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東紅軍游擊隊
- 外文名:Red Army Guerrillas in Eastern Fujian
- 活動範圍:福建省東部地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後,在福建省東部地區堅持游擊戰爭的革命武裝。1934年9月,中共閩東特委將閩東紅軍獨立第2團、獨立第13團和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第7軍團)留下的部分人員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閩東...
2月,閩北分區委和軍分區將第58團和西南獨立團、閩北獨立團及分區警衛營等部合編為紅軍閩北獨立師,黃立貴任師長,盧文卿任政治委員,下轄第1、第2、第3、第4團。獨立師成立後,各團即分散活動,在各地中共組織和游擊隊配合下積極...
閩東紅軍游擊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游擊隊在福建東部地區堅持同持續“清剿”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游擊戰爭。1935年,閩東紅軍獨立師在反“清剿”中受挫後,在中共閩東特委書記葉飛等領導下,轉移至古田、寧德、羅源、福安、福鼎、霞浦地區...
年底,閩東紅軍和游擊隊在屏南縣集結1300餘人,後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奔赴抗日前線。閩東紅軍的精神特質 閩東紅軍獨立師的創建和發展,充滿了艱辛曲折,鑄就了熠熠生輝的紅軍精神.這種精神蘊含著深刻的內涵,鮮明地展現出閩東紅軍的...
中共福清、莆田中心縣委分別領導中國工農紅軍福清游擊大隊、莆田工農游擊隊及原屬中共閩東特委領導的連江紅軍西南團一部(不久編入福清大隊),在閩侯、福清、永泰、莆田、仙遊、長樂邊境地區堅持游擊戰爭。
閩中游擊隊北上抗日出發地舊址為承天寺,位於泉州市區崇陽門外東南、南俊巷東側。歷史經過 1937年10月,閩中抗日義勇軍根據閩中國共和談、共同抗日的協定下山接受國民黨駐軍點編,進駐城南廣化寺,並以合法身份廣泛開展抗日救亡宣傳。11月中旬...
1936年初,閩粵邊特委將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閩南抗日軍,6月改編為中國人民紅軍閩南抗日支隊。同時,將閩南地區民眾武裝組成600餘人的人民抗日義勇軍。9月,紅軍和游擊隊集中兵力,襲占雲霄縣城,打破國民黨粵軍1個師的“清剿...
閩中紅軍三年游擊戰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後,活動在福建省中部地區的紅軍游擊隊,同國民黨軍進行的三年游擊作戰。1934年秋冬,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後,在福建省中部地區的紅軍游擊隊繼續堅持鬥爭。1935年5月,成立了以...
閩粵邊紅軍游擊隊運用多年積累的游擊戰爭經驗,同閩西紅軍游擊隊緊密配合,取得不少戰鬥勝利,打破了“清剿”。1935年11月,閩粵邊特委將潮澄饒地區幾支游擊隊合編為紅軍潮澄饒獨立營。1936年1月,又以民眾武裝組建了潮澄饒第1大隊。6...
閩粵邊紅軍游擊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游擊隊在福建、廣東兩省邊界地區堅持同持續“清剿”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游擊戰爭。1934年秋,中共閩粵邊特委領導紅軍獨立第3團,在南靖、平和、漳浦地區堅持鬥爭,受挫後分散於漳浦、雲霄邊界和雲霄、...
福建的閩西、閩南、閩北、閩東、閩中五塊地區的中共武裝成為三年游擊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時期的紅軍游擊隊經歷了一系列改編,以適應游擊戰爭的需要,總體來說都保留著工農紅軍的稱號,由於在第五次反“圍剿”及後來的突圍轉移中減員嚴重...
閩北紅軍游擊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游擊隊在福建北部地區堅持同持續“清剿”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游擊戰爭。1935年2月,中共閩北特委將轉移至崇安北部武夷山區的紅軍第58團、閩北獨立團、崇安獨立營等部約2000人,合編為紅軍閩北獨立師。
福建的閩西、閩南、閩北、閩東、閩中五塊地區的中共武裝成為三年游擊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時期的紅軍游擊隊經歷了一系列改編,以適應游擊戰爭的需要,總體來說都保留著工農紅軍的稱號,由於在第五次反“圍剿”及後來的突圍轉移中減員嚴重...
王占春(1905-1932),福建龍溪人,閩南根據地、紅軍游擊隊創始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就讀於福建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參加學生愛國運動,回鄉組織農民協會。1927年春入漳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大革命失敗後,以國小教員身份從事農民運動...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後,在福建、江西兩省邊界南段堅持游擊戰爭的革命武裝。閩贛邊界地區曾是中央蘇區腹地。閩贛邊紅軍三年游擊戰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中共蘇區中央分局於1934年12月決定組成中共瑞西特委和瑞西軍分區,...
為此,福建臨時省委指示閩東各地黨組織,要立即擴大工農民眾的武裝,開展游擊戰爭。迅速地擴大工農民眾武裝的組織,發動民眾利用一切武器(槍刀)擴大自衛軍、赤衛隊和游擊隊的組織;立即擴大紅軍獨立團,發動民眾組織自衛軍、游擊隊,自動加入...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福建省北部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同國民黨軍進行的三年游擊作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中共閩北分區委書記黃道和閩北軍分區司令員李德勝(後吳先喜)領導留下的紅軍和游擊隊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福建、江西兩省邊界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同國民黨軍進行的三年游擊作戰。戰役過程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退出中央蘇區長征後,閩贛邊的瑞金、會昌、長汀等縣相繼被國民黨軍占領。留在這...
林文騰(1911-1934),福建省長樂縣古槐鄉高樓村人。1933年秋在連江縣務工時參加革命鬥爭,歷任閩東工農游擊隊第十三支隊戰士、工農紅軍閩東第十三獨立團戰士,參加了連羅(連江、羅源)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反“圍剿”游擊戰爭。19...
同年,閩西紅軍游擊隊粉碎國民黨軍兩次“清剿”,有效地打擊了敵人,保存了自己,並恢復和開闢了10餘塊游擊根據地。1936年1月,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將4個作戰分區合併為3個作戰分區,將所轄紅軍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閩西南抗日討蔣軍,轄第1...
至此,閩中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終於度過了艱難困苦的三年游擊戰爭,所開創的英雄業績將永遠彪炳在中國人民革命的光輝史冊上。1988年12月27日,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楊尚昆批示同意把閩中作為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一塊獨立游擊區。至此,由於歷史...
閩東工農游擊隊第十三支隊戰士,參加了連羅(連江、羅源)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1933年11月編入紅軍主力部隊,任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第十三游擊總隊戰士、閩東紅軍第十三獨立團戰士,參加了連羅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4年9月在...
與此同時,黃孝敏、劉突軍也在福清成立一支30多人的工農紅軍福清游擊大隊。到了1935年3月,閩東遊擊區的西南團陷敵重圍,部隊被迫解散。連江縣委書記魏耿、西南團團長楊采衡和共青團連江縣委書記陳雲飛率骨幹20多人渡海撤退到福清,加入了...
林金順(?-1933),福建省連江縣馬鼻鄉東灣村人。1932年參加革命鬥爭,曾任馬鼻區工農赤衛隊隊員,閩東工農游擊隊第十三支隊戰士,參加了連羅(連江、羅源)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1933年11月編入紅軍主力部隊,任閩東工農游擊隊第...
1934年冬,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留下一部分紅軍主力和軍政幹部,以開展游擊戰爭的形式,掩護中央紅軍轉移並爭取保存部分根據地。福建的閩西、閩南、閩北、閩東、閩中五塊地區的中共武裝成為三年游擊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阮明發(1904~1936.8) 男,1904年6月出生,福建省周寧縣李墩鄉人。1933年秋參加革命鬥爭,歷任閩東紅帶會(共產黨領導的農民自衛武裝)隊員,閩東紅軍游擊隊第三支隊戰士。人物經歷 1933年秋參加革命鬥爭,歷任閩東紅帶會(共產黨領導的...
敵人做夢也想不到紅軍游擊隊敢在青天白日下搶槍,待駐村敵軍趕來時,他倆早就無影無蹤了。訊息一傳開,百姓揚眉吐氣,都說紅軍來了一個連。敵人驚恐萬分,急忙向霍童鎮團部請求援兵。1938年2月,閩東紅軍獨立師改編為新四軍三支隊六...
1933年後,任中國工農紅軍閩東遊擊第一支隊班長、政委。1934年1月率第一支隊參加著名的“賽岐暴動”和“蘭田繳槍”作戰。不久,閩東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團成立,歷任排長、連長。同年6月閩東獨立團擴編為三個營,任一營營長,作戰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