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作品介紹,人物年表,創作,獲獎記錄,文學,挑釁,小說,電影內容,作品,著作譯介,在中國,評價,
人物簡介
(1922—2008) Alain Robbe-Grillet
“今天也許要感謝上帝,讓我賣出了那么多的書。但我確實不是為了賣書而寫書。”
“我們這個時代再也不能像巴爾扎克那樣寫作了。”
“二十世紀是不穩定的,浮動的,不可捉摸的,外部世界與人的內心都像是迷宮。我不理解這個世界,所以我寫作。”——阿蘭·羅布-格里耶
法國“新小說”流派的創始人、理論家和代表作家,電影大師。
1949年進入生物學研究機構工作。1950年,由於身體原因被迫從安的列斯群島返回法國,在回國的船上開始創作《橡皮》,回國後辭去工作以便全身心投入小說創作。並於三年後發表其成名作《橡皮》,這是他發表的第一部新小說作品。1955年因發表《窺視者》而獲當年法國“批評家獎”。同年,擔任巴黎午夜出版社文學顧問,並同時從事寫作及攝製電影。
作品介紹
格里耶的論文《未來小說的一條道路》和《自然、人道主義、悲劇》被視為新小說派的理論宣言。他在論文中提出了建立新的小說體系。他認為這個世界是獨立於人之外的事物構成的,人則是處在物質包圍之中,因而主張打倒巴爾扎克,反對現實主義的小說傳統,要把人和物區分開,要著重物質世界的描寫。按照其創作理論寫出的作品沒有明確的主題,沒有連貫的情節,人物沒有思想感情,而作者更不表現自己的傾向和感情,只注重客觀冷靜的描寫,取消時空界限。他的作品描寫十分細緻,甚至流於繁瑣。他此後的小說還有《嫉妒》、以香港為背景的《幽會的房子》、《紐約的革命計畫》等。20世紀後期,他創作了稱作“傳奇”的自傳性三部曲:《重現的鏡子》(1984)、《昂熱麗克或迷醉》(1987)和《科蘭特的最後日子》(1994),後來他以“幻想式自傳”稱之。
他最為轟動的作品是電影小說《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描寫一名少婦在某休養地遇一男子,男子說他們曾相識並去年相約於今年在此相會,最後說服少婦承認此事並與之一同出走。該作品由阿蘭·雷奈(阿倫·雷乃)拍攝成電影后於1962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獅獎。他在1963年單獨攝製的影片《不朽的女人》獲得路易·德呂克電影獎。1969年因《撒謊的男人》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編劇獎。格里耶的作品以他獨一無二的品質和他崇高的影響而榮獲1998年法國最高文學獎“龔古爾獎”,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使他飲譽“新小說派領袖”、“新小說教皇”、“午夜魔王”等多稱號。2005年第24屆伊斯坦堡國際電影節(International İstanbul Film Festival)獲得終身成就獎。2003年3月25日,羅布-格里耶入選法蘭西學士院(Institut mémoires de l'édition contemporaine),成為40位終身院士中的一員(坐第32號位),躋身法蘭西學士院“不朽者”行列。
2008年2月18日,法蘭西學士院宣布,羅布-格里耶於當地時間18日凌晨因心臟病在法國卡爾瓦多斯省(Calvados)西部城市卡昂(Caen)逝世,享年85歲。作為法國“新小說”流派的創始人,格里耶反對傳統敘事,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先鋒作家之一,而這名文壇“壞孩子”的辭世,讓中外文學人士哀悼“法國新小說時代結束了”。
人物年表
1922年8月18日
1928年——1933年
就讀於巴黎十四區布拉爾街的市鎮國小,與父母和姐姐安娜—麗茲居住於同一區的加桑迪大街。
1933年——1939年
就讀於巴黎布封中學直至高二。
1940年——1942年
在巴黎聖·路易中學就讀農藝學預科。
1942年——1945年
在國立農藝學院攻讀農藝師學位。
1943年7月至1944年8月
1945年——1948年
1947年8月
1949年
離開國立統計與經濟學院,開始從事寫作。隱居在塞納—馬恩地區布瓦—布德朗的一家人工授精與荷爾蒙研究中心,製作受閹雌鼠陰道組織的塗片。工作間隙,在一幅荷蘭公牛的系譜樹示意圖背面寫作《弒君者》。手稿後來交到伽利瑪出版社,但被退回。不過稿子受到了讓·波朗的注意,由多米尼克·奧利將其轉到當時任午夜出版社顧問的喬治·朗布里奇手中。
1950年——1951年
1952年
將《橡皮》的手稿帶給朗布里奇。極受讚賞,手稿轉給了午夜出版社社長熱羅姆·蘭東。在以極大的熱情閱讀完書稿後,蘭東約見了羅布-格里耶,並向他提出了簽訂出版契約的建議,他們之間的友誼自此開始。第一部分注釋登在《批評》雜誌上。由於讓·皮耶爾的幫助,進入農業會常務理事大會工作。
1953年
1955年
1月1日起成為午夜出版社的審讀員。出版《窺視者》,印行的一萬冊直到1957年才售完。由於巴塔耶、波朗和布朗肖的推薦,作品獲批評家獎。這次評獎引發了一場著名的爭吵:加布里埃爾·馬塞爾大發雷霆;亨利·克洛阿怒沖沖辭去評審一職;埃米爾·昂里奧威脅羅布-格里耶要查禁作品,並在《世界報》上聲稱該書更應該交給輕罪法庭而不是給文學獎的評審會;而羅蘭·巴特和布朗肖則分別在《文學批評》和《新法蘭西雜誌》上撰文讚揚該書,加繆和布勒東也向獲得戴爾·杜伽基金會資助的羅布-格里耶表示了鼓勵,《快報》則為他開闢專欄,以“今天的文學”為題刊登了他的九篇文章。這些發表於1955年10月至1956年2月的文章先是作為系列宣言轉載於《新法蘭西雜誌》,後來又以《為了一種新小說》為題匯集成冊。當年盛夏,羅布-格里耶結識了布魯斯·莫里塞特,由於後者的推介,他在60年代的一些美國大學裡成了一個時髦的話題。
1957年
《嫉妒》由午夜出版社出版,第一年只賣出了746冊。此前不久羅布-格里耶成了蘭東的文學顧問,與卡特琳娜·赫斯塔季昂結婚,他們相識於1951年夏天一次為大學生組織的土爾其之旅。另一說是當時法國政府組織青年團去捷克等社會主義國家訪問,在去捷克的路上,羅布-格里耶和卡特琳娜相識並結為連理。那時的卡特琳娜還是一個學生。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在影片《去年在馬里安巴德》的腳本和對白基礎上開始撰寫同名電影小說,由阿蘭·雷奈執導的該片在慕尼黑外景地拍攝。在一次小範圍看片時,布勒東反應強烈,認為影片在屬於他的超現實主義領地犯了瀆君之罪。該片被威尼斯電影節選作法國代表片,目的在於嘲弄法國當局,因為它剛剛禁演了由義大利人拍攝的對阿爾及利亞戰爭表示出敵意的《你決不會殺人》。經過評審會一個星期激烈的爭論後,《去年在馬里昂巴德》獲得了金獅獎,風行一時。儘管一些人在背後將其戲稱作“馬里安巴鬍子”,影片還是立刻贏得了所有報刊的長篇評介文章,其中不僅有《世界報》,而且也包括《費加羅報》、《巴黎競賽畫報》和《女士快報》,等等。與這些報刊相反,《現代》雜誌對影片進行了猛烈攻擊,而薩特則在一次小範圍看片時向羅布-格里耶表示了完全的支持。同名電影小說由午夜出版社出版(1961)。
1962年
唯一的短篇小說集《快照集》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63年
1965年
《幽會的房子》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66年
執導《橫跨歐洲的快車》。該片在巴黎和昂維爾外景地拍攝。沒有獲獎但取得了巨大成功。
1968年
70年代
1970年
《紐約革命計畫》由午夜出版社出版。巴特稱讚它具有萊布尼茨式的完美但又變幻不定。
1971年
1972年
《漢密爾頓的貴婦們》由拉封出版社出版。
1974年
在巴黎和卡特萊外景地執導《慾念浮動》。影片由於有傷風化和淫穢的罪名在義大利遭到起訴和禁映。在巴黎,有“特殊愛好”的觀眾先是被廣告的誘人性質所吸引,後來很快意識到那是個花招(並非有意的),於是就把電影院讓給了“知識分子”。同名電影小說當年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75年
1976年
配有馬格利特所畫插圖的《漂亮的女俘虜》出版(藝術出版社),《一座幽靈城市的拓樸學結構》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77年
《鏡中的禮拜堂》由瑟蓋爾斯出版社出版,配有伊利娜·尤奈斯戈的照片。
1978年
1981年
與美國大學女教員伊沃娜·勒納爾合作的《約會》出版,這一教學性質的著作最終以《吉娜》為書名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82年
執導《漂亮的女俘虜》。
1984年
《重現的鏡子》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87年
《昂熱麗克或迷醉》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92年
1994年
《科蘭特的最後日子》由午夜出版社出版。
1995年
影片《藍色別墅》上演。該片在西德拉島外景地由羅布-格里耶與迪米特里·德·克萊爾克合作導演,成為柏林電影節正式評選影片,但在商業上遭到失敗。
1997年
籌劃執導影片《要塞》,按照構想,讓—路易·特蘭迪尼昂將在該片中扮演一個腿部受傷的龍騎兵軍官的角色。
......
2003年3月25日
81歲的羅布-格里耶當選為法蘭西學士院語文學院院士。
2006年5月11日
2008年2月18日
創作
小說作品
《弒君者》Un Régicide(Minuit午夜出版社,寫於1949年,出版於1978年)
《橡皮》Les Gommes(Minuit,1953)
《窺視者》Le Voyeur(Minuit,1955)
《嫉妒》LaJalousie(Minuit,1957)
《在迷宮中》Dans le labyrinthe(Minuit,1959)
《漢米爾頓的貴婦們》Les Demoiselles d'Hamilton,avec des photographies de David Hamilton (Minuit,1972)
《慾念浮動》Glissements progressifs du plaisir(Minuit,1974)
《建設瓦娜戴女神破敗的神廟》Construction d'un temple en ruine à la déesse Vanadé,avec des eaux-fortes et des pointes sèches de Paul Delvaux(Le Bateau Lavoir,洗衣船出版社1975)[後收入《幽靈城市》和《金三角的回憶》]/為女神瓦那代建造一座廢墟廟宇
《漂亮的女俘虜》La Belle Captive,avec des peintures de René Magritte(La Bibliothèque des Arts,et Cosmos Textes,1975)配René Magritte畫
《一座幽靈城市的拓樸學結構》Topologie d'une cité fantôme(Minuit,1976) 【“拼貼畫”小說】
《鏡中的禮拜堂》Temple aux miroirs,avec 85 photographies d'Irina Ionesco (Seghers 瑟蓋爾斯出版社,1977)/ 鏡子廟宇
《我為什麼喜歡巴特》(非商業版,1977,2002重版)
《金三角的回憶》Souvenirs du triangle d'or(Minuit,1978)【“拼貼畫”小說】
《吉娜》Le Rendez-vous,與美國大學女教員伊沃娜·勒納爾 Yvonne Lenard 作(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81)【“教學”小說】
《金姑娘,地磚縫裡的紅洞》Djinn. Un trou rouge entre les pavés disjoints(Minuit,1981)
《重現的鏡子》Le Miroir qui revient(Minuit,1984)
《昂熱麗克或迷醉》Angélique ou l'Enchantement(Minuit,1987)
《科蘭特的最後日子》Les Derniers Jours de Corinthe(Minuit,1994)
《反覆》La Reprise(Minuit,2001)
《旅行者,雜文,談話和對話集(1947-2001)》Le Voyageur. Textes,causeries et entretiens(1947—2001)(Christian Bourgois 克里斯蒂安-布庫瓦出版社,2001,2003袖珍版)
《傷感小說》Un Roman Sentimental(Paris : Fayard,法亞爾出版社 2007)
短篇小說
《快照集》Instantanés(Minuit,1962)包括有6篇小說:《三個反射視象》、《歸途》、《舞台》、《海灘》、《在捷運的走廊中》、《密室》
理論著作
《新小說闡明》Pour un nouveau roman(Minuit,1963)/為了一種新小說。包括八篇文章:《理論有什麼用》、《未來小說的一條道路》、《關於某些過時的定義》、《自然本性、人本主義、悲劇》、《一部現代文選的因素》、《新小說,新人》、《今日敘事中的時間與描述》、《從現實主義到現實》
導演作品
《不朽的女人》L`Immortelle(1963)
《橫跨歐洲的快車》Trans-Europ-Express(1966)
《撒謊的男人》L`Homme Qui Ment(1968)/說謊的人
《伊甸園及其後》L`Eden et Après(1970)
《N.已經擲了骰子》N. a pris les dés...(1971)
《橡皮》Les Gommes(1971)
《玩火遊戲》Le Jeu Avec le Feu(1975)
《毛之陷阱》Piège à Fourrure(1977)
《漂亮的女俘虜》La Belle Capitive(1982)/美麗的女俘
《藍色別墅》Un bruit qui rend fou(1995)
《格拉迪瓦在叫我們》C'est Gradiva qui vous appelle(2006)Wilhelm Jensen參與創作
演員作品
《橫跨歐洲的快車》Trans-Europ-Express(1966)扮演 Jean the Director/ 歐洲快車號 / 歐洲快車/跨越歐洲的快車
《我愛你,我愛你》Je t'aime,je t'aime(1968)扮演 L'attaché de presse
《慾念浮動》Glissements progressifs du plaisir(1974)扮演一個行人
《那些法國電影院的歷史》Histoire du cinéma français par ceux qui l'ont fait(1974)Himself
《追憶似水年華》Le temps retrouvé(1999) 扮演 Goncourt / 重拾逝去時光 / 追憶似水流年
電影小說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1961) / 去年在馬倫巴/ 去年在馬里昂巴
《紐約革命的計畫》Projet pour une révolution à New York(Minuit,1970)
《格拉迪瓦在叫我們》C'est Gradiva qui nous appelle(Minuit,2002)
電影劇本集
《粉紅與黑色劇本(1966-1983)》Scénarios en rose et noir(Paris : Fayard2005,包括《歐洲特快列車》、《撒謊的男人》、《伊甸園及其後》、《N.已經擲了骰子》、《玩火遊戲》、《漂亮的女俘虜》等作品的提綱、劇本、文字說明等)
藝術作品
《年輕姑娘的夢》Rêves de jeunes filles,avec des photographies de David Hamilton(Robert Laffont 拉封出版社,1971),與攝影家大衛·漢密爾頓合作的照片配文的書
《表面的可疑痕跡》Traces suspectes en surface,(Universal Limited Art Editions,1978),與美國藝術家羅伯特·勞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一套限量印刷的作品
隨筆作品
《克洛德·西蒙》Claude·Simon(1986)
序言作品
畫家喬治·西格的一本畫冊
評論研究
《Robbe-Grillet. Paris : Éditions universitaires》(Miesch,Jean ,Paris : Éditions universitaires,1965)
《« La Maison de rendez-vous » d'Alain Robbe-Grillet : pour une philologie sociologique》(Dhaenens,Jacques ,Paris : Lettres modernes,1970)
《Les Romans de Robbe-Grillet. Préface de Roland Barthes. Nouvelle édition augmentée》(Morrissette,Bruce Archer ,Paris : Minuit,1971)
《Alain Robbe-Grillet》(Gardies,André,Paris : Seghers,1972)
《Alain Robbe-Grillet : an annoted bibliography of critical studies,1953-1972》(Fraizer,Dale Watson,Metuchen,N.J. : the Scarecrow press,1973)
《Robbe-Grillet,analyse,théorie. Colloque du Centre culturel international de Cerisy-la-Salle,29 juin-8 juillet 1975》 (Ricardou,Jean , Paris : Union générale d'éditions,1976. 2 vol. 446)
《Lecture politique du roman : «La Jalousie» d'Alain Robbe-Grillet》(Leenhardt,Jacques,Paris : Minuit,1977)
《Nouveau cinéma,nouvelle sémiologie : essai d'analyse des films d'Alain Robbe-Grillet》(Chateau,Dominique ; Jost,François,Paris : Union généraled'éditions,1979)
《Alain Robbe-Grillet》(Vareille,Jean-Claude, l'étrange, Paris : Nizet,1981)
《Structures et communication dans « La Jalousie » d'Alain Robbe-Grillet. Sherbrooke》(Fortier,Paul A.,Canada : Naaman,1981)
《Pratiques de lecture et d'écriture : Ollier,Robbe-Grillet,Simon》(Calì,Andrea,Paris : Nizet,1981)
《Le Parcours moebien de l'écriture : « Le Voyeur » d'Alain Robbe-Grillet ; suivi de l'extrait inédit d'un débat public avec Alain Robbe-Grillet》(Goulet,Alain,Paris : Lettres modernes,1982)
《« Les Gommes » d'Alain Robbe-Grillet : index verborum et table des fréquences》(Allott,Ken,Genève : Slatkine,1985)
《Lire,enfin,Robbe-Grillet. Berne : Peter Lang》(Brock,Robert R.,Berne : Peter Lang,1991)
《Duplications et duplicité dans les « Romanesques » d'Alain Robbe-Grillet》(Allemand,Roger-Michel, Paris : Lettres modernes,1991)
《Robbe-Grillet and modernity : science,sexuality,and subversion》(Ramsay,Raylene L,Gainesville : 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1992.XII)
《Alain Robbe-Grillet,autobiographe》(Houppermans,Sjef ,Amsterdam : Rodopi,1993)
《Alain Robbe-Grillet》(Allemand,Roger-Michel ,Paris : Seuil,1997)
《Inventing the real world : the art of Alain Robbe-Grillet》(Hellerstein,Marjorie H.,Selinsgrove : Susquehanna university press,1998)
《Entre les lames : lectures de Robbe-Grillet》(Migeot,François ,esançon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franc-comtoises ; Belles lettres,1999)
《新的電影,新的符號學──論阿蘭·羅布-格里耶的影片》(弗朗索瓦·若斯特Jost,François與多米尼克·夏托合著,1999)
《Understanding Alain Robbe-Grillet》 (Smith,Roch Charles , Columbia :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2000)
《Robbe-Grillet,romancier alchimiste》(Milat,Christian, Paris : l'Harmattan,2001 )
《Alain Robbe-Grillet,le voyageur du nouveau roman : chronologie illustrée,1922-2002》(Corpet,Olivier ,Paris : IMEC,2002)
《Robbe-Grillet cinéaste》(Prédal,René,Caen :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Caen,2005)
《Alain Robbe-Grillet》(Domecq,Jean-Philippe,Paris : Esprit des péninsules,2005)
多媒體
《一種作家生活的序言》Préface à une vie d’écrivain(含一份CD-MP3,瑟伊出版社與法蘭西文化電台聯合出版,2005)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
第3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提名
獲獎作品:漂亮的女俘
第2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提名
獲獎作品:Éden et après, L'
第1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IWG金匾獎
獲獎
獲獎作品:說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