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贛邊紅軍三年游擊戰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福建、江西兩省邊界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同國民黨軍進行的三年游擊作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贛邊紅軍三年游擊戰
  • 發生時間:1934年秋~1937年秋
  • 發生地點:福建、江西兩省邊界地區
  • 主題關鍵字:游擊戰爭
簡介,背景,結果,

簡介

中文名稱: 閩贛邊紅軍三年游擊戰
事件介紹
事件內容檔案
內容檔案

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退出中央蘇區長征後,閩贛邊的瑞金、會昌、長汀等縣相繼被國民黨軍占領。留在這一地區堅持鬥爭的紅軍和游擊隊有:在銅缽山區有以賴昌祚為書記(原為中共閩贛省委書記)的中共瑞西特委領導的紅軍和游擊隊;在(長)汀瑞(金)地區有胡榮佳、彭勝標領導的兆征獨立營和陶(陽)占(城)游擊隊;在瑞金南部地區有張開荊領導的瑞(金)會(昌)獨立營和劉國興領導的武陽游擊隊。上述武裝共1000餘人,就地開展游擊戰爭,配合紅24師作戰。1935年春,國民黨軍集中兩個師的兵力對紅軍和游擊隊進行大規模進攻。賴昌祚率部經半年多的苦戰,大部損失,餘部30餘人編為瑞金游擊隊,由鐘德勝率領轉移到大柏地山區堅持鬥爭。與此同時,瑞會獨立營也遭受重大損失,餘部與兆征獨立營、陶古游擊隊會合,成立汀瑞游擊隊。同年夏秋之交,各地紅軍和游擊隊乘國民黨軍主力他調之機,運用伏擊、奇襲等戰術,向保全團隊出擊,至1936年上半年,取得麻子垇、苦竹、合龍和隘前等戰鬥的勝利。在此期間,賴昌祚犧牲,武陽游擊隊受挫。1937年6月下旬,汀瑞游擊隊襲占國民黨瑞金藍田辦事處,影響很大。抗日戰爭爆發後,瑞金、武陽、汀瑞3支游擊隊合編為汀瑞游擊支隊,下轄3個大隊,共200餘人(後發展到300餘人)。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分局派贛南少共省委書記陳丕顯到閩贛邊向紅軍和游擊隊傳達中共中央關於國共合作抗日的指示,並與國民黨地方當局談判達成協定。

結果

之後,紅軍和游擊隊在武陽、藍田地區集結整訓時,於1938年1月突遭背信棄義的國民黨軍的包圍襲擊(史稱“瑞金事件”),游擊支隊隨即南下,於2月到達福建省龍巖縣白土集中,編入新四軍第2支隊第3團第2營和第4團第2營,奔赴抗日前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