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株洲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作了上一年的工作回顧並確定了10年的工作目標及人物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株洲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發文時間:2010年
  • 類型:政府檔案
  • 發文單位:株洲市人民政府
致辭,克難奮進逆勢突破提前跨上歷史台階,(一)保增長,區域經濟發展平穩健康,(二)強基礎,城鄉發展後勁不斷增強,(三)抓改革,兩型”社會建設實質推進,(四)調結構,經濟發展格局更趨合理,(五)促民生,人民民眾生活繼續改善,審時度勢準確把握科學謀劃全年工作,突出重點乘勢而上致力推動科學跨越,(二)突出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三)突出城市提質,建設生態宜居家園,(四)突出城鄉統籌,夯實農村發展基礎,(五)突出以人為本,加快發展民生事業,因勢利導重在執行縱深推進政府建設,

致辭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克難奮進逆勢突破提前跨上歷史台階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株洲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2012年以來,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圍繞“保二爭一、科學跨越”戰略目標,堅持“保增長、強基礎、調結構、促民生”和“目標不變、速度不減、標準不降”的方針,超前謀劃,沉著應對,提前實現“十一五”規劃確定的GDP過1000億元、財政收入過100億元、城區面積10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00萬的“四個一”目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跨越歷史性的新台階。
全市GDP達到1020億元,增長14%;財政收入100.33億元,增長22.2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6.56億元,增長42.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7.3億元,增長4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25元,分別增長12.5%、11.8%;萬元GDP能耗下降6%。十大基礎工程、十大產業項目和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一)保增長,區域經濟發展平穩健康

工業經濟態勢良好。實現工業增加值497億元,增長17%,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426.3億元,增長19.3%。“5115”工程湧現2家銷售收入過100億元、4家過50億元企業,南車株機公司達130億元,株冶集團重回100億元,南車時代、株硬集團、唐人神、中鐵軌道過50億元。啟動“6+1+4”產業發展行動計畫,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醫藥食品、服飾等產業集群逐步壯大。實施工業投資項目1216個,增加425個,其中投資過10億元的工業項目8個,過億元的55個。完成工業技改投資277.9億元,增長50.5%。園區集聚功能日益增強,新增入園項目79個。
農村經濟穩步增長。實現農業增加值107億元,增長5.1%。糧食總量183.9萬噸,出欄生豬432萬頭。農業規模經營再上新台階,水稻規模種植面積70多萬畝,萬頭以上規模養殖小區35個,年產值過億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15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463家,農業機械化率62%。農村土地流轉363萬畝,其中耕地流轉被譽為“株洲經驗”在全省推廣。醴陵市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酃縣(炎陵)白鵝”獲批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實現零的突破。落實各項支農補貼資金4.96億元,農民人平政策性增收189元。醴陵、攸縣穩居全省縣域經濟十強,株洲縣躋身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快縣”行列。
第三產業逆勢上揚。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5億元,增長19.6%。銷售家電汽摩下鄉產品16.67萬台,補貼到位資金6638萬元。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分別達到10件、4個。商品房銷售面積425萬平方米,增長20.8%。全年接待遊客936.4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5.8億元。進出口總額11.5億美元。金融支撐作用明顯增強,貸款餘額485億元,新增135.7億元,增長38.8%;新入駐股份制銀行2家,籌建小額貸款公司4家。

(二)強基礎,城鄉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基礎工程強力推進。開工建設一批關係株洲長遠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全市60項重點工程完成投資129.4億元。新開工5條高速公路,投資總額160億元,衡炎高速建成通車,實現“縣縣通高速”。衡茶吉鐵路、長株高速、炎睦高速有序推進。武廣高鐵株洲西站投入運營,爭取滬昆高速株洲東設站。幹線公路改建提速,省道S313、S320、S321公路完成改建,網朱公路攸縣段、衡炎高速安攸互通連線線、國道106炎帝陵牌坊至炎陵縣城公路等基本建成,醴潭高速芷線橋至淥口公路完成路基建設。
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城市提質擴容步伐加快,王家坪立交、炎帝大道、時代大道建成通車,紅旗路改造如期完成,田心立交基本建成,迎賓大道、株洲大道延伸段、湘江風光帶建設順利推進。創衛工作卓有成效,榮獲“國家衛生城市”稱號;國家交通管理模範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推進,大部分指標達到國家考評標準。“綠化、美化、亮化、數位化”順利完成,新增綠地51.5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3.6%;美化臨街建築物1511棟,拆除防盜窗4.2萬個;亮化臨街建築282棟,新建33條小街小巷路燈照明;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建成運行,城市治安電子防控系統、智慧型交通管理系統不斷完善。城市更加清新、更具品位、更富現代氣息。
農村基礎逐步夯實。建設新農村綜合示範片22個,扶貧開發示範村10個,雲田村、仙庾村被列為全省新農村建設重點示範村。改造通鄉公路153.9公里,建成通暢工程603公里、農村客運站12個、農村客運招呼站206個,新建沼氣池10364口,新解決13.56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完成各類水利工程2萬處,治理病險水庫97座。洮水水庫主體工程基本建成,桐壩水電站開工建設。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實施,改革完成率達60.6%,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9.79%。茶陵縣獲評省級衛生城市,炎陵縣入選第二屆“中國十佳綠色城市”,雲陽山自然保護區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地質公園。

(三)抓改革,兩型”社會建設實質推進

“兩型”規劃基本完成。《株洲市“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總體實施方案》、《株洲市核心區發展戰略規劃》等6個總體性規劃和方案通過評審,《株洲市“兩型”社會建設產業發展規劃》、《株洲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7個專項規劃全面完成。
示範區建設全面鋪開。雲龍示範區高水準的規劃頂層設計基本完成,組建雲龍示範區工作機構和雲龍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爭取長期戰略合作協定資金111億元。雲峰大道、長株高速雲田互通開工建設。投資150億元的湖南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和投資過100億元的職教城等項目啟動建設。清水塘循環經濟工業區45個項目列入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和國家循環經濟試點項目庫,12個節能減排項目和5個限期治理項目相繼實施,銅霞路等道路建設順利推進。天易示範區北汽控股南方生產基地、風電產業園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
綜合改革有序推進。制訂《株洲市統籌城鄉發展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和7個專項方案,白井片區成為首個省級統籌城鄉發展改革試點區,雲龍示範區雲田村、株洲縣松西子社區等地的試點順利展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土地征轉分離改革穩步推進,天元區高塘村率先試點成功。成品油稅費改革領先全省。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鋪開,按市場理念重組城發集團、國投集團、地產集團,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環境保護得到加強。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大幅削減,提前完成“十一五”砷、鎘減排任務。列入省、市政府環境污染限期治理的16家企業全部達標。清水塘地區重點水污染治理項目和湘江污水治理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霞灣港水變清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湘江株洲段水體質量保持國家Ⅲ類標準。市區飲用水源安全得到保障。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7個,提前一年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目標。成功獲批全國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示範城市。

(四)調結構,經濟發展格局更趨合理

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三次產業比由上年的12.1:54.6:33.3調整為10.6:55.4:34,結構不斷最佳化。規模工業總產值過千億元,規模工業新產品產值占工業產值的18%,提高2.6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40.6%,提高3個百分點。
非公經濟不斷壯大。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570億元,增長15.5%,占全市GDP總量的55.9%。新增產值過億元的非公企業25家。非公經濟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366.9億元,增長55.6%。非公規模工業實現增加值230億元,增長26.5%。
投資結構逐步最佳化。農業、工業和基礎設施投資穩步提高,分別增長24%、50%、40%;技改投資和新興產業投資占工業投資的89.2%。招商引資卓有成效,引進內資項目178個,實際利用內資94.82億元,增長29.35%;新批外商項目61家,實際利用外資3.62億美元,增長20.53%;榮獲“中國最佳粵商投資城市”稱號。

(五)促民生,人民民眾生活繼續改善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總合格率全省第一。建設合格學校53所,新建塑膠運動場12個,化解義務教育債務1.5億元,資助貧困學生4.82萬人次。職教城成為推動湖南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重大項目,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工貿技師學院新校區開工建設。科技事業成績突出,第七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獲評國家智慧財產權工作示範城市;獲批上級各類科技項目80個;成功研製出我國首列高端A型捷運車輛,引進IGBT生產核心技術,填補兩項國內空白;在全國率先推行城區公交電動化三年行動計畫,180台混合動力公車投入運行。文化事業亮點紛呈,文化惠民工程順利推進;成功承辦2009年湖南省藝術節,榮獲“全國全民閱讀活動先進集體”稱號。廣播電視中心基本建成。體育事業加快發展,八一男排落戶株洲,市十一運會成功舉辦,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妥推進,市中心醫院主體工程提前完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2.57%,平均住院費用報銷率42.27%,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人口計生工作成效顯著,符合政策生育率91%,連續19年被評為“全省人口計生工作先進”。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圓滿完成,直選率56%。民族宗教工作紮實有效,連續五次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婦女兒童、氣象、水文、市志、檔案、人防、扶貧、助殘、老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工作紮實推進。
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新增城鎮就業4.41萬人,穩定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9.26萬人,援助農村貧困家庭轉移就業1.2萬戶。政府投資2000萬元開發公益性崗位,持續保持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企業養老保險新增參保6.94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增至71.19萬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在株洲縣展開試點。城鄉低保水平進一步提高,月人均補差分別達到170元、53元。新建改造農貿市場21個。新建農村安居房1085棟,廉租住房5917套,首個廉租住房示範項目“和諧家園”一期投入使用。改擴建敬老院7所、五保之家19所,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提高到25%。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切實加強信訪工作,信訪總量大幅下降。大力加強綜合治理基層基礎工作,社會服務和管理機制逐步完善,打擊和預防犯罪機制不斷健全,各種刑事犯罪活動逐步減少。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明顯增強,連續兩次獲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不斷強化生產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和質量技術監管,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效維護。
與此同時,政府自身建設同步加強。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辦結人大代表建議283件,政協委員提案406件,辦結率、見面率、滿意率均為100%。行政許可網上審批及電子監察系統投入運行。推行項目審批代理制、限時辦結制、項目代建制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減少行政許可項目68項。實行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精簡效能的執行機制、獎罰分明的激勵機制、權責統一的問責機制,行政效能得到提高。“12345”市長熱線開通運行。深入推進“四治”活動,公務員作風建設明顯加強。強化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紮實有效。
各位代表!2009年,是株洲發展極不平凡、極其艱難、極富成效的一年。這一年,我們成功抵禦金融危機的強烈衝擊,經濟低開高走,取得超出預期的業績;這一年,我們成功經受建設高峰期和償債高峰期的嚴峻考驗,城市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城鄉面貌極大改觀;這一年,我們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四個一”目標,實現了株洲幾代人的夢想,株洲由此進入了一個加快發展的新階段。我們深切體會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須以人為本,關注民生;必須激情工作,規範管理;必須勤政廉政,依法行政。我們深切體會到,要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就要堅持“一化三基”發展戰略不動搖;
就要堅持“保二爭一、科學跨越”戰略目標不動搖;就要堅持“以工業文明為特徵的生態宜居城市”發展定位不動搖。我們深切體會到,成績的取得,是市委正確領導、市人大和市政協支持、監督的結果,是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參政議政的結果,飽含了各位代表和委員的智慧心血,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駐株部隊官兵和全市人民,向關心、支持、參與株洲建設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謝意!
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經濟發展方式仍需轉變,經濟成長基礎仍不穩固;產業結構仍需調整,部分產業和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投融資主體市場運作欠缺,中小企業融資仍然困難;城鄉就業形勢嚴峻,農民增收途徑有限;安全生產仍存有隱患,社會穩定壓力較大;行政執行力有待提升,政務環境仍需最佳化,等等。我們將高度警醒,認真對待,切實解決。

審時度勢準確把握科學謀劃全年工作

2010年,全球經濟復甦緩慢曲折,國內巨觀政策穩中趨緊,將加大株洲發展的難度。但國家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兩型社會”建設的推動和株洲“保二爭一”的來勢,表明株洲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態勢已經形成。我們將按照市委“目標提高、標準提升、發展提速”的總體要求,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實現株洲經濟社會超常規發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兩型”社會建設,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轉方式、調結構、強基礎、惠民生,突出重大項目建設、重點地區發展和重要領域改革,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新農村建設,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奪取“保二爭一、科學跨越”的新勝利。
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是:GDP增長13%以上;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均增長13%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4‰以內;萬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下降5%以上;各項事業都有新的進步。同時,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重點打好“三大戰役”,突出抓好十大基礎工程、十大產業項目和十件民生實事。
三大戰役:1.城市提質。就是要深化提質的內涵,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擴大提質的外延,實現城市提質向“全域株洲”延伸;提升提質的水平,實現城市的發展定位。2.園區攻堅。要在提升園區影響力上攻堅,打造示範區,建設新株洲;要在放大園區貢獻力上攻堅,形成項目窪地,推動百億、千億園區建設;要在增強園區帶動力上攻堅,加速產業集群,實現集約發展。3.旅遊升溫。要推動旅遊品牌升溫,走精品發展的路子;要推動旅遊規模升溫,走科學開發的路子;要推動旅遊市場升溫,走現代行銷的路子,努力把旅遊業培育成株洲新的支柱產業。
十大基礎工程:1.建成長株高速,加快醴炎、炎睦、泉南高速茶陵段等六條高速公路建設,完善區域交通網。2.建成迎賓大道、株洲大道延伸段,完善城市“四張大門”。3.建成湘江五橋,形成城市內環。4.建成湘江風光帶河西城區段,提升城市品位。5.力爭建成市中心醫院並投入使用,改善就醫條件。6.打通長江路、銅霞路、株醴路、石宋路,啟動雲龍大道、荷塘大道、航空大道建設,完善城市路網。7.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和重金屬工業廢水處理廠,提升垃圾無害化和污水處理水平。8.加快建設神農城,打造城市名片。9.加快銅塘灣港區和物流園區建設,提升物流優勢。10.加快職教城建設步伐,打造“中部地區職業教育創新之都”。
十大產業項目:1.建設千億產業園區,打造軌道交通千億產業集群。2.實現南車時代百億工程,打造行業旗艦。3.完成北汽控股南方生產基地建設,實現轎車下線。4.推進湖南華強科技文化產業基地建設,力爭一期工程開園面世。5.加快攸縣煤電一體化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攸縣電廠項目主體工程。6.加大有色產業技改力度,形成精深加工基地。7.加快航空城建設,發展民用航空高技術產業。8.基本建成風電產業園,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9.加速釉下五彩陶瓷創意產業園建設,打造百億產業園區。10.加快建設神農福地和湘水灣生態公園,打造文化娛樂休閒勝地。
十件民生實事:1.積極擴大就業。新增城鎮就業4.41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2萬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援助100%、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6萬人。2.破解就醫難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鞏固在90%以上,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住院補償率穩定在42%以上;啟動城市四區、株洲縣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3.改善就學條件。建成義務教育合格學校20所;資助家庭貧困學生1.65萬人。4.加強住房保障。新增廉租住房6000套;新建農村安居房1000棟;新增廉租住房租賃補貼家庭1000戶。5.完善社保體系。啟動城市四區和雲龍示範區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新增參保人數26萬人(含株洲縣);新增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5萬人,穩定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8萬人;城區低保保障線標準提高到300元,農村低保相應提標。6.保護生態環境。加大“一江四港”治理力度,確保湘江株洲段保持國家Ⅲ類以上水質;城市污水處理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0%、100%;新增混合動力公車260台;建設清潔工程示範村8個。7.新建改造農貿市場。城區新建改造農貿市場20個,每個縣市至少完成1個示範點。8.創建平安株洲。重點單位、要害部位技防設施安裝聯網率達100%。9.加強社會救助。基本完成市兒童社會福利院和市救助管理站遷建工程;新建和改擴建敬老院6所,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提高到28%。10.保障食品安全。健全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確保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控制在8%以內,生豬“瘦肉精”檢出率低於1%;基本藥物目錄考核品種質量合格率98%以上;新解決13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做好202年政府工作,我們務必堅持科學發展這一主線。更加注重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更加注重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增強經濟整體素質和發展後勁。我們務必把握改革創新這一關鍵。更加注重用國際視野和世界眼光認識自我,把握形勢,切實解放思想,更加注重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深化關鍵領域改革,增強經濟成長活力。我們務必築牢市場運作這一理念。堅定不移地運用市場手段整合各類資源,促進政府“有形的手”與市場“無形的手”良性互動,努力實現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我們務必遵循城鄉統籌這一途徑。堅定不移地構建平等統一的城鄉制度框架與政策體系,加大農村投入,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促進城鄉相互融合、互動發展。我們務必抓住改善民生這一根本。堅定不移地深化惠民行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切實做到發展尊重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造福人民。

突出重點乘勢而上致力推動科學跨越

(一)突出“兩型”建設,推進綜合配套改革
推動“兩型”改革率先突破。發揮“兩型”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的權利,全面推進各項改革。重點推動城鄉統籌改革,促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同城化、社會管理社區化、土地利用集約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積極探索解決城鄉二元結構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進土地經營制度改革,統籌全市土地儲備和經營,調控土地供應閘門,探索建立農村宅基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地票交易制度,為加快城市化步伐和農民增收拓展新的空間。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整合政府資源,按照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的市場運營理念,打造推動城市和園區建設以及產業發展的航母,使之成為市場主體,防範財政風險。啟動城區建設體制改革,適度下放城區建設權,理順責權利關係,形成多元投入、兩級分擔、社會共建、全民參與的城市建設格局。
推動示範區建設率先作為。雲龍示範區要按照“生態城、文化城、科教城、旅遊城”的定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雲峰湖國際度假區和職教城的建設步伐,早日形成示範效果。清水塘循環經濟工業區要迅速啟動軌道交通千億產業園、國際環保工業園、物流園的建設,加大銅塘灣港區、工業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顯現循環經濟效應,讓老工業區煥發新的生機。天易示範區要發揮國家高新區的聚焦、輻射和帶動作用,加快構建“兩型”產業體系,發展電動汽車、風電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要加快栗雨工業園中央商務區、湘水灣生態公園、神農城、武廣新城和新馬片區的建設,打造城市精品。
推動環境治理率先見效。以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為契機,加大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加強環境保護能力建設。抓住湘江列入國家重點流域治理的重大機遇,加強“一江四港”綜合治理。推進清水塘地區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加快34.41平方公里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生態修復和綜合利用,切實改變清水塘地區的面貌。推進城鎮、農村治污工作,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

(二)突出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幫扶企業發展。推進“5115”工程,支持南車株機公司、南車時代、中鐵軌道等企業做大做強,打造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千億產業集群;支持北汽控股迅速達產,規劃汽車千億產業集群。支持株冶集團、株硬集團、千金藥業、智成化工等企業加快裂變,引導企業產品終端化、經營多元化、銷售規模化、產業園區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推進企業技術改造、自主創新和兼併重組,將中小企業納入產業集群內分工協作體系。啟動總部經濟基地建設,逐步形成梯次跟進、大小並舉的企業發展格局。鼓勵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指導旗濱集團、天橋起重、唐人神等一批企業上市。構建中小企業信息和決策服務平台,做好企業市場引導和信息服務。促進政銀企交流對接,搭建中小企業擔保、同行業互保、信貸風險補償、信貸應急平台,營造誠信金融環境,最大限度發揮金融對經濟的支持作用。
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工業結構。堅持“定好一個產業、做好一個規劃、組建一套班子、培養一批人才、制定一套政策、整合一批資源”產業培育模式,落實“6+1+4”產業發展行動計畫,提升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有色金屬深加工、化工、服飾加工貿易、醫藥食品、陶瓷等六個傳統產業,培育物流產業,壯大汽車、新能源、航空航天和電子信息四大新興產業,加快建成“四城兩基地”,即電力機車城、汽車城、航空城、服飾城和國家有色金屬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基地。壯大民營經濟。出台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發展,推進民營經濟規模化、產業化、外向化。推進市屬企業改革,鼓勵民間資本介入。創造鼓勵創業的良好環境,培育本土民營企業家。提升第三產業。從體制機制上研究蘆淞服飾市場群提質改造的實施方案,全面提高市場群品位。實質性啟動銅塘灣港區、國際物流園、蘆淞服飾物流倉儲配送中心,爭取建設保稅物流中心,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扶持大型商業超市連鎖經營,完善市場體系。加強房地產市場引導調控,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鼓勵發展信息諮詢、移動電子商務、服務外包、創意設計等新型服務業。
抓好園區攻堅。堅持突出特色、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明確園區功能定位,最佳化園區布局,防止無序競爭。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增強園區承載功能,引導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向園區集中,招商引資產業項目向園區集聚。制定園區扶持政策和園區空間規劃,重點建設軌道交通千億產業園、風電產業園、汽車零部件加工園區、金山工業園二期、航空產業園、釉下五彩陶瓷創意產業園和服飾產業園。
著力擴大內需。加快項目建設,以項目帶動投資,跟蹤落實核電、中航發動機、山特維克、旗濱光伏玻璃、北大方正、黃海汽車等一批重大項目,抓好南車時代百億工程、風電產業園、煤電一體化、北汽轎車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主動對接央企和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開展以商招商、上門招商、節會招商,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擴大對外交流,積極參與上海“世博會”等經貿招商活動。落實國家促進消費的一系列政策,進一步做好家電、汽摩下鄉工作。切實增強民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不斷最佳化消費環境。保持政策連續性,適應民眾生活多樣性、個性化的需要,引導消費結構升級,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促進旅遊升溫。發揮炎帝文化、工業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優勢,整合旅遊資源,加快建設雲峰湖國際度假區,綜合開發炎帝陵、神農谷、雲陽山、酒埠江、荷塘月色、大京等重點景區,完善旅遊服務設施。引進知名旅遊開發企業,組建旅遊集團公司,加強旅遊景點行銷宣傳,推動旅遊市場持續升溫。搶抓武廣高鐵通車機遇,加強區域合作互動,打響旅遊品牌,提高旅遊知名度,將株洲打造成粵湘鄂三省遊客周末休閒的重要基地。

(三)突出城市提質,建設生態宜居家園

高水平規劃城市。強化規劃前瞻性、操作性和權威性,努力實現規劃對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管理的全方位覆蓋、全過程控制。嚴格按照“兩型”社會要求,進一步搞好第七次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及專項規劃,完成天易示範區控制性詳規和一批重點建設區域、重大建設項目的規劃編制。加強城鄉規劃統籌,構築中心城區、次中心城鎮、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體系。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
高品位建設城市。按照“一體三極”戰略構想,向北加快雲龍示範區建設,向西加快武廣新城建設,向南加快楓溪新城建設,全面拓展城市骨架。建成湘江五橋、湘江風光帶河西城區段,拉通長江路,改造株醴路,加快東環北路等道路建設,啟動建設神農大道、泰山路延伸段等一批城區道路,著力最佳化路網結構。新建和整合一批公交首末站場,完善智慧型化交通系統,抓好城區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停車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完善城市功能。實施舊城區改造提質,重點推進城中村、棚戶區改造,深入做好綠化、美化、亮化和數位化工作,尤其要著力提升城區的園林綠化水平,建設森林城市;完善功能分區和產業布局,城市四區各打造一條特色精品街,提升城市品位。堅持非均衡發展戰略,以點帶面,抓好縣城和重點鎮的提質擴容,扶持縣城建設發展。抓好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拓寬縣城開發建設投融資渠道,完善縣城基礎設施,不斷提高縣城首位度。
高標準管理城市。樹立“大城管”理念,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拓寬考核範圍,進一步完善運行市場化、管理格線化、作業精細化、考核標準化的城市管理體系。鞏固創衛成果,深入整治城郊結合部、鐵路進城沿線、農貿市場、小街小巷等薄弱部位環境衛生。深入推進城市創建工作,力爭交通管理模範城市創建成功、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指標基本達標,加快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步伐。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認真開展衛生縣城、衛生村鎮、文明衛生單位創建活動。探索縣城管理體制改革,增強縣城發展活力。

(四)突出城鄉統籌,夯實農村發展基礎

統籌城鄉產業發展。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強縣域經濟建設。加快農業機械化步伐,實施新增糧食產能工程建設,開展糧食優質高產創建活動,確保糧食穩產增收。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綠化造林12.2萬畝,其中“城邊、路邊、水邊”造林4.45萬畝。完善區域農產品布局規劃,抓好106國道沿線優勢農業和現代都市農業兩大產業帶建設。壯大炎陵白鵝、攸縣麻鴨、茶陵烤菸和油茶等地方特色產業。以工業化的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重點扶持唐人神、好棒美等產值過億元的龍頭加工企業。按照依法、有償、自願的原則,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鼓勵發展各種專業合作社,建設一批無公害綠色食品及種苗花卉生產基地。建設區域性農產品加工中心、農產品流通中心,加快城鄉農貿市場改造,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致力打造食品安全城市。
統籌城鄉基礎建設。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對接聯網、互通共享。全面完成長株高速、醴潭高速株洲東互通至雲田公路續建工程、醴潭高速芷線橋互通至淥口公路、省道S315龍下至攸縣、網朱公路株洲縣段建設,加快炎睦高速、炎陵分路口至縣城高速、泉南高速茶陵縣城至界化壠段、岳汝高速株洲段、國道106炎陵至槽里、省道S322炎陵至資興段、省道S211株洲段建設,做好株潭快速南環線株洲段、省道S313淥口至湘潭譚家山公路建設的前期工作。提前實施“十二五”規劃1000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加強農村地名標誌設定工作。完成94座病險水庫治理,抓好洮水水庫建設掃尾和桐壩水電站建設,加快酒埠江、官莊、皮佳如、岩口大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開展洣水流域綜合治理,全面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強水文、氣象防災減災設施建設。堅持基礎先行、基地示範、產業帶動、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原則,重點建設雲田山莊、松西子、荷塘月色等新農村示範片,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統籌城鄉公共服務。公共財政和新增財力重點向農村傾斜。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等事業,完善農村困難群體生活保障體系,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做好失地農民的即征即保工作,維護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加強技能培訓,讓更多農民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擴大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範圍。

(五)突出以人為本,加快發展民生事業

發展社會事業。重視自主創新,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中心環節,實現由“株洲製造”向“株洲創造”轉變,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企業創新的主導作用,建好國家軌道交通高分子材料中心,爭取建設風電設備檢驗檢測中心等一批研發中心和創新基地。以產學研結合為重點,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爭取一批國家和省級科技項目,實施一批重點攻關項目,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促進專利產業化、產業鏈條化。利用城市提質的機遇,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引進一批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入推廣“人文智育、陽光體育、快樂德育”教育理念。加快職教城建設進度,努力將株洲打造成“中部地區職業教育創新之都”。繼續實施“陽光體育”工程,新建8個塑膠運動場。設立“安健教育獎”,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提質改造市博物館和檔案館,啟動炎帝神農藝術中心建設,繼續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家書屋建設。抓好河東體育場改造,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著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以重大疾病和職業病預防為重點,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整合醫療衛生資源,組建市中心醫院、三三一醫院和愷德醫療集團,啟動二醫院門診大樓建設。規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統籌試點,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效。搞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加強流動人口計畫生育服務與管理,強化計生利益導向機制,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切實維護殘疾人和婦女兒童權益,大力發展社會福利、慈善、法律援助等社會公益事業。全面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新聞出版、地方志、檔案等各項工作。
完善保障體系。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加大公益性就業崗位開發力度,全力解決困難群體就業問題。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努力使株洲成為要素集聚、功能配套的區域性創業中心,打造創業型城市。抓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紮實做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和醫療保險的城鄉統籌工作,實現城鎮從業人員社會保險全覆蓋,逐步健全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險制度。建立臨時生活困難救助制度,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增強社會救助能力。
維護社會穩定。強化信訪工作責任制,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實施“科技創安”、“社區創安”工程,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構建“平安株洲”。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加強價格調控,保持物價基本穩定。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健全新聞發布制度,提高處置突發事件和應對公共安全危機的快速反應能力。進一步抓好安全生產、森林防火工作,防止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和軍民共建活動,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做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

因勢利導重在執行縱深推進政府建設

提升素質,建設現代政府。緊扣現代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目標,學習和掌握經濟管理、金融管理以及資本運作等知識,拓寬視野,提升境界,增長才能,打造學習型政府。創新政府管理方式,立足國際化視野、市場化理念、前瞻性眼光,不斷提高制度創新能力、項目策劃能力和建設推動能力,打造建設型政府,讓政府真正成為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優良環境的創造者、人民權利的維護者。
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市政協的民主監督、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不斷改進政府工作。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堅決做到件件有答覆,事事有回音。暢通民眾進言監督渠道,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依法開展審計監督,突出抓好同級財政預算、政府投資項目和事關民生的專項資金的審計。規範行政自由裁量權,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強化執行,建設效能政府。嚴格執行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精簡效能的執行機制、獎懲分明的激勵機制和權責統一的問責機制,培育執行文化。繼續開展規範行政執法行為評議,完善督查工作機制,充分發揮“12345”市長熱線作用,實現政務督查、行政監察、目標管理、民意傳遞和輿論監督聯動。強化績效考核,簡化審批程式,最佳化工作流程,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提高服務效能。
規範管理,建設廉潔政府。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工作。倡導程式簡化、措施簡便、材料簡練、會議簡短、接待簡省、為人簡單、生活簡樸、下鄉簡從的“八簡”作風,力戒鋪張浪費,節約行政開支,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推進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化招投標體制改革,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各位代表!事業凝聚人心,信心昭示力量,行動鑄就輝煌!站在新的起點,攀登新的高峰,我們信心百倍,堅定執著。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紮實工作,為實現“保二爭一、科學跨越”戰略目標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