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活動有很多肌參與,除有從前臂來的長肌腱外,還有很多短小的手肌,這些肌都在手掌面,可分為外側、中間和內側三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手肌
- 類別:肌肉
- 作用:手指活動
- 分布:手
手肌的生理學意義,手肌的肌纖維型分布,手肌的解剖結構,拇短展肌,拇短屈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拇指對掌肌,小指對掌肌,拇收肌有兩個頭,蚓狀肌,骨間掌側肌,骨間背側肌,
手肌的生理學意義
手可以從事各種精細、準確的技巧性動作,除有從前臂來的長腱以外,在掌側還有很多短小的手肌,分為外側、中間、內側3群。這種複雜的功能變化,同樣也表現肌纖維型分布方面。I型纖維的運動單位小,興奮閉值低,容易發動,並有很多肌梭,適應於精細運動和姿勢調節。手肌的I型纖維平均為57%,比上臂和前臂肌的平均百分率都高,持握運動中主要靠手的外部肌提供力量,而手肌在手外在肌的協助下,對維持手的正常姿勢和完成各種精細動作的調節方面起主要作用。
手肌的肌纖維型分布
由於手內各肌群在屈掌指關節、伸手指間關節、使手指外展、內收以及拇指和小指外展、對掌等運動中所處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各肌群間的肌纖維型構成比例也存在顯著的差別。I型纖維的百分率外側群最高,內側群次之,中間群較低。對掌是手功能的重要體現,每天手的大部分動作需要接近其他手指。在對掌運動中,首先是拇短展肌及拇對掌肌將第1掌骨拉向前,拇指對掌肌、拇短屈肌及拇收肌使近節指骨屈曲、內收,從而使拇指的指腹與其他手指的掌面相對。由此可見,在對掌這個複雜的聯合運動中,魚際肌是起主導作用者,故外側群I型纖維的大量增多,是適應手各種精確技巧運動需要的結果。
在中間群,蚓狀肌的I型纖維平均百分率明顯高於骨間肌,這也反映兩者在功能上的差別。雖然它們對2~5指都有收、展指功能和屈掌指關節、伸指間關節的作用,但蚓狀肌和骨間肌又有各自的動作特點:蚓狀肌可使2~5指撓偏,並能獨立屈掌指關節,伸遠側指間關節;而骨間肌對收、展2~5指,屈近側指間關節起主要作用。在一般動作中,手指的伸直需要速度,而屈曲和收、展需要力量。蚓狀肌在迅速伸直手指時收縮最有效,而骨間肌則在手指收、展和手握拳時,遠節及中節指骨的逐漸伸直中收縮作用最充分。
手肌內、外側群中的深、淺層之間I型纖維的百分率,從總體上說是相接近的。但拇收肌橫頭與拇短展肌、小指對掌肌與小指展肌之間仍然存在顯著性差異。
手肌的解剖結構
拇短展肌
部位:手掌魚際外側皮下。
起點:手舟骨結節和屈肌支持帶(腕橫韌帶)。
止點:拇指近節指骨底外側緣。
支配神經:發自脊神經臂叢的正中神經。
拇短屈肌
部位:手掌魚際內側。
起點:屈肌支持帶(腕橫韌帶),小多角骨和第二、三掌骨底。
止點:拇指近節指骨底掌面。
支配神經:發自脊神經臂叢的正中神經和尺神經。
小指展肌
部位:手掌小魚際內側皮下。
起點:豌豆骨和豆鉤韌帶。
止點:小指近節指骨底內側。
支配神經:發自脊神經臂叢的尺神經。
小指短屈肌
部位:小指展肌外側。
起點:鉤骨鉤和屈肌支持帶(腕橫韌帶)。
止點:小指近節指骨底內側。
支配神經:發自脊神經臂叢的尺神經。
拇指對掌肌
部位:拇短展肌深面。
起點:大多角骨結節和屈肌支持帶(腕橫韌帶)。
止點:第一掌骨外側的全長。
支配神經:發自脊神經臂叢的正中神經。
小指對掌肌
部位:小指展肌深面。
起點:鉤骨鉤和屈肌支持帶(腕橫韌帶)。
止點:第五掌骨內側全長。
支配神經:發自脊神經臂叢的尺神經。
拇收肌有兩個頭
起點:斜頭起自頭狀骨和屈肌支持帶(腕橫韌帶)。橫頭起自頭狀骨和第三掌骨掌面。
止點:拇指近節指骨底內側。
支配神經:發自脊神經臂叢的尺神經。
蚓狀肌
部位:位於手掌中部,掌腱膜深面,各指深屈肌腱之間。
起點:各指深屈肌腱橈側。
止點:第二~五指背腱膜。
神經支配:第一、二蚓狀肌由發自脊神經臂叢的正中神經支配,第三蚓狀肌由發自脊神經臂叢的正中神經和尺神經共同支配;第四蚓狀肌由發自脊神經臂叢的尺神經支配。
機能:屈第一~五指的掌指間關節。
骨間掌側肌
部位:在指深屈肌腱和蚓狀肌深面的掌骨間隙內。
起點:第二掌骨的內側面,第四、五掌骨的外側面。
止點:第二、四、五近節指骨底。
支配神經:發自脊神經臂叢的尺神經。
機能:使手指向中指靠攏。
骨間背側肌
起點:各掌骨間隙內以兩個頭起自掌骨的相對側。
止點:第二~四近節指骨底。
支配神經:發自脊神經臂叢的尺神經。
機能:使手指向中指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