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音樂(全真道堂科儀音樂),中國香港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教音樂(全真道堂科儀音樂)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Ⅱ-139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道教音樂(全真道堂科儀音樂),中國香港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道教音樂(全真道堂科儀音樂),中國香港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全真道堂」是對現存香港全真道派道教團體的一個統稱,它們大多數是自1920年代起由來自廣東的道門弟子成立。香港全真道堂所使用的儀式音樂承續...
2014年11月,道教音樂“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蓬瀛仙館獲得“全真道堂科儀音樂”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澳門道教科儀音樂,流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澳門道教科儀音樂是兼融澳門正一派與廣東全真派道教音樂的宗教音樂。道曲合計達五百多首,在各地道教科儀音樂中,以其曲目數量名冠前列。澳門...
道教音樂又稱法事音樂、道場音樂,大約開始於南北朝時期(420—589年),是道教進行齋醮儀式時,為神仙祝誕,祈求上天賜福,降妖驅魔以及超度亡靈等諸法事活動中使用的音樂與太上老君有關。更早期道教的法事活動是古代巫覡祭神儀式的承襲與...
流傳於甘肅省清水縣的清水道教音樂也稱“齋醮音樂”或“道場音樂”,它源自12世紀創建的道教全真派,明神宗萬曆年間形成了“龍門”和“華山”兩個支派,屬於全真派的道教科儀音樂。文化特徵 清水道教音樂以全真正韻作為龍門與華山支派宮觀的...
“子孫韻”是東嶽觀道教音樂聲樂部分的第二個組成部分。20世紀五六十年代,東嶽觀出現全真道、正一道同壇合做道場的現象。東嶽觀為豐富原來的“十方韻”,吸收了正一道的科儀音樂,這部分科儀音樂便是道人所指的“子孫韻”。科儀儀式 東...
該音樂歷史悠久,其源頭可追溯至一千八百多年以前東漢時出現的五斗米道齋醮科儀音樂。經過歷代道教樂人的傳承,現已發展演變為融南北道教經韻之精華,匯名山道觀古雅與民間道壇通俗之風,具有濃郁川西地方風格的傳統道樂。道教音樂門派 四...
嶗山道教屬於北全真派,故其音樂主要採用全真正韻,同時又結合進山東一帶的地方語言和民間音樂,在演唱風格、旋法特徵及結構形式上顯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形成聞名道場的“嶗山韻”。 嶗山道教音樂分為經韻音樂和器樂音樂兩大類,其中經韻...
5、在道教科儀和民俗祭祀活動中演唱演奏,依賴道教活動和民俗活動生存、發展,具有頑強的依賴生存性特徵。6、樂器特別,曲牌古雅,音色清脆悅耳,令人心曠神怡,如入仙境,具有很高的聆賞性。相關器具及製品 (一)樂器:白雲山道教音樂的...
明末因四川戰亂頻繁,各地原有正一道走向衰落,道教音樂也處於絕唱的邊緣。清康熙初年,武當山全真道士來青城山和成都青羊宮等地主持廟務,至此,青城山各道觀通用全真道科儀音樂;光緒時,成都二仙庵將全真道十方叢林通用的《全真正韻》...
臘山道教音樂最初主要是在道觀傳道誦經時演奏,以烘托殿堂的肅穆氣氛,外出做道場時亦可使用。發展到後來,民間婚喪嫁娶也請道教樂隊演奏,臘山道教音樂逐漸融入民間生活,成為當地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文化特徵 臘山道教音樂以吹打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