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樂(茅山道教音樂)

道教音樂 擴展(茅山道教音樂),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教音樂(茅山道教音樂)
  • 類別:傳統音樂
歷史淵源,題材作品,文物保護,

歷史淵源

茅山道教音樂源於秦漢,成於齊梁,興於隋唐,盛於宋元,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它是茅山齋醮法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表達宗教信仰、頌揚道教上清派教理教義的重要手段。
東晉時,第一代宗師魏華曾於茅山親授道經《上清經》。第七代宗師陸修靜又撰寫了大量的茅山道教音樂曲牌;其弟子、上清派第九代宗師陶弘景潛心茅山40餘年,在繼承前人道法的基礎上總結髮展,奠定和確立了茅山派道教科儀及道教音樂。隋唐時,該音樂又得到了皇室所敬重的茅山道士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等宗師的竭力推崇而名聲大振,到宋元兩代又倍受宮廷寵愛。該音樂在道院為師徒傳承方式:一方面與醮儀結為一體,表現了濃郁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又集宮廷音樂、文人音樂與民間音樂之大成,顯示了強大的社會教義功能,起到了“濟世利民、修道積德、消災延壽、維護生態、淨化心靈”等教義目的。

題材作品

其代表性曲目有:《嘯詠朱陵府》《衛靈咒》《華夏頌》等。在調性上五調皆用,無偏愛羽、角調傾向;在行腔上高亢有力,曲調居“剛”,與蘇南其它地區有著明顯區別。它對於研究我國道教音樂的形成與發展、我國民眾的宗教信仰與風土禮儀等,都具有著重要價值。

文物保護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道教音樂(茅山道教音樂)項目保護單位句容市茅山道院評估合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