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中紅軍游擊隊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後,在福建省中部地區堅持游擊戰爭的革命武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中紅軍游擊隊
  • 外文名:Red Army Guerrillas in Central Fujian
  • 活動範圍:福建省中部地區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閩中地區中共組織和紅軍游擊隊同上級失去聯繫,中共福清、莆田中心縣委分別領導中國工農紅軍福清游擊大隊、莆田工農游擊隊及原屬中共閩東特委領導的連江紅軍西南團一部(不久編入福清大隊),在閩侯、福清、永泰、莆田、仙遊、長樂邊境地區堅持游擊戰爭。其間,還爭取了一支綠林武裝加入游擊隊。為統一領導閩中地區革命鬥爭,福清、莆田中心縣委於1935年5月在福清縣樟溪(今掌溪)舉行聯席會議,決定重建中共閩中特委,選舉王於潔任書記,並決定將福清、莆田兩支游擊隊整編為閩中工農游擊隊第1、第2支隊,魏耿任第1支隊支隊長,黃孝敏任政治委員(後劉突軍);鄭金照任第2支隊支隊長,潘濤兼任政治委員。會後,第1、第2支隊分別以福(清)永(泰)邊境的羅漢里和莆(田)仙(游)邊境的常太山區為根據地,相互配合開展游擊戰爭,取得不少戰鬥的勝利。至同年9月,兩支游擊隊均有較大發展。1936年春,福建省國民黨當局以正規軍2個團和2個省保全團共3000餘人,大舉“清剿”羅漢里游擊根據地,在艱苦鬥爭中,第1支隊長魏耿投敵叛變,部隊由劉突軍等率領於5月轉至常太地區併入第2支隊,吳德標、劉突軍分任第2支隊支隊長、政治委員。同年7月後,閩中特委為避開國民黨軍的重點“清剿”,先後將游擊隊的活動中心轉移到莆田、永泰邊區和福清、閩侯邊區,建立了新的游擊根據地。1937年2月,閩中特委被國民黨破壞,中共閩中工委隨即成立,以接替特委領導,劉突軍任工委書記。隨後,閩中工委根據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精神,積極開展抗日宣傳,向國民黨當局發出通電,要求停止內戰,共同抗日,並於1937年6月宣布將閩中第2游擊支隊改編為中華人民抗日救國義勇軍第7路軍第1縱隊。9月,閩中工委同國民黨當局達成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協定。隨後,國民黨當局單方面宣布閩中義勇軍縱隊改稱國民革命軍第80師特務大隊,劉突軍任大隊長。1938年3月11日,國民黨頑固派製造“泉州事件”,將特務大隊包圍繳械,殺害了劉突軍。旋經中共組織嚴正交涉,國民黨當局被迫交還人員和槍枝。4月下旬,閩中紅軍游擊隊160餘人改編為新四軍軍部特務營第2連。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