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是2014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的一份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 發文機關: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文字號:渝府辦發〔2014〕5號 
引言,具體內容,

引言

渝府辦發〔2014〕5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4年1月17日

具體內容

重慶市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
計量關係國計民生,是實現單位統一、保證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是推動科技創新、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國防建設實力的重要技術基礎,也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實現國際貿易一體化、保證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技術保障。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實施國家《計量發展規劃(2013―2020年)》,進一步夯實計量基礎,全面提升我市計量水平,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與形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計量工作。近年來,全市計量工作緊緊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不斷加強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和量傳溯源體系建設,加強涉及產業發展、經濟貿易、民生民利等重點領域的計量檢測、服務與保障工作,在促進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加快結構調整、保障民生安全、服務城鄉統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有力助推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二十一世紀,計量因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發生著劃時代的變革,引發了生命科學、信息技術等領域的重大革命,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計量在科技、經濟、貿易、國防、社會等各個領域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凸顯。夯實計量基礎,完善計量體系已成為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要求。
當前,我市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內陸開放和持續改善民生的關鍵時期。計量工作與加快發展的要求和任務相比、與經濟結構提檔升級的現實需要相比、與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涉及民生、安全、環保等社會公共管理事務的計量基礎研究乏力,最高計量基標準數量排在直轄市最末位,部分領域計量量傳溯源能力存在空白,計量政策法規、監管體制較為滯後,全市沒有國際互認的權威計量檢測服務機構,計量人才特別是高精尖人才緊缺。因此,圍繞“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總任務,全面提升計量整體能力和水平,已成為計量工作服務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的必然要求。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我市產業、貿易、對外開放、民生等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大力開展計量基礎、前沿技術研究和套用計量技術攻關,全面加強計量科研、檢測、管理和服務保障能力建設,努力建成內陸計量服務高地,為推動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計量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計量檢測能力全面提高,計量法制體系更加完善,計量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計量整體能力和水平步入中西部前列,滿足和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完善三大體系。一是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完善。加強地方性計量法規制修訂工作,逐步形成以國家計量法律為主體、地方計量法規為補充,適應我市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需求的計量法規體系。二是量傳溯源體系更加完善。計量基標準、標準物質與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基本覆蓋重點領域、重點產業和重要項目。三是誠信計量體系更加完善。強化經營者主體責任,培養自律意識,培育誠信計量示範單位。加強計量技術機構誠信建設,增強計量檢測數據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建設三大平台。一是建設公共檢測平台。構建以國家級計量檢測中心為龍頭,法定計量檢測機構為骨幹,社會檢測力量為補充的公總計量檢測平台,對涉及國計民生、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節能環保領域的計量器具量傳予以重點保障。二是建設產業計量測試平台。圍繞我市產業布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構建以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計量測試能力建設為重點,以計量檢測機構技術服務為補充的計量測試平台,實現對產業鏈產品全壽命周期的計量檢測服務。三是建設計量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平台。以國家計量檢測中心和市級計量檢測機構為依託,整合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計量科研資源,加強我市重點領域急需的計量技術研究與攻關,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計量科研及成果轉化合力。
提升三大能力。一是全面提升計量裝備保障能力。實驗室設施更加完善,計量標準器及計量檢測設備水平進一步提高,適應我市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對量值溯源的需要。二是全面提升計量科學監管能力。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計量監管機制,進一步深化民生計量監管工作,加大誠信計量建設,營造公平公正的計量消費環境。三是全面提升計量人才隊伍素質能力。抓住培養、引進、使用人才三個關鍵環節,推進人才結構調整,最佳化人才資源配置,壯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為計量事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專欄1 計量發展量化目標
1.完成《重慶市計量監督管理條例》修訂;
2.國家承認的計量檢定、校準測量能力達到1200項以上;
3.全市依法管理的在用計量器具量值傳遞溯源覆蓋率達95%以上;
4.國家重點管理計量器具受檢率達到96%以上;
5.引導再培育誠信計量示範單位2000家;
6.實現國家萬家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資源計量數據實時、線上採集。
三、加強計量服務和保障能力建設
(三)加快提升公總計量檢測服務水平。
結合我市五大功能區劃分和區縣(自治縣)功能定位,統籌規劃建設全市計量基標準、社會公用計量標準,促進國家、市級、區縣計量檢測機構錯位協調均衡發展,填補全市計量檢測項目空白,提高計量量傳溯源覆蓋率和有效性。圍繞計量科研、高新計量技術服務以及國際互認的計量檢測服務,加強具有國際權威性的國家級計量檢測中心建設。圍繞服務民生安全、環境監測、貿易結算以及政府重大工程項目等,加強區域中心以及區縣(自治縣)計量檢測機構計量檢測能力建設。圍繞促進計量事業全方位發展,進一步深化改革、簡政放權,探索推進政府購買計量服務,大力培育和發展計量協會、學會、商會等計量中介機構,全面提升各企事業單位內部量傳溯源能力水平。全市形成獨立、完整、輻射周邊、與國際接軌的計量量傳溯源服務能力,計量檢測功能配置實現最最佳化,資源利用實現最大化。
專欄2 計量公共檢測服務重點項目
1.國家級計量檢測中心:建立國家計量基標準,改造實驗室基礎條件,參與國際國家計量科研項目,獲得國際互認的計量檢測體系認證,開展創新型計量量傳溯源技術與方法研究;
2.市級計量檢測中心:建立市級最高計量標準,建設計量科研實驗室,開展重點產業以及民生、安全、衛生、環保等社會公共管理領域專用計量技術研究,滿足全市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量傳需求;
3.各區域中心及區縣(自治縣)計量檢測能力提升: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實用型計量檢測技術研究實驗室,滿足本區域量傳溯源需求;
4.企事業單位計量能力提升:建立完善企事業內部量傳溯源所需的計量標準,配備先進的計量器具和檢測儀器設備,提升內部量傳溯源能力水平。
(四)加快提升產業計量測試服務水平。
圍繞服務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強具有區域特色的國家和市級計量檢測中心建設。整合全市計量科研、檢測、技術服務優勢資源,加快建設符合重慶實際的產業計量檢測服務平台,積極爭取將重慶納入國家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體系規劃。積極引進推廣國內外先進產業計量測試技術,建立完善產業計量技術引進、研究和推廣套用機制。加快研究具有產業特點的量傳溯源技術和關鍵領域關鍵參數測試技術,開發服務產品全壽命周期的產業專用測量、測試裝備。圍繞傳統優勢產業,重點開展電子信息、汽車機車、裝備製造、石油天然氣化工、材料等產業鏈計量測試服務,提速傳統優勢產業高端化發展。圍繞通信設備、新材料、儀器儀表、生物醫藥、物聯網等重點產業集群,在西部地區率先開展全過程計量測試服務,助推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發展先機。
專欄3 產業計量測試服務重點項目
1.啟動實施電子信息、汽車機車、裝備製造、計量儀器儀表等產業計量工程;
2.在國家級、市級工業園區建立產業計量專業服務站;
3.研究建立產業計量信息化管理和交流平台;
4.研究建立產業計量雲計算服務模式,為產業鏈產品全壽命周期提供自動化計量測試、統計、分析、評估服務。
(五)加快提升計量科技共享服務水平。
立足重慶發展實際,以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為主體,國家計量基標準為突破,量傳溯源體系為基本架構,建立計量科技基礎服務網路。加強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法定檢定機構、行業部門及龍頭企業等企事業單位的大型計量科學儀器、設備共享,營造開放、共享的計量研究實驗環境。加強全市計量科技文獻數據、計量科研數據和科研成果數據共享,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廣和套用。加強計量信息化交流、服務平台建設,不斷充實國家計量基標準、社會公用計量標準、計量科研成果、計量服務能力和水平、先進計量技術等信息,提高全市計量設備、數據、信息的套用效率,放大計量資源共享效應。
(六)加快提升能源計量服務水平。
進一步建立完善能源計量領域計量基標準和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全面開展國家能源計量示範城市建設,建立健全我市能源計量管理、服務和技術支撐體系。深入開展能源計量審查,大力培育能源計量示範企業,全市重點用能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檢定率符合國家能源計量管理標準要求。加大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資源消耗數據線上採集和實時監測力度,逐步建立全市能源資源計量檢測網路和數據中心。深入開展能效測試、對標等節能服務活動,開展全市能源資源消耗數據統計分析和評估,不斷提高全市能源利用效率。
(七)加快提升企業內部計量服務水平。
以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為中心,按照分類指導原則,引導企業加大計量投入,引進和培養註冊計量師等專業人才,推廣科學的計量管理模式,全面提升企業計量管理水平。大、中型企業要完善計量檢測體系和計量保證體系,建立符合要求的計量實驗室和計量控制中心,加強對計量檢測數據的套用和管理,合理配置計量檢測儀器和設備,實現生產全過程有效監控。企業要大力推廣套用先進計量測試技術,不斷提升生產工藝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
(八)加快提升計量對外服務水平。
建立計量開放平台,加強計量對外交流與合作。借鑑國內外先進計量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與國際計量工作接軌進程,開展涉及我市經濟貿易活動的計量國際互認工作。鼓勵市內企事業單位參與國際國內重要計量活動,承擔重大計量科研交流合作項目,擔任國際國內計量專業技術組織職務,促進計量交流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市計量工作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四、加強計量科技創新研究
(九)加強計量基礎研究。
圍繞全市“6+1”傳統支柱產業和“2+10”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戰略,根據能源、環境、醫學、生物、材料、信息、安全防護等領域量值溯源需求,加強計量科技基礎及前沿技術研究,加強計量基標準研究、計量設備研發,填補西部地區量傳溯源空白,適應高新技術發展形勢需要。加強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研究和建設,加快計量基標準技術改造,提高基礎性計量標準測量精度,建立國內技術水平領先的計量標準體系。
專欄4 計量基礎研究重點項目
1.建立坐標測量類儀器檢測計量標準;
2.建立高準確度氣體壓力檢測計量標準;
3.建立大力值計量標準;
4.建立高準確度、大口徑氣體、油流量計量標準;
5.建立氣體質量法計量標準;
6.建立精準定位測速的時間頻率計量標準,服務北斗產業;
7.建立重慶市最高濕度最高計量標準;
8.建立重慶市雷射功率、能量計量標準。
(十)加強計量標準物質研究。
加強標準物質研究,擴大標準物質覆蓋面。圍繞食品安全、臨床醫療、生物科技、環境保護等社會發展的重點、熱點領域,加強標準物質研究和研製,提高全市在化學、生物、環境、醫療等領域計量的核心測量能力,提高在生物、環境等高端領域計量標準物質研究水平,保證生物安全相關分析結果的準確可靠,建立完善標準物質量傳溯源體系,保證檢測、監測數據結果的可比性和有效性。
專欄5 計量標準物質研究重點項目
1.食品安全領域,開展食品中有機化學品殘留、食品添加劑、營養成分、元素及形態、食品包裝材料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檢測儀器設備的計量技術研究和相關標準物質的研製;
2.臨床醫療領域,開展與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重大疾病早期預警技術研究以及相關高等級標準物質研製;
3.生物領域,開展基因核酸標準物質,蛋白質、脂質和毒素標準物質,微生物標準物質,生物工程多糖標準物質以及生物計量技術的研究和研製;
4.環境保護領域,開展空氣污染、大氣變化、水資源水環境檢測儀器設備的計量技術研究和相關標準物質的研製。
(十一)加強計量檢測方法研究。
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減排、產品質量、食品安全、臨床醫療、生態環境、材料科學和重要生物分析測量儀器等領域的計量檢測技術研究,組織制定地方計量技術規範。開展涉及百姓生活、服務政府管理和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的檢測技術研究,加快涉及國家與社會公共安全、人身健康、食品安全、公平貿易、節能環保等領域的線上檢測、動態檢測、遠程檢測、自動控制檢測等先進方法和計量儀器設備的研究與開發,增強快速檢測能力。
專欄6 計量檢測技術研究重點項目
1.制修訂國家計量技術規範15項;
2.起草熱工、電磁學、無線電、醫學、化學、食品、環保、材料和生物等專業計量檢定規程和校準規範20項;
3.提出計量儀器設備科技攻關計畫,自助研發5項高、精、尖的計量儀器設備新產品;
4.加快涉及國家與社會公共安全、人身健康、食品安全、公平貿易、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領域的關鍵計量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增強快速檢測能力;
5.研究建立商貿衡器、加油(氣)機、計程車計價器、民用三表等重點管理計量器具綜合管理平台;
6.研究能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節能減排等計量技術;
7.研究微觀量、複雜量、動態量、多參數綜合數量等相關的量值溯源所需的技術方法;
8.加強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等領域計量技術方法的合成套用研究,將二維碼技術套用於計量檢定信息化管理;
9.推進動態測試、遠程校準技術、自動測試系統、軟體系統計量及信息技術的發展。
(十二)加強計量科技裝備研究。
按照統一規劃、分級負責的原則,堅持政府財政統籌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統籌規劃市、區縣兩級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計量裝備建設,建立完善全市計量裝備研發和建設制度機制,從根本上提升全市計量行政管理、計量科研和計量檢測硬體裝備水平。積極爭取國家計量量傳溯源體系建設、計量科研、國家計量中心建設等項目政策和專項經費。鼓勵部門、企事業單位加強計量檢測市場分析研究,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合理投入,推進計量硬體裝備建設。
專欄7 加強計量裝備研發建設重點項目
1.研製新一代計量基標準儀器設備;
2.研製裝備製造業急需的計量科學儀器設備;
3.研製涉及公共安全領域的精密計量儀器;
4.研製高新技術產業急需的光電計量儀器;
5.研製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急需實用的醫療設備檢測裝置。
(十三)加快計量科技成果轉化。
整合優勢資源,加強法定計量技術機構、部門科研機構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研發機構的計量科研項目合作,建立政府、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共同參與、相互支持的計量科技成果交流和轉化機制。積極參與國際計量機構開展的協作研究,推動計量科技成果走出國門。圍繞重點行業和領域,組織開展一批套用實用型計量科技項目,及時轉化成測量能力或計量儀器設備新產品。大力培育創建計量儀器儀表品牌產品,形成“基地+龍頭+配套”的集約化發展模式,鞏固和提升重慶在全國計量儀器儀表行業的領先地位。加強計量技術市場服務體系建設,推動計量技術研究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專欄8 計量科技成果轉化重點項目
1.計程車計價器檢定裝置關鍵技術轉化;
2.動態輕軌衡關鍵檢測技術轉化;
3.CCD圖像感測器在光學儀器中的套用;
4.高壓氣體計量裝置關鍵技術轉化;
5.電動汽車直流充電機(樁)檢定裝置關鍵技術轉化;
6.嬰兒培養箱校準裝置關鍵技術轉化。
五、加強計量監督管理
(十四)完善計量政策法規,提升計量依法行政水平。
加強計量工作普遍共性問題研究,加快制修訂地方計量法規、規範性檔案以及計量技術標準、規範,填補政府法制計量管理的法律空白,建成符合重慶實際、有區域特色的計量法規體系。制定出台計量科研、計量節能改造等政策檔案,完善全市計量工作激勵機制。推進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完善計量行政執法監督體制機制。
(十五)強化計量綜合管理,提升計量科學監管水平。
加快建立完善市、區縣兩級政府部門以及技術機構、行業協會協同聯動的計量綜合管理機制。加強計量科學監管方法研究,完善全市強檢計量器具基礎資料庫系統,在安全生產、醫療衛生等行業領域推行計量審查制度,將強檢計量器具配備和檢定納入資質審查重要內容。完善計量安全風險排查、預警分析和應急處理機制。推進落實企事業單位加強計量管理的主體責任。逐步下放計量行政許可等管理許可權,建立計量科研、檢測等市場化管理運行機制。
(十六)深化誠信計量建設,提升計量誠信自律水平。
立足服務新型城鎮化,開展計量誠信自律體系建設理論課題研究,建立完善“生產經營者自律、行政部門監管、社會各界監督”的誠信計量保障機制。大力培育創建誠信計量社區(街道)和示範單位,深入推進誠信計量公開承諾等活動。建立完善誠信計量檔案,實施誠信計量信用等級分類監管,推行計量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的“紅、黑名單”制度。加強誠信計量宣傳,樹立誠信計量典型,努力構建公平、誠信、和諧的計量環境。
(十七)加強民生計量監管,提升計量惠民服務水平。
加強對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等重點領域的計量監管,建立使用單位計量器具備案管理制度,形成覆蓋強檢計量器具生產、銷售、修理、使用各個環節的立體、閉環監管網路。深入開展計量惠民服務“進社區、進醫院、進企業、進市場”主題行動,推動計量惠民服務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突出加油(氣)站、食品生產、餐飲等重點行業領域,逐步推行計量器具強制檢定合格公示制度,依法接受社會監督。
(十八)嚴厲打擊計量違法行為,提升計量依法執法水平。
加強計量作弊防控、計量執法方法和技術研究,建立全市計量執法聯動機制、重大計量違法案件查處快速反應機制,提高計量依法執法的有效性。圍繞社會熱點,有針對性開展行業性、階段性、區域性計量專項治理,嚴厲查處計量作假、能效標識虛標、商品過度包裝和能源計量違法行為。依法規範計量檢測市場,嚴厲查處非法檢測、出具虛假報告等違法行為。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加大對計量違法行為的刑事司法打擊力度。
六、保障措施
(十九)加強組織領導。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計量工作的領導,把貫徹落實本規劃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細化目標,落實責任,確保完成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全市計量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綜合管理,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市發展改革、財政、經濟信息、科技等部門要出台相關政策,對量傳溯源體系建設、計量科技研究以及能源計量、民生計量等予以重點支持。其他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積極協助配合,並牽頭抓本行業的計量工作。廣大企業要建立完善計量管理機構,認真組織實施本企業內部計量管理工作。
(二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大對計量工作的經費投入,加大多渠道籌資力度,為計量事業發展和服務民生提供支持和保障。各級法定計量技術機構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重慶)等計量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所需資金由同級財政統籌安排。對用於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等方面列入強制檢定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應逐步實行免費檢定,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保障。
(二十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依託我市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業技術開發中心,打造計量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實行“人才+項目+基地”培養模式,將急需緊缺的高層計量專業人才納入全市人才引進計畫,將計量技術人才培訓納入全市專業技術人才更新計畫,加快引進和培養一批高層次計量技術和管理人才。加強計量行政監管及企業專兼職計量人員培訓,提升全市計量管理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充分利用計量學會、協會等社會團體的人力資源,壯大計量服務人才隊伍。推進實施註冊計量師職業資格制度,建立全市計量專家人才庫,為全市計量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二十二)加強計量文化建設和宣傳。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際網路等媒體,大力宣傳計量法律法規,普及計量科學技術知識,推廣使用法定計量單位,宣傳計量工作先進典型。認真開展“世界計量日”“質量月”等重大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的計量意識,努力營造全市計量工作濃厚氛圍。加強計量文化研究,打造計量核心價值理念,用計量文化團結隊伍,振奮精神,增強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
(二十三)加強督查考核和分析評估。
全市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建立貫徹實施規劃的工作責任制。要加強對規劃的推進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考核、分析評估,對規劃實施過程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表彰獎勵;對中期分析評估認為需要調整的規劃內容,由規劃編制部門提出具體方案,報市政府批准後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