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收

關節收

系關節運動的一種形式。關節沿額狀軸運動,出現相關關節兩骨之間的角度減小和兩骨互相接近時,叫做屈;相反,叫做伸。但某些關節的屈伸運動,其運動軸不呈額狀位,而呈矢狀位(第1指間關節的屈伸運動屬於此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節收
  • :關節運動的一種形式
組織學解剖,臨床解剖,

組織學解剖

環節受力分析法是動作分析的一種方法。這種分析法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是指出完成動作時的關節運動情況。如單槓正握引體向上動作過程中,肩帶是向下迴旋、肩關節後伸、肘關節屈、橈尺關節是旋前、腕關節和指關節是屈。考察關節的運動,一般靠肉眼觀察,也可以用電影機、錄影機等儀器,有時也用專門方法,如關節運動光電攝影法等。
第二步是分析環節運動的受力矛盾。環節受的力分內力和外力兩種:內力主要是肌力(肌肉力量),外力是重力、摩擦力、器械彈力、介質阻力(空氣、水等)和他人的肌力等。肌力與外力一起作用於環節,才能引起環節運動。肌力與外力(主要是重力)受力關係有以下幾種情況:
1.環節運動方向與外力作用方向相反,表明肌力大於外力,肌力的拉力方向與環節運動方向一致。完成動作的原動肌位於環節運動方向一側。如環節是做屈的運動,則屈肌群為原動肌。又如要舉起重物時身體要站起來,身體和重物重力的方向是向下,使身體站起來時臀大肌伸髖關節,股四頭肌伸膝關節,小腿三頭肌則伸踝關節。
2.環節運動方向與外力作用方向相同,這裡有兩種情況:
(1)環節運動速度快,這時原動肌在環節運動方向同側。例如扣球時,要求揮臂的動量大,所以環節運動速度要快,臂的下落速度要超過重力使它下落的速度。扣球時肩胛骨下迴旋,肩關節後伸和內收,環節運動方向與外力作用方向相同,因此,原動肌位於環節運動方向一側,使肩胛骨下迴旋的為菱形肌、肩胛提肌和胸小肌以及使肩關節後伸和內收的背闊肌、胸大肌和三角肌後部。
(2)環節運動速度慢,這時原動肌在環節運動方向反側。例如在雙槓上作雙臂屈伸運動時,為了提高訓練效果和防止肩關節受損傷,身體下落速度要小於重力使身體下落的速度。身體重力使肩關節外展和伸,因此原動肌為位於環節運動方向反側的使軀幹上提的胸大肌和背闊肌。

臨床解剖

手法推拿
【手法操作】 ①松筋活血:患者取坐位,肩部自然下垂放鬆,術者站立於患者患側,用拇指指腹或掌根部在痛點上按揉。手法由輕到重,反覆操作約5min。此手法具有松筋、解痙、鎮痛、改善血循環的作用。
②疏通經絡:患者體位同上。選取肩井、肩髎、肩貞、天宗等穴,每穴按掐1min左右。
③動搖關節:患者體位同上。術者一手與病人患手相握,用力抖動,且邊抖邊作肩關節展收、屈伸等運動。另一手搭於患側肩部,作肩部揉搓;動搖關節幅度由小到大,切忌暴力強搖關節。搖畢,雙手卡住上肢、肩部,自上而下用搓手、抹法以疏理筋肉。
④彈筋撥絡:患者取坐位,術者於肱二頭肌、三角肌、胸大肌止點等處,用拇指和食、中指相對提拿彈撥,起到解除粘連的作用。
⑤功能鍛鍊:患者面對牆壁,患肢手掌緊貼牆壁,儘量上舉患肢,並逐日記錄其高度。
每次20~30下,早晚各1次。12天為1個療程。
【適應病症】肩周炎。
【臨床療效】共治療45例,顯效34例,有效10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7%。並與針灸配合理療組對照,經統計學處理,P<0.05,有顯著性差異。
【經驗體會】肩周炎屬中醫“凍凝肩”範疇,系由肝腎不足、氣血虧損、筋骨失養,進而引起肩部周圍的筋絡發生慢性勞損,造成氣滯血瘀、筋肉粘連等病理變化。本法能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疏經活血、解除粘連、緩解痙攣,從而使肩關節周圍組織的炎症得以減輕,有效地解除臨床症狀。配合功能鍛鍊,可降低復發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