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術語, 吾人一念心性,不生不滅,非色非空。豎無初後之跡,橫絕邊表之形。不變隨緣,歷九界而不減。隨緣不變,證佛道而不增。光明洞徹,受用自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念心性
- 實質:佛教術語
- 解釋:吾人一念心性,不生不滅
- 領域:佛教
佛教術語, 吾人一念心性,不生不滅,非色非空。豎無初後之跡,橫絕邊表之形。不變隨緣,歷九界而不減。隨緣不變,證佛道而不增。光明洞徹,受用自在。
佛教術語, 吾人一念心性,不生不滅,非色非空。豎無初後之跡,橫絕邊表之形。不變隨緣,歷九界而不減。隨緣不變,證佛道而不增。光明洞徹,受用自在。...
智旭最後的淨土思想,是將禪宗的參究歸納於天台教觀,又以天台教觀套用於念佛法門;他作念佛即禪觀論,說∶‘究此現前一念心性名為參禪,達此現前一念心性名為...
佛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現前一念心性,本不在內、外、中間,非三世所攝,非四句可得。只不肯諦審諦觀,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便成眾生知見。...
能觀之心,隨舉一念,皆具三觀,亦即三止,諦觀不二,止觀不二,故稱妙也。一切眾生,是理即大佛頂首楞嚴。聞名生解,是名字即大佛頂首楞嚴。圓起妙修,是觀行即...
不知自己一念心性。與佛無二無別。但以煩惱惑業障蔽。故令即心本具的佛性功德。不能顯現。譬如大寶銅鏡。經劫蒙塵。智慧人知是寶鏡。愚人認為廢物。佛憫眾生...
答:十萬億土,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無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即生。如鏡中照數十層山水樓閣,層數宛然,實無遠近,一照即了,見無先後。...
故事,往往會有兩面性。所有的故事往往都有起因和結果,所有的人起初不過是單純的孩子罷了,一切眾生,一念心性,當美好的想法被社會所牽制,就會心生惡念,也便有了...
何以故?因為當下的一念心性就具足了無量無邊的多,一切法無二無差別故。一切法門之中,唯有此一淨土法門,不只是釋迦世尊金口宣揚,同時也是十方如恆河沙數諸佛如來...
大覺世尊,知諸眾生一念心性,與佛同儔。因茲種種方便,隨機說法。普令修習戒定慧道,以期斷惑業而複本有,圓福慧以證法身。又令世人發慈悲心,戒殺放生。良以...
(四)圓教:智者大師認為《法華經》、《涅槃經》及天台宗的思想,皆屬於圓教,因為它可以把前面藏、通、別的種種差別相,會歸到現前一念心性,融通了理性的空義...
娑婆教主釋迦如來成佛道時,徹見一切眾生一念心性,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喟然嘆曰,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