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篇

版本

今北京圖書館藏明刻一卷本和元刻八卷本、明刻八卷兩種,可為印證。《道藏》太清部收三十卷本,乃由八卷本析卷而成。張元濟涵芬樓燼餘書錄》和董康《太上感應篇集傳》序稱,二人曾目睹宋版八卷本,與《道藏》本合。胡瑩微刊刻是傳時,即八卷。《感應篇》版本很多,流傳甚廣。除李昌齡注外,歷代均有注釋,較著名者有元陳堅、清惠棟、俞越、黃正元於覺世、鮑繼培、王仁俊等。該篇尚流傳於朝鮮、日本等國,國外亦為之作注。清代並譯成滿文流傳。對後世影響頗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感應篇
  • 作品別名:太上感應篇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者:無名
簡介,全文,

簡介

《感應篇》
道教書名。全名《太上感應篇》一卷。作者無名。宋代《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搜羅北宋亡書,子類道家著錄:“《太上感應篇》一卷”。《感應篇》千餘字,宣揚天人感應,勸善懲惡。大意謂天地有司過之神,三台北斗星君、三屍神、灶神等錄人善惡,行善必降之福,為惡必降之禍,依所犯輕重奪人算紀,按立善多少為各等神仙。其詳列諸惡與眾善,皆符合儒家倫理。後人計之,善事凡博引三教典籍,歷述靈驗故事,謂感應靈驗,天神難欺,並融宋儒理學於其中。鄭清之為理宗名相,博引《四書》、《五經》,其贊極稱《感應篇》句句不虛。《續道藏》之《水鏡錄》中輯錄本文。三十卷。宋李昌齡傳、鄭清之贊。卷七內有《虛靜天師頌》。“虛靜”亦作虛靖,系正一道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於徽宗崇寧四年(1150)所受賜號。繼先卒於欽宗靖康二年(1127)。胡瑩微《進太上感應篇表》稱該篇出自《寶藏》(表節一)。《寶藏》即《瓊章寶藏》,乃抄錄《政和萬壽道藏》而成。是書為李昌齡注。《宋史·藝文志》神仙類載:“李昌齡《感應篇》一卷”。趙希弁《郡齋讀書附志》神仙類有:“《太上感應篇》八卷”。謂“夾江隱者李昌齡所編也”。傳文中出現徽宗廟號及紹興幹道等南宋年號。傳文蓋撰於南宋前期。一卷與八卷,蓋為簡繁兩種注本。
感應篇感應篇

全文

全文:“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感應篇感應篇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玄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為,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賄。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賢聖,侵凌道德。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揚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人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科之。負他貨財,原他身死。乾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
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牴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
指天地以證鄙壞,引神明而監猥事。施與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心毒貌慈。穢食餒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
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晦臘歌舞,朔旦號怒。
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臘,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直。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取非羲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