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發展階段(stage of moral development)是2013年公布的教育學名詞,出自《教育學名詞》第一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德發展階段
- 外文名:stage of moral development
- 所屬學科:教育學
- 公布時間:2013年
道德發展階段(stage of moral development)是2013年公布的教育學名詞,出自《教育學名詞》第一版。
道德發展階段(stage of moral development)是2013年公布的教育學名詞,出自《教育學名詞》第一版。定義個體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以道德發展水平高低為依據劃分的前後相繼的區間段落。出處《教育學名...
道德發展階段論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提出。科爾伯格在皮亞傑的道德發展理論基礎上,提出了道德判斷能力的發展有三種水平六個階段的理論。三種水平,即: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後習俗水平。其中每種水平又有兩個階段,共六個階段,...
主要運用道德兩難法,這也是論證他的三個水平六個階段道德發展模式的主要依據。前習俗道德水平包括服從與懲罰定向和天真的利己主義階段。處在這級水平的兒童,往往根據行為的具體結果而非常規的道德準則或社會期望來判斷。習俗道德水平包括好...
道德發展四階段 皮亞傑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自我中心階段”或前道德階段(2-5歲),該階段兒童缺乏按規則來規範行為的自覺性,在親子關係、同伴關係、價值判斷等方面均表現出自我中心傾向;第二階段為“權威階段...
道德發展層次是美國心理學家科爾伯格提出的關於個人學會思考或發展倫理方面的進化層次。包括三個層次,每一個層次包括兩個階段。術語介紹 第一層次(前慣例期):人在嬰兒期和孩童期行事重點通常是放在自我上。當嬰兒開始成長時,其主要...
道德發展三水平六階段 柯爾伯格用故事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兒童道德判斷可分為三種水平,每種水平又有兩個階段,總共分做六個階段。前習俗水平 前習俗水平(preconventional level)的特點是:以自我為中心,注重個人利益。處於這一道德水平的...
埃利科寧將兒童道德發展過程分為以下六個階段:①直接—情緒交往性交往階段(0~1歲)。兒童產生與周圍人交往的需要,富有情緒地對待成人;②對象——操作活動階段(1~3歲)。兒童模仿成人使用物品的方式,在與成人合作中學習語言和直觀——...
階段論者(如,格塞爾、弗洛伊德、皮亞傑和科爾伯格)則認為,兒童或個體的道德發展與其心理發展的其他方面一樣存在一定的發展階段。格塞爾提出,兒童的道德發展是一個每五年循環一次的發展過程。在第一階段(0歲~5歲)中,兒童初步形成...
成人道德發展理論(theory of adult’s moral de-velopment)是道德發展理論的一種。美國心理學家埃爾蒙1984年在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的基礎上提出。該理論認為,成人道德發展按三種水平七個階段進行。具體為:(1)前習俗水平。階段1激進...
根據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把兒童道德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即無律階段(0-4歲)、他律階段(4-8歲)、自律階段(8-10歲)、公正階段(10-12歲)。基本概念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年)早在20世紀30年代,依據...
階段6的特點是普遍的人權。人們的道德推理的基礎是,尊重人的價值的神聖性。這是任何情況下任何個人都適用的普遍原則。他們堅信個人為這一崇高原則而獻身是值得的。科爾伯格的研究繼承並擴展了皮亞傑的兒童道德發展階段理論,使其更為精細...
前道德階段(premoral stage)是皮亞傑道德發展的一個階段。通常,四五歲之前的兒童處於前道德階段,他們不能對行為的道德價值做出判斷。如兒童在玩彈子遊戲時,總是自己按照自己想像的規則活動,而不能理解別人的或一般的規則,因為這時...
道德判斷是運用個體已有的道德概念及道德認識對自己或別人的行為進行判斷和推論的過程,其水平是不斷發展的。定義 對兒童道德判斷發展的階段,心理學界劃分各異,其中以皮亞傑和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最為有名。皮亞傑把它劃分為四個...
道德概念發展,是道德發展的一個方面。個體道德概念隨年齡增長而發展變化的過程。受個體思維發展和教育的影響。大約從1.5歲開始,兒童獲得在特定情境裡有關對和錯的行為標準。這些標準常涉及到清潔、控制侵犯性和服從父母等問題。若事情與...
他認為兒童的年齡與其道德發展階段有很大關係。一般0至9歲處於第一水平,9至15歲處於第二水平,16歲後向第三水平發展。但年齡並非是決定因素。儘管發展階段不可跳躍、發展方向不可逆轉,而在發展速度上則存在個體差異,有的發展快,有...
內容即故事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念,該量表把道德內容分為是非概念.權利義務觀念、責任觀念、賞罰觀念等30個維度.每一個維度設定一個含有道德衝突情境的故事,即兩難故事。形式即在道德發展階段論中提出的道德發展的六個階段,依次為服從與...
把道德判斷的形式與道德判斷內容完全區分開來只是一種理論構想,能否在具體研究中完全做到這一點值得進一步探討。艾森伯格對兒童親社會道德判斷的研究表明,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並沒有完全概括出兒童整個道德判斷的全貌,也可以說他的理論...
吉利根對於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及以正義(Justice)和權利(Rights)為道德發展最高階段考慮的理論既做出了繼承又做出了批判。吉利根留意到柯爾伯格研究的對象均為白人男性及男孩,她認為柯爾伯格對道德發展的...
有些犯罪學家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進而認為某種類型的青少年犯罪產生於道德發展的某一特殊階段,處於第一和第二水平時,易產生人格偏頗與犯罪心理,尤其在道德發展第二水平時,更易發生。這一見解為多數犯罪心理學家所贊同,...
兒童道德判斷發展學說( developmental theory of children’s moral judgement),瑞士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關於兒童道德發展的學說。認為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是一個有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同他的認知發展的四個階段有著內在的聯繫,...
自律期,亦稱“自律道德階段”。是指兒童道德判斷發展階段。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約自10歲~12歲始。主要特點:道德判斷受主觀價值標準支配,具有主體性。已認識到規則是共同約定且可以改變的。在行為責任的判斷上,傾向於主觀責任...
勞倫斯·科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 ,October 25, 1927 – January 19, 1987)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他繼承並發展了皮亞傑的道德發展理論,著重研究兒童道德認知的發展,提出了“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在國際心理學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
以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為例,皮亞傑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自我中心階段”或前道德階段(2-5歲),該階段兒童缺乏按規則、規範行為的自覺性,在親子關係、同伴關係、價值判斷等方面均表現出自我中心傾向;...
蘇聯心理學家也對思想品德形成的心理基礎進行一系列研究,其中如丘德諾夫斯基根據艾利康寧提出的各年齡階段主導活動和兒童心理發展六個階段,研究了道德發展的年齡特點,提出品德發展主線是行為從情境性、依賴性向自我調節能力發展。中國自 70...
其中有影響的如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 J.杜威首先提出,後來由瑞士心理學家 J.皮亞傑、美國心理學家L.科爾伯格進行實驗研究的認知派的道德發展階段論,和以社會心理學家A.班杜拉為代表的新行為主義的社會學習論等學說。杜威在《道德教育...
”人的道德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制度保障是最終能否發揮人的正義感,實現正義社會的關鍵。在道德發展階段,外在道德規範和制度倫理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制度、規範、榜樣等對人的道德行為選擇和道德品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