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囊

關節囊

關節囊(articular capsule)是由結締組織構成的膜囊,附著於關節的周圍,密封關節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節囊
  • 外文名:Articular Capsule
  • 分類:分為外表的纖維層和內面的滑膜
  • 作用:牢固性是由關節頭、關節窩的結合
  • 簡介:關節囊纖維層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
解剖結構與組成,影像學檢查,相關疾病與治療,臨床相關技術,

解剖結構與組成

關節囊的壁共有兩層:外層為纖維層;內層為滑膜層。纖維層實際上是一個連結骨的骨膜向另一骨骨膜的移行。纖維層厚而堅韌,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含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其淺層纖維多呈縱行排列;深層纖維主要為環行纖維。纖維層的厚薄,各個關節不完全相同,即是在同一關節中,各部也不一致一般在運動範圍小的或是負重較大的關節中,都較厚而緊張,相反,於運動靈活的關節,則較薄而鬆弛。有的關節囊的部分纖維囊缺如,僅一層滑膜層;有的部分明顯增厚,形成韌帶。滑膜層薄而柔潤,是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襯在纖維層內面,周緣附著在關節軟骨的邊緣。它朝向關節腔的內面光而發亮,此面上蓋有一層內皮細胞。滑膜向關節腔分泌滑液,滑液是稍粘稠而透明的液體,可減少關節中相連骨的摩擦,是一種滑潤劑。滑膜表面可形成絨毛或皺襞突入關節腔內。有時滑膜層可以穿過纖維層呈囊狀向外膨出,形成滑膜囊,常位於肌腱與骨面之間。有時滑膜層突出不明顯,僅呈深窩狀,稱為囊狀隱窩。

影像學檢查

肘部三個關節在一個共同的關節囊內。關節囊在上方附於肱骨下端的關節軟骨邊緣、兩上髁基底、鷹嘴窩及冠突窩的上緣,下方附於尺骨上端的鷹嘴、冠突和橈骨小頭的關節軟骨邊緣以及橈骨環狀韌帶。關節囊前後鬆弛而薄弱,有利於肘關節的屈伸運動。關節囊的兩側纖維增厚,構成橈和尺側副韌帶。由於肘關節的兩側壁肥厚堅強,而前後壁薄弱,故易發生肘關節前後脫位。
在肘關節囊的裡面除滑車、肱骨小頭、尺骨切跡及橈骨小頭覆蓋透明軟骨外,關節腔的其他部位均有滑膜覆蓋。在皮膚與鷹嘴突之間有一大的皮下滑囊,如受累時可增大發生滑囊炎。滑膜反折在肱骨遠端形成前面的冠突隱窩和後面的鷹嘴突隱窩,允許肘關節充分的屈伸運動,隱窩內有位於關節囊的外層(纖維層)與內層(滑膜層)之間的前(2個)和後(1個)脂肪墊。當關節囊積液時,前後脂肪墊可出現推壓移位改變。

相關疾病與治療

1、關節囊腫(包括窩囊腫和腕部腱鞘囊腫)的傳統治療方法是囊腫摘除術,但復發率高。
2、治療關節囊腫的方法很多,但都難以徹底,均有復發的可能。保守治療有手壓法、抽液注藥法或針炙法等,其中後者總有效率為94.74%,復發率為17.64%,但較確切的方法是囊腫摘除術。而傳統的術式復發率仍較高關節囊腫均與關節腔相通,而把關節囊腫按“關節疝”來處理,摘除囊腫,貫穿縫合囊腫頸部,利用開口附近的筋膜、肌肉或肌腱等組織,行關節囊修補,加固囊壁,術後予堅強石膏托制動2周。這可大大降低關節囊腫的復發率。常規手術組中復發的病人,均僅行囊腫摘除而未予修補及加固缺損區治療;修補術組中復發的案例,1例是由於囊壁周圍軟組織不多,囊壁修補不夠牢固所致;另1例則是術後1周便自動去除石膏托,並下地行走而致。這也說明術後足夠時間的石膏托外固定制動是囊壁牢固癒合的保證。要減少關節囊腫的術後復發率,可把其看成“關節疝,按“疝”的原則和方法處理,封閉開口,加固囊壁,並作堅強外固定2周。這種術式簡單易行,療效確切,值得推廣套用。

臨床相關技術

關節囊形成術:如存在盂肱上、中韌帶的鬆弛或裂隙,應先作對邊縫合修補,肩胛下肌腱在小結節止點的近側0.5厘米處垂肌纖維方向,縱型切斷肌腱厚度的1/2,並向近側游離直至越過肩盂頸部,形成肩胛下肌淺層肌瓣,深部1/2厚度的肩胛下肌連同纖維,關節囊前壁一起在肱骨解剖勁的附著部,前段下部關節囊的切斷,切斷下方及後部關節囊止點時,可使肩關節外旋並屈曲,易於顯露和操作,應避免損傷關節囊下方的腋神經,在前關節囊壁中部,順關節囊纖維方向,由內上向外下斜行切開,形成上下兩個關節囊瓣,在肱骨解剖頸前一定做淺槽,使下方關節囊瓣向前上提拉收緊,外緣縫合固定於肱骨外斜頸骨槽內、上方關節囊瓣向前下交叉收緊,重疊加固縫合於下側囊瓣表面,防止肱骨頭向後方或前下方脫位,取肩關節內旋位,使肩胛下肌淺層肌瓣重新縫合於小結節的近側。縫合肩峰下滑囊,且閉合切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