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師範大學旅環院
- 重點大學:211工程”
學院簡介,師資力量,招生情況,科研成就,院系設定,專業設定,師資力量,專業招生,本科生教育,教學成果,師大特色,附屬機構,教學單位,發展目標,
學院簡介
旅遊與環境學院是一所在國內具有較好影響和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學院。學院下設地理科學系(陝西省名牌專業)、旅遊管理系、環境科學系、地球信息科學系、西部資源環境研究所、旅遊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資源開發與環境演變實驗室、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環境科學實驗室、旅遊教育培訓中心等機構。學院具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旅遊管理學、環境科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第四紀地質學、地理教育學等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學院具有地理學一級學科、旅遊管理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
學院的四個本科專業都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長期以來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和諧發展的辦學特色。學院發揮多學科綜合的優勢,以推動區域資源、環境、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圍繞西北地區資源開發、環境演變與人地關係協調、生態環境評價與綜合整治、全球變化與自然災害、土地資源開發與地價評估、人口與健康地理、旅遊資源開發、旅遊景區規劃以及旅遊市場等,開展了大量基礎性、套用性和交叉性研究,完成了大量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成果,鍛鍊而建立了一批優勢研究群體。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7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2人,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和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者共28人,形成了一支高學歷、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學院嚴格教學管理,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連續三屆獲學校優秀教學單位稱號。
學院畢業生培養質量優秀,在全國已形成一大批優秀畢業生群體,如北京的陝西師範大學“地理軍團”、“旅遊軍團”等,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近年來,學院畢業生簽約率都在96%以上。
學院擁有自然地理學實驗室、GIS實驗室、環境科學實驗室、土壤與沉積分析實驗室、黃土高原環境動力學實驗室、OSL/TL斷代實驗室、環境輻射實驗室等大型綜合實驗室。實驗室配備各種現代化大型分析儀器設備200多台(套),總價值超過2000萬元。主要有風洞、X螢光元素分析儀、TOC分析儀、OSL/TL斷代系統、Arcinfo、Mapinfo等多種原版GIS軟體,新建氣象觀測園、數字旅遊模擬實驗室、水資源與工程綜合實驗室,擁有旅遊管理專業實習實踐基地---陝西學知旅國際旅行社。
學院資料室現有資料室面積240平方米,共有圖書3.2萬餘冊,生均圖書達55.6冊,生均年進書量達5.1冊。學院教學設施完善,擁有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多媒體報告廳、多媒體教室,開通多種中文、外文期刊與圖書資料庫,可以滿足我院廣大師生借閱、閱覽的要求。
招生情況
地理科學(師範):本科,學制四年,修業年限3-6年,授理學學士學位。開設的主要課程有:高等數學、測量與地圖學、自然地理學、遙感概論、人文地理學、環境變遷、地理信息系統、中國地理、世界地理、地理教學論等。
旅遊管理:本科,學制四年,修業年限3-6年,授管理學學士學位。培養具有旅遊管理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專業能力,能在各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遊企事業單位從事旅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並為旅遊高、中等院校培養師資。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文科高等的數學、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旅遊資源與開發、會計與財務管理、旅遊法規、旅遊經濟學、旅遊市場行銷、旅遊規劃、旅遊英語、旅遊業管理等。
環境科學:本科,學制四年,修業年限3-6年,授理學學士學位。培養能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從事科研、教學、環境保護與管理等工作,能夠勝任環境保護、城市建設、企業環保、國土資源、城市治理等行業多項工作的複合型高級專業人才。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環境科學概論、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環境工程學、環境地理學等。
科研成就
學院具有優良的科學研究傳統和創新精神,在不斷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基礎上,加強對傳統專業的改造和拓展。先後建成《自然地理學》國家級精品課程,《測量與地圖學》、《世界地理》和《人文地理學》省級精品課程,《遙感概論》、《旅遊資源開發》、《旅遊規劃》等多門校級精品課程。獲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8項,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陝西省優秀教材6部,省級教學名師1人。地理科學專業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旅遊管理專業2010年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地理實驗教學中心和環境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形成地理科學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和自然地理學省級教學團隊。學院為陝西省旅遊企業經理培訓定點單位,並具有國家級旅遊規劃設計資質。
學院在教學改革和管理方面成績突出,從1996到2009年,學院連續5次獲得“陝西師範大學優秀教學單位”稱號,並被評為陝西省文明單位。
建院以來,學院發揮多學科綜合的優勢,以推動區域資源、環境、人口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圍繞西北地區環境演變與人地關係協調、區域生態環境評價與綜合整治、全球變化與自然災害、土地資源開發與地價評估、風成過程動力學、人口與健康地理、旅遊客源市場、旅遊資源開發、旅遊景區規劃和城市與區域研究等為主題,開展了大量的基礎性、套用性和交叉性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理論進展,解決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許多問題。這些研究成果,不僅豐富了本學科的理論體系,也為各級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在這些研究過程當中,逐漸形成了學院的優勢研究方向。近十年來,承擔並完成國家級、省部級重點科學研究課題和土地資源定級評價、旅遊景點規劃等共90多項,為推動本學科的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科學出版社和高教出版社等出版專著和教材80餘部;在國際SCI期刊、國內權威和核心期刊等發表學術論文1000多篇;有50多項教學和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科研成果在全國同類院系名列前茅。
院系設定
陝西師範大學現設有21個學院,2個基礎教學部, 63個本科專業;有 12 個博士後流動站(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生物學、數學、物理學、地理學、化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材料科學與工程), 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生物學、化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地理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教育學、心理學、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103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 4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186個碩士學位授權專業,另有1 個教育博士專業學位點,20 個碩士專業學位點(含工程碩士 8 個領域),國家現有 13個學科門類中該校學位授權點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醫學、藝術等 11 個學科門類;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歷史地理學、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文學、動物學;省部級重點學科56個
序號 | 學科名稱 | 序號 | 學科名稱 | 序號 | 學科名稱 | 序號 | 學科名稱 |
1 | 中國哲學 | 15 | 文藝學 | 29 | 中國近現代史 | 43 | 生理學 |
2 | 宗教學 | 16 |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 30 | 世界史 | 44 | 水生生物學 |
3 |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 17 | 漢語言文字學 | 31 | 基礎數學 | 45 | 微生物學 |
4 | 國民經濟學 | 18 | 中國古典文獻學 | 32 | 聲學 | 46 | 神經生物學 |
5 | 中國少數民族史 | 19 | 中國古代文學 | 33 | 無機化學 | 47 | 遺傳學 |
6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20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34 | 分析化學 | 48 | 發育生物學 |
7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 21 |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35 | 有機化學 | 49 | 細胞生物學 |
8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22 |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 36 | 物理化學 | 50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9 | 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 23 | 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 37 |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51 | 生物物理學 |
10 | 思想政治教育 | 24 |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 38 | 自然地理學 | 52 | 生態學 |
11 | 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 25 | 歷史地理學 | 39 | 人文地理學 | 53 | 材料學 |
12 | 教育學原理 | 26 | 歷史文獻學 | 40 |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 54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
13 | 課程與教學論 | 27 | 專門史 | 41 | 植物學 | 55 | 套用化學 |
14 | 基礎心理學 | 28 | 中國古代史 | 42 | 動物學 | 56 | 旅遊管理 |
國家級特色專業11個,省級特色專業2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西北瀕危藥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 個(中國語言文學、生物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 個(歷史地理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3 個(教育部“藥用植物資源與天然藥物化學”重點實驗室,套用表面與膠體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學重點研究基地1 個,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6 個,陝西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2 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化學實驗教學中心、數字傳媒技術教學實驗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生物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地理實驗教學中心、心理學實驗教學中心、環境實驗教學中心),各類研究中心(所) 60 個。學校設有遠程教育學院、教師幹部教育學院等辦學機構,此外,還設有教育部西北高師師資培訓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幹部培訓中心、西北綜合圖書資料中心以及中國唐史學會、中國古都學會等幾十個學術團體和學術機構。
專業設定
教育學、心理學、套用心理學、學前教育、經濟學、市場行銷、電子商務、公共事業管理、哲學、社會學、法學、行政管理、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化學、材料化學、生物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物理學、套用電子技術教育、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地理科學、環境科學、旅遊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音樂學、舞蹈學、美術學、裝潢設計與工藝教育、繪畫、表演、中國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文秘教育、對外漢語、思想政治教育、法學、新聞學、教育技術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編輯出版學、歷史學、古典文獻學、英語、俄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體工程、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少數民族預科等。
長期以來,學校以質量為生命線,堅持以 “ 三級三類 ” 教學評估為主體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狠抓教學管理和改革,取得顯著成效,自 2000 年以來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6 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42 項; 9 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40 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3 門課程被評為國家雙語示範課程, 3 門課程被評為省級雙語示範課程; 11 個專業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 22 個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 12 個專業被評為省級名牌專業; 2 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5 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學校從 2006 級本科生開始推行 “ 2+ 2 ” 人才培養新模式,並積極探索教師教育 “ 4+ 2 ” 城鄉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教育培養優質師資。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約2800人,專任教師近 1600 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 80%多 ,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達49% 。專任教師中有教授300餘人,副教授近500人,博士生導師 249 人,雙聘院士3人,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5 人,"千人計畫"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講座教授、特聘教授共4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6 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 23人,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 2 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入選者 8 人,國家級教學名師 2 人,全國優秀教師 6人,全國、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入選者 共2人,省級教學名師16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 6 人,陝西省“ 三五”人才、“三秦學者”、“百人計畫”等人才工程入選者 20 人。近年來,學校積極調整用人政策,聘請了近百名國內外著名學者作為兼職教授,其中有院士 10 餘人。
現任領導
校長:房喻
房喻,1956年9月生,陝西西安人,漢族,研究生學歷,教授,博士
生導師。1982年元月,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房喻教授1993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在英國獲哲學博士學位。曾任陝西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院長,副校長。200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2002年被評為陝西省勞動模範和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計畫優秀完成人員,2002年12月起擔任陝西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03年被評為陝西省教學名師,2004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2004年6月起任校長。
黨委書記:甘暉
甘暉,男,漢族,生於1957年1月,甘肅人,研究員,1977年參加工作,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蘭州大學中文系學習,獲學士學位,畢業後留校工作,歷任蘭州大學校學生會專職秘書長、校團委副書記、數學力學系黨總支副書記、校團委書記、人事處處長、研究生處常務副處長、“211工程”辦公室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長等職,2001年1月任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2002年10月起兼任蘭州大學副校長。2010年12月起任陝西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王 濤 張建祥 司曉宏
副校長:王 濤(兼) 張渭淮 趙 彬 蕭正洪 王武海 游旭群
紀委書記:張建祥(兼)
校長助理:馮旭東
專業招生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專科生17495人、研究生 7595人,繼續教育和網路教育學生 4 萬餘人,外國留學生 815人。
本科招生專業有:
師範類:學前教育、教育學 、化學 、物理學 、套用電子技術教育、漢語言文學、文秘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歷史學、 教育技術學(電化教育)、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 術、體育教育、 數學與套用數學、音樂學、舞蹈學、美術學、生物科學、 地理科學、食品工藝教育;
非師範專業:心理學 、套用心理學、 經濟學、金融學、市場行銷、人力資源管理、電子商務、財務管理、套用化學、物理學(創新實驗班)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中國語言文學(基地班) 、 對外漢語、漢語言文學(創新實驗班) 、 法學、社會學、行政管理、哲學、 博物館學、古典文獻學、新聞學、 編輯出版學、播音與主持藝術、 廣播電視編導、英語(創新實驗班)、日語、俄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體工程、 運動訓練(單獨招生) 、 數學與套用數學(創新實驗班)、 表演(音樂表演方向)、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方向) 、 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方向)、 藝術設計(動畫方向)、 繪畫(國畫方向) 、繪畫(油畫方向) 、 生物學(基地班) 、 生物技術、 地理科學(創新實驗班) 、環境科學、 旅遊管理、地理信息系統、 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
本科生教育
陝西師範大學實行“2+2”本科人才培養模式。“2+2”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當今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和潮流,是學校適應高等教育發展需求和社會發展需求而作出的理性選擇,是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徑。
學校“2+2”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原則上前兩年按一級學科為基礎的大類進行通識培養,學生主要學習通識課程模組、學科基礎課程模組;後兩年進行專業培養,學生主要學習專業課程模組、教師教育模組(專業技能模組)、實踐教學模組。學生入學一年後實行一次專業分流,可在學科之間和學科內部重新選擇專業(特殊專業除外),轉入與轉出比例均控制在10%以內(專業分流辦法若有變化,按國家新政策執行)。學校“2+2”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通識培養有兩個層面,第一個是學校層面的通識教育,主要是學校整體設計的通識模組的課程;第二個是學院層面的通識教育,主要是學院設計的學科基礎模組課程。
通識模組課程是學校平台課程,包括通識必修課程和通識選修課程。通識必修課程主要包括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及程式設計、大學體育、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等數學和大學語文等。通識選修課程包括公共限定選修課和公共任意選修課,公共限定選修課分為5個系列:人文社會科學系列、科學技術系列、教師教育系列、藝術體育系列、健康教育系列等。同時,啟動了“教授講堂”——核心公選課,以提高教學質量。
學科基礎模組課程是學院平台課程,包括相關學科基礎課和本學科基礎課程兩部分。學科基礎模組課程必須在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學期開始開設,可跨學科、跨專業設定。本學科基礎課程是各學院為各專業(方向)設定的共同基礎課程,課程內容要強調基礎性。
專業模組課程是專業平台課,是適應各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的職業定位的、獨立的且能形成有機整體的課程,主要包括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專業選修課包括專業限定選修課和專業任意選修課,專業限定選修課是根據專業特點, 開出若干組柔性課程,每一組課程代表本專業的一個研究方向或系列;專業任意選修課是學院的通選課,是各學院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單位的課程資源而設定的,本學院各專業學生都可以自由選修。
教師教育課程主要是為師範類學生設計的課程模組,旨在從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專業精神倫理出發,培養師範生的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專業態度、專業身份和終身從教的能力。教師教育課程作為一個開放的課程模組,非師範專業學生也可以修讀。對於非師範專業學生,可設定專業技能模組,加深學科專業技能。
實踐模組包含三個層次,一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能與素質的基礎實踐;二是以職業訓練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實踐;三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綜合實踐。同時將分散的見習和集中的實習有機結合,積極探索並實施混合編組的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新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成果
長期以來,學校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堅持以“三級三類”教學評估為主體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狠抓教學管理 和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2000 年以來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5 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27 項,有 6 部教材入選“國家面向 21 世紀課程教材”,獲省部級以上優秀教材獎 6 項, 2 部教材入選教育部推薦使用的研究生教學用書, 6 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23 門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12 個專業被評為省級名牌專業。學校 1999 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校團委 2004 年被團中央授予“紅旗團委”光榮稱號,學校連續十五 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學校畢業生因其專業基礎紮實、知識面寬、綜合素質高、踏實敬業而深受用人單位歡迎,連續多年一次性就業率在 90% 以上,位居全國師範院校前列。學校積極實施科研強校戰略,科研實力逐年提升,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具有顯著優勢。。“十一五”期間,人文社會科學共承擔省部級及其以上科研項目 472 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類項目 81 項,教育部項目 106 項;有 118 項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出版學術著作 432 部,教材 160 部,發表學術論文 4793 篇。
自然科學“十一五”期間共承擔省部級及其以上科研項目 442 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60 項; 863 計畫項目 4 項, 973 前期專項項目 2 項;出版學術著作 105 部,發表學術論文 6454 篇;有 23 項科技成果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116 項科技成果被授予專利權,其中發明專利 112 項,實用新型專利 4 項。
師大特色
學校從 2006 級本科生開始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培養理想和通專結合、文理滲透的原則,實施“2+2”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生前兩年按一級學科為基礎的大類進行通識教育,後兩年進行專業培養。2007年,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六個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中部分學生實行免費師範教育。免費師範生可按照學校規定在師範專業範圍內進行二次專業選擇,有志從教並符合條件的非師範專業優秀學生,在入學一年後,可在教育部和學校核定的計畫內轉入師範專業,並按標準返還學費、住宿費,補發生活補助費。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以外,積極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畫”,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公益服務活動,倡導高雅藝術進校園,形成了大學生藝術節,科技文化節,綜合素質大賽,英語角等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學生馬列讀書社先後得到幾任省委書記的親自指導。 學校積極探索教師教育“ 4+ 2 ” 城鄉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教育培養優質師資。
學校積極開展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設有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務院僑辦華文教育基地”,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 60 多所學校建立了校際友好與合作交流關係,培養留學生 3000 餘人。
附屬機構
學校是全國最早實行後勤社會化改革的高校之一,並積極探索出了一條被譽為“陝西師大模式”的後勤改革之路,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
教學單位
人文社科基礎教學部 | ·理工科基礎教學部 |
·政治經濟學院 | ·化學化工學院 |
·教育學院 | ·心理學院 |
·音樂學院 | ·計算機科學學院 |
·旅遊與環境學院 | ·新聞與傳播學院 |
·生命科學學院 | ·食品工程與營養科學學院 |
·文學院 | ·外國語學院 |
·歷史文化學院 | ·體育學院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美術學院 |
·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遠程教育學院 | |
·教師幹部教育學院 | ·國際漢學院 |
·民族教育學院 |
發展目標
向新世紀,陝西師範大學以西部大開發和教育大發展為契機,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正朝著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學的目標努力奮鬥。
校 長:房 喻
現任黨委書記:甘 輝
該校在網大2011中國大學排行榜排名55,武書連主持的《2011中國大學評價》排名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