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閩三王簡介
王潮
王潮(846年——897年),原名王審潮,字信臣,
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唐末任固始縣史。
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
壽州(今安徽
壽縣)變民首領
王緒任命王潮為軍正。 中和五年(885年)隨王緒轉戰
福建,因王緒多疑猜忌,遂發動兵變,囚王緒。次年(886年)攻占泉州(今福建泉州),為福建觀察使陳巖任命為泉州
刺史。陳巖死後,
王潮命堂弟
王彥復、弟
王審知攻
福州(今福建福州),
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攻克。其後逐漸占領今福建省全境,先後受封為福建觀察使、
威武軍節度使。
乾寧四年十二月初六(898年1月2日)去世,被唐政府追贈為司空,弟王
審知繼立。
王審邽
唐·乾寧元年(894年)權泉州
刺史,三年(896年)實授 ,
天祐元年(904年)卒於任,政績顯著。
唐末,與兄
王潮參加
王緒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光啟元年(885年),隨軍渡江南下。入閩後,協助兄王潮治理泉州七年,任泉州刺史達12年。勤政愛民,自奉儉樸,輕徭薄賦,重視農桑,疏江治港,招引外商,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發展經濟。流民回籍者,借給牛犁,以供
耕耘;為修
廬舍,讓其安居。又革新制度,興辦義學;獎勵生產,不失農時,年年豐收,足食足兵,社會安定。設招賢院,廣納名儒碩士,發展文教事業。政績顯著。累封工、兵、戶三部尚書,授
威武軍節度副使,封開國侯,賜謚武肅王。
王審知
唐中和元年(881年),隨王緒渡江南下,進入福建,“竹林兵變”後,奉長兄王潮為帥。
光啟二年(886年),王潮攻下泉州。
陳岩表其為泉州
刺史。
景福元年(892年),王潮派審知率兵攻占
福州。王潮為福建觀察使,審知為副。
乾寧四年(897年),王潮卒,次兄
王審邽辭位,
審知繼任,後加
平章事,封為琅琊郡王。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加授審知
中書令、福州
大都督府長史,又封為閩王。
後唐
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辛未(十二)日(12月30日)卒,初謚“忠懿”,後立廟號太祖。後改諡號為昭武孝皇帝。葬於
福州北郊,後移
蓮花山麓。
檀越王公祠
檀越王公祠,始建於五代末。地處
泉州承天寺西畔(今泉州南俊路71號),為福建省泉州市最重要名祠之一。
因泉州刺史王延彬獻地千頃於承天寺,僧人仰德,建祠祀奉,又稱“檀樾王公祠”。初建於寺
法堂之東,後毀於兵燹,明萬曆間重建於此。歲月滄桑,風侵雨蝕,歷朝均有修繕。歷史悠久,影響深遠,被列入福建國中鄉土教材。
1999年重建後的“檀越王公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500餘平方米,建築 面積700餘平方米,是一座
懸山式、
燕尾脊、穿斗架構的磚木建築。至今仍保存許多價值極高的歷代石雕、木刻等原古建築構件及文物。工匠們運用了烘雲托月,綠葉托紅花等手法,精雕細琢,使整體建築古色古香,是典型的閩南古建築力作。
主祠為上下落三開間,中有天井及
兩廡。主祠牆體由閩南獨有紅磚、花崗岩石砌成。左右石柱楹聯“太原望族源三晉,
固始義師靖八閩”。門廊兩邊角牌保存的兩幅“鹿雀同春”磚雕及其它石雕均為明、清原建築構件。祠廳兩邊石柱雕刻頌揚三王開閩治泉功績的聯文三對。燈梁及松梁木雕獅子、樑柱木雕紋飾及斗拱花木,保存原建築構件。廳堂中央雕花坐龕金碧輝煌,龕內供奉
王潮、
王審邽、
王審知雕像。祠廳前梁懸掛前
新加坡總理王鼎昌題贈“開閩第一”匾額,後梁懸掛宋·米芾手跡之一“一本三宗”及台灣知名人士王金平題贈“光前裕後”匾額,整體設定莊重肅穆。主祠外石埕西側畫廊,嵌有青石影雕“五代
閩國三王史畫”12幅,再現“三王”歷史功績。石埕南面建“開閩亭”;東側有門通承天寺法堂,門額“檀樾王公祠”。“檀樾王公祠”匾是五代末承天寺法堂之東原祠構件,二十世紀80年代修建承天寺時出土。附屬建築有垂花埕圍大門、畫廊、上下護厝,回向花廳等。
檀越王公祠是
閩南泉州一道最亮麗風景線,每天前來觀光、祭拜的海內外專家學者、知名人士、王氏宗親絡繹不絕:2009年
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會長、全國武警部隊原政委
張秀夫將軍、全國政協常委、機械工業部原部長
邵奇惠、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錢樹銀上將、
中國警察協會副主席、公安部原副部長
羅鋒親抵王公祠並題詞“開閩之祖,光耀千秋”;台灣王金平家族由胞兄王珠慶率團來泉尋根謁祖,於王公祠留下墨寶“同根同族,兩岸一家”。2005年,固始縣委縣政府贈給泉州王公祠的一副寓意深刻的對聯(書法):“人物出中原固邑三王功蓋
八閩,豐碑鑄南國泉州一族名場四海”,反映了兩地密不可分的血緣關係。
“開閩三王”為福建的開拓發展,立下豐功偉業,後人尊崇為“開閩第一”;其裔孫繁衍於八閩大地,遠播於海內外,被譽稱為“開閩人祖”。
開閩三王故事
唐末,朝政腐敗,民生凋敝。以
黃巢為主要標誌的農民起義風雲激盪。僖宗光啟元年(885),安徽壽州人
王緒率農民義軍攻陷
光州(治所今潢川),
固始東鄉人
王潮、
王審邽、
王審知三兄弟奉母董氏率鄉民5000人從義軍入閩,揭開了光州固始向閩台移民的又一恢弘篇章。
入閩平閩,除暴安民:據《
新唐書》與《
十國春秋》:王氏兄弟,本琅琊人,出身名門望族。秦將
王翦34代孫。其五代祖
王曄為固始令,善政多多,民愛其仁,勉留之,因遷家於此,遂世為固始人。王潮,字信臣,“沉勇有智略”;弟審邽,字次都,“喜
儒術,善吏治”;
審知,字信通,號詳卿,狀貌雄偉,方口隆準,喜讀書,好騎射,常乘白馬,號稱“
白馬三郎”。其時,“四海盡疲於征戰”,“中原正苦於傷殘”。審知“蓄慷慨之氣,負縱橫之才”,每或撫髀暗驚,彎弧自誓曰:“大丈夫不能
安民濟物,豈勞虛生乎!”唐末,僖宗入蜀,群盜起於江淮。黃巢義軍之
壽州人
王緒,與妹婿劉行全,聚眾萬餘而據壽州,自稱將軍。攻取
光州,納收士民,以廣隊伍。其時,
王潮為
固始縣佐史,與弟審邽、審知,以材氣知名,邑人號曰“三龍”。王緒為網路人才,施以計謀,使王氏兄弟率5000鄉民從軍,並任王潮為軍正,主廩庾。是時,
蔡州節度史
秦宗權募士益兵,王緒附之。宗權任王緒為光州
刺史,召其兵會擊
黃巢,王緒遲留不行,宗權怒而發兵攻緒,王緒遂率眾南奔。至贛境,略潯陽、贛水;入閩地,取汀州、陷漳浦,但皆未能據之。
王緒嫉妒賢能,“
猜刻不仁”,凡才貌過己者,必暗除之,軍中人人自危,“不保朝夕”,因而激起兵變,為部將所逼自殺,眾推
王潮為主。“潮令
于軍曰:天子蒙難,今當出交、廣,入巴蜀,以乾王室。於是,悉師
將行”。王潮治軍有法,軍紀嚴明。深受刺史廖彥若貪暴之害的泉州百姓,喜聞義師南下,奉牛酒迎潮。王潮乃引兵圍泉州,自
光啟元年八月始,歷時一載,方拔泉州,遂有其地,並受任
刺史。“潮既得泉州,招懷離散,
均賦繕兵,吏民悅之”。
唐昭宗大順二年(891),“潮乃以從弟彥復為
都統,弟審知為都監,攻福州,
彌年不下”。義軍頗得民心,各界捐糧籌船,勞軍助戰。《通鑑》云:“民自請輸米餉軍,平湖洞及濱海
諸蠻,皆以兵船助潮”。
景福二年(893)五月,“潮入福州,自稱留後”。“建州人徐歸范以州應潮”,“
汀州刺史锺全慕舉籍聽命,嶺海間群盜二十餘輩皆降潰,潮乃盡有五州之地”。乾寧初(894),黃連洞二萬蠻眾圍汀州,
王潮遣將舉兵破之,閩地遂定。
王氏兄弟率義軍
南北轉戰,歷時9年,自此平定了閩疆,統一了全閩,結束了地方割據,盜賊四起的局面。昭宗在福州建
威武軍,任王潮為威武軍節度使、福建觀察史,審知為副使。
乾寧四年(897)底,王潮卒。審知欲將劍印交與二兄審邽,謂“按輩次二兄當受。”邽固辭曰:“我若能將泉州治理好,便心愿已足,節度使之職,唯弟可任,幸勿卻兄長之意!” 開平時,為潮立廟,稱曰:“水西大王”。次年,朝廷任審知為威武軍節度使。
治閩興閩,造福
八閩:唐前,福建經濟、文化落後,及至
五代、宋,卻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人文薈萃。尤其福州,一派盛世景象,號稱“
海濱鄒魯”。福建邁向文明之邦的歷史大轉折,始於
王氏三兄弟率義軍入閩,平定閩疆;其關鍵人物是五代時期
閩國的創始人
王審知。
王氏兄弟不僅是智勇雙全的出色將領,也是頗具謀略和才能,治閩興閩、造福閩疆的功臣。《十國春秋·司空世家》稱:審知之兄
王潮(846-698),“志尚謙恭,譽藹鄉曲,善於和眾,士多歸之”。平定、統一全閩後,王潮主政十餘年間,“乃創四門義學,還流亡,定
租稅,遣吏巡州縣,
勸課農桑,交好鄰道,保境息民,人皆安焉。”明代河南副使、泉州人
蘇茂相曾賦詩讚頌王潮功績:“鼙鼓中原沸似波,將軍閩嶠還橫戈”,“事定千年無戰伐,時清萬戶有弦歌”。
《
新唐書》載:
審知仲兄審邽(858-904)“為泉州
刺史,檢校司徒。喜
儒術,善吏治。器宇宏寬,仁厚愛民。流民還鄉者借給牛犁,助其耕作;幫修廬舍,助其安居;修橋築路,方便行旅;惠農惠工,獎勵生產;興辦義學,授業童蒙;革新制度,移風移俗。中原動亂,
公卿士人多來投奔,審邽遣子延彬設招賢院,一一接納,以禮相待。如楊承休、
韓偓、歸傳懿、
楊贊圖、
鄭戩等這些
李唐朝廷官員、一代名士,在李唐滅亡前後舉家歸閩,皆受到禮遇和重用,因之無比感激,悉心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成為
王審邽治政興邦的
智囊團。由此可見王審邽兄弟招賢納士,以圖大業的胸襟。審邽、
審知偕處理政期間,“鏟其訛弊,整其章條,三軍
無嘩,
萬姓有奉”。“至則積惡者屏去,為善者獲安。”王審邽協助
王潮治理泉州,後其父子相繼任泉州
刺史,前後歷44載,在泉州發展史上樹起了一座光前裕後的里程碑。泉州與宋元時代成為世界最大海港城市,審邽兄弟、父子奠基之功偉哉大焉。
王審知(860-925)治閩,更是勳勞卓顯,因而代頌其功,史不絕書。政治上,一是尊奉中央,維護統一;一是實行“睦鄰
保境,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治方略,鞏固邊疆海防,使福建免遭戰亂之災,百姓免受繁役苛賦之苦。尤其是在“四方竊據”,民富兵強,左右紛紛勸其稱帝時,他力排眾議,拒不稱帝,始終不渝地堅持“寧為開門節度使,不作閉門天子”。真心實意地尊奉擁有中央政權的唐王朝和
後梁王朝,“致君愈勤,述職無怠。萬里輸貢,川陸不系其賒;一心尊戴,風雨不改其志”。同時整頓吏治,廣納賢才,以鞏固政權。在福州、泉州等地設“招賢館”,接納中原各地避亂的知識分子,或委重任,或作幕僚,或使以執教。在其當政的30餘年裡,正置群雄紛爭、武力割據的五代十國初期。而福建從未對外邦用兵,也未受外邦侵侮,境內一片昇平,成為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快、變化最大、最為安寧的地區。經濟上,重視和鼓勵發展生產。比如,勸農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親自主持興建或擴建了
福清、
長樂沿海大堤,泉州6里陂、9溪18壩,連江東湖,晉江40餘華里灌渠,疏浚了受益幅員可達25平方公里的
福州西湖等一大批骨幹水利工程。同時圍海造田,擴大耕地。在平原推廣雙季稻;在武夷山區開墾茶園,種植茶樹,達1000餘處;因地制宜發展紡織、陶瓷、冶金、鑄造等工業生產。在傳播中原文明上,倡導文教,興辦學堂,培養人才,教化黎民,達到了府有府學,縣有縣學,鄉間有私塾,使閩地成了學校層出,“童蒙來求,雅道靡靡,儒風優優”的禮儀之邦。迨至宋代,閩省已成文風昌盛之地,才俊輩出之鄉,狀元
亞魁、
進士及第超於中原,名臣賢相、科學巨擘、仁人志士層出不窮。《
十國春秋》稱:此乃審知興教之功也。在發展商業和海外貿易上,可謂前無古人。免除雜稅,獎勵通商。躬身踏察海灣,修建碼頭,闢建港口。疏通百餘里的閩江水道,製造出可載六七百人的大船。兩度擴展福州城區,使之7倍於老城。使
福州、泉州由此成為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兩個港口。
海上航線北至
新羅(今朝鮮),南至
南海諸島,以及印度和阿拉伯地區。泉州城市規模也一再擴大,吸引很多阿拉伯商人和伊斯蘭教徒來此經商或定居。到宋、元時代,泉州成為與
亞歷山大港齊名的世界一流大港,其功歸審知兄弟,當之無愧。活躍的海外貿易,為福建經濟文化繁榮和社會進步注入了巨大活力。
上述為政興閩之道,福澤
七閩之邦:使“強者抑而弱者撫,老者安而少者懷”,“一年而足食足兵,再歲而知禮知義,方隅之內,仰止攸同”,“雞犬相聞,時和年豐,家給人足,版圖既倍”。
新、舊《
唐書》和《
資治通鑑》,對
王審知治閩“用仁信以御下,行慈惠以恤民”,賓賢禮士,節儉
自處,選任良吏,省刑惜費,輕徭薄賦,息兵養民,多有記述,評價甚高。如稱頌審知“常衣袖絝敗,乃取酢袋而補之”。一次,有使者獻一
玩物,審知自擲於地。謂左右曰:“‘好奇尚異,乃奢侈之本’”。據《
十國春秋》載:
錢昱《忠懿王廟》碑文,盛讚王審知當政治閩有“五善”:“外涵大度,內用小心,慎刑既及於精詳,舉事悉從於簡略,犯則不赦,令比秋霜之嚴;恩本無私,惠如冬日之暖。惟民教化,吏以法繩”,此可稱善為政。“非正詞不入於聰,非公事不宣於口,居無聲色之樂,平生以禮義自守。念十家之產者,躬行節儉……”此可稱善立身。“興崇儒道,好尚文藝,建學校以訓誨”,“獨振古風,郁更舊俗”,此可稱善教化。“懷尊賢之志,宏愛客之道,四方名士,萬里鹹來”,此可稱善招納。“尊天事地,奉道饗神”,“事非為已,願乃庇民”,“三十年間,一境宴然”,此可稱善謀福。“功惟理亂,志在盡忠;安不忘危,常為持險之誡;小當事大,罔違與國之道……”,此可稱善守位。
王審知“傳冊封者四五世,遺愛銘於人口,忠節出於國史。臣子之盛,不亦大乎!”
天復元年(901),昭宗封王審知為
琅琊王。梁開平三年(909),梁太祖封王審知為閩王,閩正式建立。
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十二月,王審知
病歿,皇上賜謚忠懿。後人為紀念閩王的功德,將他生前的宅第改建成
閩王祠,祠前立有功德碑——唐《
恩賜琅琊郡王德政碑》,碑文記述了王審知家世及其生平事跡。祠內供有王審知塑像,祠堂門額上懸掛著一塊四字鎦金大匾:“功垂閩嶠”。建於泉州市的“五代
閩國三王文物史跡陳列館”,向海內外觀瞻者集中展示了三王家史、生平和開閩業績。廊柱上赫然寫著這樣的楹聯:“太原望族源三晉,固始義軍靖
八閩”,“望出太原立德千載,支分固始流徽八閩”。
王氏入閩
唐朝末年,有一支來自河南
光州固始南下入閩的王氏分支,開疆創業,拓閩稱王,建立
閩國,這就是後來形成閩粵、港台以及海外大多數王氏所共祖的著名望族—— “開閩王氏”。如今泉州城鄉仍可以看到許多人家的大門匾額上鐫刻著“開閩傳芳”的醒目大字,您若感興趣的話,隨便打聽一下這裡的人家,主人一定姓“王”。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泉州有句盡人皆知的俗語“
開閩王”,指的就是“三王”(
王潮、
王審邽、
王審知)入閩之事。
據《忠懿王氏族譜》記載,開閩王氏屬
琅琊王的一個分支,其
遠祖乃
周靈王太子晉。當傳至
王曄時,唐貞元中(785~804年)任固始令,遂家於光州固始。王曄生友,友生玉,玉生恁,恁生三子:潮、審邽、審知。王氏兄弟三人,氣度非凡,才華橫溢,時人稱之為“王家三龍”。時當
唐僖宗年間,
黃巢造反,天下群雄並起,
光州屠夫
王緒趁機聚眾起兵,任用王潮為軍正,審邽、審知也隨兄入伍。
光啟元年(885年)王緒南下入閩,“王家三龍”率領
固始一批王氏族人和鄉兵一同南下,並奉母隨行。據說王緒其人性猜忌殘忍,曾以軍中糧少而下令軍人“以老孺需從者斬”,欲殺王氏之母。因此,
王潮先下手為強,在隊伍開往
南安的途中發動兵變,擒縛王緒,取而代之。
王潮治軍有方,整頓軍紀,隊伍發展很快。當時泉州百姓在
刺史廖彥若的壓榨下,民不聊生,於是派出
張延魯等耆老前往邀請王潮引兵入泉,為民除害。王潮率軍圍攻泉州,經過一年戰鬥,於
光啟二年(886年)攻克泉州,消滅廖彥若,控制泉、漳二州。王潮被唐朝任命為泉州刺史。
景福二年(893年),王潮又率眾攻入福州,統一福建,被授為
威武軍節度使。第二年王潮病逝,
王審知繼任。後來,唐亡,
朱溫稱帝,
國號梁,
開平年間封王審知為閩王,這就是“
開閩王”的由來。當時中原戰亂頻仍,但王審知治閩30年間,卻一派
安康景象,又吸引了大批中原王氏族人南下安居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