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是201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
  • 發布單位: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要求,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就深化產教融合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深化產教融合總體要求
  1、總體要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統籌協調、共同推進,因地制宜、最佳化結構,校企協同、合作育人原則,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到2025年基本形成區域產業和教育共生共榮發展格局。
  二、構建產業和教育統籌融合發展格局
  2、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教融契約步規劃實施。各地各有關部門制定實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等專項規劃時,要明確產教融合發展要求,將教育優先、人才先行融入各項政策措施,統籌最佳化教育和產業結構,同步規劃產教融合發展政策措施。重點推進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湖南省大學科技產業園、湖南(株洲)職業教育科技園、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等產業園區建設,支持各市州制定實施教育科技產業園區建設規劃,鼓勵因地制宜在產業園區新建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和生產性實訓基地。鼓勵有條件的產業園區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對口合作開展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推動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與產業園區合作辦學。
3、對接產業調整最佳化學科和專業結構。對接湖南優勢、特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健全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與行業骨幹企業、中小微創業型企業緊密協同的創新生態系統,推動學科專業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調整職業學校、普通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建設一批一流學科和套用特色學科,建立有湖南特色的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發揮“雙一流”建設高校與專業(群)創新示範作用,辦好專業促產業,發展產業促專業。
  4、健全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結構動態調整機制。加快推進教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發布制度,進一步完善職業學校學生技能抽查、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技能鑑定和評價制度。制定實施職業學校專業設定管理和評價辦法,注重發揮行業組織人才需求預測、用人單位職業能力評價作用,把市場供求、人才培養質量、就業質量作為學校設定調整學科專業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學科專業建設動態調整機制,面向全省優勢產業發展需要,擴大緊缺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嚴格實行專業預警和退出機制。新增研究生招生計畫向承擔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積極推行校企協同育人的高校和學科傾斜。
  三、強化企業重要主體作用
  5、拓寬企業參與途徑。通過購買服務、委託管理、規範收費等,支持龍頭骨幹企業參與公辦職業學校辦學,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舉辦高校和職業學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職業學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許企業以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依法參與辦學並享有相應權利。
  6、深化“引企入教”制度改革。支持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多種方式參與學校專業建設、課程設定、實習實訓,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套用型本科高校、職業學校新設專業原則上應有相關行業企業參與。支持行業企業依託或聯合職業學校、高等學校設立產業學院和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實踐基地。
  7、推進校企聯合共建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鼓勵企業向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提供最新儀器設備和技術支持,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鼓勵和支持銷售收入億元以上或從業人員達到1000人以上企業與區域內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合作,承擔合作辦學任務,探索將部分主機配套產品安排到有條件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生產。鼓勵大、中型企業按照企業員工培訓需要和行業特點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接收相關專業學生實習實訓。
  8、落實企業接收學生實習責任。落實教育部等部委學生實習管理規定,制定實施細則。鼓勵支持企業按照職工總數和技術崗位數的一定比例安排學生實習崗位。建立規模以上企業把開展職業教育情況納入社會責任報告制度。推動建立學生實習強制保險制度,統一實施職業學校學生實習責任保險,鼓勵職業學校、實習單位、實習學生或學生家長本著自願原則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等商業保險。鼓勵保險公司對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保險專門確定費率。
9、推進教師頂崗實踐基地建設。在大中型企業分批建立教師頂崗實踐基地、國培和省培基地,企業原則上每年提供的頂崗實踐崗位數不低於在職員工數0.5%。企業應做好具體規劃,落實頂崗實踐的技術性工作崗位,並安排專人指導。在行業企業推行名師帶徒制度,創建“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鼓勵大中型企業設立“名師工作站”,實施企業訪問學者項目,選派職業學校、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到企業進行為期1年的訪學,為教師頂崗實踐和開展套用技術研究提供便利條件。支持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在學校以資本、技術入股等形式建立工作室。
  10、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協同創新和成果套用轉化。支持行業企業、學校、科研院所圍繞產業關鍵技術、核心工藝和共性問題開展協同創新,合作組建專業化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等產學研綜合體,培育和發展更多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套用基礎研究成果向產業技術市場轉移轉化。完善財政科技計畫管理,高校、科研機構牽頭申請的套用型、工程技術研究項目原則上應有行業企業參與並制訂成果轉化方案。完善高校科研後評價體系,將成果轉化作為項目和人才評價重要內容。繼續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和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技術創新平台建設,鼓勵共建產業技術實驗室、中試和工程化基地,共同開展套用項目研究。鼓勵產業投資基金支持高校創新成果和核心技術產業化。
  11、強化企業職工在崗教育培訓。落實企業職工培訓制度,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確保教育培訓經費60%以上用於一線職工,年培訓比例不少於企業職工總人數30%。鼓勵企業創新教育培訓方式,主動購買培訓服務。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職工技能競賽,對參加培訓提升技能等級的職工予以獎勵或補貼。支持企業一線骨幹技術人員技能提升,加強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轉崗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培訓經費使用情況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將不按規定提取使用教育培訓經費並拒不改正的行為,記入企業信用記錄。
  12、發揮龍頭、骨幹企業引領作用。鼓勵區域、行業龍頭骨幹企業聯合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共同組建產教融合集團(聯盟)或職教集團,帶動中小企業參與,推進實體化運作。注重大中型企業示範帶頭作用,支持各類企業依法參與校企合作。結合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業繼續辦好職業學校。支持校企合作開辦建設相關專業,並通過董事會、理事會、專業建設委員會、校企合作委員會等共建共管。
  四、全面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
  13、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礎教育。將動手實踐內容納入全省中國小相關課程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加強學校勞動教育,開展生產實踐體驗,積極組織學生觀摩學習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支持學校聘請勞動模範和高技能人才兼職授課。組織開展“職業教育宣傳活動周”“湖湘工匠進校園”和走近生產一線系列活動。鼓勵有條件的普通中學開設職業類選修課程,鼓勵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實訓基地向普通中學開放,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大型企業、產業園區周邊試點建設普職融通的綜合高中,增強職業教育對中小學生的吸引力。
14、推進校企產教協同育人。推動專業鏈與產業鏈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緊貼企業崗位改革教學方式方法,開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鼓勵校企合作開展各類競賽,推進國家、省、市、校四級學徒制試點,開發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省級管理服務平台,研製推廣學徒制工作規範和教學標準,明晰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責權利。職業學校實踐性教學課時不少於總課時的50%。
  15、完善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建設機制。落實教師隊伍建設改革、高校辦學自主權有關政策措施,探索符合職業教育和套用型本科院校特點的教師資格標準和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辦法,建立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和辦法,支持企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到學校任教。鼓勵高等學校加大聘用具有行業企業工作經歷教師的力度,建立校企合作培養雙師型教師機制,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含實習指導教師)頂崗實踐、掛職鍛鍊時間原則上每5年不少於6個月,或每2年不少於2個月,新入職專業教師前3年須赴企業集中實踐鍛鍊半年以上。
  16、完善考試招生配套改革。加快高等職業學校分類招考,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適度提高高等學校招收職業教育畢業生比例,加大高等學校對職業教育生源培養培訓力度,建立複合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系統培養制度。逐步提高高等學校招收有工作實踐經歷人員的比例。健全“半工半讀”“工學結合”靈活學習制度,完善企業在職職工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制度。
  17、加快學校治理結構改革。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完善學校章程,健全理事會制度,鼓勵引入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支持組建由行業組織、企業參加的院校董事會、理事會、專業建設委員會、校企合作委員會。推動學校最佳化內部治理,充分體現一線教學科研機構自主權,積極發展跨學科、跨專業教學和科研組織。
  18、構建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體系。健全高等教育學術人才和套用人才分類培養體系,提高套用型人才培養比重。推動高水平大學加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成長路徑。大力支持套用型本科和行業特色類高校建設,完善以套用型人才為主的培養體系。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產學結合培養模式改革,增強複合型人才培養能力。
  19、創新教育培訓服務供給。鼓勵校企合作開發優質教育資源,大力支持“網際網路+教育培訓”發展。推動探索高校和行業企業課程學分轉換互認,允許並規範學校向行業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購買創新創業、前沿技術課程等服務。鼓勵將優秀企業文化引入校園。
  五、促進產教供需雙向對接
  20、推進教育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精準扶貧戰略,加大對貧困落後地區產教融合支持力度,鼓勵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到城市優質職業學校就讀,鼓勵國家和省示範、卓越職業學校對口幫扶農村和貧困地區薄弱職業學校,多舉措對貧困地區職業學校師資隊伍開展免費培訓和對口支持。
21、強化行業社會組織協調指導。落實教育部等六部委《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制定實施辦法。注重行業主管部門對職業教育培訓的指導,在主要領域成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行業主管部門要積極支持行業社會組織制定深化產教融合工作計畫,開展人才需求預測、校企合作、教學指導、技能鑑定等服務。行業主管部門或行業社會組織每3年要發布行業市場人才需求預測報告。
  22、規範發展市場服務組織。完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機制,發揮好職業教育集團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作用。鼓勵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學校通過購買服務、合作設立等方式,積極培育市場導向、精準服務、規範運作的產教融合服務組織(企業)。支持利用市場合作和產業分工,提供專業化服務,構建校企共生共榮合作機制。
  23、打造信息服務平台。鼓勵運用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建設開放共享的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台。依託平台匯聚區域和行業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項目研發、技術服務等供求信息,向各類主體提供精準化產教融合信息服務。鼓勵學校和企業利用網路工具對頂崗實習學生進行服務和教學指導。
  六、加大組織保障和支持體系建設
  24、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發展改革、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密切配合,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積極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協同聯動,推進工作落實。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出台專門政策措施,建立相應協調機構,負責產教融合規劃、協調和服務,構建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分工合作、社會廣泛參與格局。
  25、實施產教融合發展工程。加快落實“國家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扶持打造一批居全國前列、有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職業學校、高等學校,深化產教融合,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實施“湖南省產教融合發展工程” ,省級財政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力度。推動各級產業園區聯動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共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平台,建設一批產教融合園區。充分發揮國有大中型企業、行業龍頭企業、骨幹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主體作用,培育遴選產教融合示範企業500家,各級工業和信息化、科技、發展改革等部門在技術改造、新技術新產品推廣套用、科學研究等項目建設上予以優先支持。支持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建立靈活的專業人才引進機制,培育遴選產教融合領軍人才100名、產業教授(導師)1000名、湖湘工匠和技術能手10000名。支持入圍國家和省“雙一流”與“產教融合”項目單位加強學科專業、人才、科研與產業互動,推進合作育人、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支持有較強代表性、影響力和改革意願的城市、行業、企業開展產教融合試點。
  26、落實財稅用地等政策。最佳化政府投入,完善體現產教融合特色的撥款機制,確保中職學校、技工學校生均撥款標準不低於10000元,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標準不低於12000元。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科研人員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績效工資,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各級財政、稅務部門要把深化產教融合作為落實結構性減稅政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