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兩燔證

氣血兩燔證,中醫病證名,本證見於溫熱性質的溫病,多為氣分邪熱未解而營分或血分熱毒又熾,以致成為氣、營、血錯綜複雜的證候。

基本介紹

  • 治法:解毒涼血
  • 方劑:清瘟敗毒飲
病因,臨床表現,辯證要點,治法,方劑,常用中藥,針灸療法,轉歸預後,

病因

本證是由溫熱邪氣侵入氣分而未解,並繼續深入發展,波及營(血)分,形成氣分熱邪未罷,營(血)熱毒又盛的氣營(血)兩燔之證。其多見於風溫、春溫、暑溫、伏暑、溫毒等外感疾病,以及濕溫病化火化操的發展過程中,證情複雜,病位波及多個臟腑組織。

臨床表現

高熱,口渴,頭痛,煩躁。肌膚發斑,吐血,衄血,便血。舌質絳、苔黃,脈數。

辯證要點

氣分與血分邪熱均盛、津液兩傷、臟腑功能嚴重失調為本證審證基礎。在臨床上見有主症或見氣分證而舌質深繹均可認為本證。

治法

解毒涼血。

方劑

清瘟敗毒飲。

常用中藥

生石膏、生地黃、犀角、川連、山梔子、桔梗、黃芩、知母、赤芍、玄參、連翹、甘草、丹皮、鮮竹葉。

針灸療法

取大椎、曲池、商陽、內庭、關沖、十宣,以清泄氣分之高熱;取曲澤、中沖、少沖、血海等穴可清泄營分之血熱。手法宜用瀉法,每日1、2次。神昏譫語者可加人中;動風抽搐者加委中、行間等穴。

轉歸預後

若氣熱全入血分則可成為血分證。若氣血兩清則可遺有一般陰虛證或肺胃津傷等證。本證也可深入下焦而成肝腎陰虛諸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