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改革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工作的意見

關於改革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工作的意見,是國家教委於1987年5月27日發布的關於“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工作”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改革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工作的意見
  • 發文機構國家教育委員會
  • 發文時間:1987年5月27日
檔案發布,檔案全文,

檔案發布

1987年5月27日,國家教委發布《關於改革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工作的意見》。

檔案全文

國家教育委員會關於改革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工作的意見
中共中央關於科學技術體制改革和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明了高等學校科學技術改革的方向,也給高等學校的科學技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進一步落實兩個決定的精神,全面貫徹黨的科技方針和教育方針,以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現對改革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積極主動地擔負起發展科學技術文化的重大任務
高等學校肩負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和發展科學技術文化兩項重大任務。教學科學研究都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途徑,高等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師資水平的提高,教學內容的更新,傳統專業的改造,新專業的增建以及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形成等,都有賴於科學研究的開展。高等學校學科門類比較齊全,高水平的專家比較集中,擁有眾多教師、研究生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學術和信息交流環境,是發展我國科學事業的重要力量。這支多學科多層次人員結合的隊伍,有很大的科學潛力和創造精神,應當而且能夠為我國科學技術事業作出較大貢獻。因此,高等學校進行科學研究既是培養人才的需要,也是促進科學技術文化發展的需要,必須置於重要地位,積極開展。高等學校肩負的兩項重大任務必須緊密結合進行,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既出人才,又出成果,爭取最大綜合效益,以實現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基本上立足於國內,自主地進行科學技術開發和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重大理論問題與實際問題等戰略目標,並促使高等教育逐步適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
高等學校應根據國家需要和自身實際情況與特點,有區別、有層次地安排研究工作。培養研究生任務重,教學與科學研究基礎好,重點學科比較集中的少數高等學校,應該努力辦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學研究中心;以培養本科生為主的高等學校,也應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爭取在某些學科領域內逐步形成優勢和特色,成為先進的教學、科研基地;高等專科學校和其他師資力量薄弱的高等學校,首先要做好教學工作,有條件的,也可結合地區或行業特點安排適量的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工作。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要從四化建設的全局出發,正確處理基礎研究套用研究技術開發工作之間的關係,近期需要與中長期需要的關係。理科原則上要多搞些基礎研究,同時也要開展套用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工、農、醫類學科原則上要多搞套用研究和技術開發,也要開展一些基礎研究。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校和學科,在培養人才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分工有所不同,但都是不可缺少的,應當各盡其職,各展所長。
二、進一步貫徹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
要繼續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戰略方針,積極推進科學技術和教育工作與經濟建設的密切結合。
各類高等學校都要樹立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思想,積極主動地為國家、部門、地方和企業解決經濟建設中的科學技術問題。要著重開展具有套用背景的基礎研究和對國民經濟有重要意義的套用研究;加強技術開發,積極開發有利於企業技術改造和新興產業發展的各種技術和適銷對路的新產品;還要儘可能參加引進項目的前期論證,引進後的消化、吸收與創新。條件較好的高等學校,要盡力多開發那些對國民經濟發展有重大作用的關鍵技術和在國際上有競爭能力的高技術。
鑒於當前不少生產單位技術吸收能力還較薄弱,技術成果流向生產的渠道不很暢通,今後相當一個時期內,高等學校要採取有效措施,儘量把技術開發到能使企業較快地吸收,投產套用;要努力開拓技術市場,積極開展信息交流和科技服務,促進技術成果商品化,加速技術成果向生產轉移。
三、加強橫向聯繫,促進教育、科研、生產(社會套用)三結合
發展橫向聯繫是革除研究、設計、教育、生產脫節弊端和推動經濟、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的有效途徑。高等學校要主動自覺地推進多層次、多形式的橫向聯繫,實行教育、科研、生產(社會套用)三結合。教育、科研、生產聯合體,是促進科技、教育和生產相結合的重要組織形式之一,要繼續發展。以技術開發、科技服務為主的研究機構,還可試行與企業合辦。其他研究機構,也要與企業開展人才、技術交流,通過聯合攻關、承接開發任務、轉讓技術成果、承擔技術培訓等多種途徑為經濟建設服務。要加強與中國科學院和產業部門研究所的聯繫,探索增進聯合、協作的途徑和模式。
要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積極推進校際合作和學校內部的跨學科研究。有條件的學校要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在科研立項、經費分配工作中,要對跨校、跨系進行的聯合項目加以扶植。
橫向聯繫的形式要與合作內容和對象相適應,並與體制改革的方向相一致;開展橫向聯繫應堅持自願、互利原則;責、權、利要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以契約或協定形式予以確認。
橫向聯繫涉及面廣,問題比較複雜,各有關部門和高等學校要加強領導,做好協調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及時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促進其健康發展。
四、改革科學技術撥款制度和經費管理辦法
高等學校及其主管部門要按照中央關於科學技術撥款制度改革的精神,積極適應並逐步進行撥款制度改革。
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掌握分配的中央各部門所屬重點高等學校專項科研經費改設為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擇優支持這些學校的博士學科點科研項目。其他高等學校的博士學科點,請有關部委、省、市、自治區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適當的方式酌情予以扶植。
高等學校在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方面擔負著重要任務,需要給予一定額度的科研事業費,並逐年有所增長,以保證必要的經常費用和公共設施費用,資助確有苗頭但尚未取得國家科學基金或其他方面資助的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中的基礎性工作。
高等學校要發揮優勢,增強活力,積極承擔國家科學技術任務,承接橫向委託研究,申請各種基金項目等,爭取從多種渠道取得經費支持。
學校技術轉讓、成果推廣和技術服務收入中的成本部分應返回科學研究部門。按契約完成任務後的純收入和接受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的節餘經費,除提取一定比例獎勵基金、福利基金外,大部分應作為科學研究的再投入。
改進科技經費管理,嚴格財經紀律,不得巧立名目挪用、擠占;要加快資金周轉,合理使用經費,努力提高投資效益。要把吸收社會資金能力、資金周轉快慢、使用合理程度和投資效益大小等列為評價學校科學技術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標。
五、有計畫地建設一批重點學科
高等學校應重視學科建設。要密切注意並及時吸收當代最新科學技術成就,適當調整學科結構布局,加強學科間相互滲透,促進新興、交叉學科生長和傳統學科的改造,以適應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需要和科學技術發展趨勢。
為了增強科學研究能力和培養高質量專門人才,必須在高等學校中有計畫地建設一批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門類結構比較合理的重點學科。國家教育委員會將編制“七五”重點學科建設規劃,擇優確定、建設一批重點學科點
重點學科點的主要任務是在提高教育質量和學術水平上起帶頭作用,逐步做到能夠自主地成批培養相當於世界先進水平的博士、碩士;能夠解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或為國家重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能夠接受高等學校及其他方面的學術骨幹進行深造,成為開放型的教學、科研基地。
重點學科的總體規劃和重點學科點的確定、評估、調整等項工作,由國家教育委員會統一領導進行。重點學科點的具體建設計畫和日常管理工作,由所在學校及其主管部門負責。
重點學科點的建設需要各有關方面共同扶植。學校和主管部門要作出切實的計畫,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多種渠道支持。
各部門、各地區高等學校的主管部門可根據需要和實際條件可能,適量地建設一些本部門、本地區的重點學科。
六、逐步建立一批開放型研究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為適應經濟、科技和高等教育發展需要,國家教育委員會擬爭取多方支持,選擇若干重要科技領域,在確具優勢特色的高等學校里,辦好一批重點研究與開發基地。基礎性研究方面,逐步建立一批面向國內外開放的主要從事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中基礎性工作的研究實驗室;在套用研究與技術開發方面,逐步形成一批與產業界密切聯繫或結合的、以開展基礎工程科學研究和綜合性技術開發與試驗為重點的工程研究中心。這些實驗室和中心同時也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並應根據各自特點,實行不同程度的開放,努力辦成開放型的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要積極承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各項重要任務,爭取從各種渠道取得經費支持。聘請國內外優秀科技專家組成學術(管理)委員會,負責審定研究計畫、評議擇優資助課題,組織論文答辯和科技成果評價以及審議其他重大事項。實驗室和中心主任可由學術(管理)委員會主任或副主任兼任,主要負責日常業務和行政管理工作。學術(管理)委員會主任和實驗室、中心主任由國家教育委員會聘任。
七、改善科學研究的組織結構和人員配置
高等學校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的隊伍和組織形式應當有利於完成培養人才和發展科學技術文化的任務,有利於提高科學研究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對現有的各種科學研究組織,要進行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根據中央關於科學技術體制與教育體制改革決定的精神,進行改革,使之更加適應四化建設的需要。
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工作,一般由系或教研室(學科組、專業組)組織課題組進行。為完成重大科學研究任務,可以跨學科、跨系、跨校成立聯合課題組、協作組。這些組織根據任務的需要而建立,任務完成後即行撤銷。
為了長期穩定地在某些領域進行重大科學研究,可以有重點地建立一些相對穩定、確有特色而又精幹的專門研究機構。研究機構一般應有明確的、意義重大的研究方向,有比較穩定的研究任務和經費來源,有科學思想活躍、水平較高的學術領導人和結構合理、具有活力的隊伍。研究機構的審批應從嚴掌握。凡需要主管部門增撥基建經費、科研事業費、人員編制的研究機構,由學校主管部門組織論證審批,報國家教育委員會備案;不需要主管部門增加上述條件的,由學校審批,報主管部門備案。
科學研究機構是學術性單位,不要簡單地與行政機構類比,劃分等級。高等學校的研究機構,應與有關的系或教研室協調工作,辦成具有先進水平的科研、教學基地。要加強科學研究機構的管理,努力辦出特色,增強活力。為使以技術開發、科技服務為主的研究機構具有自我發展和主動適應經濟建設需要的能力,要擴大其自主權,有的也可試行交由科技人員承包。凡是沒有重大任務、不能持續開展研究,或者長期作不出意義較大、水平較高的研究成果的研究機構,應及時調整或撤銷。
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力量主要是教師和研究生。一般情況下,教師應該既從事教學工作,又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教師的科學研究時間,應根據學校的教學、科學研究任務和教師本人實際情況統籌安排,一般可占全校教師工作時間的10%到30%左右。在承擔國家或上級部門重大任務,需要增加人員時,可以適當配備一些專職編制。專職科研編制人員不宜過多,要儘量挖掘潛力,充分吸收兼職人員和組織研究生、高年級大學生參加科學研究工作。專職科研編制的數額由主管部門根據學校承擔任務的情況和事業費的承受能力,具體核定下達。專職科研人員實行技術職務聘任制。其中實驗技術人員和業務管理人員一般宜相對穩定。要切實改變目前各類人員比例失調和智力嚴重浪費的現象。
各高等學校要根據科研任務的變化,對技術崗位和技術職務的設定進行調整,並要逐步完善科研人員的考核、評價與獎懲制度。
八、加強科學技術隊伍建設
要造就一支能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有創造能力和獻身精神的科學技術隊伍。促進科技人員合理流動,逐步改善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隊伍的知識結構、智慧型結構和年齡結構;尊重科研人員的創造性與勞動成果;貫徹雙百方針,並採取其他積極措施,造成人才輩出的環境。要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勵實驗技術人員、科研輔助人員和後勤人員做好本職工作;選派必要的中、高級技術人員進入實驗室工作,建設一支與教學、科學研究任務相適應的實驗技術隊伍和後勤隊伍。
科學技術管理是一項政策性、業務性很強的工作,要選拔既懂科學技術又有較高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並熱心於管理工作的幹部充實科學技術管理隊伍。對於長期從事科學技術管理工作的人員,要根據崗位工作的需要,本人的水平和貢獻大小,妥善解決其相應的技術職務問題。
要加強科學技術隊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學道德教育,樹立優良學風,增強團結協作。
要改進、完善獎勵制度和獎勵辦法,改善科學技術工作的條件,充分調動科學技術隊伍中各類人員的積極性。
九、加強巨觀管理和指導
在科學技術管理方面,國家教育委員會和中央各部委及地方高等教育主管部門,要本著簡政放權的精神,著重抓好貫徹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制訂管理條例和辦法,組織編制科學技術事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計畫,促進橫向聯繫,協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工作中的重大任務,總結、交流、推廣經驗,組織對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工作的評估等項工作,指導各類學校出色地完成各自擔負的任務。
科學技術管理工作事務繁多。有些專業性很強,如科學基金管理,科學技術成果評審、推廣,技術貿易,專利代辦,科學技術交流以及某些面向學校的服務性工作,不可能都由政府部門包攬。可視具體情況和條件,逐步地建立一些專門的事業性機構或科技服務單位來承擔;有一些工作,如管理研究、學術交流和評估工作也可委託學術團體進行。
要加強巨觀管理和改善決策程式,運用系統工程和現代管理理論與手段,加強科學技術方針政策和發展戰略的研究。重大決策論證要吸收專家參加,改變過去單純依靠行政手段進行管理的辦法,促進決策的科學化。
國家教育委員會為加強對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工作的指導和管理,決定成立國家教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作為諮詢參謀機構。
高等學校的科學技術管理工作要統籌安排。一般情況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科技服務工作均應在科技管理部門統一組織下進行。
科學技術統計、科學技術信息和情報工作是做好巨觀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應安排必要的專門人員,保證必要的條件,切實加強。
要建立科學研究工作的評估制度。這是加強巨觀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激發競爭意識和科研活力的一項重要措施。要組織力量研究、制定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和度量標準。評估工作可按學校管理體制分層次地進行。國家教育委員會從1988年起,將選擇若干個科學研究機構進行評估。
中共中央關於教育、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兩個決定,是我國教育、科學技術事業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它標誌著中華民族的教育、科學技術事業將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的新時期。希望各級教育領導部門和各高等學校加強領導,充分調動廣大教學、科學研究人員和全體職工的積極性,不斷總結經驗,研究解決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根據黨和國家的有關部署,結合高等學校科技活動的特點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實施細則,堅定而有步驟地推進科技改革工作深入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