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發布
各設區市、楊凌示範區、韓城市黨委宣傳部、黨委外辦、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文化和旅遊局、文物局、稅務局、社科聯、海關: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論述及來陝視察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貫通落實“五個紮實”和“五項要求”,持續推進陝西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現將《陝西省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附屬檔案:《陝西省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
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
中共陝西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陝西省教育廳
陝西省科學技術廳
陝西省公安廳
陝西省民政廳
陝西省財政廳
陝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陝西省文物局
國家稅務總局陝西省稅務局
陝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安海關
2022年7月20日
附屬檔案:陝西省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
方案全文
為貫徹落實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等九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持續推進陝西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來陝視察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在西安博物院、延安楊家嶺中共七大會址、西安交大西遷博物館等文博單位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貫通落實“五個紮實”和“五項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民眾美好生活需要,服務文化強省建設,助力譜寫陝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二)基本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統籌協調;堅持守正創新,開拓發展;堅持社會參與,全民共享;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現格局,立足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充分發揮博物館保存歷史記憶、傳承人類文明、厚植家國情懷、弘揚中國精神、彰顯文化自信的視窗作用,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逐步實現博物館發展的人本化服務、系統化思維、數位化利用、融合化發展、國際化視野。
(三)總體目標。到2025年,打造一批主題鮮明、模式成熟、差異化發展的文博場館,形成布局合理、結構最佳化、特色鮮明、體制完善、功能完備的全省博物館事業發展格局,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增強。到2035年,博物館社會功能更加完善,公共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文旅融合水平明顯深化,文博單位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廣覆蓋局面基本形成,世界一流博物館建設成效顯著。博物館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中的作用更加彰顯。“政府主導,行業引導,社會參與,全民共享”的博物館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二、因地制宜,最佳化體系布局
(四)健全制度規範。紮實推動省委、省政府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文化產業發展、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等規定落地。制定文博系統政府購買社會力量公共文化服務的實施意見;制定博物館藏品徵集、鑑定、庫房管理、藏品數位化保護利用、文物智慧財產權體系等標準規範或指導意見,逐步實現博物館事業均衡可持續發展。(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財政廳、省文化和旅遊廳)
(五)構建科學合理體系。按照科學規劃、突出重點、統籌安排、協調發展原則,最佳化全省博物館布局。推進延安寶塔、兵馬俑、黃帝陵等“精神標識”守護闡釋工程。加快西安碑林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改擴建工程,支持西安市、寶雞市博物館城,延安市革命博物館城創建,支持重點縣級博物館、特色行業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和村史館、社區博物館建設,逐步構建以重點博物館為龍頭,特色博物館為支撐,非國有博物館為重要補充的全省博物館體系。到2025年,建成開放延安市、榆林市、商洛市、洋縣、麟遊九成宮等一批市、縣級博物館,全省博物館數量達到360座。(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文物局、省委宣傳部)
(六)強化分級分類指導。按照均等配置、規模適度、功能優先的原則,著力推進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納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館創建培育名單,發揮其行業標桿引領作用。爭取將西安碑林博物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延安革命紀念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等納入國家卓越博物館培育名單,發揮好省級、重點市級和行業特色博物館的輻射帶動作用。持續推進博物館新建和改擴建,實施法門寺博物館、乾陵博物館、耀州窯博物館、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博物館、川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等中小型博物館提升工程,促進博物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實施類博物館培育計畫,將中國小校園博物館、社區博物館等尚未達到登記備案條件的各類博物館作為重點培育對象,納入行業指導範疇,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文物局、省民政廳)
(七)促進差異化發展。配合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設等國家工程,做好陝西黃河文化博物館等相關展示利用場館和設施建設。結合陝西周秦漢唐歷史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綠色生態資源,結合“四史”教育,著力建設一批展現陝西乃至中國生態農業、工業遺產、自然科技、非遺民俗、醫藥健康、交通水利、航空航天、工藝美術等行業發展以及彰顯“延安精神”“照金精神”“西遷精神”的特色主題博物館,填補博物館品類空白。採用“民辦公助、聯合辦館”等方式探索非國有博物館在運營管理、稅費優惠、人才培養等方面新路徑。(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遊廳、省稅務局)
三、固本強基,提升服務效能
(八)最佳化征藏體系。樹立專業化、規範化、多元化的藏品徵集理念,拓展博物館藏品徵集維度和深度,注重經濟社會發展變遷、新城鎮建設、鄉村振興發展、移民搬遷、抗疫救災等相關見物證的征藏。在全省遴選出10-15家博物館,重點開展“尋秦記憶”系列藏品征藏活動;鼓勵征藏實物之外的影像、文獻等資料,以訪談錄、方言說、大家談、非遺傳等方式,記錄各行各業發展歷程,形成門類豐富、主題多元、特色鮮明的藏品體系。加大考古出土文物整理移交力度。加強全省涉案文物、海關罰沒文物的管理和移交工作。(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公安廳、西安海關)
(九)提升保護能力。加強博物館藏品的科學化、制度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著力構建符合陝西文物資源特點的文物修復和預防性保護體系。加大藏品鑑定、保管、養護、研究、修復管理力度,2022年前完成全省博物館藏品管理平台建設,實現全省藏品動態化精準管理。加強文物資源資產核查,實行文物資源資產報告制度。完善博物館安消防制度建設和設施配備。強化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持續開展全省可移動文物健康評測,2025年前,完成30家文物數量較多的博物館藏品預防性保護工作,逐步構建“點—線—面”的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格局。建立市級可移動文物資源數據中心,持續推進全省珍貴可移動文物數位化保護工作。(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科技廳、省財政廳)
(十)強化科技支撐。發揮陝西省文物科技保護創新聯盟優勢,推動文物保護科技融合創新。深化基礎研究,加強多學科協同、多團隊合作,重點實施陝西省“兩鏈”融合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科技創新重點專項,定期發布文博領域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有效發揮科研課題引領帶動作用,不斷促進研究成果的套用轉化。充分發揮省內五家國家級重點科研基地的科技研發中心、人才孵化中心、成果輻射中心和交流合作中心作用,建成“考古現場保護省級重點實驗室”,適時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持文博單位與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合作,提升文物安全防護、監測預警、檢測鑑定、保護修復、展示利用等方面的裝備水平和科技支撐能力。(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科技廳、省社科聯)
(十一)提高展陳質量。堅持“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擔當,深化學術研究,濃郁科研氛圍,充分挖掘館藏文物所蘊含的道德觀念、價值標準、審美風範、文化內涵,重點策劃實證中華文明起源、展示中國歷史發展脈絡、彰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見證中國社會發展變遷、詮釋陝西人優秀品質的展覽,用優秀的文化浸潤人,用優秀的精神感染人,進一步彰顯文博單位的責任擔當,更好體現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時代價值。加強省際合作,舉辦以精美文物、精彩故事、精品文化為主體的巡迴展覽。健全完善博物館陳列展覽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定期組織開展全省博物館優秀陳列展覽評選活動,爭取更多展覽納入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覽”推介。在重點博物館實施獨立策展人制度,策劃原創性展覽,同步開展系列教育活動,開發系列文創產品、出版精品科普讀物,滿足不同層次民眾精神文化需求。(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
(十二)發揮教育功能。實施文物惠民工程,將博物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落實《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國小教育教學的實施意見》,助力“雙減”,建立教育、文物部門聯席機制,鼓勵中國小將博物館教育納入課後服務內容,作為青少年教育“第三課堂”。發揮陝西省博物館教育聯盟優勢,完善館校合作長效機制,制定博物館教育服務標準,開展多種類主題教育活動,強化傳承課程體系建設,加強雙向人才隊伍培養。結合智慧校園示範創建工作,探索推動中國小校數字博物館建設,在全省遴選有條件的中、國小校,打造各具特色的數字博物館。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工作,常態化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評選。有條件的博物館應設立專門社會教育部門或教育專員,設定專門社會教育場所、提供專家講解服務,將文物所承載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挖掘、研究、闡釋到位。(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文物局)
(十三)最佳化服務效能。深化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鼓勵博物館延時錯峰開放,深化博物館對社會特殊群體及相關行業的公益性服務項目。加大博物館線上展覽、教育活動、講座講壇、視頻直播等策劃力度,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博物館傳播體系。搭建具有陝西文化特色的文化宣傳平台、資源整合平台和品牌塑造平台,建立博物館資源IP授權資料庫,擴大文創產品開發示範單位範圍,加強文化資源梳理和共享,注重文物數字資源的保護利用,促進文創產品開發的跨界融合,強化文化創意品牌建設和保護,提升文創產品開發水平,完善文化創意產品行銷體系。發揮各類市場主體作用,鼓勵眾創、眾包、眾扶、眾籌,開發藝術性和實用性有機統一、適應現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充分發揮博物館在促進文旅融合發展、促進文化消費、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增加流動博物館、數字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進鄉村、進社區頻次,保障廣大基層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博物館優秀文化走進商場、公交、捷運等公共空間,促進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線,推動博物館成為賦能城市經濟發展、彰顯城市文化形象的“會客廳”。(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
(十四)推進智慧建設。助力數字政府建設,推進博物館大數據體系建設,並融入全省大數據體系。推行“一張網”平台搭建,逐步實現全省文博基礎信息資源、數字資源、文物安全等系統化管理。加強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在陳列展示、觀眾服務、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領域的套用,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緊密銜接。鼓勵有條件的博物館開展“物聯網”建設,實現管理運營、藏品管護、公眾服務、遺產監測全鏈條、智慧型化發展;支持重點博物館做好文物資源數位化保護展示利用,充實數字博物館,深化博物館“雲展覽”、遠程教育課程等;支持基層博物館做好新媒體宣傳、新技術套用、新理念運維,逐步構建資源數位化、管理智慧化、服務智慧型化的陝西博物館傳播推廣體系。(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財政廳)
(十五)加強交流互鑒。服務國家外交大局,擴大文物對外交流合作深度和廣度。深化“
一帶一路”文化遺產保護與交流合作,發揮陝西文物資源優勢,組織以周、秦、漢、唐歷史文化、非遺民俗文化等特色主題的文物文化外展,打造外展品牌和精品工程。支持博物館專家學者參與國際博物館組織,參與國際性博物館交流活動。深化博物館教育活動“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搭建多層次機制性國內外博物館交流合作平台,傳播分享陝西文物保護經驗,多渠道提升陝西乃至中華優秀文化的國際傳播能力和影響力。(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委宣傳部、省委外辦、省文化和旅遊廳)
四、創新引領,釋放發展活力
(十六)完善管理體制。深化博物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逐步建立以公益目標為導向,激勵機制完善、監督制度健全、科學規範合理的博物館運行機制。在不改變藏品權屬、確保全全前提下,探索用法人治理結構、大館帶小館等方式強化基層博物館服務能力。通過提供業務指導、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等措施,鼓勵行業博物館、非國有博物館向公眾提供服務;依法依規推進非國有博物館法人財產權確權。(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民政廳、省財政廳)
(十七)建立激勵機制。推動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考古博物館等研究型博物館建設。制定我省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落實措施,採取“一事一議”的方法,允許博物館保留一家非營利文創企業,切實解決激勵機制“最後一公里”問題;博物館開展陳列展覽策劃、科研課題研究、文創產品研發等取得的事業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按規定納入本單位預算統一管理,可用於事業發展、藏品徵集和對符合規定人員予以績效獎勵。(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文化和旅遊廳)
(十八)鼓勵社會參與。運用陝西文博青年志願者聯盟平台,鼓勵博物館培育發展博物館之友和志願者隊伍,拓展志願服務領域和服務內容,構建參與廣泛、形式多樣、管理規範的社會動員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的設施提升、陳列展覽、文創研發、社會教育等,賦予博物館更大的自主權和決策權。在加強監管、防範風險的前提下,鼓勵社會資本以直接捐贈、設立基金會等形式支持博物館事業發展。(責任單位:省文物局)
五、強化保障,最佳化發展環境
(十九)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部門協作,進一步增強部門間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各級政府應將博物館建設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各級宣傳、文化、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等部門,要將博物館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發展改革部門要大力支持博物館新建、改擴建項目。財政部門要適時加大對博物館的支持力度,協同文物部門制定行業和非國有博物館績效考核評估和資金管理辦法,充分發揮博物館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文化和旅遊廳)
(二十)加強政策支持。按照《陝西省公共文化領域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陝西省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要求,落實有關博物館支出責任,傾斜支持博物館建設、預防性保護和數位化保護項目。進一步完善博物館免費開放績效考評機制,鼓勵將符合免費開放資金補助條件但暫未列入中央財政補助名單的國有博物館納入績效考評範圍,並適當給予獎補。博物館認定為非營利組織的,其符合條件的捐贈收入按規定享受免稅政策;企業、個人依法依規向博物館進行公益性捐贈的,按規定享受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財政廳、省稅務局)
(二十一)加強隊伍建設。各地黨委和政府應加強文物行政機構建設,充實博物館人員力量。深化博物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博物館引才育才工作機制。積極拓寬引才渠道,放寬文物保護和修復研究類、技能類崗位公開招聘的學歷要求,降低或不設開考比例;完成法人治理結構改革的博物館可按規定自行組織招聘,開通高層次、急需緊缺專業人才招聘綠色通道;持續推進文博系列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制度改革,落實從事文物保護和修復的專業技術人才、基層文博專業技術人才的職稱評審傾斜政策。加大考核獎懲工作力度,依規對博物館領域取得重要成果、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集體和個人實施表彰獎勵。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博物館申報博士後創新基地和“三秦學者”崗位,鼓勵和支持博物館從業人員參加國家文物局“高層次文博行業人才提升計畫”。開展文物修復師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支持基層博物館人員在省、市重點博物館掛職鍛鍊和跟班學習。完善與有關高校、職業院校的協同育人機制,著力培養博物館行業領軍人才、青年骨幹和技能型人才。(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
(二十二)加強監督管理。通過日常巡查、“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備案管理等方式,加強文物保護、藏品管理、陳列展覽等事項的事中事後監管落實落細;吸納第三方評估機構,常態化開展博物館免費開放績效考評、優秀陳列展覽評選、定級運行評估等工作,健全博物館評估監管機制和質量評價體系。進一步強化博物館行業協會力量,充分發揮其在行業引導、展覽協調、業務培訓、課題研究等方面的作用,助推全省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省文物局、省財政廳)
各市可根據本實施方案,落實任務分工,細化工作責任,將推進本地區博物館改革發展納入地方經濟社會及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著力推進實施,強化督導檢查,確保改革措施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