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批轉國家教委關於加快改革和積極發展普通高等教育意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同意國家教委《關於加快改革和積極發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見》,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高等教育擔負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接班人和發展科技、文化的重大任務,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起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必須加快改革和積極發展普通高等教育。各級政府和國務院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普通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加強對有關高等學校改革工作的領導,切實解決學校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使普通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沿著黨的十四大指引的方向勝利前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務院批轉國家教委關於加快改革和積極發展普通高等教育意見的通知
關於加快改革和積極發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見
九十年代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抓住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這是擺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的戰略任務。高等教育擔負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接班人和發展科技、文化的重大任務,對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高等教育戰線的全體同志,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四大精神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解放思想,振奮精神,加快、加大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力度,努力開創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面。
、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遵循黨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為指針,解放思想,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政治、科技、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加快高等教育改革開放的步伐,探索辦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等學校的新路子,在九十年代,使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在質量、數量、結構和效益等方面達到一個新的水平,並為下世紀的更大發展和提高打下堅實基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要有利於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事業服務,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有利於調動學校的廣大師生員工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有利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改革高等教育辦學和管理體制,轉變政府管理部門職能,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改革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深化教育和教學改革,探索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路子。通過改革達到:規模有較大發展,結構更加合理,質量上一個台階,效益有明顯提高,到本世紀末,初步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系。
、改革原有的由國家包辦高等教育的單一體制和模式,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調動社會辦學積極性、多種形式和途徑發展高等教育的新路子。經過改革和試驗,我國高等學校逐步形成國家投資為主,學生繳費和社會集資為輔;學生繳費和社會集資為主,國家資助為輔;民辦自費;企業辦學等多種辦學的形式。
高等教育的發展,要堅持走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首先使現有學校達到合理的辦學規模,同時進一步發揮學校的辦學潛力,提高整體效益。到二000年,規模效益應有明顯提高,校均規模本科院校由現在的二千五百人提高到三千五百人左右,專科院校由一千人提高到二千人左右。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民辦高等學校,儘快制定民辦普通高等學校有關條例,加強引導和管理。目前,確有必要新設定高等學校,要按照國務院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設定暫行條例》(國發〔1986〕108號),由國家教委高等學校設定評議委員會進行評議後,提交國家教委審批。國家教委和各地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學歷文憑的管理,以保證高等教育的規格和水平,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高等教育的發展要充分發揮各地區的積極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最佳化結構。在國家統籌規劃指導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分別確定各自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並注意地區間的合作和互補。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要更多地增加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快改革步伐和發展速度。對經濟基礎薄弱和教育規模偏小的地區,要積極創造條件,採取有力措施,使這些地區的高等教育有一個適當的發展速度,以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少數民族地區,國家和地方政府都要採取特殊政策和措施,積極扶持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發展。
在層次上,大力發展專科教育,特別著重發展面向廣大農村、中小企業、鄉鎮企業和第三產業的專科教育;努力擴大研究生的培養數量,實現高層次人才培養基本上立足於國內。在科類上,穩定基礎學科的規模,適當發展新興和邊緣學科,重點發展套用學科。
、發展高等教育必須把提高教育質量放在突出的地位。有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著重辦好一二所代表本地區、本行業先進水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在此基礎上,國家教委會同國務院有關綜合部門有計畫地選擇其中一批代表國家水平的高等學校和學科、專業,列入國務院已原則批准的“211工程”計畫(面向二十一世紀,在全國重點辦好一百所大學),分期滾動實施。對於列入“211工程”計畫的高等學校和學科、專業,中央(包括各有關部門)和地方兩級教育部門,要採取適當的特殊政策,進一步擴大這些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力爭到二十一世紀初,我國有一批高等學校和學科、專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在教育質量、科研水平和學校管理等方面能與國際著名大學相比擬。
、進一步改革原有的國家集中計畫和政府直接管理的辦學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國家統籌規劃和巨觀管理、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新體制。
高等教育辦學體制的改革是要理順政府、社會和學校三者之間的關係,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使高等學校真正成為自主辦學的法人實體,明確學校的權力和義務、利益和責任,進一步促進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國家要加強高等教育的立法工作,儘快制定高等教育法、高等學校組織法等。政府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由對學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轉變為運用法律、經濟、評估和信息服務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巨觀管理。保證學校擁有充分的依法辦學的自主權,在專業設定、招生、指導畢業生就業、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籌措和使用經費、機構設定、人事安排、職稱評定、工資分配、對外交流和學校管理等方面擁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許可權。學校要善於行使屬於自己的權力,承擔好自己的責任,建立起主動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自我激勵、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運行機制。社會各界要積極支持和直接參與高等學校的建設和人才培養、評估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為學校提供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基地,公平、擇優錄用畢業生,逐步為學校提供社會化服務。
、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方向是,逐步實行中央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管理、兩級負責為主的管理體制。國務院各部門重點管理好直接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並在高等教育中起示範作用的骨幹學校和行業性強、地方不便管理的學校。在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上,中央管理部門要簡政放權,加強地方政府的管理職能,中央主要負責大政方針、巨觀規劃和監督檢查,對地方所屬高等學校的具體政策、制度、計畫的制定和實施以及對學校的領導和管理,責任和權力均交給地方,進一步加強省、自治區、直轄市對設在本地區的國務院各部門所屬高等學校的協調作用。在國家教委和國務院各主管部門的關係上,國家教委負責統籌規劃、政策指導、組織協調、信息服務、監督檢查,各部門所屬學校的專業設定、招生計畫、經費籌措、學生就業等管理的責任和許可權逐步歸國務院各主管部門。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本行業專門人才的需求預測,協助國家教委指導本行業培養全國專門人才的規劃工作。隨著國務院各部門職能的轉變和直屬企業的下放,對部門所屬高等學校的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要區別不同情況,採取繼續由中央部門辦、中央部門與地方政府聯合辦、下放給地方辦、企業集團參與管理等辦法,進行改革試點。下放給地方辦的,要將學校的事業費和基建投資基數劃撥給地方政府。這項改革涉及面廣、難度大,要採取積極穩妥的步驟,先在若干部門試點,成熟一個改革一個。這是今後一段時間內的一項重要改革,要認真做好。
、改革高等教育投資體制,逐步建立財政撥款為主、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投資體制。中央和地方的有關部門都要按照“兩個增長”的原則,增加對高等教育的撥款,滿足高教事業發展的基本需要。學校也要改變單純依靠財政撥款的觀念,走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路子。要研究制定社會、企業、個人和校辦產業等多渠道為高等學校籌措辦學經費的具體制度和辦法。
高等教育屬於非義務教育,要改革學生上大學由國家“包”下來的制度。學生上大學原則上均應繳費,繳費標準要考慮到人民民眾的承受能力,由學校報主管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同時,國家、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學校均可設立獎學金,對品學兼優的學生給予獎勵,對畢業後定向就業的學生予以資助;銀行設立貸學金,學校積極開展勤工助學,對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對部分國家必須重點保證的、特殊的學校和專業,實行專項獎學金或提高獎學金的數額。這些改革,要與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緊密聯繫起來,要與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配套進行。
、進一步改革招生和畢業生就業制度。高等學校招生計畫體制,實行國家任務計畫和調節性計畫相結合。國家任務計畫是重點保證國家重點項目、國防建設、文化教育、基礎學科和高技術研究,以及邊遠地區、某些艱苦行業所需專門人才。國家任務計畫由學校主管部門報國家教委核定後下達。對國家任務計畫人才的培養,學校主管部門要保證足夠的事業費和基建經費。在保證完成國家任務計畫的前提下,要逐步擴大調節性計畫,逐步擴大招收自費生和委託培養生的比重,調節性計畫由學校主管部門根據需要和實際辦學條件確定。
進一步改進招生和入學考試辦法。堅持德智體全面考核、以文化考試為主、擇優錄取的原則。要在高中畢業省級會考的基礎上,減少高考統一考試科目,錄取時參考會考成績。對在培養人才方面有特殊要求的學校或專業,經過批准可以按系統或地區,聯合或單獨組織招生考試,並按有關規章錄取新生。為有利於高等學校按照各自的特色、風格和專業要求培養人才,把選拔新生的職權放給學校。要注意選拔農村、邊遠地區以及基層單位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優秀人才入學。地方招生部門通過職能轉變,負責有關報名、考試和錄取的組織工作,為學校招生提供服務。建立和完善招生過程的監察制度。
改革高等學校畢業生“包當幹部”和由國家“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實行高等學校大多數畢業生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近期內,國家任務計畫招收的學生,原則上由國家負責安排就業,學校與用人單位“供需見面”落實畢業生就業方案,並積極推行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辦法。調節性計畫中,委託和定向培養的學生按契約就業,自費生自主擇業,有關部門要加強畢業生就業的指導和服務工作。
、積極穩妥地推進高等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要逐步進行校內人事、分配、住房、醫療和退休養老保險制度以及後勤服務企業化、社會化等改革,理順關係、轉換機制、調整結構、精簡機構、最佳化隊伍、改善條件、提高待遇,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增強學校內在的辦學活力和主動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進行校內管理體制改革,要在學校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取得學校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領導和支持,積極穩妥地進行。要從實際出發,積極試驗,統籌兼顧,逐步展開。爭取在最近幾年內全國高等學校在實行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方面取得顯著成績。
、繼續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武裝學生,加強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及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的教育。要緊密聯繫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加強社會實踐,使廣大學生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增強抵禦和平演變、抵禦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珍惜和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要通過實踐,不斷探索和總結在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德育工作的經驗,繼續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充實德育內容、改善德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努力建設好一支以精幹的專職人員為骨幹、專兼職結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進一步提倡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把建立優良的校風、學風,最佳化育人環境作為經常性工作落到實處。
十一、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按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具有競爭活力的教學制度,努力提高教育質量。
要繼續和發揚我國高等教育的優良傳統,大膽吸收和借鑑當今世界先進的教育經驗,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要繼續拓寬專業面,加大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的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現代科技、文化發展趨勢的教學內容體系和課程結構,著重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要加強實驗室建設,充實和更新教學儀器設備,大力推進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套用。
要進一步貫徹落實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加強學校與科研部門、企業事業單位等的密切聯繫和合作,爭取社會各方面更多地參與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工作。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實習基地、三結合基地、廠校合作委員會、產學研聯合體等,實行教學、科研、生產(社會實踐)三結合,促使學校教育和教學過程與社會主義建設實際緊密結合。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與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新體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要充分發揮各校優勢,根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規劃專業設定、調整專業方向、制訂教學計畫和教學大綱、選編教材和組織實施教學。學校要引入競爭和激勵機制,進一步完善學分制,實行合理淘汰和優秀生獎勵制度等,經過改革試驗,形成既有嚴格管理、又有利於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管理制度;建立既符合教育規律又生動活潑的教學運行機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通過修訂專業目錄和專業設定條例,制定各科類、專業的基本培養規格和主要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評估,建立高等學校教學工作和人才質量評價體系,在用人單位設立人才質量測試點等,加強對教學工作的巨觀管理和指導。
二、改革研究生教育。要根據社會主義建設和學科發展的需要,加快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改善結構和布局,進一步明確不同類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規格,在滿足教學、科研崗位所需人才的同時,著重加強套用人才的培養,注意吸收在職人員接受研究生教育,在一些行業試行專業學位制度。要理順研究生教育和學位授權體系的關係,加快下放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博士生指導教師審核權的試點工作,同時建立和完善質量監督、評價制度。改進研究生招生辦法,進一步完善培養過程,繼續進行和擴大研究生兼做助教(協助教學)、助研(協助科研)、助管(協助管理)的試點,改善研究生培養的物質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在本世紀內力爭有一批學校和重點學科的研究生教育進入世界先進水平。
十三、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工作要認真貫徹國家的科技方針,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面向經濟建設,堅持同教學相結合,努力攀登科技高峰。充分調動科技隊伍的積極性,在把主要力量投入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同時,要保持一支精幹隊伍穩定持續地開展基礎性研究,鞏固並再建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在組織優勢力量承擔國家“攀登計畫”、“八六三”高技術計畫和科技攻關計畫等重大任務的同時,引導廣大科技人員走向社會,面向市場,積極開展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急需的套用、開發研究。要大力加強科技成果推廣套用工作,建設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和中試基地,促進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把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中急需解決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作為主攻方向。
要改革原有計畫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科技管理體制。科技機構要引入競爭機制,人員要合理分流、最佳化組合,不同類型的機構採取不同管理制度,實行開放、流動和定期評估。要加強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形成一批與產業界密切結合的人才培養與研究、開發基地。要建立合理的科技投入機制,在國家繼續加強對科技投入的同時,積極開拓科技投資渠道,增加科技貸款和設立高新技術開發風險投資基金。
十四、積極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校辦產業。校辦產業要有利於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繫,促進教育和教學改革,有利於籌集教育資金,增強辦學實力。要組織高校的科技力量,積極投身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面向生產第一線進行研究開發,多渠道、多層次地轉化科技成果,積極進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計畫、有重點、有選擇、講求實效地發展科技產業。因地因校制宜,利用學校的優勢,積極發展經濟、科技、文教的信息諮詢和服務的第三產業。國家要增加用於支持校辦產業發展的貸款規模,並在稅率上予以優惠;儘快制定校辦產業行政法規,使校辦產業有法可依。學校要加強領導,採取人員分流、企業化管理等辦法,努力在實踐中探索適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學校情況的發展校辦產業的多種模式。
十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九十年代,高等學校教師隊伍進入新老交替的重要時期,學術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培養、補充迫在眉睫。要採取各種有力措施,以加強培養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為重點,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要採取多種形式促進教師和社會的密切聯繫,聘請實際工作部門有較高水平的專家到校任教。要把師資隊伍建設和學校整體改革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教師的工資、住房、醫療、退休等問題擺到改革的重要議事日程上。要下決心採取重大政策和措施,積極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對有突出貢獻的教師給予重獎,並形成規範化的獎勵制度。國家建立與公務員工資制度脫鉤的教育系統工資制度,制定高等學校教師的基本工資標準,學校主管部門和學校有權適當增加教師的地區或校內津貼,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教師可以有不同的實際工資標準,克服平均主義和論資排輩的傾向,按貢獻大小適當拉開檔次。要進一步改革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作,進一步下放教師任職資格評審權,並制定有關政策,體現正確的政策導向。要發揮國家、集體、個人三方面的積極性,加快教師住房建設,爭取實現三年解困、五年改善的目標。
十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方針。要加強和重視對國外高等教育的研究,大膽吸收和借鑑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和世界各國發展和管理高等教育的成功經驗。要積極創造有利於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條件與環境,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有關政策,改進教育外事工作管理辦法;要根據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擴大和搞活國際教育、學術和科技交流合作;要改進派遣留學、進修人員和引進國外智力的工作;積極創造條件,適當擴大和加強接受來華留學生、選派出國任教教師、對外漢語教學以及在境外聯合辦學等工作;儘快制定境外機構和個人在華辦學條例,歡迎和鼓勵境外機構和個人,依照我國的法律和方針政策,來華捐資助學和聯合辦培訓中心、研究中心和校內分院等。
十七、各級政府要加強對高等教育改革的領導。高等學校的重大改革方案的實施,必須經主管部門批准,有計畫、有步驟地進行。改革要經過試點、總結經驗後,逐步推廣。對深化改革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各級領導部門要積極加以引導和管理,幫助高等學校解決各種實際困難。
1993年1月1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