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

《阜陽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是2018年阜陽市人民政府發布的實施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阜陽經開區、阜合現代產業園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皖政辦〔2018〕4號)精神,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發展,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經市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實施中央及省教育綜合改革各項決策部署,按照統籌協調、共同推進,服務需求、最佳化結構,校企協同、合作育人的原則,深化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為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建設現代化大美阜陽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提高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程度,健全多元化辦學體制,加快推進我市高水平綜合型、套用型大學建設。促進職業教育特色化發展,加快職業教育示範“專業+實訓基地”、示範職教集團、高技術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產學研合作聯盟建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實現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全面推行,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健全完善,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貢獻顯著增強。
二、構建教育和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三)統籌產教融合規劃布局。將產教融合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區域發展、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結合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強市戰略,同步規劃產教融合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實現途徑和重大項目。統籌中高職發展,推進職教園區建設,打造一批“潁淮工匠”培養基地。
(四)完善產教融合學科專業體系。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和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較好辦學基礎、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和專業群。以新興產業培育為方向,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智慧型製造、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研發設計、電子商務、智慧物流等產業急需緊缺學科專業。積極支持家政、健康、養老、文化、旅遊等社會領域專業發展。加強智慧城市、智慧型建築等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相關專業建設。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及新經濟發展,促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加快推進新工科建設。
(五)強化人才培養需求導向。建立人才需求預測預警機制,完善專業準入與退出制度,把市場供求比例、就業質量作為學校設定調整學科專業、確定培養規模的重要依據。加快推進教育“放管服”改革,注重發揮市場機制配置非基本公共教育資源作用。鼓勵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服務我市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適應產業分工從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加大創新型人才尤其是產業創新人才培養力度,提高高層次人才培養比重。
三、發揮企業產教融合重要主體作用
(六)拓寬企業參與途徑。支持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堅持準入條件透明化、審批範圍最小化,改進辦學準入條件和審批環節。有序推進職業學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許以資本、知識、技術、設備、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並享有相應權利。支持企業通過購買服務、委託管理等方式參與公辦職業學校辦學。鼓勵骨幹企業聯合職業學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組建產教融合集團(聯盟),注重發揮國有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建立校企互派工作人員機制。
(七)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規劃、教材開發、教學設計,共建兼具生產與教學功能的公共實訓基地、技術工藝和產品開發中心、實驗實訓平台、技能大師工作室等,促進企業需求融入人才培養環節。探索建立高等學校與企業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鼓勵市內企業與職業學校開展緊缺工種技能人才定向培養合作,企業所在地人民政府對定向培養費用給予補助。職業學校新設專業原則上應有相關行業企業參與。
(八)開展生產性實習實訓。健全學生到企業實習實訓制度,校企共同制定實習實訓計畫,合理安排實習實訓內容和崗位。推動職業學校把實習實訓基地建在企業、企業把人才培養和培訓基地建在學校,探索引校進廠、引廠進校、前店後校等校企一體化合作形式。支持各縣市區依託學校建設行業或區域性實訓基地,帶動中小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探索通過購買服務、落實稅收政策等方式,鼓勵企業更多接收學生實習。推進實習實訓規範化,保障學生享有獲得合理報酬等合法權益。
(九)推進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支持高等學校聯合企業、科研院所圍繞產業關鍵技術、核心工藝和共性問題開展協同創新,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台。嚴格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2號)要求,對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相關企業和高等學校給予獎補。引導高等學校將企業生產一線實際需求作為工程技術研究選題的重要來源。將成果轉化作為高等學校科研項目和人才評價重要內容。
(十)強化企業職工在崗教育培訓。落實企業職工培訓制度,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確保教育培訓經費60%以上用於一線職工。鼓勵企業向學校和培訓機構購買服務。支持企業開展職工技能競賽。對參加培訓提升技能等級的職工給予獎補。支持企業一線骨幹技術人員技能提升,加強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轉崗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將不按規定提取使用教育培訓經費並拒不改正的行為記入企業信用記錄。
四、加強產教融合人才培育
(十一)將勞動實踐融入基礎教育。
將動手實踐內容納入中國小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加強學校勞動教育,開足開好國家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通用技術課程。依託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開展生產實踐體驗等活動。組織開展“江淮傑出工匠進校園”“企業技能大師進校園”等活動,支持學校聘請勞動模範和高技術技能人才兼職授課。鼓勵有條件的普通中學開設職業類選修課程,支持職業學校和公共實訓基地的實習車間、實訓工廠向中小學生開放。
(十二)推進校企協同育人。深化全日制職業學校辦學體制改革,健全職業學校內部教育質量保證體系,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廠即入校、校企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現代新型學徒制。大力發展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技工教育。
(十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在有條件的職業學校、高校探索實施產業教師(導師)特設崗位計畫,鼓勵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設立流動崗位吸引企業技術人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面向企業聘用高層次專業人員、能工巧匠到學校任教。開闢公辦職業學校重點專業“一體化”教師引進綠色通道。提升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和實習指導教師的比例。允許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依法依規自主聘請兼職教師和確定兼職報酬。建立完善校企共建教師企業實踐流動崗(工作站)機制、職業學校教師實踐假期制度,支持在職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鍛鍊。
(十四)完善考試招生制度。加快高等職業學校分類招考,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健全“五年一貫制”培養模式,適度提高高等學校招收職業教育畢業生比例,建立複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系統培養制度。大力推行訂單式培養培訓,支持引導企業參與職業學校招生計畫的研究制定。
(十五)改革學校治理結構。建立健全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理事會制度,鼓勵引入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推動學校最佳化內部治理,擴大一線教學科研機構在專業設定、人事管理、教師評聘、收入分配等方面辦學自主權,積極發展跨學科、跨專業教學和科研組織。
(十六)創新教育培訓服務供給。發揮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資源優勢,面向一線勞動者,廣泛開展以提升職業能力為重點的各類培訓。打造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平台,推行“網際網路+培訓”。支持有條件的社會組織整合校企資源,開發立體化、可選擇的產業技術課程和職業培訓包。
五、促進產教供需雙向對接
(十七)強化行業協調指導。依託行業主管部門,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市級行業指導委員會及其運行機制,推進本行業產教融合。支持行業組織參與校企合作、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和制定行業專業人才培養標準,指導校企一體化育人。建立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和就業狀況定期發布制度。
(十八)最佳化市場中介服務。鼓勵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學校通過購買服務、合作設立等方式,培育市場導向、對接供需、精準服務、規範運作的產教融合服務組織(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形成穩定互惠的合作機制。
(十九)打造共享信息平台。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建設政府、行業企業與職業教育機構共享的產教融合信息平台,提供精準化產教融合信息發布、檢索、推薦和相關增值服務。強化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數位化教學資源庫和企業實踐庫建設,推進校企資源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共建共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