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典注釋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隨緣”
(術語)外界之事物來,與自體以感觸,謂之緣。應其緣而自體動作,謂之隨緣。如水應風之緣而起波。
真如 之於諸法,佛陀之於教化,皆然。最勝王經五曰:“隨緣所在覺群迷。”又隨其
機緣 。不加勉強也。齊書陸法和傳曰:文宣賜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盡免之,曰:各隨緣去。
《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
《俗語佛源》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是
佛教 根本理論之一。“理即佛者,不思議理性也。如來之藏
不變隨緣 ,隨緣不變,隨拈一法,無非
法界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凡不減,在聖不增。”(《教觀綱宗》)理性不異不變名“如”,循業發現(隨緣)為“來”(色法與心法)。“
如來藏 ”是“一為無量,無量為一”的絕待統一體。“隨緣”之義,謂“
如來藏 ”中一切清淨法,周遍
法界 ;隨眾生心,循業發現。眾生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
世間 相。諸佛滅塵合覺,故發
真如 妙覺明性(《
楞嚴經 》卷三、卷四)。後以“隨緣”表示隨其
機緣 ,不加勉強。《北齊書·陸法和傳》:“文宣賜法和奴婢二百人,法和盡免之。曰:各隨緣去。”又表示聽任環境安排,如言“隨緣度日”。(禹振聲)
《英漢-漢英-英英佛學辭典》中華佛典寶庫
(1) To accord with conditions; to act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dependent origination.
(2) To be transformed by the conditions of the situation--to be conditioned. (yatha^-pratyata) [顯揚論, T 1602.31.508b]
(3) The production of things based on external influences.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隨緣不變”
(術語)有隨緣動作之不變之意,
真如 者,其體雖為不變,然觸緣則生起萬有,故曰隨緣不變。(參見:
隨緣真如 )。
《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
雖隨千差萬別的
機緣 ,但本體不變。二種
真如 之一(不變真如與隨緣
真如 )。
《禪宗語錄辭典》中華佛典寶庫
解夏上堂雲。妙淨明心本無延促。金剛正眼豈有
開遮 。絲毫不移古今獨露。理隨事變事逐理融。隨所作心應所知量。便有春夏秋冬生住異滅。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用無功用成一切事。且隨緣不變一句作么生道。秋風吹八極。木落露千山。下座“隨緣不變”《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隨緣真如”
(術語)如
法相 三論
於權 大乘,立
真如 凝然不作所法,謂萬物之本體,真實如常,不變不動,此不變不動之真如為所依,而
因緣 之事相安立也。然則
真如 為體,萬物為相,體與相,雖所依畢竟不離,然彼此本來各別,如合木與石也。如華嚴
天台 ,為實大乘,於
真如 立二相,一為不變真如。二為
隨緣真如 。不變
真如 之邊,雖如彼權大乘所言,然謂真如不止於不變之一邊,更有隨緣之用,應外來之緣而現
森羅萬象 ,猶如不變之水,依外緣之風,而起千波萬波也。其所起之波,猶不失水之性,
森羅萬象 之事相,猶無變不變之
真如 性者,故萬法即真如,真如即萬法也。蓋
真如 有隨緣之德,故真如即萬法也。而
真如 又具不變之性,故萬法即真如也。起信論曰:“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一者
心真如門 ,二者心生滅門。”同義記中本曰:“一
如來藏心 含於二義:一約體絕相義,即
真如 門也。(中略)二隨緣起滅義,即生
滅門 也。”金錍論曰:“應知萬法是
真如 ,由不變故。
真如 是萬法,由隨緣故。”
《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謂
真如 之性,本無生滅。然因無明熏動,起一切相。如水因風,妄波忽動,
若風 止息,動相元無,故名
隨緣真如 。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緣真如之波”
(術語)不變
真如 比水,
隨緣真如 較波。此波有二,根本無明為緣,攪亂平等一味之性海,而作善惡之業,感苦樂之果,升沉
六道 者,凡夫自身
隨緣真如之波 也。又吹於大悲之風,現種種之境,化種種之身,布種種之教者,佛菩薩為他
隨緣真如之波 也。
淨空法師法語 什麼叫隨緣 1 佛在經典上,教給我們要隨緣;隨緣,你就自在。什麼叫隨緣?隨順經典上的道理、教訓,依教奉行,這叫隨緣。
2 要是隨順自己的意思、自己的習氣、自己的想法、看法,那是攀緣。攀緣造業,不管是善業,或是惡業,你都要遭果報;隨緣是淨業,這裡面沒有三途
六道 的果報。
3
普賢菩薩 教我們“
隨喜 功德”,那是隨緣,隨緣是功德;攀緣,縱然是一些善行、善事,是福德,不是功德。
4 要怎樣學佛才如法?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出
世間 法再也不把它放在心上,那就如法。世出
世間 法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是什麼態度?隨緣。
佛教 給我們要隨緣,我們聽從佛的教誨,一切隨緣,這個多自在!
隨緣不變 什麼叫攀緣 攀緣是你有意願,有目的,或者是為名,或者是為利,你想去做一樁什麼事情,這是攀緣,就是你要去找。
佛法 ,
佛教 我們隨緣,隨緣跟攀緣不一樣,隨緣是別人來找你。人家找到我們,我們看到人家有苦難需要幫忙,不能不去幫助,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他,這是隨緣。如果隨緣當中我們有目的,有名利夾雜在裡面,也變成攀緣,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攀緣心不清淨,隨緣心是清淨的。為別人做事,事情做好了,他有福報;事情沒有做好,我們已經盡心盡力,功德圓滿。所以,絕不妨礙自己的
清淨心 ,這是隨緣;與自己清淨心有妨礙,這是攀緣。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一切隨緣但不執著,普通人隨緣即變,而得道者隨緣不變!
佛法 當中常說的兩句話,“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 ”;我們又加了兩句,加這兩句是說明四種不同的境界。“
不變隨緣 ”是佛境界,
真如 隨緣是菩薩心,這個菩薩不是別的菩薩,是倒駕慈航的
觀世音菩薩 ,也就是他早就成了佛,現在以菩薩身分出現在
世間 ,他是不變隨緣。
第二種是“隨緣不變”,這是真的是菩薩,不是倒駕慈航;菩薩在學佛,在隨緣當中學不變,我們今天要在這個上努力,隨緣當中去學不變。怎么個學法?譬如你看東西你要會看,你聽你要會聽。會看、會聽的人怎么樣?他看到不變,在變化裡頭看到不變;聽,在變化音聲裡面聽到不變;那你才是真的在學佛,會看、會聽,這是菩薩。
第三種是“不變也不隨緣”,那是什麼人呢?
阿羅漢 ,墮偏真
涅盤 ,他不變不隨緣,他也不度化眾生,
灰身滅智 ;這是第三種,佛不贊成,佛常常喝斥他們。
第四種是“隨緣隨著變”,那就是我們凡夫了,你既不會看、你也不會聽,你的六根在六塵境界裡全用錯了。菩薩是會看會聽,六根用得很恰當,他在
塵緣 當中見性;塵緣是緣,隨緣見性,這是真本事喔,所以他開智慧。而我們的心是隨緣隨著變,心被外頭境界時時打轉,隨緣隨變的心就容易生煩惱。隨緣不變的心就容易生智慧,禪宗六祖惠能跟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而我們如果要見到五祖的話一定想說:“弟子心中常生煩惱”。為什麼常生煩惱呢?那就是我們的心隨緣隨變;菩薩為什麼不生煩惱而生智慧呢?隨緣不變。看到境界裡頭不變,變中有不變,自己也不變,自己的根身在變,剎那剎那在變,根中之性決不變。
隨緣隨分,不強求
1 在這個
世間 ,每個人都有欲望。欲望是沒有止盡的,欲望愈多,你的生活就愈苦,所謂是“欲海難填,
回頭是岸 ”。
2 佛叫我們斷一切欲望,為什麼?
名聞利養 、
五欲六塵 不是好東西,一點都沾不得,沾了就是生死輪迴,就搞這一套。
3 學佛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隨緣隨分,不強求,不攀緣,得過且過就夠了,換句話說,把我們天天心裏面攀緣
五欲六塵 的念頭,換成
阿彌陀佛 ,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就行了。
4
世間 人有欲望,我們也有欲望,我們的欲望跟世間人不同——我們希望生西方極樂世界,希望見
阿彌陀佛 。我們有這個欲望,我們要努力去追求。怎樣去追求?憶佛念佛,不間斷、不夾雜。
隨緣而不攀緣,這個多快樂
1 學佛的初步,是教你要看得開,要放得下!無論善事惡事都不要計較——惡事
惡緣 要放下,善事善緣也不可以攀,攀著還是錯了。
2 所以
佛教 給我們,“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隨緣是什麼?在一切境緣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一切隨緣,隨緣就自在,隨緣就不起煩惱。
3 攀緣就煩惱,攀緣是什麼?我一定要這樣,我一定要那樣。你這個一定,就是分別,就是執著,就是造業。
4
佛法 第一個大目標,是要求一心不亂,要求心不顛倒,換句話說,就是修定、修慧。如果常常攀緣,你怎么能得到定?你那個心怎么會清淨?不可能!所以,
佛教 給我們隨緣而不攀緣。隨緣而不攀緣,身心清淨,沒有負擔,沒有牽掛,這個多快樂!
自在隨緣,什麼都好
1 學佛的人沒有煩惱,學佛的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學佛的人,自在隨緣,什麼都好!學佛的人處處退讓,愈退,路子愈寬,退到後面,金色光明的大道,成佛之道。
2 真正學佛的人,心決定是清淨平等。心清淨平等,般若智慧就會現前,無論你是生活、工作,你都會得到圓滿。圓滿是身心安樂,自在隨緣,那是真圓滿。
3 在日常生活當中,最重要的是修什麼?
清淨心 。心清淨,你有智慧隨緣,你就過佛菩薩的生活,你就超凡入聖。
4 我們的心清淨,世
出世法 真正做到一塵不染,生活當中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隨緣,縱然是大災大難降臨,也能從容不迫、見佛
往生 。
能把“緣”這個字解開,你就會很自在
1 我們做事,就是弘法利生,這個不是普通的慈善事業,修的是大福報,也要隨緣,不能攀緣;稍有一點攀緣,我們心不清淨,
清淨心 失掉了,這個不得了!心不清淨,縱然弘法利生,也是
世間 有漏的
善法 ,也是有漏的福報,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
2 有許多人聽說
佛門 修福,得福最快,而且最大,一本萬利,舍一得萬報,大家都到
佛門 捐錢。捐了之後,自己也沒有發財,也沒有升官,這個錢財白白地丟到水裡去了,那是什麼?用不善的心去修善事,所以他的果報很小,微不足道。
3 心量大,修善決不求果報,果報來得特別快,也特別大,其實這裡頭有大道理,我們一般凡夫愚痴,參不透。你深入經藏之後,你就會漸漸明白。明白之後,你信心就堅定,依照佛的教誨去做,愈做愈自在,愈做愈幸福,愈做愈美滿。現前的生活,無論是富裕、或者是貧賤,你都會過得非常自在、非常幸福!
4 你對生活的需求,會愈來愈少。物質生活需求少,你沒有負擔,沒有
累贅 ;有多餘的,隨緣隨分幫助別人,你會非常自在。有多餘的東西,不必天天拿到外頭去問誰要,那也是攀緣,那很累人。
佛法 告訴我們,總在一個緣字,你能把“緣”這個字解開了,悟入了,你就會很自在。
隨緣隨變,這就苦了
1
佛門 常說,“隨
緣 不變,
不變隨緣 ”,這就得自在。我們凡夫不行,凡夫是隨緣隨變,這個東西很麻煩!
2 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 ,
佛法 上這兩句,我在早年講經的時候,我把這兩句說成四句,來看四種不同的境界。
3
佛 究竟果地
不變隨緣 ,他能夠隨十
法界 眾生的緣,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這是佛;隨緣不變是菩薩,菩薩在隨緣當中學不變;不變不隨緣是
阿羅漢 ,小乘,他自己證得偏真
涅盤 ,他怕麻煩,他不度眾生。
4 我們
六道 凡夫,心不清淨,隨緣隨變——順境裡面歡喜,逆境裡面痛苦,這個心自己做不了主,被外境所轉,這就苦了!
什麼是隨緣 生在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對
佛法 生起信心是非常非常艱難!學佛的人很多,真信的人不多。真信就真有成就,懷疑就不會有成就。沒有成就,會造成負面影響,那你就是罪業,你在造罪業。你是
佛門 大護法,人家看到你真正修行人,到最後你走得不好,讓人家看到什麼?「這
佛教 是迷信,這假的,不是真的,你看他學佛一生,最後這個樣子」,你就曉得你有多重的罪過,你破壞佛教形象,你讓多少人看到你這個樣子退了心,這個因果你要不要背?沒辦法,背不起還是要背。你要是把方方面面都看到了,然後你會知道學佛不是容易事,《還源觀》上講的四淨德,你才會真正重視它,「隨緣妙用」。什麼是隨緣?我們今天很具體的給諸位說出來,我們能夠把《
弟子規 》百分之百的做到,那叫隨緣,把《
感應篇 》落實是隨緣,把「
十善業 」做好是隨緣,這隨緣。妙用是什麼?妙用就是心裏面痕跡都不著,只有一句
阿彌陀佛 ,那叫妙用。
大乘經教裡面給我們講的妙用是
三輪體空 ,三輪體空做不到,決定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的境界只要做到心裡只有
阿彌陀佛 ,那就叫妙用,為什麼?你肯定
往生 ,你能給
世間 人做個最好的榜樣,幫助世間人能夠增長學佛的信心、增長念佛的信心、增長往生的信心,你這個功德多大!這是真正的清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帶給你清涼自在,
宿世 、今生的業障統統消除。要相信釋迦佛告訴我們,真誠心念這一句
阿彌陀佛 ,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頭一個,我們相信佛不打
妄語 。那我們天天念
阿彌陀佛 ,我們的業障為什麼消不掉?說明什麼?無始劫到今天業障太重,一念消八十億劫,念念都消不了,念了幾十年都消不了,這業障多重!業障重,生不生畏懼之心?畏懼的心生起來,畏懼心是什麼?墮三途。
文摘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一一一卷)2010/2/18 檔名:12-17-2111
還是隨緣好 不起心、不動念,生什麼智慧?根本智,《
般若經 》上說的「般若無知」,那是根本智,他不起心不動念,那是根本智。起作用是有人來請教他,向他請教,他給別人講解,那是「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所以他在十
法界 應化,跟這些凡夫面對面的時候他是無所不知,不跟這些凡夫面對面的時候他是無知。無知跟無所不知是一不是二,這個意思深。無知是什麼?無知是隱,無所不知是顯,隱顯不同。眾生面對面那是緣,沒有緣的時候他隱而不顯;遇到緣的時候,他就從隱顯露出來,顯露出來無所不知。為什麼?一切法沒有一法是離開自性的,所以見性之人他就契入這個境界。學佛的終極目標沒有別的,就是教你明心見性。諸佛如來沒有絲毫嫉妒心,沒有絲毫障礙你的心,都是希望你趕快回歸自性。我們大家所證得的完全相同,在古佛的證分上沒有一絲毫增加,在初證入境界的人,它也沒有一分缺少,不增不減,不生不滅,這得隨順忍。我們雖然沒有證得,我們今天從佛菩薩聖教裡面聽明白、聽懂了,那就應當學佛菩薩,在一切境界當中我們能夠隨順。
普賢菩薩 教我們「
恆順眾生 ,
隨喜 功德」,為什麼要恆順、為什麼要
隨喜 ?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這個隨順是自然的,
佛家 的術語講「法爾如是」,法本來就是這樣的。自在隨緣,自在從隨緣當中看到,隨緣從自在當中看到;換句話說,不能隨緣的,他怎么也不自在,他煩惱纏縛他,真正自在的人一定隨緣。從這些地方可以能觀察他悟入境界淺深差別,能看到他修證的功夫。
文摘恭錄—
淨土 大經解演義(第四十集)2010/5/15 檔名:02-039-0040
宗旨 凍死不攀緣
餓死不化緣
窮死不求緣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抱定我們三大宗旨
捨命為佛事
造命為本事
正命為僧事
即事明理
明理即事
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修行人不可攀緣
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五日 開示於萬佛聖城
我的宗旨:「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隨緣不變,
不變隨緣 ,抱定我們三大宗旨。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這是我們的本份,盼共勉之。
修行人,不要有攀緣心,要有不貪不染的
清淨心 。我常對你們講,凡是出家修行,一心求道,什麼也不要,什麼也不貪。就是一棵芥草,也不能隨便送給人,也不能隨便向人索取,所謂:
「一芥不以與人,一芥不以取諸人。」
對於「緣」,要分得清清楚楚。要清淨這個「緣」,不要污染這個「緣」。清淨緣,是沒有貪心;染污緣,是有貪心。
出家人 可以受供養,但不可貪供養;不貪圖供養,才是真正佛的弟子。
你本來應該接受供養,可是你不受,這才是有志氣。諸位不是為衣食而出家,穿好衣服,吃好來西,而不好好修行,那有何用?凡是身外之物,應看成平常,不要看得那樣重,所謂「
君子謀道 不謀食」,今改為「君子謀道不謀衣」,對於好食物不要貪求,能吃飽就算了,對於好衣服不要貪求,能遮寒就算了。古人說:
出家人 ,要知道在道業沒有成就之前,不可欠債。若是欠債,會把你繞住,不得解脫。尤其是這些不清淨的緣,害你
拔不出腿 來,得不到自在。可是一般
出家人 ,歡喜受人供養,接受人的果儀。被不清淨的緣縛住,就不容易超出三界。染污緣的繩子,把你捆繞得緊緊,無法解脫。所以,不要貪戀這種不真實的來西,免得麻煩。
(一)頭等
出家人 :一身輕飄飄,什麼也沒有,一塵不染,萬緣皆空。
(二)二等
出家人 :手持布袋;袋中有什麼,外人不會知道。
(三)三等
出家人 :肩挑擔子;因為放不下,把所有的家當,走到那裡,挑到 那裡,雖然是重擔(約有 一百磅 ),也甘願挑之。在美國這個國家,沒有擔子,而用背袋,是大同小異的意思。
這是
出家人 所犯的通病。我希望你們跟著我出家,早成佛道。不能成佛,也要作菩薩。總之,要利益他人,不要利益自己。不可將常住的東西隨便送人情,你認為有功德,其實是盜僧伽物。與人結好,私自贈送,這種行為,是破壞道場的規矩。有這種行為,趕快糾正過來,不可再犯,沒有這種行為,謹之!慎之!
抱定三大宗旨
我在東北時,只穿三層布,當時我冷嗎?冷!那為什麼要這樣堅持下去?因為我要「凍死不攀緣」!
一九八六年七月三日 開示
各位善知識,明天是七月四日美國國慶節,將有實習
方丈 上位。這位新
方丈 是很厲害的,還沒上位前,就先要殺幾個人來祭法。殺誰呢?殺賊!從前做過賊,或者將來要做賊的,都要一律斬首示眾。新
方丈 上位要立法,為什麼我從前沒有立法?因為我是法奴,所以 Everything's OK,no problem. 但是新方丈比較專制,因此要殺賊,殺的賊愈多愈好,所謂「斬盡
佛教 之賊,只留大德高僧。」
阿羅漢 也譯成「殺賊」,所謂「除暴可以安良。」
各位
居士 注意!不要認為對新
方丈 奉承,就是好護法。其實,那是絆腳石,障礙法務發展,做
方丈 的也不可以隨便讚嘆人,或者毀謗人,也不要被讚嘆或毀謗所搖動。你想人讚嘆你,就一定有人毀謗你,這是自然的道理。
從前我是馬馬虎虎,有人罵我,算了;有人贊我,也把它忘了,你現在既然做實習
方丈 ,就要保持莫贊莫毀的宗旨。你不想人讚嘆你,你先不要讚嘆人;你不想人毀謗你,你先不要毀謗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切記,不要種下不乾淨的因。
在家
居士 見到新
方丈 ,就供養他一些特別好吃的食物,這是敗壞
佛法 的行為。若非敗壞
佛法 ,就不會錦上添花。
方丈 不會餓死,就是餓死了也是應該的,誰叫他沒修行?並且,若能為
佛法 而餓死,那真是
佛教 里的功臣及光榮,所以本會一貫的宗旨是:
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
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誰若單獨供養你,就是向你攀緣,打你的主意,知道嗎?尤其你是青年人,對這點要認識得特別清楚。我老了,所謂「老而無能」,但青年人不要讓骯髒東西圍繞自己,應該「凍死迎風站,餓死挺肚行。」做疾風中之勁燭,烈火里的精金,什麼也不怕!
「凍死不攀緣」:這是我一生的寫照,我在東北時,冬天、夏天都穿三層布。底下是一層,上面一層是補了丁的,一塊一塊地捱著補上去。當時我冷嗎?冷!那為什麼要這樣堅持下去?因為我要「凍死不攀緣」嘛!
「餓死不化緣」:我住在香港芙蓉山觀音洞時,有兩個星期都沒有糧食,我就在洞裡打坐,等著餓死。當時山下有一位
居士 名叫勞寬聖,綽號「本地法師」。
韋陀菩薩 一連三次給他託夢說:「在觀音洞裡有一位安慈法師,你應該去供養他。」於是這位
居士 ,第二天就背了三十多斤米,又帶了七十餘元,來到洞裡供養我。在這事情發生之前三、四個月,他的腿被狗咬了,中西醫生醫治數月也治不好,束手無策,韋陀菩薩好管閒事,就對他說:「你去供養觀音洞的法師,腿就會好了。」於是他就相信了,然後就送來米和錢。當時我在洞裡準備等死,我從來沒有對人說:「你可憐可憐我,我已經很多天沒東西吃了!」這是「餓死不化緣」。
「窮死不求緣」:我初到廣東
南華寺 親近虛老的時候,身上
不名一文 ,連寄信的錢都沒有。但我從未向
居士 化緣。所以我這三大宗旨,都是有來歷的,不是憑空而說的。現在新
方丈 上位,大家不要與他單獨聯絡感情,讓他對你有特別好感。你若有心供養,可以供養大眾,不要單獨供養某人。否則,這簡直是在害人!破壞
佛教 的和合。
出家人 應該抱定這三大宗旨,不要氣餒,應做人天師表,與十方魔軍斗一斗。有人問:「你教徒弟不是用慈悲喜舍嗎?為什麼要教他們斗?這不是瞋心不改隉 H 如何能作人天師表呢?」就因為要做人天師表,所以才要教化魔軍!
不攀緣、不求緣
我是兩手空空,一貧如洗,不知經過多少艱難困苦才創辦萬佛城,但我從沒有向人告過艱難、求人援助,也沒有向人化緣。
一九八六年七月五日 開示
各位善知識,不知不覺萬佛聖城已過十周年了。在這十年之中,經過的困苦艱難,重重無盡,可是我沒有向各方去攀緣、求緣,也沒有不擇手段地和社會拉攏關係,或結交官屬、逢迎權貴,曾經有人想介紹我和加州州長和美國總統見面,我都謝絕了。不知各位還記得嗎?一九七九年聖城開幕典禮時,從馬來西亞來了數百餘人,加上從香港、台灣、舊金山、洛杉磯各地來赴會的善信,總計有數千人。那一天,我對大家講的第一句話是什麼,我還記得很清楚。我說:「我這一生最看不起有錢人,為什麼?因為你有多少錢,就有多少罪業跟著。」
這一下子馬來西亞有一百多人,要來鬥爭我說:「我們都是有錢人,我們
都來 擁護你,你還罵我們,這是不對的!」他們想要和我講道理,又不敢公開來,就先去請教他們的團長兼顧問達摩難陀法師。
達摩難陀法師聽了之後,就呵斥他們:「你們都活到七、八十歲了,對事情也不分好歹。我當時坐在
宣化法師 旁邊,他講的話,每一句都是正法。你們如果要鬥爭他,我就不和你們在一起,或是你們走,或是我走!」這些人見他們的顧問如此反應,才沒來鬥爭我。達摩難陀法師那次法會,是來接受
法界 大學所贈 榮譽 博士學位。
凡是來到萬佛聖城的人,應該拿出一分力量,負起一些責任。我是兩手空空,一貧如洗,不知經過多少艱難困苦才創辦萬佛城,但我從沒有向人告過艱難、求人援助,也沒有向人化緣,現在我已經退位,新
方丈 上位,以後他怎樣做,我就不管了,因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各位
居士 到了萬佛城,不要在萬佛聖城找便宜或利益,貪心比
出家人 還大,終日念貪心咒、爭心咒,說萬佛城對你們不慈悲。你們跑到萬佛城來貪、來爭,這是找錯對象了。凡是皈依我的人應該想一想:「萬佛城給你多少?你們對萬佛城貢獻了多少?不要到了萬佛城,就指責萬佛城對不起你們,你們究竟對萬佛城有多少貢獻?這樣想清楚了,看看自己是不是
心安理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