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樂(花張蒙道教音樂)

道教音樂(花張蒙道教音樂),河北省定州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2014年11月11日,道教音樂(花張蒙道教音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Ⅱ-139。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道教音樂(花張蒙道教音樂)”項目保護單位定州市文化館評估合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教音樂(花張蒙道教音樂)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非遺類別:傳統音樂
  • 非遺編號:Ⅱ-139
  • 申報地區:河北省定州市
  • 保護單位:定州市文化館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傳承保護,傳承人物,保護措施,

歷史淵源

花張蒙道教音樂因流傳於河北定州花張蒙村而得名。清代同治年間,道教音樂由一名道號為“教子”的道士傳入定州花張蒙村。道士“教子”,俗名郭甲明,原為花張蒙村人,後在定州城隍廟出家修行,是全真龍門派第十七代傳人。 他將全真派的道教音樂傳授給花張蒙村裡的道士,在花張蒙村組建了第一個道教音樂會。後道樂會又聘請定州東關天齊廟的高功田道長傳授唱念經文符咒技藝。
道樂會已傳承七代,有150餘年的歷史,鼎盛時期曾有100多人學習道教音樂和民間樂曲。
鼎盛時期的花張蒙道樂有一百多首曲目,至今只餘留了十六首曲目。非遺傳承人駱小衛道號承安道人,馮英占道號悟樂道人,王高雲道長道號雲仙道人,自幼學習,整理道樂組織學習班,希望能夠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花張蒙道教音樂、中國非遺文化、中國道教文化,繼承和發揚

文化特徵

道教音樂即“道場音樂”、“法事音樂”,是齋醮儀式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花張蒙道樂會所傳承並用於民間法事的科儀音樂,主要由經韻和吹奏樂兩部分構成。經韻前半句開始時常散起,由散板逐步轉入中速,變為板眼規整的演唱。同一曲調常常一腔多用,填加多段不同用途的詞,同念白、誦經腔、禹步等合用於法事中。常用的經韻體裁有“偈”和“贊”兩種。吹奏表演主要有“坐棚”和“行街”兩種演奏形式。
花張蒙道樂具有五聲音階之古韻,樂譜以傳統“工尺譜”記譜,基本譜字有“上一五六凡工車”七個。主奏管子為G調管,即主調G,可轉C、D兩個調。調式有正調、反調、上字調、尺字調、 乙字調等。

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馮英占,國家級非遺“花張蒙道教音樂”第二十二代傳人。
王高雲道長,道號雲仙道人,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張蒙道教音樂的新一代傳承人和團長。
道教音樂(花張蒙道教音樂)
王高雲

保護措施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道教音樂(花張蒙道教音樂)”項目保護單位定州市文化館評估合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