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紅軍游擊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游擊隊在福建東部地區堅持同持續“清剿”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游擊戰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東紅軍游擊戰
- 發生地點:福建東部地區
閩東紅軍游擊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游擊隊在福建東部地區堅持同持續“清剿”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游擊戰爭。
閩東紅軍游擊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游擊隊在福建東部地區堅持同持續“清剿”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游擊戰爭。1935年,閩東紅軍獨立師在反“清剿”中受挫後,在中共閩東特委書記葉飛等領導下,轉移至古田、寧德、羅源、福安、福鼎、霞...
年底,閩東紅軍和游擊隊在屏南縣集結1300餘人,後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奔赴抗日前線。閩東紅軍的精神特質 閩東紅軍獨立師的創建和發展,充滿了艱辛曲折,鑄就了熠熠生輝的紅軍精神.這種精神蘊含著深刻的內涵,鮮明地展現出閩東紅軍的...
閩中紅軍三年游擊戰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後,活動在福建省中部地區的紅軍游擊隊,同國民黨軍進行的三年游擊作戰。1934年秋冬,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後,在福建省中部地區的紅軍游擊隊繼續堅持鬥爭。1935年5月,成立了以...
8月,閩東軍政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確定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開始同國民黨福建省當局談判,11月達成停止內戰、合作抗日協定,閩東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福建抗日游擊第2支隊。1938年2月,游擊第2支隊1300餘人改編為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發布...
閩北紅軍和游擊隊利用廣闊的游擊區與敵周旋,英勇作戰,終於戰勝極端的困難取得勝利。3月,閩贛省委組成以黃道為主席的閩贛省抗日軍政委員會,隨後依據中共中央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和政策,開始同國民黨當局舉行停戰談判,9月達成...
1936年初,閩粵邊特委將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閩南抗日軍,6月改編為中國人民紅軍閩南抗日支隊。同時,將閩南地區民眾武裝組成600餘人的人民抗日義勇軍。9月,紅軍和游擊隊集中兵力,襲占雲霄縣城,打破國民黨粵軍1個師的“清剿...
為此,福建臨時省委指示閩東各地黨組織,要立即擴大工農民眾的武裝,開展游擊戰爭。迅速地擴大工農民眾武裝的組織,發動民眾利用一切武器(槍刀)擴大自衛軍、赤衛隊和游擊隊的組織;立即擴大紅軍獨立團,發動民眾組織自衛軍、游擊隊,自動加入...
閩粵邊紅軍游擊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游擊隊在福建、廣東兩省邊界地區堅持同持續“清剿”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游擊戰爭。1934年秋,中共閩粵邊特委領導紅軍獨立第3團,在南靖、平和、漳浦地區堅持鬥爭,受挫後分散於漳浦、雲霄邊界和雲霄、...
閩東遊擊區,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紅軍南方八省游擊區之一。1937年初,閩東抗日軍政委員會成立,葉飛任主席,阮英平、範式人任副主席,閩東獨立師改為中國人民閩東獨立師。是年冬,與國民黨福建當局達成合作抗日協定。機構簡介 閩東遊擊區,土地...
閩北紅軍游擊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游擊隊在福建北部地區堅持同持續“清剿”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游擊戰爭。1935年2月,中共閩北特委將轉移至崇安北部武夷山區的紅軍第58團、閩北獨立團、崇安獨立營等部約2000人,合編為紅軍閩北獨立師。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後,閩中地區中共組織和紅軍游擊隊同上級失去聯繫,中共福清、莆田中心縣委分別領導中國工農紅軍福清游擊大隊、莆田工農游擊隊及原屬中共閩東特委領導的連江紅軍西南團一部(不久編入福清大隊),在閩侯、福清、永泰、...
福建的閩西、閩南、閩北、閩東、閩中五塊地區的中共武裝成為三年游擊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時期的紅軍游擊隊經歷了一系列改編,以適應游擊戰爭的需要,總體來說都保留著工農紅軍的稱號,由於在第五次反“圍剿”及後來的突圍轉移中減員嚴重...
福建的閩西、閩南、閩北、閩東、閩中五塊地區的中共武裝成為三年游擊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時期的紅軍游擊隊經歷了一系列改編,以適應游擊戰爭的需要,總體來說都保留著工農紅軍的稱號,由於在第五次反“圍剿”及後來的突圍轉移中減員嚴重...
與此同時,黃孝敏、劉突軍也在福清成立一支30多人的工農紅軍福清游擊大隊。到了1935年3月,閩東遊擊區的西南團陷敵重圍,部隊被迫解散。連江縣委書記魏耿、西南團團長楊采衡和共青團連江縣委書記陳雲飛率骨幹20多人渡海撤退到福清,加入了...
閩贛邊紅軍三年游擊戰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中共蘇區中央分局於1934年12月決定組成中共瑞西特委和瑞西軍分區,調中共閩贛省省委書記賴昌祚任特委書記,劉連標、楊世珠分任軍分區司令員、政治委員,領導瑞金、瑞西(於都寬田鄉)、西江縣...
1932年5月,又建立了莆田工農紅軍游擊隊。1934年10月。中共福清中心縣委在福清西區成立了工農紅軍福清游擊大隊,主力紅軍長征後,閩中中共組織失去與上級組織的聯繫,獨立堅持艱苦的游擊戰爭,1935年3月,閩東地區的西南團在國民黨軍“圍剿”...
有贛粵邊、閩贛邊、閩西、閩北、閩東、閩粵邊、閩中、皖浙贛邊、浙南、湘鄂贛邊、湘贛邊、湘南、鄂豫皖邊、鄂豫邊、廣東瓊崖(在今海南)等15個游擊區。南方紅軍游擊隊在三年游擊戰爭初期,將幾十萬國民黨軍吸引在中共蘇區及其鄰近蘇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福建省西南部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同國民黨軍進行的三年游擊作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國民黨軍部署8個師和保全團隊共10萬人,於1935年1月,對閩西蘇區進行大規模“清剿”。...
楊容容,1933年秋參加革命鬥爭,時任閩東紅軍第十三獨立團守善區游擊隊戰士,參加了羅源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連羅(連江、羅源)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4年在西蘭鄉反“圍剿”鬥爭中被敵軍後路鄉民團抓捕殺害,壯烈犧牲。
1934年冬,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留下一部分紅軍主力和軍政幹部,以開展游擊戰爭的形式,掩護中央紅軍轉移並爭取保存部分根據地。福建的閩西、閩南、閩北、閩東、閩中五塊地區的中共武裝成為三年游擊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位於周墩與政和、屏南交界地的樓坪村土豪,常侵擾附近革命根據地的村莊,還殺害了閩東遊擊隊第六支隊第二分隊長廖光有,阻撓游擊隊和紅軍的過往通行。凌福順決心拔掉這顆“釘子”,為戰友報仇。1936年農曆正月初三,他帶隊直奔樓坪村,...
參加了霞鼎邊區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閩東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5年初閩東紅軍主力轉戰外線後,隨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轉移山區堅持革命鬥爭,參加了閩東遊擊區的三年游擊戰爭。1935年9月26日隨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轉戰外地,...
1934年9月參加革命鬥爭,曾任周墩工農游擊隊戰士、閩東工農游擊隊第十一支隊戰士。參加了周墩暴動、周墩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閩東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5年初閩東紅軍主力轉戰外線後,隨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轉移到周墩北區...
阮明發(1904~1936.8) 男,1904年6月出生,福建省周寧縣李墩鄉人。1933年秋參加革命鬥爭,歷任閩東紅帶會(共產黨領導的農民自衛武裝)隊員,閩東紅軍游擊隊第三支隊戰士。人物經歷 1933年秋參加革命鬥爭,歷任閩東紅帶會(共產黨領導的...
1934年3月參與組建閩東工農游擊隊第七支隊,任支隊長。參加了周墩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安德(福安、寧德)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5年初閩東紅軍主力轉戰外線後,隨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轉移山區堅持革命鬥爭。1936年1月率部編...
此後,率部轉戰周墩、壽寧邊界地區,參加了周墩、壽寧邊界地區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反“圍剿”游擊戰爭。1935年初閩東紅軍主力轉戰外線後,隨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轉移山區堅持革命鬥爭,參加了閩東北游擊區的三年游擊戰爭。1935年5月...
1934年參加農民赤衛隊。不久編入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閩東紅軍獨立師班長、排長。1936年調任中共閩東北特委機關警衛隊隊長。1937年冬任崇浦游擊隊政治指導員。長期在南溪、泰順、霞浦、福安縣交界地區活動。經歷南方三年...
黃永豐(1891-1934),福建省羅源縣白塔鄉長基村人。革命烈士。1934年初參加革命鬥爭,歷任閩東工農游擊隊第十三支隊戰士,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游擊總隊戰士,閩東紅軍第十三獨立團戰士,參加了羅源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連羅(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