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構筑西部質量高地的若干意見
- 發文機關:重慶市人民政府
- 發文字號:渝府發〔2011〕55號
渝府發〔2011〕55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質量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關係發展的可持續性,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關係國家和城市形象。直轄以來,全市深入開展質量興縣、質量興企活動,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升,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製造業質量競爭力連續6年位居全國前列、中西部地區第一,但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相比,質量總體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促進質量振興的配套措施和體系建設還不健全,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亟待進一步提升。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提速落實“314”總體部署和國發〔2009〕3號檔案精神,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助推內陸開放高地和“五個重慶”建設,現就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構筑西部質量高地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城市綜合競爭力為目標,以保障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實施名牌戰略和標準戰略,切實加強質量基礎建設,全面提升質量總體水平,充分發揮質量工作在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生態文明、促進社會和諧中的重要作用,推動重慶在西部崛起。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質量強市戰略取得明顯成效,全市質量總體水平達到或者接近經濟發達地區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國際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和知名品牌,建設一批具有國際水平和帶動能力的現代產業集群,基本建成質量安全、競爭力強的西部質量高地。
――品牌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推動“重慶製造”向“重慶創造”轉型,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自主品牌。新增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10個、中國馳名商標30件、地理標誌保護32個(其中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0個、地理標誌農產品10個、地理標誌商標12個)、市長質量管理獎20個以上、重慶名牌產品1000個(其中重慶名牌農產品200個)、重慶市產品標準獎200個、重慶市出口知名品牌25個、重慶市著名商標200件,培育形成5個以上1000億元級和10個以上500億元級核心品牌企業,品牌產品產值達到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
――標準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分別新增20項、800項、1000項,重點領域重點產品關聯采標率保持在85%以上。新增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工作組10個,創建市級以上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200家,新建國家級和市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50個,基本建成內陸技術標準高地框架。
――技術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建設國家質檢中心基地項目,國家級檢測中心總數達14個以上。建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農業重點實驗室3―5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0個,部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5個,國家級水利工程質量檢測機構2家。建成市級重點實驗室70個以上,市級以上工程實驗室40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00個以上,市級進出口工業品檢測技術中心及重點實驗室4個,市級農畜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和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分中心各6個,市級水利工程質量檢測機構3個,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00個。建成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台5個。
――產品質量明顯提升。構建“重慶造”質量保障體系,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90以上,位居全國前列。筆記本電腦、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等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點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出口商品質量檢驗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本地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食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2%以上,本市企業生產藥品質量抽驗合格率達到98%以上,農藥、化肥等主要農資產品監測合格率達到90%以上。
――工程質量明顯提升。建築、交通運輸、水利電力等重大建設工程的安全性和耐用性普遍增強,工程質量通病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工程竣工驗收合格率達到100%,竣工工程質量安全達到國家強制性標準或規範要求。“魯班獎”和“詹天佑土木工程獎”等國家級優質工程逐年增多,處於西部地區領先地位。二級資質以上的施工企業全部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建築工程節能效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30%,新型建築材料套用普及率達到30%以上。
――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在金融、物流、旅遊、商貿等服務業全面推進服務標準化建設,提高服務標準覆蓋率,顧客滿意指數達到85以上。創新金融業服務標準,強化金融支柱產業地位和區域輻射服務能力,建成內陸地區金融高地。加強現代物流標準體系建設,建成西部地區國際物流中心。做大做強旅遊業品牌,建成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和西部旅遊集散中心。推行商貿流通企業服務標準,建成達標百貨商店22個、規範化鄉鎮農貿市場800個、標準化菜市場400個、星級農家樂400家,成為西部地區消費中心。
二、重點任務
(一)打造品牌重慶。
把實施品牌戰略與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結合起來,探索建立“重慶造”品牌培育、評價和監管工作機制,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品牌企業集中,塑造“重慶造?高品質”區域形象。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制訂實施品牌發展規劃。緊緊圍繞電子信息、現代裝備製造產業基地、中國汽車名城、鋁加工之都、精品鋼材基地建設,培育發展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和品牌企業,保持筆記本電腦、汽車機車、軌道交通、數控工具機、特種船舶、重型鑄鍛等產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結合“1+2+4+41”產業發展平台建設,推動品牌企業集聚發展,把兩江新區、國家級開發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和特色工業園區打造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創造基地,重點推進北部新區、西永微電園等創建“國家知名品牌示範區”。
(二)建設標準高地。
加快實施現代產業技術標準引領工程、統籌城鄉技術標準助推工程、內陸開放技術標準促進工程、城市品質技術標準提升工程、自主創新技術標準轉化工程等“五大工程”,建立健全以促進自主創新、節能降耗和農產品、食品安全、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為重點的技術標準體系。鼓勵企業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縮小我市產品、工程、服務質量與國內外先進標準的差距。引導我市優勢產業、企業加強技術標準創新和先進技術標準的研製,全面提升我市企業在國際、國內市場的標準“話語權”,帶動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品牌企業群。實施自主創新技術標準轉化工程,以標準化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大力推行企業聯盟標準。加快重慶標準科技館建設,整合全市相關單位的標準信息資源,建設覆蓋面廣、資源信息豐富的標準檢索共享服務平台。加強對強制性標準實施的監督,加大對違反強制性標準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農業、服務業以及循環經濟、高新技術等領域標準化試點、示範。圍繞標準的制定、實施、推廣套用的全過程,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加強質量綜合評價與績效考核。
(三)構建檢測高地。
以建設國家質檢中心基地項目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為龍頭,以市級技術機構和區域檢測中心建設為重點,以特色園區檢測站為延伸,加大公益性質量監督檢驗機構和技術創新機構建設投入,打造高水平的公共檢測服務平台和技術創新服務平台。高規格建設國家質檢中心基地(重慶)、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重慶)、國家電子電器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有機農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形成完整的國家質檢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加快建設中科院重慶綠色智慧型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電信院重慶分院。爭取設立進出口工業品檢測技術中心,積極籌建筆記本電腦、化工醫藥等國家質檢中心,改擴建客車和機車國家質檢中心,建成汽車綜合試驗場和特種設備演練場,實現對筆記本電腦、印表機、通訊設備、機車、微車、鋁加工和內燃機等產業基地的覆蓋。建立能源、民生計量技術保障及評價監測體系,著力提升食品、藥品、農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特種設備、節能環保等涉及民眾健康安全產品的監督檢驗和應急保障能力。
(四)提升服務質量。
順應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趨勢,推進服務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發展。圍繞內陸地區金融高地建設,分類完善銀行、證券、保險主體金融業服務標準,深入推進全面質量管理,打造解放碑、江北嘴等金融核心區。積極引進世界知名外資金融機構在渝設立中國區總部或西部總部、分支機構和功能性服務中心,大力引進跨國公司結算中心,建立加工貿易離岸結算、電子商務國際結算等新型金融服務體系,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提升金融業服務滿意度。圍繞國際貿易大通道建設,構建水、陸、空通道齊全,開放口岸與保稅功能區互為補充的國際物流布局體系,建立物流服務質量標準,依靠先進質量理念和質量技術,最佳化物流服務流程,打造適合區域產業特徵的國際化、標準化現代物流業。圍繞西部旅遊集散中心建設,加快旅遊業轉型升級,改進服務質量,提升品牌形象,強化整體行銷,構建山水都市旅遊區、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和渝東南民俗生態旅遊帶空間格局,重點打造長江三峽、大足石刻、山水都市、烏江畫廊、天生三礄、溫泉之都等旅遊精品,推進三峽郵輪標準化,建成特色鮮明、產品多元、服務優良的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圍繞西部地區消費中心建設,加強商貿流通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服務技能,培育消費熱點,豐富消費業態,打造十大百億級商圈,建設國際品牌村、商業特色街,打造“購物之都”和“美食之都”。完善醫療健康、養老娛樂、社區家政等標準體系,提升民眾生活質量,增強民眾幸福感,促進生活服務業健康發展。
(五)抓好工程質量。
貫徹實施《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完善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等各環節的監管,嚴格落實工程建設各主體的質量責任。大力推進建設工法開發,推廣套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提高施工技術管理水平和工程科技含量。推行樣板引路、標準化施工等精細化管理措施,加強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加大對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和涉及民生的重點工程建築材料的質量監督抽檢力度,推行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制度,提高住宅工程整體質量水平。加強工程抗震設防,增強學校、醫院、住宅、大型公共建築等抵禦各種自然災害能力。完善工程質量創優激勵機制,鼓勵企業爭創魯班獎等國家和市級優質工程獎,打造一批實力強、質量優、信譽好的工程建設企業。
(六)構建“重慶造”質量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質量統計指標體系,納入國民經濟統計範疇。建立巨觀質量發展趨勢定期分析制度,為政府制定經濟政策提供科學依據。建立質量發展基金,加強重點產業質量提升聯盟建設,推動重點產業“質量達標”備案工作,引導企業樹立先進的質量經營理念,積極採用和推廣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依託大型骨幹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形成產學研用各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質量技術創新平台,培育形成若干重點領域質量創新團隊。深入開展民眾性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強化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技術攻關,鼓勵優秀創新成果專利化、標準化。加強企業質量文化建設,激勵一批企業形成追求卓越的質量文化,增強競爭軟實力。完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構建質量安全事故及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體系,加強企業質量信用體系建設,保障經濟安全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組建質量科學研究機構和檢驗檢疫科學研究機構,加強質量科學基礎理論研究和重慶企業管理實踐經驗的總結提煉,形成具有重慶特色的管理模式。全面推進質量人才隊伍建設,加大質量教育培訓力度,深化質量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制度改革,強化質量領域對外合作與交流,培養和引進一批質量學術帶頭人和技術專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政府成立重慶市實施質量強市戰略領導小組,負責對質量強市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組織領導。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將推進質量強市戰略納入重要工作內容,制定具體貫徹意見,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有步驟推進實施一批質量強市的重點項目。廣大企業要認真落實主體責任,加大質量投入,加強質量管理,持續改進質量。
(二)強化法制保障。
按照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全面系統清理不利於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提升的政策法規,修訂、廢止和新制定一批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檔案。加強行政管理創新,深化行政許可審批改革,加強質量監督執法,堅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行為。以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為基礎,不斷探索質量法制監督工作新機制。
(三)完善激勵機制。
建立推進質量強市戰略的激勵機制,各級財政要把質量工作納入財政專項資金扶持範圍,並向其重點傾斜,保障質量強市戰略推進工作經費,將公共檢測服務平台建設、品牌培育、標準制修訂、質量達標、質量技術攻關、質量安全監管、質量獎勵、打假治劣等經費納入財政專項預算。制定配套的信貸、財政、保險、土地等激勵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質量投入。
(四)強化輿論宣傳。
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際網路等媒體,廣泛宣傳“重慶造”的良好品質和重慶企業抓質量、負責任、講誠信的良好形象。深入開展“質量月”、“世界標準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及質量進校園、質量進社區、質量進企業、質量進農村等活動,增強全民質量意識,營造人人關心質量、人人參與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社會氛圍。
二○一一年七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