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塌魚

鍋塌魚

鍋塌魚又名“元寶鍋塌魚”,是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地方傳統名吃,因形扁、無骨、塌倒而得名。

鍋塌魚形成於1920年代-30年代,選材臨沂肉鮮味美的沂河金鯉魚,參照孔府剔骨魚的工藝,改優創製而成。鍋塌魚色、香、形誘人口鼻,口味甜、鹹、鮮。與糝、八寶豆豉並稱為臨沂歷史三大名小吃。

1986年獲山東省名吃菜大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鍋塌魚
  • 主要食材:魚
  • 分類:家常菜
  • 口味:鮮美
起源,製作,

起源

鍋塌魚形成於本世紀30年代初。當時臨沂名廚高鈞的舅父蓋京義(也是名廚師)有一次來高家做客,說及孔府剔骨魚的味道和烹飪技術,高鈞十分留意。後來,他用本地肉鮮味美的沂河金鯉魚,參照孔府剔骨魚的工藝,進行了多次烹飪試驗,終於創製了鍋塌魚這道名菜。
鍋塌魚

製作

做好鍋塌魚有兩個關鍵:一是選好料,即用魚必須是當天的新鮮魚,每次約一公斤左右;二是將剔骨處理好的魚入鍋烹飪時,要掌握好火口。這樣才能做成一種色金黃,形扁圓,味香甜,質嫩軟的絕口佳肴。
鍋塌魚味道鮮美,一向為人樂道。解放戰爭時期陳毅同志有時到“泰豐”飯館吃高鈞的鍋塌魚,曾加以稱讚。1983年,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陶鈍在品嘗了這道名菜之後,稱道臨沂鍋塌魚不虛傳,並說“鍋塌魚是懷才不為人知,鹽車下的驥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