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全面推進垃圾分類治理工作實施方案

《重慶市全面推進垃圾分類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是2023年1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檔案。

印發通知,方案全文,

印發通知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全面推進垃圾分類治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渝府辦發〔2023〕97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全面推進垃圾分類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12月17日

方案全文

重慶市全面推進垃圾分類治理工作實施方案
垃圾分類是城市治理水平、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為加強垃圾分類治理、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垃圾分類的系列重要論述,認真落實市委六屆二次、三次全會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生產、生活、生態需要,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過程分類治理、全區域統籌實施、全社會普遍參與和共建共治共享”要求,全面推進垃圾分類治理,更好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到2027年,垃圾分類治理體系、源頭管理體系、收運處置體系、資源化利用體系和數位化管理體系進一步健全,垃圾分類治理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成為西部典範。
——堅持整體規劃、系統治理,城鄉統籌、一體推進,進一步加快建設垃圾分類治理體系,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堅持因地制宜、全程管理,數字賦能、提質增效,全面提高垃圾分類治理成效。
——堅持示範引領、輻射帶動,以創促改、以創促升,推動垃圾分類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創新。
二、加強垃圾分類治理體系建設
(一)明確垃圾分類治理職責。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屬地落實的原則,紮實推進垃圾分類治理工作。各區縣(自治縣)政府和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以下統稱區縣政府)負責轄區內垃圾分類治理工作,城市管理部門牽頭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治理,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推進農業固體廢物治理,城市管理部門和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牽頭推進建築垃圾分類治理,經濟信息部門和生態環境部門牽頭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處置,衛生健康部門和生態環境部門牽頭推進醫療廢物治理。(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農業農村委、市衛生健康委,各區縣政府)
(二)健全垃圾分類治理機制。完善市、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村)治理體系,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協調推進機制。完善垃圾分類治理責任制度,引導環衛、物業等有關企業簽訂垃圾分類承諾書,督促垃圾分類責任人依法履責。完善志願服務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社工組織、居(村)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作用,加強垃圾分類治理宣傳、教育、培訓及志願服務,激發全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健全垃圾分類激勵機制,科學運用獎懲措施,提高垃圾分類治理成效。(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經濟信息委、市民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農業農村委、市衛生健康委,各區縣政府)
(三)夯實垃圾分類治理基礎。將垃圾分類治理納入基層治理體系,充分發揮格線長、格線員、格線指導員等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作用。全面推行“一員多崗”,積極整合環衛工人、物業人員、志願者和“五長”等力量參與垃圾分類治理。落實“格線吹哨、部門報到”問題閉環解決機制,完善靈敏感知、即時派遣、聯動解決的工作方式。鼓勵基層深化創新,創建垃圾分類治理“最佳實踐”。(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政法委、市經濟信息委、市民政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農業農村委、市衛生健康委,各區縣政府)
三、加強垃圾分類源頭管理體系建設
(四)推進生活垃圾和醫療廢物減量。加快完善涵蓋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的垃圾源頭減量政策措施,引導單位和個人使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產品,推動公共機構、餐飲業、旅遊住宿業減少一次性用品供應。開展反食品浪費專項整治,抓實“吃得文明”,踐行“光碟行動”,推廣小份菜、分餐制等,深入實施機關食堂反食品浪費工作成效評估和通報制度。推進商品包裝減量化,督促食品、快遞、外賣、電商等行業落實減少過度包裝措施。強化塑膠污染治理,依法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等一次性塑膠製品。督促醫療衛生機構做好生活垃圾與醫療廢物、可回收輸液瓶(袋)等固體廢物的區分,落實垃圾減量措施,促進源頭減量。(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衛生健康委;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商務委、市文化旅遊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機關事務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合作社,各區縣政府)
(五)推進農業固體廢物減量。加強農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因地制宜推廣農業固體廢物減量技術。推廣套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著力減少農藥包裝物等有害垃圾的產生量。進一步規範農膜、肥料等農業投入品包裝管理,從源頭控制和減少“白色污染”。推動農膜科學利用,全面推廣使用標準地膜,積極開展加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示範套用,加快建立廢舊地膜污染治理長效機制,有效提高地膜科學使用和回收水平。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持續推進畜禽養殖糞污源頭減量,廣泛開展標準養殖示範場創建,推廣使用節水型飲水設施和清糞工藝,實現養殖場雨污分流、乾濕分離。(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委、市供銷合作社;責任單位:各區縣政府)
(六)推進建築垃圾源頭減量。制定建築垃圾源頭減量目標,將建築垃圾減量作為文明施工重要內容。統籌考慮工程項目全壽命期的耐久性、可持續性,鼓勵建築、結構、景觀等全專業一體化協同設計,加強建築設計與施工協同,根據地形地貌合理確定場地標高,開展土方平衡計算,減少工程渣土外運。推廣新型建造方式,提升綠色建築比例。加強施工現場管理,最佳化施工組織,合理確定施工工序,降低建築材料損耗率。(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各區縣政府)
(七)推進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加快推進工業企業綠色轉型,推動重點行業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下降,實現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嚴格環境準入,大力推行綠色設計,提高產品可拆解性、可回收性,控制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深入實施清潔生產,減少有毒有害原輔料的使用,引導企業系統內部減量化和循環利用,降低單位產品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全面實施綠色開採,大幅減少尾礦的產生和處置。推進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技術裝備的開發使用,推廣清潔生產工藝,淘汰落後產能,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各區縣政府)
四、加強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建設
(八)強化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通過桶邊值守、志願服務等方式,督促引導生活垃圾產生單位、家庭、個人依法履行分類投放義務。壓實物業企業生活垃圾管理責任人責任,將物業企業履行生活垃圾管理責任情況納入物業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完善垃圾分類投放收集系統,新建、改建或擴建項目應規範配套垃圾分類設施,實現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加快已有分類設施標準化、便民化升級改造。建立密閉、高效的垃圾分類運輸系統,規範分類運輸管理。加強物業企業與垃圾清運單位之間的有序銜接,健全廚餘垃圾收運聯單制度,嚴防“先分後混、混收混運”。加快垃圾分類處置設施規劃建設,落實國土空間規劃要求,重點推進生活垃圾焚燒、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等設施建設,推動開展小型焚燒處置設施試點。合理確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模式,將收運處置設施用地納入鄉鎮、村莊規劃,統籌最佳化設施布局。規範建設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配備完善分類收運車輛和轉運站。有序推進農村廚餘等可降解生活垃圾就地就近資源化、無害化處置。(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各區縣政府)
(九)強化農業固體廢物分類收運處置。積極推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重點區縣建設,支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各環節設施建設,充分利用鄉村閒置場所收儲秸稈,並將秸稈收儲設施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範圍。積極推動村、鎮廢棄農膜和農藥包裝物回收網點建設,完善廢棄農膜回收補貼激勵機制,支持縣級農膜處置中心設施設備更新改造,提高農膜回收處置能力。積極推動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加強對糞污處理設施的核查與糞肥質量的監測;推動規下養殖場糞污治理設施配套建設;加快推動以畜禽糞污為原料的有機肥生產工廠建設,提升畜禽糞污區域性收運處理能力。(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委、市供銷合作社;責任單位:各區縣政府)
(十)強化建築垃圾分類收運處置。按照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裝修垃圾5種類別,建立完善建築垃圾分類制度,做到源頭管控有力、運輸監管嚴密、處置利用規範。督促工程施工單位編制建築垃圾處理方案,並按規定報送環境衛生主管部門備案。全面推廣使用新型智慧型建築垃圾運輸車輛,促進建築垃圾全鏈條數位化監管。按照適度超前原則,加快推進建築垃圾填埋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鼓勵建築垃圾跨區縣協同處置利用,推進設施共建共享,降低處置成本。推行裝修垃圾和拆除垃圾預約收運處置,形成全程管理新模式。鼓勵農村地區灰渣土、碎磚舊瓦等建築垃圾通過就地就近鋪路填坑等方式實現規範處置。(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各區縣政府)
(十一)強化工業固體廢物分類收運處置。嚴格落實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單位責任,建立健全信息可追溯、可查詢的管理台賬,強化工業固體廢物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全過程監管。加強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爐渣、脫硫石膏等工業固體廢物廣泛利用,加快推廣赤泥和磷石膏綜合利用,開展鈦石膏、磷石膏、電解錳渣等歷史遺留渣場治理,拓展工業固體廢物多元化利用途徑,全面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水平。(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責任單位:各區縣政府)
(十二)強化醫療廢物分類收運處置。按照《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加強分類管理,督促醫療衛生機構嚴格醫療廢物分類、規範醫療廢物收集暫存,嚴禁將輸液瓶(袋)、其他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混投混放。完善醫療廢物收運體系,探索建立以大中型醫療衛生機構及鄉鎮中心衛生院為節點的醫療廢物中轉貯存體系,擴大醫療廢物集中收集覆蓋範圍。推進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和提質升級,建立平戰結合的醫療廢物處置體系,實現縣級以上城市醫療廢物全收集、全處理。(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生態環境局;責任單位:各區縣政府)
(十三)強化垃圾處置設施協同銜接。統籌垃圾分類處置設施規劃布局,實現垃圾分類處置設施與城市建設、城市更新同步規劃、建設和使用。推動毗鄰地區垃圾處置設施應急共享,強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環境風險應急保障能力。打破跨領域協同處置機制障礙,發揮生活垃圾處置設施協同處置功能。推動垃圾焚燒與市政污泥處置、焚燒爐渣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焚燒飛灰與危險廢物處置、危險廢物與醫療廢物處置等有效銜接,推進農村廚餘垃圾、糞污等農村有機廢棄物的協同處置,提升協同處置效果,實現垃圾處置能力共用共享。(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農業農村委、市衛生健康委,各區縣政府)
五、加強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體系建設
(十四)推進垃圾資源化利用體系建設。加強垃圾資源化利用頂層設計,做好系統謀劃,完善資源化利用政策和標準,形成制度健全、標準完善、渠道暢通的資源化利用體系。鼓勵採取特許經營等模式推進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培育一批國內領先的垃圾資源化利用重點企業。支持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開展設施設備研發和示範套用,提高資源化利用技術和產品質量。加大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推廣套用力度,將資源化利用產品納入政府推廣套用清單。(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商務委、市農業農村委,各區縣政府)
(十五)加快循環經濟和靜脈產業園規劃建設。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廣靜脈產業園建設模式。落實《重慶市靜脈產業園規劃》,加快靜脈產業園建設。以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為中心,因地制宜布局建築垃圾、工業固體廢物、醫療廢物等處置設施。結合區域固體廢物種類、數量及周邊產業情況,合理確定用地需求和功能布局,謀劃培育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引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及加工企業入駐園區(基地),加強園區(基地)產業循環連結,促進各類處置設施工藝設備共用、資源能源共享、環境污染共治、責任風險共擔,實現資源合理利用、污染物有效處置、環境風險可防可控。(牽頭單位: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各區縣政府)
(十六)加快生活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兩網融合”。鼓勵各區縣設立再生資源“回收日”。加快規劃建設兼具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的交投點,建設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再生資源利用等功能於一體的分揀中心或集散地。推動再生資源行業轉型升級,探索自動回收設施布點與專業物流相結合等方式,鼓勵龍頭企業創新再生資源回收模式,打造集信息、交易、結算於一體的“網際網路+回收”智慧型化平台。推進生活垃圾中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探索制定配套性鼓勵政策。(牽頭單位:市商務委、市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供銷合作社,各區縣政府)
六、加強垃圾分類治理數位化管理體系建設
(十七)推進數位化融合。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推動垃圾分類治理設施智慧型升級,推進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建築垃圾、農業固體廢物、醫療廢物等垃圾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全過程智慧型化管理體系建設。以數位化助推運營和監管模式創新,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建設集中統一的監測服務平台,強化信息收集、共享、分析、評估及預警。探索將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納入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實現垃圾分類治理可追蹤、可溯源、可執法。強化醫療廢物信息化管理平台套用,提高醫療廢物處置現代化管理水平。加強污染物排放和環境質量線上實時監測,增強環境風險防控能力。(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農業農村委、市衛生健康委、市大數據發展局,各區縣政府)
(十八)推進科學技術套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骨幹企業合作,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開展研發攻關,重點突破適用於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垃圾處置和資源化利用設施設備的研發。圍繞各類垃圾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開展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套用與集成示範,探索推動對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協同處置醫療廢物、工業固體廢物關鍵技術的研發及套用。(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農業農村委、市衛生健康委,各區縣政府)
七、強化保障措施
(十九)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定期組織召開垃圾分類治理聯席會議。各區縣切實履行垃圾分類治理主體責任,政府主要負責人親自謀劃、部署、推動垃圾分類治理工作。壓實市級有關部門行業管理責任,開展常態化聯合執法,提升垃圾分類治理效能。(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市級有關部門,各區縣政府)
(二十)加強政策保障。積極爭取稅收、金融等優惠及有關產業政策扶持,爭取世界銀行貸款、中央專項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統籌安排財政預算資金,市、區縣兩級財政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原則,保障投放設施升級改造等垃圾分類治理有關工作的資金需求。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垃圾分類治理,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經費保障機制。(牽頭單位:市財政局、重慶市稅務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各區縣政府)
(二十一)開展先鋒創建。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垃圾分類先鋒創建“百千萬”行動,將垃圾分類先鋒創建工作納入衛生、文明城市評估內容。制定創建實施方案,嚴密組織實施,創建成熟一批,組織驗收一批,對驗收合格的命名為“垃圾分類先鋒”;對創建成功的垃圾分類先鋒區縣,市級財政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資金支持。(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市文明辦、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各區縣政府)
(二十二)加強宣傳引導。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作用,通過開展專題活動和各類融媒體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和政策法規要求。持續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進商超、進賓館、進視窗、進軍營等“九進”活動和志願服務活動,強化分類意識、養成分類習慣、提升分類質量。講好垃圾分類故事,廣泛宣傳創建活動、分類典範、“最美系列”人和事,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牽頭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市教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農業農村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機關事務局,各區縣政府)
(二十三)強化督導評估。最佳化完善垃圾分類治理綜合評價體系,多維度、差別化評價垃圾分類治理成效。落實“季通報、年評估”制度,結合暗訪檢查情況、指標達標情況、第三方評測情況等,每季度對區縣和市級有關部門進行評估,每年對區縣和市級有關部門垃圾分類治理工作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責任單位:市級有關部門,各區縣政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