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2015年2月2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2015〕10號印發《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該《意見》分完善政府預算體系、積極推進預決算公開、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改進年度預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加強財政收入管理、全面規範稅收優惠政策、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積極推進專項資金管理改革、加強結轉結餘資金管理、規範國庫資金管理、健全預算績效管理機制、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嚴肅財經紀律16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 印發機關陝西省人民政府
  • 文號:陝政發〔2015〕10號
  • 印發時間:2015年2月26日
檔案發布,檔案全文,

檔案發布

2015年2月2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陝政發〔2015〕10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和《國務院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4〕45號)有關要求,為改進預算管理,實施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現就深化我省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檔案全文

一、完善政府預算體系
全省各級政府要加快建立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在內的定位清晰、分工明確的政府預算體系,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一般公共預算的統籌力度。從2015年起,全省各級政府要將政府性基金預算中用於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以及主要用於人員和機構運轉的項目收支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對繼續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的支出,與一般公共預算相關支出統籌安排,政府性基金可以安排的,一般公共預算可不再安排或減少安排。盤活存量資金,將政府性基金項目中結轉較多的資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不斷擴大國有資本收益徵收範圍,逐步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的比例,2015年,省級國有資本收益上繳一般公共預算的資金比例應達到20%,2017年提高到25%,2020年提高到30%。
二、積極推進預決算公開
全省各級政府要進一步細化政府預決算公開內容,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預決算支出全部細化公開到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和經濟分類的款級科目。專項轉移支付預決算按項目按地區公開,基層民生專項資金要將分配結果公布到戶到人。積極推進財政政策公開,特別是民生政策要向社會及時、全面公開。擴大部門預決算公開範圍,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均應公開本部門預決算。要不斷細化部門預決算公開內容,逐步將部門預決算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並按經濟分類詳細反映。要加大“三公”經費預決算公開力度,細化公開內容,除涉密信息外,所有財政資金安排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其中財政部門要公開本級“三公”經費總體支出情況,各部門要公開本部門“三公”經費支出的明細情況。
三、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
全省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各部門,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及國家巨觀調控政策,研究編制三年滾動財政規劃。要強化三年滾動財政規劃對年度預算的約束,提高財政預算的統籌能力。部門要研究編制三年滾動規劃,加強項目庫管理,各部門規劃中涉及財政政策和資金支持的,要與三年滾動財政規劃相銜接。省級在編制2016年預算時,同時編制2016-2018年財政中期規劃。省級各部門、各市縣要積極推進部門預算中期規劃和當地中期財政規劃編制工作。
四、改進年度預算控制方式
全省各級政府向本級人大報告支出預算的同時,要重點報告支出政策內容。預算執行中如需增加或減少預算總支出,須報經本級人大常委會審查批准。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根據經濟形勢和政策調整等因素科學預測。經省政府批准,省級和市縣一般公共預算為沒有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發展可編列赤字,通過舉借一般債務予以彌補,一般債務規模納入限額管理。加強政府性基金預算編制管理。政府性基金預算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則,根據政府性基金項目的收入情況和實際支出需要編制;經省政府批准,省級和市縣政府性基金預算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發展可舉借專項債務,專項債務規模納入限額管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要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不列赤字。
五、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
全省各級政府一般公共預算執行中如出現超收,超收收入用於沖減赤字、化解政府債務或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如出現短收,通過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或其他預算資金、削減支出,實現平衡。如採取上述措施後仍不能實現平衡,省政府報省人大或其常委會批准後可增列赤字,並報財政部備案,在下一年度預算中予以彌補;市、縣級政府通過申請上級政府臨時救助實現平衡,並在下一年度預算中歸還。在未還清省級臨時救助資金之前,相關市縣原則上不得新增年度收支缺口。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如出現超收,結轉下年安排;如出現短收,通過削減支出實現平衡。
六、加強財政收入管理
全省各級稅收征管部門要切實加強稅收征管,做到依法徵收、應收盡收,不收過頭稅。嚴格減免稅管理,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超越許可權多征、提前徵收或者減征、免徵、緩徵應徵稅款。繼續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堅決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費基金項目。加快建立健全國有資源、國有資產有償使用制度和收益共享機制。加強國有資本收益管理,落實國有資本收益權。完善非稅收入征繳制度和監督體系,禁止通過違規調庫、亂收費、亂罰款等手段虛增財政收入。努力提高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改善財政收入質量。
七、全面規範稅收優惠政策
今後,除專門的稅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外,省級各部門、各市縣起草其他法規、發展規劃、區域政策和扶持意見等,都不得突破國家和我省統一的財稅制度、規定稅收優惠政策。未經國務院批准,全省各地、各部門不得對企業規定財政優惠政策。嚴禁對企業違規減免或緩徵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以優惠價格或零地價出讓土地,嚴禁低價轉讓國有資產、國有企業股權以及礦產等國有資源,嚴禁違反規定減免或緩徵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保險繳費。對違法違規制定與企業及其投資者繳納稅收或非稅收入掛鈎的財政支出優惠政策,包括先征後返、列收列支、財政獎勵或補貼、以代繳或給予補貼等形式減免土地出讓收入等,要予以取消。在省內實行統一的按稅種、按比例劃分的財政收入體制,逐步取消對部分地區實施的財政收入全留或增量返還等政策。省級各部門、各市縣要對已經出台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清理規範,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一律停止執行;有明確時限的到期停止執行,未明確時限的要設定優惠政策實施時限,到期後停止執行。建立稅收優惠政策備案審查、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加強考核問責,嚴懲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八、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
全省各級政府要嚴格控制政府性樓堂館所、“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等一般性支出。強化財政供養人員管理,積極推進人員信息資源共享和動態監控,切實解決違規進人、“吃空餉”等問題,確保全省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清理規範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生產總值、總人口等掛鈎事項,一般不採取掛鈎方式。對重點支出根據需要統籌安排,優先保障,不再採取先確定支出總額再安排具體項目的辦法。結合稅費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市維護建設稅、排污費、探礦權和採礦權價款、礦產資源補償費等專款專用的規定,統籌安排這些領域的經費。統一預算分配,逐步將所有預算資金納入財政部門統一分配,在此之前,負責資金分配的部門要按規定將資金具體安排情況及時報財政部門。
九、加強預算執行管理
全省各地各部門要硬化預算約束,年度預算執行中除救災等應急支出通過動支預備費解決外,一般不出台增加當年支出的政策,一些必須出台的政策,通過以後年度預算安排資金。預算確定後,各級財政部門應在本級人大批准預算後的20日內向各部門批覆預算,各部門應在接到財政部門批覆後的15日內向所屬各單位批覆預算。要進一步提高提前下達轉移支付預計數的比例,按因素法分配且金額相對固定的轉移支付提前下達的比例要達到90%。加快轉移支付預算正式下達進度,省級財政接到中央一般性轉移支付或專項轉移支付後,應在30日內正式下達到市縣政府或項目實施單位。除據實結算等特殊項目外,省和市(區)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應分別在本級人大批准預算後的30日和60日內正式下達。市縣財政接到上級一般性轉移支付或專項轉移支付後,應在30日內將預算正式下達到縣級政府或項目實施單位。規範預算變更,各部門、各單位的預算支出應當按照預算科目執行。不同預算科目、預算級次或者項目間的預算資金需要調劑使用的,按照中省財政部門的有關規定辦理。
十、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
省級財政要逐步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完善省對下均衡性轉移支付分配辦法,進一步加大對困難縣區的補助力度。將省對下專項轉移支付中屬於市縣事權的項目歸併到一般性轉移支付,建立以均衡性轉移支付為主體的一般性轉移支付體系,逐步將一般性轉移支付占比提高到60%以上。中省出台增支政策形成的地方財力缺口,原則上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調節。研究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機制。各市(區)要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建立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努力提高縣級財力均衡度。
十一、積極推進專項資金管理改革
全省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深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改革,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早編細編專項資金預算,每年6月起啟動下年度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工作。全面實施項目庫管理,提前做好項目儲備。加大專項資金清理整合力度,對目標接近、資金投入方向類同、資金管理方式相近的專項資金予以歸併,統籌使用,集中財力辦大事。對競爭性領域的專項資金逐一進行甄別排查,凡屬“小、散、亂”以及效用不明顯的要堅決取消,其餘需要保留的也要予以壓縮或實行零增長。完善財政專項資金預算分配方式,推行零基預算。實行專項資金分類管理,對用於個人補貼、救助等民生方面的專項資金,要按政策和標準足額予以保障;對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專項資金,要創新財政專項資金投入方式,積極推進股權投入和基金管理模式,加快實施政府購買服務,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等,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效應。規範財政專項資金的設立,嚴格控制新增項目和資金規模。建立健全財政專項資金定期評估和退出機制,任務完成的,由財政部門及時收回;需繼續實施的,由財政部門根據績效情況綜合評估,對使用效果差的予以取消或者核減規模。在明確各級政府支出責任的基礎上,認真清理現行配套政策,對屬於中央和省級承擔支出責任的事項,一律不得要求市縣安排配套資金;對屬於中省和市縣分擔支出責任的事項,由中省和市縣按各自應分擔數額安排資金。
十二、加強結轉結餘資金管理
全省各地各部門各單位連續結轉2年以上的財政資金,作為結餘資金管理,收回財政統籌安排;市區2年以上尚未使用或使用效益不高的中省專項資金,由省財政收回;政府性基金結轉規模較大的,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建立預算編制與結轉結餘資金管理相結合的機制,對常年累計結餘結轉資金規模較大的部門,在編制下年度部門預算時,要適當壓縮財政撥款預算總額。建立預算執行進度考核制度、通報制度和監督檢查制度,有效控制新增結餘結轉資金。
十三、規範國庫資金管理
全省各級政府要全面清理整頓財政專戶,一律不得新設專項支出財政專戶,除財政部審核並報國務院批准予以保留的專戶外,其餘專戶在2年內逐步取消。確需新開設非專項支出類財政專戶的,省級部門、各市縣財政部門須提供相關開設依據,經省財政廳審核同意後,報財政部核准。禁止在信託投資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開設財政專戶,禁止開設委託貸款賬戶,禁止異地開設財政專戶。嚴格權責發生制核算範圍,全省各級財政除國庫集中支付年終結餘外,一律不得按權責發生制列支,按國務院規定實行權責發生制核算的特定事項,應當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全面清理已經發生的財政借墊款,應當由預算安排支出的按規定列支,符合制度規定的臨時性借墊款及時收回,不符合制度規定的借墊款限期收回。加強財政對外借款管理,各級財政嚴禁違規對非預算單位及未納入年度預算的項目借款和墊付財政資金。
十四、健全預算績效管理機制
全省各級政府要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逐步將績效管理範圍覆蓋各級預算單位和所有財政資金,將績效評價重點由項目支出拓展到部門整體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積極開展財政支出事前評審,強化預算執行監控,構建貫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的績效預算管理機制。加強績效評價結果套用,將評價結果作為調整支出結構、完善財政政策和科學安排預算的重要依據。
十五、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從2015年起,全省各級政府債務實行限額控制和預算管理。在國務院批准的限額內,省政府確定全省舉債額度,報省人大或其常委會批准。省財政廳根據各地各部門債務舉借計畫、債務風險及財力等因素確定各級政府和省級部門舉債限額,報省政府批准後下達。全省地方政府舉債採取發行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的方式,其中省級債券由省政府發行,市縣級債券由省政府代為發行。剝離融資平台公司政府融資職能。政府一般債務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專項債務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全省各級政府債務資金,只能用於公益性資本支出和適度歸還存量債務,不得用於經常性支出。研究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政府性債務的第一責任人,要認真抓好政策落實。要將政府性債務作為一個硬指標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範圍,強化責任追究。
十六、嚴肅財經紀律
全省各地各部門要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等財稅法律法規,依法行使行政決策權和財政管理權,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建立和完善政府決算審計制度,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要規範理財行為,嚴格按照規範的程式和要求編報預決算,按規定的用途撥付和使用財政資金。各地要對本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財經紀律的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通過單位自查、財政部門和審計機關專項檢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對檢查中發現的虛報、冒領、截留、挪用、滯留財政資金以及違規出台稅收優惠政策等涉及違規違紀的行為,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嚴肅處理。
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制度創新和利益關係調整,任務艱巨,面臨許多矛盾和困難。全省各地各部門要從大局出發,充分認識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要牢固樹立依法理財觀念,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省財政廳要發揮牽頭作用,加強組織協調,抓緊制定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具體辦法,印發省級部門、各市縣執行。全省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紮實做好各項改革落實工作,合力推進改革順利實施。
陝西省人民政府
2015年2月26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