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計量工作的意見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計量工作的意見》意在為進一步提升計量工作服務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計量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保障作用就加強全市計量工作提出該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計量工作的意見
  • 發文機關:重慶市人民政府
  • 發文字號:渝府發〔2011〕56號
簡介,具體內容,

簡介

渝府發〔2011〕56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提升計量工作服務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計量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保障作用,現就加強全市計量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具體內容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優勢技術領域、民生領域和支柱產業、新興產業領域為突破口,以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和服務保障為著力點,緊緊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心工作,全方位加強計量工作,建立適應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計量服務保障體系,為早日建成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城鄉統籌發展直轄市,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小康,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15年,逐步建立起適應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計量工作體制和工作模式,形成以企業為主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託,技術機構為橋樑的計量科研、創新、套用、推廣體系,建成科學合理、先進適用、國際接軌的量值溯源體系和計量檢測服務體系,覆蓋全市各主要產業、重點領域,全市計量工作達到國內一流、西部領先水平,建成西部地區計量服務高地。
(二)具體目標。
計量科研創新水平顯著提升。到2015年,開展高新技術領域計量基(標)準、標準物質研究50項,套用率達到95%;
開展關鍵計量新技術、計量新裝置、先進檢測方法研究100項,成果轉換化率達到90%,計量科技水平進入西部領先行列。
計量檢測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到2015年,建立覆蓋全市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重點領域的計量標準200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計量標準10項,建設國家級計量檢測中心3個、國家計量器具型式評價實驗室6個、市級計量工程技術中心2個、市級行業部門校準實驗室或計量檢測中心3個,計量檢測服務能力滿足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企業計量管理能力明顯增強。到2015年,建立和完善計量管理體系企業數達到5000家,1000家計量基礎水平較好的企業取得測量管理體系A級以上認證,建立計量研發管理平台的企業達到500家以上,為全市產品質量整體水平的提升夯實企業計量管理基礎。
計量惠民作用不斷凸顯。到2015年,全市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和環境監測在用強檢計量器具檢定率達到95%以上,創建1000家誠信計量貿易示範單位,全市定量包裝商品淨含量抽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全市商貿企業誠信計量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能源計量管理作用顯著發揮。到2015年,全市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煤以上企業一級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達到100%,能源計量器具合格率達到95%,能源計量數據準確率達到90%。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計量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升全市計量科技發展水平。
集中力量打造以國家級計量檢測中心為主體、市級計量技術研究中心為支撐、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為骨幹、科研院所和其他計量測試機構為補充的計量創新平台。
充分利用計量創新平台,加強高新技術領域中計量基準、計量標準、標準物質的研究,標準物質滿足全市90%的計量溯源需求;
加強現場快速檢測、線上計量檢測、非常態量檢測等關鍵技術開發與檢測校準方法的研究,大力推進動態測試、遠程校準技術及高新技術領域極端條件測試技術攻關;
著力解決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節能減排、人身健康、公平貿易、環境保護等領域重要參量的有效測量,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參量的計量測試技術。
(二)加快計量檢測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全市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競爭力。
對全市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加強計量技術的套用,提升計量檢測能力,結合國家質檢中心(重慶)基地建設,圍繞產業發展開展計量特色檢測服務。
重點建立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計量檢測服務平台,形成獨立、完整、與國際接軌、輻射周邊的先進測量技術服務能力,為我市產業發展提供科學準確的計量技術保障,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搶占產業發展先機。
建立傳統優勢產業計量檢測服務平台。加快開展汽車機車、裝備製造產業“整機+配套”計量測試服務,圍繞天然氣石油化工、材料產業開展原材料精深加工產業鏈計量測試服務,圍繞輕紡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實施成品產業鏈計量測試服務,為傳統優勢產業高端化發展提供堅實的計量技術支撐。
加快建立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計量檢測服務平台。圍繞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建設目標,加強IT產品環境性能試驗系統、IT產品聲學性能檢測裝置、IT網路系統計量儀器檢測裝置以及IT產品磁場計量檢測裝置等建設,推進自動測試系統、軟體系統計量及信息技術動態量的計量檢測服務;
圍繞通信設備、高性能積體電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環保裝備、風電裝備及系統、光源設備、新材料、儀器儀表、生物醫藥10大重點產業集群,在西部地區搶先建立相關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為建成萬億級國家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提供科學先進的計量檢測技術支撐。
(三)加快企業計量自主管理體系建設,提升全市產品質量整體水平。
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引導企業加大投入,推廣先進的計量管理模式,在生產加工、工藝控制、產品檢驗等關鍵過程合理配置、有效使用計量器具,全面提升企業計量管理水平和檢測能力,充分發揮計量在創建品牌、節能降耗、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中的作用。
認真執行國家計量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鼓勵大型企業按照《測量管理體系測量過程和測量設備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計量檢測體系;督促中小企業落實《中小企業計量檢測保證規範》,強化計量管理,合理配備計量檢測設備,嚴格生產過程計量檢測,切實解決計量檢測手段不足和計量管理水平落後的問題;
嚴格落實《定量包裝商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評價規定》,敦促定量包裝生產企業建立和完善企業計量管理體系,開展計量保證能力評價工作。幫助企業推進測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推動企業建立和完善計量管理體系,提高企業計量自主管理能力。
加強測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鼓勵和指導大中型企業申請測量管理體系AAA級認證,鼓勵和指導中型企業申請測量管理體系AA級認證,鼓勵和指導小型企業申請測量管理體系A級認證。各大中型企業特別是重點企業要有履行計量職責的管理機構,負責本企業計量工作的組織實施。
(四)加快民生計量保障體系建設,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民眾利益。
強化貿易結算、安全防護、行政執法、醫療衛生和環境監測領域的計量監管。建立健全煤礦安全、交通安全、行政執法、醫療衛生和環境監測計量監管機制,加強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類強檢計量器具的監督管理。
嚴厲打擊計量欺詐違法行為,維護社會消費公平。進一步加強商品量監督管理,強化食品、化妝品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定量包裝商品淨含量的監督抽檢,嚴厲打擊“短斤少兩”等損害民眾利益的計量違法行為;
強化全市農資或農產品交易市場的計量監管,確保農資生產、銷售、農產品收購等環節的計量公平公正;加大加油(氣)機、電子計價秤、大型衡器等領域的計量作弊行為打擊力度,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推進民生計量誠信體系建設。開展“推進誠信計量,建設和諧城鄉”行動,在集貿市場、超市、加油(氣)站、餐飲業、眼鏡店和醫療機構等與人民民眾生活緊密相關的領域,建立起以經營者自我承諾為基本框架的誠信計量體系。
引導並培育1000家誠信計量自我承諾示範單位,建立商貿領域計量誠信紅、黑名單制度,構建誠實守信、公平公正的良好計量環境。
(五)加快能源計量評價監測體系建設,提升全市節能減排水平。
建立能源計量技術保障體系。加快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建設,對重點耗能企業的能源計量數據進行科學採集、綜合分析和有效套用,建立能源計量檢測網路及能源計量資料庫,為節能管理提供準確的數據依據。
建立能源計量管理體系。督促企業按照《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國家標準要求,在生產經營的全過程配備滿足生產經營需要的能源計量器具。進一步完善市、區縣(自治縣)、鄉鎮三級節能減排考核辦法,在全市節能減排考核工作中的能源計量評價考核分值百分比不低於15%。
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及檢定、校準情況和能耗數據利用情況等專項監督檢查,推動重點耗能企業的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能源計量器具合格率、能源計量數據準確率達到國家標準。
建立能源計量評價體系。按照國家節能減排工作要求,對各級政府及重點耗能企業,組織開展節能考核、節能監察、能源審計、重點用能企業能源計量評價工作。開展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用能產品能效標準、建築能耗標準制訂工作,為節能減排提供技術標準支撐。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把計量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全力推動計量工作邁上新的台階。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質監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經濟信息委、市科委、市城鄉建委、市交委、市環保局、市農委、市商委、市衛生局、市工商局、市安監局、重慶煤監局、市煤管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重慶市計量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市計量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質監局,負責日常計量服務的具體協調。
(二)完善工作機制。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職,協同推進。要積極探索計量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計量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有關職能部門要牽頭搞好本部門、本行業的計量管理工作,確保發展規劃、資金支持和激勵獎勵等相關政策得到落實。
(三)加大資金投入。
鼓勵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計量工作的經費投入,引導形成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督促企業積極承擔計量新技術、計量新裝置、先進檢測方法和先進計量管理體系的研究項目,並予以資金保障。
發揮公共財政職能作用,對企事業單位參與計量基準、計量標準、標準物質等計量科研項目進行資助,對我市急需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國家級計量檢測中心、重點實驗室和市級行業部門校準實驗室等計量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所需經費予以重點保障。市政府建立相應的政策激勵機制,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獎勵補助辦法,為計量事業發展和服務民生提供支持與保障。
(四)強化隊伍建設。
實施“科技興檢”和“人才強檢”戰略,加強計量人才隊伍建設。構建以各行業主管部門為主體,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技術開發中心為骨幹的統籌協調、分類管理、分級實施的培訓網路,開展以加強能力建設、提升專業技術水平為重點的計量培訓工作,為計量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鼓勵參加國家級計量課題研究和實驗活動,著力培養我市計量學術的帶頭人。建立重慶市計量專家庫,加快引進和培養一批高層次計量技術和管理人才。加強註冊計量師隊伍培育工作,提高計量人員綜合素質。
二○一一年七月十九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