河北,也乘虛自率一軍向西進發,首先進入關中。於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突破武關,十月進入鹹陽,秦王子嬰出降,秦朝滅亡。

歷史評價

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戰爭所取得的一場巨大勝利。它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經此一戰,秦朝已名存實亡。而項羽破釜沉舟,在各諸侯軍龜縮於壁壘中時帶頭以楚軍猛攻秦軍,帶動諸侯聯軍殲滅秦將主力,如此的戰果令無數後世人對其充滿了好奇與景仰。
明朝學者茅坤認為巨鹿之戰是“項羽最得意之戰,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在一幅著名的對聯(作者待考,一說胡寄垣,一說金正希,一說蒲松齡),將項羽的破釜沉舟與勾踐的臥薪嘗膽並列,稱:“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說明篤志的重要性。
清朝名臣李光地在《榕村語錄》評價說:“項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斷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
清朝詩人鄭板橋有《巨鹿之戰》詩稱:“千奸萬黠藏凶戾,曹操朱溫稱帝。何似英雄駿馬與美人,烏江過者皆流涕。”
清朝學者趙翼評價:“章邯攻趙,項羽破之,被坑者且二十萬,其多可知也。”
民國學者蔡東藩認為巨鹿之戰是秦朝歷史上第一大決戰,是秦亡楚興的關鍵,評價說:“項羽之救巨鹿,為秦史上第一大戰,秦楚興亡之關鍵,實本於此。蓋章邯為秦之驍將,邯不敗,即秦不亡。且山東各國,無敢敵邯,獨羽以破釜沉舟之決心,與拔山扛鼎之大力,一往直前,九戰皆勝,虜王離,殺蘇角,焚涉間,卒使能征善戰之章邯,一蹶不振,何其勇也!然使秦無趙高之奸佞,二世之昏愚,則邯猶不至降楚,或尚能反攻為守,亦未可知。天意已嫉秦久矣,故特使趙高以亂其中,復生項羽以撓其外,章邯一去而秦無人,安得不亡!誰謂冥冥中無主宰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