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意見

為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國發[2002]14號)精神,加快發展我省民族教育,現提出如下意見。

基本介紹

  • 發文單位:遼寧省人民政府
  • 文 號::遼政發[2005]9號
  • 發布日期::2005-3-22
  • 執行日期::2005-3-22
基本信息,內容,

基本信息

發文單位:遼寧省人民政府
文 號:遼政發[2005]9號
發布日期:2005-3-22
執行日期:2005-3-22

內容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
1.新時期我省民族教育工作要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現,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充分認識加快發展民族教育對於增進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優先或與當地教育同步發展民族教育,開創我省民族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為進入全國民族教育的先進行列而奮鬥。
2.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民族教育工作的領導,把民族教育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和地方黨政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要將民族教育改革、發展情況每年向同級黨委及人大、政協做出報告,接受監督。針對我省少數民族雜散居和民族教育多民族、多語種的特點,省教育廳要指定專門機構、配備專職少數民族幹部,具體負責全省民族教育工作。民族教育工作任務較重的地區要建立健全民族教育行政機構,加強對民族學校的管理。
3.啟動我省民族教育立法工作,把民族教育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依法保障民族教育的快速發展。
4.各級政府要及時表彰和大力宣傳在民族教育的改革發展、科學研究、教育對口支援、培養少數民族人才以及捐資助學等方面成績顯著、貢獻突出的機構、學校、社會團體和個人。
二、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各級各類民族教育的協調、健康發展
5.各級政府要嚴格遵循“當地政府有積極性,少數民族民眾願意,在少數民族內部調整”的原則,統籌規劃當地民族教育布局,保障少數民族學生逐步享受優質教育,建設符合我省實際,適應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滿足少數民族民眾需要的結構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優質高效的民族教育體系。撤併民族學校須經市級政府批准,並經省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對跨地區招生的民族學校要提高一級管理。
6.各級政府要把鞏固和提高“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作為民族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控制學生輟學。要按“兩類新三片”、“普九”計畫,“十五”期間,保證國小畢業生升入國中的入學率達到100%,國中生鞏固率達到97%以上,按照《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決定的實施意見》(遼政發[2004]7號)規定同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對各級政府“普及”工作的考核,採用民族學校不達標“一票否決”的辦法,以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大力提高民族教育質量。
7.使用少數民族語、漢語、外語(以下簡稱“三語”)3種語言文字授課的蒙古族、朝鮮族等民族國小實行7年制,把延長1年的學制納入義務教育計畫,第一學年主要學習本民族語言。凡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教學的班級,其人員編制按《遼寧省普通中國小機構編制管理實施意見》(遼政辦發[2002]98號)檔案的有關規定執行,並為其開闢專用教室,開足課時。
8.根據少數民族雜散居的特點,各地要有計畫地加快發展寄宿制民族中國小。省政府重點扶持寄宿制中國小的辦學和生活條件,儘可能使少數民族雜散居地區絕大多數學生能夠集中人學,接受優質教育。
9.民族普通高中的布局由省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規劃。在現有民族重點高中創造條件,擴大辦學規模,拓寬服務區域來解決學生入學問題。民族高中建設問題,各級政府要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扶持。沒有民族高中的縣(市、區)要在普通高中設立開設民族語文課的教學班,儘可能保證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入學。同時,採取實際措施建設民族示範高中。通過加強民族高中建設,確保高中階段少數民族在校生數量有顯著增長。
10.少數民族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政府要把學前教育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劃撥專項經費,保證人員編制。少數民族聚集的市、縣(市)要單設民族幼稚園,其他地區要在普通幼稚園中設立民族班:“十五”期間,普及學前兩年教育,學前3年受教育率達到70%,民族鄉(鎮)至少設有1所民族中心幼稚園;大面積提高幼稚園辦園水平和教育質量,使90%的零至6歲兒童家長及看護人員接受科學育兒的指導。
11.積極發展民族職業技術教育,創造條件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創辦綜合高中,探索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相溝通的多種辦學模式,做好國中後職業技術培訓工作。發展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鼓勵發展民辦教育。
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推進民族中國小“三語”教學,適應民族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12.少數民族學校要大力推進“三語”教學。使用“三語”授課的民族學校要加強民族語義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處理母語、漢語和外語的關係,在保證學好母語、漢語的同時,學好一門外語。積極創造條件,從國小3年級開設外語,與普通中國小同步實施信息技術教育,到2010年,爭取開課率達到100%。有條件的地區和國小可以提前開設外語和信息技術課程。為了鼓勵少數民族學生學用本民族語言,高等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招生時,對用民族語授課的少數民族考生提供與授課用語相一致的試卷,並在總分上加10分錄取,對自治縣的其他少數民族考生加5分錄取。
13.省及“三語”教學重點市、縣(市、區)教育學院或教師進修學校,應創造條件設立民族教育研究專門機構。加強民族教育的科學研究,設立各級民族教育學會並開展有效的科研活動,發揮民族教育科研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中的作用。
14.要把“三語”教學教材建設列入教育發展規劃,把民族文字教材建設所需經費列入教育經費預算,資助民族文字教材的編譯、審定和出版,民族文字教材逐步向民族中國小免費供應。省財政部門要逐年保證民族文字教材虧損補貼專項經費。
15.實施培養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畫,從2005年起,省內重點高校招生計畫中,增加少數民族考生名額;選擇省內外一些高校,採取定向招生、委託培養等特殊培養措施,培養少數民族博士、碩士生。
16.不斷擴大民族間和地區間的開放與交流,積極吸收和借鑑不同民族、地區、國家的優秀教育成果,鼓勵有條件的民族學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招收外國學生到校就讀,聘請外籍教師授課,使我省的民族教育既有鮮明的自身特色,又符合省內外及世界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
四、切實加大對民族教育的經費投入,確保民族教育優先或與當地教育同步發展
17.省政府設立民族教育專項經費,到2007年逐步增加到按全省少數民族人口人均1元的經費標準。民族教育專項經費主要用於資助貧困地區民族學校改善辦學條件,資助視窗學校建設;進行“三語”教學的教師培訓、教學研究,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研活動;補充由於民族教育發展而產生的特殊軟、硬體建設的不足等。凡是有少數民族教育任務的市、縣(市、區)也要設立民族教育專項經費,自治縣要相應提高專項經費的數額。省、市、縣(市)專項經費由各級民族教育行政部門商同級財政部門提出使用意見,配套使用,並對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評估。通過強化政府行為,加大投資力度,保證各級各類少數民族學校的辦學條件、教師待遇、設施設備等不低於當地同類學校水平。民族學校也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挖掘自身潛力,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18.“八五”期間,實行經費包乾體制前留給自治縣地方財政基數里的“民族教育補助金”要得到保證和適當增長,並向“三語”教學的地區傾斜。
19.國際組織教育貸款、海外和港澳台教育捐款的分配,重點向少數民族地區傾斜;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支持和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教育扶貧行動。新建、擴建的少數民族學校,包括民辦公益性學校,當地政府要以劃撥方式提供土地,並減免城鄉建設相關稅費,對勤工儉學、校辦產業以及為學校提供生活服務的相關產業,繼續實行稅收優惠政策。
20.瀋陽、大連、鞍山等城市應在資金設備、師資等方面對口支援少數民族聚集區的民族教育。省教育廳組織的各種“扶貧助學”活動重點向少數民族教育傾斜。省內各高校,在同等條件下,少數民族貧困生優先享受國家資助政策,確保每一個少數民族大學生不因經濟貧困而輟學。
21.在全省實施的“校校通”工程中,優先加快少數民族地區電化教育、遠程教育的發展,以此積極推進民族教育手段現代化進程,努力促進少數民族教育跨越式發展。省、市兩級政府投入專項經費,組織專門人員,開發適應民族特點的學校管理軟體、各科教學課件素材庫,要把優質教育資源通過光碟、錄像等手段運用於民族教育。扶持各級民族學校適當建設校園網或區域網路,並培養和培訓教師和管理人員。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民族中國小語音教室或計算機教室的建設。“十五”期間,農村中國小要逐步建成每生0.2台計算機的專用教室。
22.認真完成國家交給我省的對口支援西部的工作。教育對口支援要實行目標責任制,提高對口支援的效益,確保目標如期實現。要重點幫助西藏、新疆加強雙語師資特別是漢語教師的培養和支教工作。
五、大力加強民族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23.充分發揮省蒙師、朝師民族師範學校的資源優勢,進一步擴充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效益和水平。省政府在教學科研、師資隊伍建設和資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創造條件,逐步提高辦學層次,努力使民族師範學校成為我省少數民族中國小教師的培養培訓基地,民族教育的研究、信息中心,為我省少數民族經濟、文化及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24.在省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由民族院校定期舉辦民族教育行政、教研人員和民族中國小校校長培訓班、教師培訓班和省、市、縣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其經費在省教師、校長培訓專項經費中單列。進一步提高中國小教師的學歷層次,到“十一五”中期,使50%的國小、幼稚園教師達到大專學歷,60%的國中教師達到本科學歷,15%的高中教師達到研究生水平。
25.採取改善生活條件、不斷提高教師的待遇等措施解決民族學校師資流失問題,穩定教師隊伍,吸引優秀人才到民族學校任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人事部門評聘教師職務、評選特級教師、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時,要各民族學校傾斜;進行考核時,用民族語言授課的教師,可以用民族語言進行說課答辯。各地在核定民族學校教師編制時,要充分考慮民族學校課程門類多、學校規模小、住宿生多、跨科跨年級教學多的實際,保證民族學校按課程計畫開全開足課程,確保教師編制。
六、大力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和學校德育工作,促進我省各民族的團結進步
26.各級各類教育部門和學校,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高舉民族團結進步的旗幟,大力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在教育工作中,要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民族團結平等教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開設民族政策理論課。對廣大師生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加強我省各民族團結奮鬥光榮傳統以及優秀文化傳統的教育,使各民族廣大民眾進一步增強“三個離不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觀念,牢固樹立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識,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遼寧省人民政府
二00五年三月二十二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