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粵邊紅軍游擊隊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後,在福建省南部和廣東省東部邊區堅持游擊戰爭的革命武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粵邊紅軍游擊隊
  • 外文名:Red Army Guerrillas in the Fujian-Guangdong Border Area
  • 活動範圍:福建省南部和廣東省東部邊區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以黃會聰為書記的中共閩粵邊特委同上級失去聯繫,獨立領導活動於南靖、平和、漳浦地區的閩南紅軍獨立第3團、潮(安)澄(海)饒(平)紅軍第3大隊和邊區民眾武裝堅持游擊戰爭。同月,國民黨當局以正規軍3個師和數縣民團對游擊區進行“清剿”。閩粵邊紅軍游擊隊運用多年積累的游擊戰爭經驗,同閩西紅軍游擊隊緊密配合,取得不少戰鬥勝利,打破了“清剿”。1935年11月,閩粵邊特委將潮澄饒地區幾支游擊隊合編為紅軍潮澄饒獨立營。1936年1月,又以民眾武裝組建了潮澄饒第1大隊。6月,特委根據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決議,將所屬紅軍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紅軍閩南抗日支隊(簡稱紅抗支隊),獨立營編為第1支隊,獨立第3團為第3支隊,潮澄饒第1大隊和雲(霄)(平)和詔(安)人民抗日義勇軍合編為第5支隊(翌年1月,第5支隊編入第1支隊)。同時,將閩南地區民眾武裝統一編為漳州人民抗日義勇軍,何浚任總指揮。1937年春,抗日支隊在抗擊國民黨軍“第三期清剿”中,特委代理書記何鳴錯誤判斷形勢和敵情,指揮部隊倉促迎擊粵軍第157師,部隊受到一些損失。6月,未經特委討論批准,何鳴即同國民黨軍達成合作抗日協定,將抗日支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福建省保全獨立大隊,並擅自將部隊開到漳浦縣城集中。7月16日,國民黨軍第157師製造“漳浦事件”,將保全獨立大隊包圍繳械。當晚,保全獨立大隊副大隊長盧勝、參謀長王勝率部隊骨幹潛出城外,重建獨立第3團,盧勝任團長兼政治委員。10月,獨立第3團改稱閩南人民抗日義勇軍第3支隊,盧勝任支隊長。1938年2月,第3支隊400餘人改編為新四軍第2支隊第4團第1營。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