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贛邊紅軍三年游擊戰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地區的紅軍和游擊隊,同國民黨軍進行的三年游擊作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湘贛邊紅軍三年游擊戰
  • 時間:1934年8月~1937年
  • 主題關鍵字:游擊戰 襲擊
  • 分類:主革命戰爭
事件背景,主題關鍵字,分類,

事件背景

1934年8月,留在蘇區的紅軍游擊隊遭到國民黨軍6個師及保全團隊的"清剿"。紅軍和游擊隊在中共湘贛省委書記陳洪時和湘贛軍區司令員彭輝明率領下,於9月中旬從江西省永新地區突圍,向羅霄山脈之武功山轉移,途中雖擊潰國民黨軍1個團另2個營,但部隊遭受嚴重損失,餘部不足2000人。年底,從宜黃樂安地區突圍的地方武裝100餘人到達武功山區,併入湘贛紅軍和游擊隊。1935年2月在蓮花縣虎頭嶺戰鬥中,彭輝明犧牲,蘇區全部被敵占領,部隊受到重大損失,各獨立團和游擊隊被敵隔斷,分散在蘇區各縣隱蔽活動。省委和軍區直接掌握的1個獨立團,同優勢之敵苦戰數月,至3月,剩下不足50人。4月,紅軍主力離開武功山區深入湘南等地活動,遭國民黨軍重兵截擊,連戰失利,6月初,返回武功山時尚存百餘人。這時,湘贛蘇區全部喪失,陳洪時投敵叛變,邊區黨政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紅軍和游擊隊處境危急。7月,中共湘贛省委副書記潭余保在蓮花縣棋盤山召開緊急會議,組成以譚余保為書記的中共湘贛臨時省委,並成立以曾開福為司令員、譚余保兼政治委員的游擊司令部,確定以武功山區為依託,進行游擊戰。隨後,收集失散的部隊約300人,整編為4個大隊,分散活動於永新蓮花安福吉安分宜攸縣茶陵等縣,襲民團,燒碉堡,除惡霸。經1年半的艱苦鬥爭,先後取得永新縣潞江、吉安縣油田、安福縣坪橋等戰鬥勝利,建立了以武功山為中心的方圓約400公里的茶(陵)攸(縣)蓮(花)、攸(縣)醴(陵)萍(鄉)、萍(鄉)宜(春)安(福)3塊游擊根據地。1936年12月,紅軍和游擊隊在安福縣三江村改編為湘贛紅色獨立團。至1937年上半年,獨立團採用奇襲和遠程奔襲戰術攻占永新縣裡田和安福縣洲湖等地,殲國民黨軍1個保全中隊。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陳毅到湘贛邊傳達中共中央關於國共合作抗日的指示,11月,湘贛邊紅軍和游擊隊300餘人,在蓮花縣神泉集中,後改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第一營,奔赴抗日前線

主題關鍵字

游擊戰 襲擊
分類

分類

主革命戰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