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

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是2000年3月國家教育部制定下發的有關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等方面的一個指導性意見。 這個意見對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專業設定制度創新、師資隊伍等方面作了詳盡的規範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
  • 檔案號:教職成[2001]2號
  • 頒布單位:教育部
  • 頒布時間:二〇〇〇年三月二十一日
教育部關於印發《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的通知
為了貫徹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充分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在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我部制定了《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情況遵照執行。請將有關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情況及時報我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
附屬檔案: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
教育部
二〇〇〇年三月二十一日
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
為了貫徹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充分發揮中等職業教育在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現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綜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21世紀,我國既需要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也仍然需要發展各種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京的國情和所處的歷史階段決定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的要求是多樣化的,不僅需要高層次創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業進行技術傳播和技術套用、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這一艱巨的歷青史重任,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各地、各行業必須認真學習,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全教會精神,充分認識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認真抓好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中等職業教育的現狀不能適應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的需要,也滿足不了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職業教育需需求。在教育教學領域,職業教育觀念和培養模式相對滯普後,教學工作存在著片面強調學科體系和知識灌輸,與生產和生活實際聯繫不緊密,對知識套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實踐和專業技能訓練比較薄弱等問題題,難以使學生形成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這些問版題制約了中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影響了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因此,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是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緊迫任務。
二、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和學制
中等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新觀念,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他們應當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具天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繼續及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業創業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根據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進一步理順我國學制的要求,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一般招收國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基本學制為3至4年,以3年為主。
三、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實行靈活的教學制度
中等職業學校應樹立服務意識,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建立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教學制度。積極創造條件,實行全日制教育與部分時間制教育相結合,允許成年學員和有實際需要的學生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要進一步改革職業學校招生和學籍管理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以適當放寬招生年齡限制,多種形式招收應屆和往屆國中畢業生,並允許接受其他有高中階段教育的學生轉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要採取有效政策措施,可以實行按專業大類招生,學習一段時間後根據學生個人願望和條件以及就業需要再確定專業方向
中等職業學校要開展學分制的試驗,改革教學組織和管理制度,使學生能夠根據社會需要和個人興趣、條件選擇課程和學習時間。要建立校際之間、相近專業之間學分相互承認的機制,允許學生跨專業、跨學校選擇課程。對於從其他高中階段學校轉入的學生,承認其相應的學習經歷或學分。
四、最佳化專業設定,加強專業建設
科學合理地設定專業,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基礎工作,也是職業學校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環節。家將根據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頒布新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並組織有關行業,制定重點專業的設定標準和評估標準。省地兩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加強對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定的指導和管理,在相關行業參與下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最佳化專業結構,提高專業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和整體效益。國家、地方要通過專業評估,確定一批專建設和教學質量示範學校,帶動整箇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工作。
中等職業學校要堅持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適應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按照國家頒布的專業目錄和專業設定基本標準,結合自身辦學條件合理設定專業。要堅持京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著力辦好相對穩定的骨幹專業,切實加強專業實驗實習基地、有專業師資隊伍和相應的教學檔案等基礎建設,形成優勢、辦出特色;要通過拓寬和調整現有專業業務範圍、開設新專業或專門化,滿足社會需求和職業分化、變化的需要。
五、加強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
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要深化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積極開展現代課程模式,特別是適應於學分制的模組式課程和綜合化課程的探索和實驗,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增強課程的靈活性、適應性和實踐性,構建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建立健全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機制,實行國家和省(部)兩級規劃兩級審定製度。國家組織開發和編寫具有中等職業教育特點和要求的文化基礎課程標準和教材,開發和編寫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重點專業課程、教材及多媒體教學課件。地方、行業要根據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組織開發和編寫具有地方和行業特色專業的課程和教材。中等職業學校要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編寫反映自身教學特色的補充教材和講義等。要注意吸納行業技術專家、教學研究人員和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工作,調動各方面面的積極性。要建立適合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需要的經費籌措機制。地方、部門和學校要增加對職業教育課程改支革和教材建設的經費投入。
六、改進和加強德育課教學,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中等職業學校青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德育課教學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渠道,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課教學。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的規律,確定德育課教學內容和要求,增強針對性、實效性,突出職業教育特色。要根據職業學校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改革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的課程設定和內容。加強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教問育,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自覺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腐朽思想的侵蝕。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紀律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團結協作精神、法治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要進一步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艱苦創業思想的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應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並結合行業特點和行業職業道德規範范,使教育內容具體化。職業學校要創造條件,,積極開展職業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勞動就業和生活觀念。要加強美育工作,創造良好的文化圍,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進一步改進德育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德育課教學要緊密聯繫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講究實際效果,克服形式主義。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使德育課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形象,易於為學生所接受。加強德地育課教材改革和建設。鼓勵和支持廣大德育課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和在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實踐。
七、加強和改革文化基礎教育,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
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改革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是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中等職業學校要按照教育部頒發的《關於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畫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00〕2號)和有關規定開設高中階段職業教育必需的文化基礎課程,提高學生文化素質,適應專業教學和學生髮展的息需要。中等職業學校可以根據專業需要,設綜合性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課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當地實際,採取有效措施統,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和教學質量的監督檢查。當前既要注意克服隨意降低教學要求,忽視文化基礎教育的傾向,又要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礎教育比重、削弱職業技能訓練,片面追求對口升學的做法。中等職業學校的文化基礎教育要更加注重知識的套用能力、學習能力和實驗能力的培養,保證必要的實驗和社會實踐環節。
八、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中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在於使學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同時,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應與職業資格標準相適應,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對於完成專業學習,且成績合格的學生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書。地方、行業和學校要多渠道增加對實驗、實習設施和設備的經費投入,切實加強校內外實驗實習基地建設,努力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要完善實踐教學的基本標準和規範建設,切實加強實驗、實習、職業技能訓練等等實踐性課程和教學環節,認真安排,從嚴要求,嚴格考核檢查,確保學生達到專業培養目標規定的要求。職業學校要實行產教結合,密切地與企業的聯繫,鼓勵學生深入生產實際,開展技術推廣和技術革新等創新和實踐活動,把教學活動與技術開發、推廣、套用和社會服務緊密結合起來。要認真執行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針,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拓寬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要創造條件開設培養學生創業與經營能力方面的課程,增強學的就業能力。要表彰和獎勵具有創業精神和立業實績的優秀學生,鼓勵學生立業創業。
九、積極改進教學及考試考核方法和手段,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套用
中等職業學校應積極採用適應經濟社會、科學技術和生產發展需要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學習目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教學媒體的有效組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要積極探索、總結和推行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激發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勇於實踐的能力。要改進考試考核方法,重視考核學生套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有利於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等職業學校要積極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和手段,開發和使用符合教學需要的現代化教學媒體。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信息網路化建設,積極發展現代遠程職業教育。
十、建設高量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
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觀念,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更加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加強師德建設,教師不僅要教好區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要全面提高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水平,加強專業技能、實踐教學和運用現代教育技支術手段的培訓。要嚴術格執行教師資格制度,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培養骨幹教師,提高具有研究生學歷歷教師的比例,並注意吸收企業優秀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到中等職業學校任教,加快建設具有教師資格和專業技術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要及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有計畫地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頂崗工作淀或實習鍛鍊,提高廣大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各類職業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激勵機制,對教學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給予獎勵。要加強校長培訓,提高校長管理現代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水平。
十一、加強對教學改革工作的領導,重視教學研究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是擺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校長和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加強領導,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工作推動機制,制定政策和採取有力措施,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學制度,切實加強教學質量評估檢,努力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行業部門應當組織力量,在人才需求分析、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專業建設與評估標準、教學內容和專業師資培訓方面發揮作用。
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教學研究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人員,保證教研經費。要充分發揮研究機構在教學研究、教學管理、教學指導、教育評價、師資培訓和組織開展教學改革實驗等方面的作用,使教研機構真正成為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和教學業務指導中心。教學研究要從我國實際出發,把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解決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積極推廣教學改革成果。
學校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體。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堅持以育人為中心,加強對教學學過程的管理,,積極展教學改革實驗,重視教學基礎建設,增加對教學工作的投入,為深化教學改革創造必要的條件。要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積極聘請經濟界、產產業界專家參與學校的管理和建設,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有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的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