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入氣分證,中醫病證名。是指溫熱病邪由衛入氣,邪正鬥爭激烈,臟腑功能失調所致的病證。是外感溫熱病的中期,屬里熱實證。氣分證因病邪性質不同及侵襲臟腑的不同,可有不同證型。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邪入氣分證
- 常見病因:多由衛分證不解,邪傳入里所致,亦有初感則溫熱邪氣直入氣分而成
- 常見症狀:發熱不惡寒,反惡熱,汗出,口渴,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
- 辨證要點:發熱不惡寒,反惡熱,汗出,口渴,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邪入氣分證,中醫病證名。是指溫熱病邪由衛入氣,邪正鬥爭激烈,臟腑功能失調所致的病證。是外感溫熱病的中期,屬里熱實證。氣分證因病邪性質不同及侵襲臟腑的不同,可有不同證型。
邪入氣分證,中醫病證名。是指溫熱病邪由衛入氣,邪正鬥爭激烈,臟腑功能失調所致的病證。是外感溫熱病的中期,屬里熱實證。氣分證因病邪性質不同及侵襲臟腑的不同,可有不同證型。病因本證多由衛分證不解,邪傳入里所致,亦有初感則溫熱...
氣分證的定義:氣分證指溫熱病邪內傳臟腑,正盛邪實,陽熱亢盛所表現的一類實熱證候。多見於外感溫熱病極期階段。根據邪熱侵犯肺臟、胸膈、腸道、膽腑等臟腑的不同而兼有不同的症狀。本證多由衛分證不解,邪傳入里所致,亦有初感則溫熱邪氣直入氣分而成者。臨床表現:身熱不惡寒,反惡熱,汗出,口渴,舌紅...
邪入氣營證,中醫病證名。是由於感受邪毒,傳入氣營,燔灼肺胃而出現的證候。常見於風疹。病因 感受邪毒,邪熱傳里入氣營,燔灼肺胃。臨床表現 壯熱口渴,煩躁哭鬧,疹色鮮紅或紫暗,疹點稠密,甚至可見皮疹融合成片或成片皮膚猩紅,小便短黃,大便秘結,舌質紅赤,舌苔黃糙,脈象洪數。辯證要點 本證由於感受...
氣分濕熱證 氣分濕熱證是2004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濕熱之邪侵入氣分,以身熱不揚,胸悶腹脹,身目發黃,肢體睏倦,嘔惡,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為常見症的證候。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氣分證,病因病理學名詞,指溫熱病的化熱階段。臨床以發熱不惡寒,舌苔轉黃為特點。多從衛分證轉來,或由伏熱內發。病機以中焦陽明(胃、腸),也包括肺、脾、膽等臟腑。如熱結胃腸則口渴引飲,大便秘結或下利;濕熱交阻中焦脾胃,則胸悶脘滿、舌苔膩滯;熱郁於肺則鼻煽氣促、咳嗽痰黃;或熱毒壅盛;或邪...
證候分析:邪入氣分,其病機變化主要為正邪劇爭和熱擾氣機兩個方面。里熱熾盛,邪正劇爭,故身熱亢盛,且不惡寒,反惡熱。邪熱逼津外越,則汗出;熱灼津傷,則口渴;熱盛則氣血涌盛,則舌紅苔黃,脈數有力。若邪熱內壅於肺,肺失清肅,故咳喘,胸痛;熱甚灼傷津液,故痰黃黏稠。若熱擾胸膈,心神不寧...
氣分證,中醫病證名。是指溫熱病邪由衛入氣,邪正鬥爭激烈,臟腑功能失調所致的病證。是外感溫熱病的中期,屬里熱實證。病機 1、 外感六淫:身體受自然界風、寒氣、暑氣、水濕、燥邪、火毒六種氣候所傷,引發各種疾病,傷津液導致腎陰血虧虛。2、 內傷七情: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情緒大起大...
氣分大熱如見壯熱、口渴、汗出、脈洪等是陽明氣分大熱證,是徵象與本質的典型的一致和統一。但若見壯熱、汗出、口微渴、脈反虛數者,是徵象與本質的不完全統一,是一個不太典型的陽明氣分大熱證。類型 氣分證治,氣分病是溫熱病的第二階段,它的特徵是發熱較重不惡寒,口渴,苔黃,脈數。病邪侵入氣化,邪氣盛...
血分證,中醫病證名。是指溫病邪熱深入陰血,導致動血、動風、耗陰所表現的一類證候。是溫熱病發展過程中最為深重的階段。根據病理改變及受損臟腑的不同,血分證可分為血分實熱證和血分虛熱證。病因病機 本證是由邪在營分不解,傳入血分而成;或氣分熱熾,劫營傷血,逕入血分而成;或素體陰虧,已有伏熱內蘊...
本證可由氣分證不解,邪熱傳入營分而成,或由衛分證直接傳入營分而成,稱為“逆傳心包”;亦有營陰素虧,初感溫熱邪盛,來勢兇猛,發病急驟,起病急驟,起病即見營分證者。辨證要點 以身熱夜甚,心煩不寐,舌質紅絳,脈細而數為辨證要點。證候分析 營行脈中,內通於心。邪熱入營,灼傷營陰,夜與入陰...
氣分熱指熱在氣分的疾病,多屬熱證,可參考衛氣營血辯證中的氣分證。氣分證是溫熱病熱盛期階段。以發熱不惡寒、口渴、舌苔黃為特點。多從衛分證轉來,亦有初起即見氣分證,其病機有新感和伏熱內發兩種。氣分以中焦陽明為主,也包括肺、胃、脾、膽、大腸等臟腑。其熱邪郁於肺則症見鼻煽氣促,咳嗽痰黃;熱...
衛分證,中醫病證名。指溫熱病邪侵襲膚表,衛氣功能失調,肺失宣降,以發熱、微惡風寒、脈浮數等為主要表現的表熱證候。病因病機 本證以溫熱之邪侵襲,衛表受邪為特徵。溫熱之邪侵襲體表,衛氣抗爭於肌表故發熱;溫熱侵襲,衛氣被遏,溫煦失司故惡風寒,由於感受的是溫熱之邪,故惡風寒程度輕,時間短;...
衛氣同病證,中醫病證名。是指感受溫病之後,邪氣入里傳變,進入氣分,而衛分表邪尚存,衛、氣同被邪侵的病症。病因病機 衛分之邪未解,邪熱已傳氣分,內外皆熱,衛氣同病。辨證要點 衛分證與氣分證同時並見為本證辨證基礎。在臨床上一般只要見發熱微惡風寒或頭痛、鼻塞等二個衛表症狀而兼見氣分里熱之主...
熱灼胸膈證,本證多因衛分病不解邪熱內傳,入於氣分;或溫熱之邪直入氣分所致。氣分證所及臟腑較廣泛,如肺、胃、胸膈、腸等。邪在氣分,正盛邪實,正邪相爭激烈,里熱熾盛,故見高熱多汗、面赤心煩。熱盛傷津,則見口渴飲冷。舌紅苔黃乾,脈洪大而數等均為熱邪亢盛之徵。病症 若熱邪壅肺,肺氣失宣,故...
氣分與血分邪熱均盛、津液兩傷、臟腑功能嚴重失調為本證審證基礎。在臨床上見有主症或見氣分證而舌質深繹均可認為本證。治法 解毒涼血。方劑 清瘟敗毒飲。常用中藥 生石膏、生地黃、犀角、川連、山梔子、桔梗、黃芩、知母、赤芍、玄參、連翹、甘草、丹皮、鮮竹葉。針灸療法 取大椎、曲池、商陽、內庭、關沖、十宣...
從六經辨證來看,上焦證候基本上屬於太陽病及其變證。以衛氣營血辨證來看,上焦辨證絕大多數出現衛分證,但肺熱壅盛時亦可見氣分證,逆傳心包時,往往出現營分證,熱毒熾盛時還可出現血分證。這些性質各異的證候,其共同之處在於病變部位都在上焦,病程都在外感病早期,絕大多數證候出現衛分證或伴有衛分證。中醫...
清氣法 具有清泄氣分邪熱的作用,適用於溫邪燔灼氣分。其中輕清宣氣,適用於溫邪初入氣分,氣機不暢,熱郁胸膈,熱勢不甚之證;辛寒清氣,適用於陽明熱盛之證;清熱泄火,適用於氣分蘊熱不透,郁久化火之證。 化濕法 具有宣通氣機、和中利水的作用,適用於濕熱病。其中宣氣化濕,適用於濕溫初起,濕阻中...
葉天土說:“大凡看法,衛之後,方言氣;營之後,方言血”,這是說當人體感受外來的溫熱邪氣時,病邪常常由衛分進入氣分,再由氣分進入營分,由營分入血分,標誌著邪氣步步深入,病情逐漸加重。就其病變部位來說,衛分證主表,病在肺與皮毛;氣分證主里,病在胸膈、肺、胃、腸、膽等臟腑;營分證是邪熱入於...
辨證:肺衛之邪未解,故微惡風寒,頭痛身痛。邪熱束肺,肺失宣降而胸悶咳嗽。衛分之邪逆傳營分而有斑疹,舌絳無苔,夜熱不寐等。治法:營衛兩情。(5)氣營同病(見於急性胃腸炎,乙型腦炎,急性肝炎,急性菌痢等)主證:營分病出現氣分證,或氣分病加重出現營分證,均可為氣營同病,舌絳而有黃白苔。...
2.氣分證 是溫熱病邪由表入里,陽熱亢盛的里熱證候。多由衛分證轉化而來,病位較深。其基本特徵為:身體壯熱,不惡寒,反惡熱,汗出而熱不解,舌紅,苔黃,脈數。氣分病變涉及臟腑較多,證候類型亦較複雜,如邪熱壅肺,多兼汗出口渴,咳喘,胸痛,咯吐黃稠痰;熱擾胸膈,多兼心煩懊惱,坐臥不安;熱在肺...
衛氣營血辨證將外感溫熱病發展過程中的臨床表現成份為衛分證、氣分證、營分證、血分證、心包證等多種證候,反映了外感溫熱病不同階段的不同證型,以及邪正鬥爭的形勢,揭示了外感溫熱病由表入里、由淺入深的一般規律,從而為治療提供依據。衛氣營血辨證彌補了六經辨證的不足,豐富了外感熱病學辨證論治的方法。
機制分析:本證可由氣分證不解,邪熱傳入營分而成,或由衛分證直接傳入營分而成,稱為“逆傳心包”;亦有營陰素虧,初感溫熱之邪盛,來勢兇猛,發病急驟,起病即見營分證者。營行脈中,內通於心。邪熱入營,灼傷營陰,陰虛則身熱夜甚;邪熱蒸騰津液上潮於口,故口不甚渴,或不渴。邪熱深入營分,...
用於溫病,邪在氣分,高熱、煩渴的氣分實熱證,有瀉火除煩的作用,與石膏、竹葉配伍有協同之效。用於治療肺熱咳嗽或陰虛燥咳,有清泄肺火,滋陰潤肺之效。常與貝母同用以增強清肺潤燥之功,如《醫方集解》二母散。用於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者,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常與黃柏相須為用。既能清泄肺胃之火,又...
血分證,中醫病證名。指溫病邪熱深入陰血,導致動血、動風、耗陰所表現的一類證候。是溫熱病發展過程中最為深重的階段。病因病機 本證是由邪在營分不解,傳入血分而成;或氣分熱熾,劫營傷血,逕入血分而成;或素體陰虧,已有伏熱內蘊,溫熱病邪直入血分而成。根據病理改變及受損臟腑的不同,血分證可分為...
邪留氣分者,從梔豉湯加減,邪入營分或血分者,從黑膏方加減,三方都有豆豉,由於配伍的關係,蔥豉著重於發汗解表,猶葉氏“在衛汗之可也”的原則;梔豉著重於輕清泄熱,表里雙解,猶葉氏“到氣才可清氣”的原則;黑膏方著於育陰達邪,猶葉氏“乍入營分,猶可透熱仍轉氣分而解,入血猶恐耗血動血,直須...
病機分析:大熱渴飲,舌苔黃燥,甚則焦黑起芒刺等,為氣分邪熱熾盛之象。頭痛如劈,為熱邪內盛上擾巔頂之故。邪氣犯胃則乾嘔。熱邪入營則煩躁。熱陷心包則神昏譫語,狂亂無知。熱及血分,迫血妄行,則發斑吐衄。舌深絳,脈沉數或浮大洪數者,皆熱毒內盛之極所致。觀其全證,為熱毒之邪充斥於氣分、營分...
一、邪襲肺衛證治 二、熱入氣分證治 三、熱人心包證治 四、餘熱未淨,肺胃陰傷證治 第七章 春溫 一、氣分證治 二、營血分證治 三、熱人心包汪治 四、熱盛動風證治 五、熱灼真陰證治 六、邪留陰分證治 第八章 暑溫 一、暑熱病 二、暑濕病 三、其他暑病 第九章 濕溫 一、濕重於熱的證治 二...
五、辨溫病中幾個主要證狀 第五章 溫病的治法 一、幾種常用的治療方法 二、溫病兼夾證的治療 三、溫病瘥後調理和勞復、食復的治療 下篇 各論 第一章 風溫 概說 辨證施治 一、邪襲肺衛 二、熱入氣分 三、熱人營分 四、熱陷心包 五、熱盛動風 六、熱爍真陰 附一 風溫病案 附二 臨床參考 第二章 ...
如溫邪在表,宜辛涼透表,使邪與汗並而從外解,不可過用寒涼之品,以免涼遏,邪不外透,所謂“在衛汗之可也。”熱邪初入氣分者,宜清輕宣透,熱深者以白虎湯重用辛寒之石膏,達熱出表,引邪外出,所謂“到氣才可清氣”,“才可”二字提示清氣之品不可早用,以防寒涼早投遏邪不解;邪入血分,耗血...
(4)舌象及脈象變化顯著,常表示病情輕重。如正常淡紅舌轉為紅色,表示有熱,病邪由表入里,苦由紅色轉為紅絳舌,說明邪入營血,病情危重。脈象由浮數轉洪數,表示病邪由衛分入氣分。反之為病情好轉。(5)一般情況,特別是病人的精神狀態、食慾,常是病情變化的重要標誌。精神充沛,常是正氣未衰,有抗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