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開頭語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
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在市委的堅強
領導下,我們科學研判巨觀形勢,提早謀劃重大項目,深入開展“兩幫兩促”活動,緊緊扭住發展重點和關鍵環節,堅決而又創造性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奮力拚搏,攻堅克難,全面完成了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實現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00億元,增長14.5%(預計數,下同);地方財政收入406億元,增長18.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41.8億元,增長3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17億元,增長19.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7元和9005元,分別增長13%和18%。
----開工建設一批重大項目。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緊迫、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實施一大批拉動作用大、民眾受益大的項目。捷運2號線、過江隧道、湘江綜合樞紐工程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武廣長沙站及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武廣高鐵正式通車;黃花機場改擴建、職教基地等重大項目順利推進;廣汽菲亞特、比亞迪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落戶。這些重大項目既拉動了當年經濟成長,又為長遠發展增強了後勁和競爭力。
----切實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頭等大事。全面完成實事工程;全市教育、環境保護、農林水支出分別增長21.03%、66.16%、20.73%;橘子洲公園建成開園,成為長沙的新標誌和市民休閒的好去處;城區公園免費向市民開放;取消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寄宿費,15家游泳池免費向中小學生開放;建成56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完成60個農貿市場提質改造。市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再次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著力解決民眾住房困難。把安居工程建設作為工作重點,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全年搬遷棚戶區居民1.66萬戶,拆遷棚戶區216.78萬平方米,建設(籌集)廉租房7117套,發放經濟適用房貨幣補貼2萬餘戶11.57億元,1.9萬餘戶低收入居民搬進了新家;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71%,房價基本穩定。安居工程成為改善民生、拉動投資、擴大消費的最佳結合點,我市的經驗得到中央及有關部門的肯定,全國保障性住房工作會議在長沙召開。
----實施一系列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新舉措。緊緊圍繞提升城市品質和改善人居環境,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創新。在全國率先編制實施《城市色彩規劃》,著力打造和諧素雅的城市色彩;修訂《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加強城市綠地管理;繼續實施交通疏導工程,著力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支撐了城市車輛保有量由57萬輛增加到75萬輛的通行需求;首創民眾有獎舉報城市管理問題數位化信息平台,市民主動參與城市管理;完成社區環境綜合整治40個,建成社區公園6個,榮獲聯合國“人居環境良好範例獎”。
----改進政府管理服務。著力建設服務、效能、陽光政府,提高政府決策透明度和民眾參與度。率先全國實行市政府常務會議、記者招待會電視、電台、網路同步直播;行政許可項目線上審批達100%,行政審批時限再縮短30%;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208項,為民眾和企業減輕負擔8300萬元。著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各類信訪問題,建立
領導幹部定期集中接訪制度,及時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中的矛盾和問題。
各位代表!儘管2009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遇到的困難大於預期,但我們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經受住了考驗,實現了省委、省政府“彎道超車”和市委“逆勢而上、率先發展”的要求。城市綜合競爭力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4縣(市)全部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對外吸引力不斷增強,國內外客商紛至沓來、知名企業紛紛落戶,黃花機場進出港1130多萬人次,穩居中部首位。被評為首屆全國最具軟實力城市、十大創業之城、十大品牌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項目建設成為推動經濟成長的直接動力。重點實施十大基礎設施、十大民生事業、十大產業建設工程,開工建設億元以上項目38個,322個重大項目累計完成投資586億元。啟動開元東路、長瀏高速等項目建設,中航飛機起落架、陝汽重卡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加大融資力度,爭取國家重大項目投資156.3億元,引進外資20.33億美元、增長12.9%,引進市外境內資金575億元、增長13.2%,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140億元,成立先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5家公司在境內外首發上市,保證了大規模建設資金需要。項目建設成為投資快速增長的主要支撐。
(二)產業壯大為持續發展注入強勁活力。實施重點產業振興規劃,工業總產值邁上4000億元台階,增長23.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20億元,增長1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440億元,增長28%;三一、中聯、中煙3家企業年銷售收入均過300億元。深化產學研金合作,研發經費占GDP比重2%,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示範市,高新區獲批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試點,經開區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發明專利授權總量居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第6位。推進質量興市,新增中國馳名商標4個,總量居中部首位。金霞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行,芙蓉中央商務區加快建設,服務外包業務總量增長30.4%,5家物流企業進入全國百強,霞凝港貨櫃年吞吐量居全國內河港首位。成功承辦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首屆中部農業博覽會等重大節會。推進靖港古鎮、灰湯溫泉等旅遊項目建設,實現旅遊總收入355.8億元。落實家電、汽車下鄉及以舊換新政策,舉辦“福滿星城”購物消費節,發放消費券,促進居民消費,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40%。
(三)宜居城市建設促進城市品質提升。啟動城市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修編。實施工程建設質量精細化管理“三年行動
計畫”,“一江兩岸”道路建設基本完成,19條道路建成通車,完成車站北路、城南路、人民中路、新民路、東風路等5條特色景觀街建設。中山西路、東牌樓等重點棚改項目進展順利。啟動老舊城區社區物業服務試點,拆除戶外廣告35萬平方米,重點整治五一廣場等夜市,市容市貌明顯改觀。完成城市林業生態圈造林任務3320畝。新建新開鋪、星沙北等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處理率達80%。城市空氣品質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建設人民滿意城市,在全國文明指數測評中居省會和副省級城市第4位。被評為中國十佳休閒宜居生態城市。
(四)新農村建設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實施農村公路通達、電力擴容、安全飲水和環境整治四大工程,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100公里;新解決18.3萬人飲水安全問題;率先全省開展山塘清淤,清理山塘6329口;新建沼氣池1.25萬口;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投資1.8億元;縣(市)城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運營,6個鄉鎮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鄉鎮垃圾收集處置率達40%。糧食總產量達248.9萬噸,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430億元。養殖業產值達128.8億元,被評為全省動物疫病防控紅旗市,全國首家生豬產品電子交易所掛牌運營。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鋪開,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穩步推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430家。蓮花鎮、關山村、光明村和“兩區兩片”新農村示範建設成為亮點。
(五)綜合配套改革有力推動“兩型社會”建設。堅持生態優先,加強源頭治理,節約集約用地,新建建築全部執行節能標準,新增項目推行能耗審核和節能評估制度,實行排污權交易和生態資源補償制度,對環境風險企業開展分類管理,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賓館酒店等場所停止免費提供一次性日用品。先導區建設加快推進,濱江新城、梅溪湖、嶽麓山大學城等片區開發進展順利,楓林西路等5條主幹道竣工通車,“四縱八橫”道路骨架基本成型。全市單位GDP能耗降低4%以上,SO2排放和COD分別減少11.08%和22.16%。長沙縣獲評“中國十佳兩型中小城市”;開福區青竹湖鎮榮獲全省第一個“兩型社會示範鎮”稱號;長沙縣松雅湖和寧鄉縣金洲湖國家濕地公園成功獲批。
(六)各項事業發展推進社會全面進步。推進教育強市建設,義務教育合格學校達80.7%。實施引進國際高端人才和先進適用技術、引進儲備萬名優秀青年人才三年行動
計畫。完成“兩館一廳”主體工程,新建綠色網咖100家,建成農家書屋138家,完成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和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又有2件作品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開展全民健身,成功承辦第十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舉辦市第七屆運動會。啟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1‰。落實民族政策,促進宗教和睦,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文聯、殘聯、僑聯、社科聯、貿促會、紅十字會、關工委、老齡委等群團組織為長沙發展做出新貢獻。
(七)保障民生利益促進和諧長沙建設。推進創業富民,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幫助大學畢業生就業和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1.6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47%,實現零就業家庭100%動態清零。啟動城鎮老年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加強城鄉低保工作規範化管理。參合農民住院醫療費用補償率達36.4%,在校大學生納入醫療保障範圍,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達117.9萬人。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建立實施“一健三聯”信訪工作機制,抓好國慶60周年和各項重大活動安全維穩工作。加強國家安全、國防建設和人防工作,駐長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堅持標本兼治,食品安全城市建設卓有成效。圓滿完成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4個區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稱號,我市社區建設經驗在全國推廣。
(八)政府管理創新進一步最佳化發展環境。開展“行政效能年”活動,推行行政審批流程再造,政務服務中心實行首席代表常駐制度,實現“一門式”辦理。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加強政府投資管理,形成從項目立項、預算控制、招投標管理到投資審計的全過程監管鏈條,審計核減18.4億元。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資監管體系。加強安全生產監管,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同比下降90.9%,安全生產示範工作在全國推廣。推行全員績效考核,建立政府雇員制度。啟動政府機構改革前期工作。嚴格執行廉政建設八項制度,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肅查處各類案件,審計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啟動公務消費制度綜合改革試點,開展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清查和“小金庫”專項治理。統計、台辦、外僑辦、法制、檔案、機關事務管理、市志、氣象、地震、公積金管理、移民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我們之所以能夠在逆境中砥礪奮進,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加強監督、支持幫助的結果,是全市人民迎難而上、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駐長部隊、武警官兵,向公安政法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長沙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2010年形勢與發展思路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啟動“十二五”規劃的奠基之年。總體看,世界經濟止跌回穩,我國經濟回升向好,今年經濟發展環境將好於去年。但經濟復甦將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一是轉變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艱巨。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表面上是對經濟成長速度的衝擊,實際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中央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畫”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外向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與外需不振、擴大消費需求與居民消費能力有限等深層次矛盾還未得到很好解決,經濟成長的基礎還不穩固,發展的可持續性受到制約,發展方式實現根本轉變需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
二是影響經濟成長的不確定因素增多。短期內,出口、消費難以為經濟成長提供強勁動力,投資拉動仍是經濟成長的主動力,但中央在保持巨觀調控政策基本取向不變的同時,將增強調控的靈活性和針對性,預期投資方向會有所改變,信貸投放力度、項目審批速度、土地供應強度等有可能偏緊,對我市新建項目的審批、續建項目的融資、項目建設的供地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三是資源環境約束壓力更加突出。節能減排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人民民眾對乾淨的水、新鮮的空氣、優美的環境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由此帶來企業準入門檻抬高,產品生產成本增加,環保投入的財政壓力增大。儘管我們連續三年超額完成了節能降耗任務,但我市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任務還相當艱巨,既要償還環保歷史欠賬,又要做好當前環境治理工作。同時,低碳發展方式尚未形成,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又帶來新的環境壓力,資源環境的約束日益增強。
四是經濟結構調整最佳化升級難度較大。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可喜進展,但發展方式仍然比較粗放,工業增長過分依賴於單個產業,抗風險能力較弱;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剛剛起步。從全國看,不少行業生產能力相對過剩,即使一些新興產業也可能因為各地競相發展產生新的產能過剩問題。依靠核心技術促進產業升級、發展高端產品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多元化提高抗風險能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經濟結構最佳化,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五是民生保障與和諧社會建設任務繁重。近年來,長沙政治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和全國一樣,我市仍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發展中的新矛盾、新問題相互交織。車輛快速增長,城區交通擁堵的矛盾比較突出;部分民眾生活比較困難,社保、教育、醫療、住房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普通高校畢業生和城鎮新成長勞動力不斷增多,就業壓力持續增大;個別重大刑事犯罪案件直接危害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穩定任務艱巨。同時,政府管理水平與繁重的社會管理任務不相適應,政府服務需要進一步改善,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最佳化。
各位代表,我們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既有共性的,也有個性的,必須高度重視,科學應對。同時,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到,長沙具有許多獨特的優勢。作為中部省會城市,我們具有成本優勢、土地優勢,武廣高鐵開通和滬昆高鐵、全省30多條高速公路建設,進一步強化了我們的地理優勢。我們還擁有人才智力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可以吸引高端人才和高端產業。同時,我們的文化產業和消費知名度己形成獨特優勢。特別是作為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發展環保產業、低碳經濟方面,我們與發達地區和先進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走在了全國的前面。只要把握好這個機遇,加大科技投入、智力引進、技術創新,未來競爭將對我們更加有利。我們要把長沙放在全省、全國乃至全球發展中來謀劃和定位,樹立國際視野,增強戰略思維,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基於上述分析,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和中央、省、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
一化三基”戰略,切實轉變發展方式,突出產業結構調整,突出重大項目建設,突出城鄉一體化發展,突出消費需求拉動,突出“兩型社會”建設,突出改善民生,大力推進政府精細化管理,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率先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發揮優勢,充分利用長沙的地理、成本、人才、智力和生態環境優勢以及後發優勢,搶抓發展機遇,推動科學發展;保持投資,突出抓好關係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和竣工投產,激活民間投資,保持投資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擴大消費,堅持本地消費和外來消費並重,更加注重吸引外來消費,以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消費環境吸引周邊的消費人群,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升級產業,加強產學研金聯合,引導和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堅決淘汰落後產能,推動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拓展領域,促進產業多元化,在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的同時,積極培育有市場、有基礎、有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發展低碳經濟,增強可持續發展和抗風險能力;普惠民生,落實惠民政策,解決民眾生產生活困難,讓經濟發展的成果和老百姓的切身感受相匹配,實現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老百姓的滿意度同步上升;提高品質,堅持以質取勝,提升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品質,打造現代宜居城市,以品質吸引人才、吸引投資、吸引消費;注重基礎,我們面對的矛盾既有當前的,更有長遠的,必須更加重視應對長遠挑戰,準確把握當前和長遠的平衡點,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避免急功近利行為,加強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後勁,提高長遠競爭力。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9%;城鎮登記失業率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省會城市平均水平以下。
在具體實踐中,需要更加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高度重視城市空間發展戰略。選準空間發展戰略重點,往往事半而功倍。在堅持全面發展的同時,更加突出發展重點,強化中心城市功能。加快瀏陽西進、寧鄉東擴,加速長沙、望城兩縣與主城區對接融合,城區向城市中心相向發展,集中資源,凝聚人氣,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效益最大化。先導區近期著重抓好短時間內能夠見效的若干片區,建一片,成一片,享受一片。
二是高度重視高鐵建設帶來的戰略機遇。武廣高鐵開通和滬昆高鐵建設開啟長沙與珠三角、長三角的快速通道,並產生強大的虹吸效應,吸聚沿線城市資源。科學謀劃武廣片區發展,選準產業方向,完善服務配套設施,加大建設力度,進一步鞏固長沙服務全省、服務中部以至服務華東、華南、西南地區的地位。
三是高度重視發揮基礎設施的效益。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周期長,建設重點和時序對城市建設和財政收支都有很大影響。應更加重視科學決策,先建什麼、後建什麼,建在什麼地方,都要經過詳細論證,把投入放在最需要、最緊迫的地方,最大限度發揮投資效益,決不搞“曬太陽工程”。
四是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城市品質建設。優良的城市品質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標誌。突出提高城市國際化水平,增強對外吸引力和影響力;突出城市生態化,彰顯山水洲城品質;突出細節雕琢,使每一項工程都匠心獨具;突出歷史文化、歷史街區、城市風貌保護,傳承城市文脈。
五是高度重視民眾的切實感受。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注重民眾需要,分析民眾最關心什麼、最需要什麼,最大程度滿足不同層次民眾的合理需求,以此來確定工作重點。認真研究解決居民就業、安居、社會保障等問題,使經濟發展的過程成為民眾享受成果、得到實惠的過程,讓民眾切實感受到發展帶來的好處。
六是高度重視和關心基層。基層組織處在困難、矛盾的最前沿,條件艱苦、待遇清苦、工作辛苦。堅持重心下移,繼續簡政放權,加強對基層工作的指導,關注基層、關心基層、愛護基層、支持基層,多排憂解難,少增加負擔,切實改善基層待遇和工作條件,讓基層幹部感到服務基層有甜頭、紮根基層有盼頭。
2010年工作重點
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是今年和今後一段時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我們要按照市委《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工作綱要》的統一部署,有序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和管理體制一體化,加快創業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園建設。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搶占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發展制高點,關鍵在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利用成本優勢發展傳統產業,利用人才智力優勢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利用地理優勢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做大做強優勢產業集群。以園區為載體,以工程機械、汽車製造及零部件、食品菸草、
新材料等大型企業為龍頭,培育配套中小企業群體,延長產業鏈,力爭千億產業集群零的突破。抓好園區項目儲備和土地儲備,主動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集聚發展。扶持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以中電軟體園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以瀏陽生物醫藥園為核心的生物醫藥產業、以光伏太陽能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以遠大住宅工業為核心的新材料產業、以武廣片區為核心的高鐵經濟發展。支持高新區建設創新型科技園區,推進經開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突出壯大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諮詢中介等產業,加強服務外包基地和芙蓉中央商務區建設。積極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引導發展便民服務和市政公用事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積極發展城郊型、生態型農業,穩定發展縣域經濟。突出十大農業主導產業,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扶持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全市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增長18%以上。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和市場準入制度,加強動物疫病防控。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供銷社、信用社的服務功能,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
(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繼續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保持投資強度。全年計畫重點項目485個,完成投資1333億元。拓展融資渠道。完善和落實鼓勵民間投資的各項政策,激活民間投資。進一步創新招商方式,最佳化招商環境,全年引進外資22億美元,引進市外境內資金635億元。發揮城建投、先導投等融資平台作用,啟動地方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支持企業上市融資,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開展農村合作金融綜合改革,創造條件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信託產品。最佳化投資結構。堅持以投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大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項目建設投入,力爭產業投資占全社會投資50%以上,工業投資增長25%以上。突出重大項目建設。完成60號令拆遷掃尾工作,以拆遷推進項目建設。加快廣汽菲亞特、比亞迪等重大項目建設,儘快形成中國汽車工業新的板塊。加快捷運2號線、營盤路過江隧道、湘江綜合樞紐等重大工程建設,完成南北貨站遷建。
(三)推進城鄉一體化。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促進城鄉資源最佳化配置,實現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城鄉建設互動對接。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同網規劃、同步建設,抓好瀏大、開元東路等幹線公路改造建設,加快長瀏、長韶婁等高速公路建設,完善城鄉路網。加強城鄉結合部規劃管理,支持縣(市)城提高綜合承載能力,調整最佳化城鎮布局,重點扶持20箇中心鎮和50箇中心村的規劃建設。繼續推進農村“四大工程”建設。新增硬化通村公路1500公里;全面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提質;新解決45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集中力量用三年時間完成水庫除險保全和骨幹山塘清淤工作;新建沼氣池1萬口;加大農村固體垃圾處理力度,建成鄉鎮垃圾轉運站19個、村級垃圾收集站300個,建成鄉鎮污水處理廠12個,完成鄉鎮集鎮環境綜合整治20個。突出解決農村四對矛盾。著力解決農業比較效益相對較低和農民收入亟待提高之間的矛盾,農民就業轉移與城市就業崗位有限之間的矛盾,現代農業要求規模經營與農村土地個人承包之間的矛盾,新農村建設需要高素質農民與農村人口素質偏低之間的矛盾,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推動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
(四)推進區域消費中心建設。充分利用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航空、水運等綜合交通優勢和周邊消費需求,創造更好的城市品質、生態環境,提高消費吸引力。擴大消費需求。提高城鄉勞動者收入水平,增強城鄉居民消費能力。落實家電、汽車下鄉及以舊換新等政策,鼓勵發展消費信貸,擴大居民消費。支持外經外貿企業出口,擴大對外出口。培育消費熱點。啟動電信、電腦、電視“三網融合”,促進信息消費。發展會展經濟,辦好重大節會。加快嶽麓山、灰湯溫泉、銅官窯等重點景區建設,打造一批旅遊精品項目,發展生態旅遊,擴大旅遊消費,將旅遊業打造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實現旅遊總收入400億元以上。最佳化消費環境。加強五一商圈、黃興路步行街、東塘商業中心等特色商業街區建設,科學規劃建設先導區商業網點,打造商業地標和大型商業綜合體。推進農村商品交易市場、商品配送中心、“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繼續推進農貿市場提質改造。加強食品生產經營秩序整治,推進食品安全城市建設。推進徵信和信用體系建設,營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著力構建長株潭“半小時消費圈”、“3+5”城市群“一小時消費圈”、省外周邊城市“兩小時消費圈”,把長沙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消費中心。
(五)推進現代宜居城市建設。堅持精細管理城市規劃、建設和運行,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注重規劃引導調控。加快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統籌各類規劃的編制,注重要素聚合,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加強對各縣(市)的規劃指導和管理,構建城鄉一體的規劃國土管理新體制。落實色彩、綠線規劃,推進規划進社區工作,強化規劃實施的社會監督。加快中心城區建設。按照“打通出口、暢通城區、聯接兩岸、提升品質”的思路,重點推進中山西路、南湖等片區建設,啟動捷運1號線、南湖路過江隧道、福元路湘江大橋、橘子洲大橋擴建、湘府路大橋、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等項目建設;進行東二環道路改造。不斷改善居住環境。擴大城市綠地規模,實施湘江兩岸亮化工程,新建社區公園20個、站廁30套,完成5條景觀街建設,加快15個困難企業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完成城區截污口改造和排水堵點疏浚,力爭城區污水全截污、全收集、全處理。鞏固渣土、揚塵、噪音和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成果,城市空氣品質優良率保持90%以上。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市重要節點、主要幹道往往體現城市的氣質和形象,要重點加強整治和管理。全面推行格線化管理和開放式老舊居民社區物業化服務。堅持公交優先,實施交通疏導工程三期。繼續加強違章廣告和門店招牌整治,嚴格控制新的違法違章建築產生。夯實文明創建基礎工作,抓好各項創建項目達標,推進人民滿意城市建設。
(六)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堅持重點突破、全面推進,著力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先行先試、取得實效。加速大河西先導區建設。完成嶽麓大道西延拓改、坪塘大道等6條道路建設,啟動洋湖大道、黃橋大道二期建設,形成核心區道路基本框架。推進濱江新城、梅溪湖、嶽麓山大學城三大片區開發,全面完成嶽麓山風景名勝區環境整治,基本完成坪塘老工業基地退出。著力推進節能減排。全面實施環保三年行動計畫,突出工業污染、農村面源污染、城鄉垃圾治理。實施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城區退出畜禽養殖業,完成5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污染治理。加強湘江流域長沙段飲用水源保護和瀏陽河、溈水等支流水質環境治理,完善城鄉環境質量監測網路。繼續抓好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和重點建築節能節水改造,推廣綠色建築,推進節約型城市和國家節水型示範城市建設。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創新。推行新增項目能耗審核制度。推進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改革,開展生態補償試點,實行市級生態公益林補償制度,擴大環境資源交易規模。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先征後轉”,實施耕地占用補償制度,加大閒置用地處置力度。加強林地承包經營權管理,規範農村土地流轉,穩步推進農村建設用地使用權交易。探索實行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使在城鎮就業和居住的農民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力爭完成國有企業改革。
(七)推進民生事業發展。突出抓好省市為民辦實事工程,著力解決一批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問題,不斷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制定城鄉居民基本養老辦法,完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分別新增參保16.8萬、2.5萬、4.38萬、4萬和2.3萬人。加強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和紅十字會工作。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提質改造鄉鎮敬老院6所,每個城市社區建設1個居家養老服務站。堅持創業帶動就業。繼續實施創業富民工程,全面落實稅收優惠、小額擔保貸款、資金補貼等政策,鼓勵和扶持更多勞動者自主創業。完善就業信息平台,加強就業援助,健全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3萬人次,全年新增就業崗位8.7萬個,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有效吸納就業。突出解決居民住房問題。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進一步規範經濟適用房貨幣補貼發放,開展“城中村”改造試點,推進棚戶區改造,力爭完成棚戶區拆遷200萬平方米,新建(籌集)廉租房6000套。改造農村危房2000戶。住房是民眾花錢最多、關注最多的問題,住有所居是每個人的夢想,政府要千方百計幫助民眾圓夢。
(八)推進社會建設。把加強社會建設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引導支持企業自主研發,完成技改投入660億元,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增長25%。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引進國際高端人才和引進儲備萬名優秀青年人才三年行動計畫,以人才結構的轉型最佳化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建設教育強市。繼續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完成職教基地建設,推動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突出解決好睏難家庭子女上學問題。強化素質教育,減輕學生和教師負擔,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實施文化強市戰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青少年宮等文化站場(館)建設,推進農家書屋工程。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巷、古鎮)、歷史文化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和保護。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建設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文化產業總產值增長20%以上。加強健康城市建設。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重大傳染疾病預防控制,穩妥推進參合農民門診統籌補償、寧鄉基層醫療衛生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組團參加省第十一屆運動會。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質量。抓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建設和諧長沙。健全信訪工作機制,暢通民眾訴求渠道;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軍警民聯防聯治和應急管理體系,推進社會矛盾化解和社會管理創新,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發揮宗教界的積極作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抓好重點領域生產安全,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增強國家安全和全民國防意識,加強民兵預備役建設,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時,按照體現特色和發揮優勢相結合、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相結合的要求,廣泛調查研究,深入系統分析“十二五”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重大問題,問計於民,問計於專家,集思廣益,科學編制“十二五”總體規劃和各專項規劃,為長沙科學發展、率先發展提供行動綱領。
大力推進政府精細化管理
政府服務質量和管理效益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以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為契機,推進政府精細化管理,實現用同樣的錢乾出更多的事,同樣的人為民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一)堅持科學決策。決策帶來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決策產生的失誤是最大的失誤,必須慎之又慎。推行開門決策。繼續實行政府常務會議、市長辦公會議市民代表旁聽制度,並逐步向各區縣(市)和各部門延伸。繼續開展市政府常務會議電視、電台、網路同步直播。實行民主決策。進一步完善領導、專家和民眾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完善重大事項專家諮詢、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公示聽證制度,所有重大決策都要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通過充分論證,集體討論決定。規範決策程式。最佳化政府重大決策規則和法定程式,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特別是重大投資決策,要嚴格立項審查,嚴格招投標管理,最佳化建設方案,控制投資規模,實現投資效益最大化。通過科學決策,爭取不犯錯誤,儘量少犯錯誤,特別是不犯不可糾正、無法彌補的錯誤,使政府決策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二)提升工作質量。強化“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的理念,提高政府工作水平。細化量化目標責任。按照可量化、可操作的原則,科學制定涵蓋政府管理服務全過程、全方位的流程規範和技術標準,逐級為每一個崗位制定科學具體的職位說明書,細化目標、量化責任,使政府管理成為目標明確、責任具體、能進行量化考核和責任追溯的過程。工程建設精益求精。隨著一大批項目開工建設,加強工程管理、確保建設質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堅持全壽命周期成本理念,實施工程建設質量精細化管理,精心規劃設計,規範建設標準,精細施工建設,儘量減少後期維護成本,建設高品質耐久性工程。財政收支精打細算。加強稅收征管,堵塞征管漏洞,做到應徵盡征。創新國有資產監管方式,規範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發揮國有資本的帶動作用,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進預算公開,加強財政資金監管,落實政府性投資項目資金“雙控”管理,加強重大投資項目審計,管好用好每一分錢。完善政府採購制度,規範公務消費行為,確保全年公用經費零增長。加強
公務員隊伍建設。開展公務員崗位培訓,提高公務員專業素質。開展輪崗交流,增強隊伍活力。崇尚樸實無華的作風,從民眾身邊的事乾起,從民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多為民眾辦實事。
(三)規範行政行為。嚴格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運用法律和制度規範行政程式和行政行為,促進行政權力公開、公平、公正運行。堅持制度管人管事。建設管用、完善、精細的政府管理服務制度體系,加強制度的合法性審查,依靠制度規範和加強政府管理,做到每項制度有人執行落實,違反制度有人承擔責任,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規範最佳化行政審批。繼續清理和規範行政審批,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完善行政許可項目線上審批系統和電子監察系統,對行政審批行為實行全過程監控。繼續清理和規範行政收費,健全為企業、項目服務機制,積極為企業和基層排憂解難,最佳化投資環境。嚴格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實行行政執行跟蹤、責任追究等制度,健全信息反饋、績效評估和糾偏機制,建立責任追溯體系,嚴格行政問責,認真查處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四)強化行政監督。堅持組織監督與民眾監督相結合、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確保行政權力運行公開透明。實行陽光監督。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的監督,及時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認真聽取和採納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主動接受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監督。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建立監察、財政、人事、審計、法制等行政監督部門協調溝通機制。推進政務公開。加強政務中心建設,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建立政務中心。落實《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行公共政策、部門責任“白皮書”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加強廉政建設。更加注重反腐倡廉,推進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建設,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政府形象,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新的形勢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自我加壓,負重奮進,追求卓越,做一項工作,留一個亮點,創一個精品,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與重託。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銳意進取,為率先基本實現全面小康,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