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正明

關正明

關正明(1929年- 2009年7月12日),京劇老生演員。原名關寶永,曾用名關名立(關名玄),浙江杭州人,滿族。自幼愛好京劇,1940年進入上海戲劇學校正字班學戲,由關盛明為其開蒙。由於天賦好,接受能力強,十個月後即登台演出《二進宮》等劇,還參加了電影戲曲片《古中國之歌》的拍攝,與顧正秋並列為戲校尖子,在尚未出科時就初露頭角。

1954年加入武漢市京劇團,同年拜馬連良為師。並任三團團長。與高盛麟、高百歲、郭玉昆、李薔華等長期合作。他不但擅演《失空斬》等老生傳統劇目,還長於編演新戲,創新腔。在五六十年代,編演的劇目有《關漢卿》、《楊繼盛》、《二子乘舟》、《宋江題詩》及現代戲《紅軍遠征》、《焦裕祿》、《柯山紅日》等。原武漢京劇團(現武漢京劇院)副團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正明
  • 別名:關寶永(原名)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926
  • 逝世日期:2009年7月12日 
  • 職業:京劇演員
  • 畢業院校:上海戲劇學校
  • 代表作品:《失空斬》《關漢卿》、《柯山紅日》等
  • 主要成就:湖北省戲曲觀摩演出一等獎
個人經歷,主要作品,獲獎記錄,藝術特點,後代演員,

個人經歷

畢業後,隨前輩藝人李文騤學戲,主攻譚派余派代表劇目,並受馬派楊派唱腔的薰陶,較為熟練地掌握了老生行的各種技巧。1947 年起搭班演戲,曾先後與李玉茹杜近芳趙燕俠李慧芳李薔華等合作,至各地巡演。1950年與戲校校友組織了紅旗青年京劇團,任主演。1954年加入武漢市京劇團,同年拜馬連良為師。並任三團團長。與高盛麟高百歲郭玉昆李薔華等長期合作。
關正明
1939年12月4日,農曆己卯年十月廿四日:上海戲劇學校錄取新生揭曉
上海戲劇學校錄取新生揭曉。錄取一百六十餘人。
男生正取
鄭德材(關正明)、劉子裔(劉正裔)等四十八人
女生正取
顧小秋(顧正秋,榜首)、張梅珍(張正芳)等二十人。
1941年,農曆辛巳年:《古中國之歌》影片開拍
導演費穆應黃信民之邀為民華電影公司導演了一部京劇電影《古中國之歌》,此據王寶釧和薛平貴的故事改編,關鴻賓當助理導演。約請上海戲劇學校的同學前去拍攝。
序幕《水淹七軍》、《朱仙鎮》由上海戲劇學校老師瑞德寶梁連柱等演出。
正篇全本《王寶釧》(包括“彩樓”、“擊掌”、“別窯”、“回窯”四折),由上海戲劇學校同學演出:顧正秋飾王寶釧、關正明飾薛平貴、陳正岩飾王允、周正雯飾代戰公主、朱正琴飾王夫人。
因為費穆在影片中加入很多實景,加之錄影和錄音技術有待進步,《古中國之歌》的成績不甚理想。但擴大了上海戲劇學校的影響,顧正秋聲名益著。
1943年,農曆癸未年,秋:上海戲劇學校赴南京公演
上海戲劇學校赴南京公演一個月。演出於新中央大舞台。
演出節目
《新玉堂春》(顧正秋飾蘇三,張正芳飾鴇兒,關正明飾藍袍)
《四郎探母》
《金石盟》(張正芳飾潘巧雲,景正飛飾時遷顧正秋扈三娘,劉正忠演林沖
《潯陽樓》
《賀後罵殿》
經關鴻賓安排,有兩次安排一到十的十齣戲:
《一匹布》、《二美奪夫》、《三岔口》、《四郎探母》(只演《坐宮》一場)、《五台山》、《六月雪》、《七子八婿》(《打金枝》中異常)、《八珍湯》、《九花洞》、《十美跑車》。號稱“十全十美”,演出約四、五個小時。
1952年,農曆壬辰年:武漢市京劇團成立
中南軍政委員會撤銷,中南京劇工作團歸屬武漢市文化局領導,改名武漢市京劇團。中南京劇院同時改名武漢京劇院,從民眾樂園劃出來,專供武漢市京劇團演出和排練。
武漢市京劇團首任團長高百歲,副團長為陳鶴峰高盛麟郭玉昆、於宗昆、李福德(專職幹部)。當時名家雲集:老生有:高百歲、陳鶴峰、董少英、關正明;武生有:高盛麟郭玉昆賀玉欽倪海天;小生有:高維廉、楊玉華;旦角有:楊菊萍、李薔華陳瑤華王婉華淨角有:葉盛茂、張宏奎、董俊峰;丑角有:高世泰、李正福、張嘯莊.此外還有不少二路硬里子演員,完全可用“行當齊全、文武兼備、名家雲集、流派紛呈”來形容,堪稱國內的一流劇團。梅蘭芳曾不無讚嘆的說:武漢和北京上海是京劇的三大碼頭。
1955年7月,農曆乙未年:武漢市京劇團1955年赴長江沿線城市演出
武漢市京劇團陳鶴峰、關正明、李薔華、雲艷霞一行則赴長江沿線城市演出。
1962年3月,農曆壬寅年:張君秋高盛麟“走馬換將”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漢高盛麟和北京張君秋兩人為主,各帶一個演出小組進行了一次難得的交流演出,當時《人民日報》在報導中將這種演出形式稱之為“走馬換將”。張君秋為北京京劇團頭牌旦角演員,高盛麟則為武漢京劇團武生台柱,論名氣,二人在全國京劇舞台皆享有盛譽,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時,張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僅有陳少霖劉雪濤李四廣鈕榮亮等幾人隨同,演出班底則為武漢京劇團。他來漢為武漢京劇團作助演,武漢文藝界齊到車站歡迎,演出中一票難求,場場演出爆滿,掌聲經久不衰。武漢京劇名家高百歲、關正明、王婉華等均配合演出,亦轟動三鎮。除了拿手戲《望江亭》、《狀元媒》、《詩文會》等代表作外,還演出了《玉堂春》、《鳳還巢》、《秦香蓮》等劇目。其中與武漢市京劇團聯合合演《四郎探母》,關正明、高百歲分飾前後楊四郎,楊菊萍飾蕭太后,高維廉飾楊宗保,董少英飾佘太君。聯合演出《紅鬃烈馬》,張君秋與李薔華陳瑤華分飾王寶釧,高百歲郭玉昆、關正明分飾薛平貴,王婉華飾代戰公主。此二場戲連團體票也不出售,個人限購2張,最高票價為1元8角。
武漢高盛麟北上赴京演出,僅帶倪海天、朱寶康、陳鴻鈞、楊正義等人,其餘由北京京劇團配演,其中有裘盛戎譚元壽馬長禮張洪祥李世濟李毓芳等配合演出。演出一月余,四月中圓滿返漢。其間場場暴滿,轟動京師,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戲迷也不得不佩服高盛麟的功夫。特別是形成了街談巷議楊派武生藝術氛圍,北京藝術界的名家和理論家還召開了研討會,對高的武生藝術進行了藝術分析和充分肯定。宗師蕭長華老先生親自為高先生配戲演出贊高的《挑滑車》,稱其撲、跌、騰、翻,整場步伐一步不亂。在北京先後演出了《挑華車》、《英雄義》、《鐵籠山》、《洗浮山》、《走麥城》、《連環套》、《長坂坡》等戲,頗受好評,特別是《鐵籠山》一劇,被楊派專家朱家溍列為榜首。期間周總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觀看演出並與高親切會見,而以蕭長華以及侯喜瑞為首的富連成科班在京之喜、連、富、盛、世、元、韻,各科師兄弟場場不拉,京劇武生名家孫毓堃、李少春張雲溪厲慧良王金璐等先後或多次到場,台上觀摩,台下切磋,交流氣氛極為熱烈,在京掀起了熱議楊派武生藝術的熱朝。
高盛麟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演出《連環套》,高盛麟飾黃天霸,裘盛戎飾竇爾墩,谷春章飾朱光組(原定其師葉盛章),馬長禮飾施公,高寶賢飾彭朋,張洪祥飾梁九公。演於北京展覽館劇場,兩天演出的6000多張戲票,兩小時一搶而空。演出中,高、裘二人各展所長,工力悉敵,台下觀眾應接不暇興奮不已。演出後,觀眾在場外將他們重重包圍,高呼二人之名。氛圍熱到極至。
高盛麟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演出《長坂坡》,高盛麟飾前趙雲後關羽,裘盛戎飾曹操,馬長禮飾劉備,李毓芳飾糜夫人。
高盛麟與北京京劇團聯合演出《走麥城》,馬盛龍、劉盛通、高寶賢均參加合作飾廖化等,譚元壽則飾高之馬童。高的關羽形象,被專家和觀眾稱為有天上關帝威嚴,有人間英雄氣概,各場演出後,總是在暴風雨般掌聲中多次謝幕。
高在京期間,又由北京文化局在廣和劇場組織兩次藝術報告會,由高先生作武生藝術的報告,受到文藝界聽眾和北京各劇團武生演員們、戲校學生們的熱烈歡迎。
這次走馬換將,文化部還下達二人各自收徒任務。因此,張君秋在武漢收了陳瑤華、王婉華為徒,高盛麟在北京收了楊少春、李可後,茹富蘭堅持要高收其子茹元俊為徒,並要茹元俊正式磕頭拜師收為高先生的入室弟子,後四團又推薦俞大陸拜高為師。經高推薦,裘盛戎也收陳鴻均為徒。此次張、高二人走馬換將時間一個多月,掀起了京劇在京漢兩地的高朝,一直在梨園傳為佳話。
1962年6月22日,農曆壬寅年五月廿一日:武漢市京劇團1962年赴滬演出
武漢市京劇團在人民大舞台公演。主要演員有高盛麟高百歲、郭玉昆、關正明、楊菊萍、李薔華、高維廉、張宏奎、董少英、高世泰等。
1980年,農曆庚申年:武漢江夏劇院落成
原武漢京劇院(大舞台)因年久重修,歷時近兩年落成,慶祝新劇場演出的名家雲集,如張君秋、俞振飛李薔華童芷苓、關正明、孫正陽李慧芳等人士參加。
三天演出主要劇目(不分先後)
全部《法門寺》(童芷苓,關正明,孫正陽
全部《穆桂英·轅門斬子》(李慧芳
《春秋配》(張君秋,俞振飛)
《春閨夢》(李薔華黃正勤
《打漁殺家》(童芷苓,關正明)
李慧芳、董少英還在漢首演了《盜魂鈴》,李學四大名旦的唱腔唯妙唯俏,董則迎合武漢觀眾,學楚劇名家李雅樵的《打金枝》唱腔,因為新穎,受到觀眾熱烈歡迎。
1981年11月,農曆辛酉年:武漢市京劇團1981年赴滬演出
武漢市京劇團赴滬演於勞動劇場,由關正明、關懷等演出《打侄上墳》、《打金磚》等。
1982年,農曆壬戌年:武漢市京劇團建團三十周年紀念演出
武漢市京劇團建團三十周年紀念演出在武漢人民劇院舉行,劇目包括董少英的《徐策跑城》,關正明、李薔華的《武家坡》,郭玉昆的《鬧天宮》,高盛麟的《古城會》。其中高盛麟先生離漢赴京多年,此次演出極受歡迎,一票難求。京劇名家張宏奎、倪海天、楊正義、王婉華等都參加了三天的紀念演出。
1986年2月25日,農曆丙寅年正月十七日:原上海戲劇學校“正”字輩同學舞台生活45周年紀念演出舉行
2月25日至2月27日,原上海戲劇學校“正”字輩同學舞台生活45周年紀念演出在大眾劇場舉行。
來自上海和各地的關正明、張正芳、王正屏程正泰張美娟孫正陽、王正壁、黃正勤、陸正紅、陳正柱、武正霜等演出了《青石山》、《天霸拜山》、《清官冊》、《舉鼎觀畫》、《霍小玉》等。
1989年12月29日,農曆己巳年十二月初二日:人民大舞台建場80周年紀念京劇專場舉辦
1989年12月29日至1990年1月3日,上海人民大舞台舉辦建場80周年紀念京劇專場,汪正華夏慧華艾世菊王夢雲、關懷、奚中路、張善元及崑劇演員蔡正仁岳美緹劉異龍和來自南北各地的關正明、楊春霞、陳鶴昆、張幼麟李欣、李寶榮、楊淑蕊、陳秀文、劉桂娟等參加演出。
1989年12月29日,農曆己巳年十二月初二日:上海人民大舞台建場80周年紀念京劇專場舉辦
12月29日至1990年1月3日,人民大舞台舉辦建場80周年紀念京劇專場。
汪正華、夏慧華、艾世菊、王夢雲、關懷、奚中路、張善元及崑劇演員蔡正仁、岳美緹劉異龍和來自南北各地的關正明、楊春霞、陳鶴昆、張幼麟李欣、李寶榮、楊淑蕊、陳秀文、劉桂娟等參加演出。
2002年7月13日,農曆壬午年六月初四日:上海逸夫舞台2006年7月13日演出
上海逸夫舞台本日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關正明(時年77歲高齡)飾孔明,尚長榮飾馬謖,李長春飾司馬懿,孫正陽、蕭潤年飾二老軍,奚中路飾趙雲,關棟天飾王平,蔡正仁飾馬岱)
2008年3月30日,農曆戊子年二月廿三日,下午:武漢市京劇票友協會成立
老中青三代京劇表演藝術家和廣大戲迷為慶祝武漢市京劇票友協會的成立在武漢市大光明劇場歡聚一堂。全市30多家票房的票友們各自拿出最佳唱段來表達對“大家庭”成立的喜悅之情。參加成立儀式的京劇演員有關正明、陳瑤華王婉華朱世慧劉恆斌朱綺婉劉薇張慧芳等。
2009年7月12日下午5時29分,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原武漢京劇團(現武漢京劇院)副團長關正明逝世,享年83歲。
他不但擅演《失空斬》等老生傳統劇目,還長於編演新戲,創新腔。在五六十年代,編演的劇目有《關漢卿》、《楊繼盛》、《二子乘舟》、《宋江題詩》及現代戲《紅軍遠征》、《焦裕祿》、《柯山紅日》等。原武漢京劇團(現武漢京劇院)副團長。

主要作品

關漢卿》、《楊繼盛》、《二子乘舟》、《宋江題詩》及現代戲《紅軍遠征》、《焦裕祿》、《柯山紅日》《法門寺》《穆桂英·轅門斬子》、《春秋配》、《春閨夢》、《打漁殺家》。

獲獎記錄

其中《宋江題詩》曾獲湖北省戲曲觀摩演出一等獎。《柯山紅日》曾參加1964年全國現代戲觀摩匯演。

藝術特點

關正明扮相清秀,嗓音高亢圓潤,戲路較寬,功底深厚。其不囿於舊的框籬,特別擅長唱功,在咬字上多用湖廣音,韻味古樸,在運腔上,大膽使用旋律變化複雜的新腔,既吸收了譚派的亮音,又學習馬派的瀟灑,又借鑑了言派的委婉清雅,並且不斷在余、楊兩派中汲取蒼勁韻味的營養,以麒派的做、表為基礎不斷的發展,逐步形成自己甜淨委婉,細微含蓄,剛柔相濟,俏麗多姿的獨特藝術風格,演出的每一傳統劇目均有他自成一格的獨特唱腔和表演,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常演劇目《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甘露寺》、《借東風》、《洵陽樓》、《紅鬃烈馬》、《奇冤報》、《舉鼎觀畫》、《李陵碑》、《桑園會》、《四郎探母》、《搜孤救孤》、《戰太平》、《定軍山》、《珠簾寨》、《寶蓮燈》、《汾河灣》等傳統戲,以及《關漢卿》、《宋江題詩》等新編古代劇。電影《寶蓮燈二堂舍子》即關正明與李薔華合作拍攝,近年已發行於世。

後代演員

關懷亦工老生。關懷,即關棟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