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據《連江縣誌》載,宋時
林默娘殉身投海尋父,漂到南竿。島民感其孝行,為她厚葬立廟。清康熙時冊封為天后,世人尊稱為“媽祖”,島因此諧稱為“馬祖”。
2012年在馬祖列島的
亮島發現了台灣史上最早的人類骨骸,已有七八千年,這也是整個
閩江流域最早發現的
新石器時期人骨。
據考古發現,馬祖最早的人類活動與來自大陸的古
閩越人有關。馬祖的開發最早始於元朝,因距離大陸不遠為大陸漁民出海捕魚時休憩避風之所。直到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5年至1422年),跟隨
鄭和下西洋的部分船員於回程後在此定居生活。自此與大陸福建沿海來往頻繁。明末清初期間當地為
倭寇所盤踞。到了清朝初期才又有
福州沿海漁民移居此地,並逐漸形成具血緣關係的村落。
據《
福建通志》載,南竿島古代屬
閩縣,北竿島屬連江縣。唐宋歸永福鄉崇德里,元至清屬二十六都。當時島上居民不多,且因交通等條件限制,官府未設行政機構,只有軍事設防。島上常有匪盜嘯聚,島民受害不淺。明代後遷島居民漸多,自成村落。明嘉靖間,倭寇橫行,官府在島上設哨防患,建煙墩報警。清初
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常以馬祖列島為
反清復明活動基地,清廷因此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厲行海禁和遷界,島民被迫遷徙連江縣城近郊,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才復界回遷。
民國時期南北竿和西洋均屬連江縣管轄,初屬第八區,設南竿、北竿、西洋3鄉。民國24年(1935年)編查保甲,連江縣政府派員赴島編查,初設竿(塘)西(洋)聯保,不久分設竿塘、西洋2個聯保,屬第三區署。民國25年(1936年)12月12日,東涌島劃歸連江,編入西洋聯保。民國26年(1937年)7月7日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軍於同年9月10日侵占南北竿塘等島。民國28年(1939年)秋,林義和搶走竿塘警備隊槍枝10多枝為匪,並與日軍廈門“
興亞院”掛鈎,任偽“和平救國軍”第二集團軍第一路司令,長期占據馬祖列島。抗戰勝利後,重新編設竿塘鄉和西洋鄉。竿塘鄉轄7保74甲:馬祖保12甲、牛角保10甲、橋仔保10甲、津鐵保11甲、山壠保10甲、白鏡保11甲、塘岐保10甲。西洋鄉轄6保67甲,其中東涌保7甲。
民國38年(1949年)8月16日連江解放後,
馬祖列島和西洋、
東涌等島被台灣當局所控制。1953年
西洋島解放後劃屬
霞浦縣轄。
1949年
國民黨退守
台灣。當時不僅在
馬祖列島有“連江縣政府”,其管轄範圍包括現今的南竿鄉及北竿鄉,甚至還有“長樂縣政府”及“羅源縣政府”,其管轄範圍分別為現今的
莒光鄉及
東引鄉,而在大陸這些縣也都繼續存在。
1956年馬祖實施戰地政務後,台當局“
長樂縣政府”及“
羅源縣政府”始併入“連江縣政府”。馬祖這個原本只有“地名”的列島,正式成為台灣地區“法定”的“地方行政區”,並成為台當局所轄福建省區域的
金門縣以外的另一個“縣”。
行政區劃
沿革
連江解放前設竿塘鄉,1949年後為台灣當局控制,分馬祖、北竿、東引3鄉、19村,另白犬列島設1鄉5村。民國時期隸連江西洋鄉,編2保8甲。1949年後為台灣當局所控制。1990年,設1個鄉、2個村,人口713人。
政區劃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劃
根據中國行政區劃,台灣連江縣所轄區域行政區劃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馬祖鄉,行政區劃代碼為350122206000,其下級行政區劃為馬祖鄉虛擬社區,行政區劃代碼為350122400498123。
台灣當局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台灣當局連江縣(馬祖鄉)位於
台灣海峽西北方的馬祖列島,包含南竿、北竿、高登、亮島、大丘、小丘、東莒、西莒、東引、西引等十個島嶼,群島羅列,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及羅源灣,與大陸只有一水之隔,為海運要衝。馬祖列島北起東引鄉北岸(26度23分);南到莒光鄉林拗嶼南岸(北緯25度56分);極東東引鄉世尾山東岸(東經120度30分);極西為南竿鄉津沙村西岸(東經119度51分)。距離台灣本島114海浬,離金門152海浬,澎湖180海浬與閩江口相距約54海浬,離福建沿海約10多海浬。列島的陸域面積為29.52平方公里,全縣各島海岸線總長為133公里。
地質地貌
馬祖列島地質條件上為花崗岩錐狀島嶼,地勢起伏大且陡峭。北竿島的壁山標高294公尺,為馬祖列島第一高峰。南竿第一高峰是雲台山,標是248公尺,己列為台灣地區小百岳之一。
地形多谷地、灣澳,海岸地區花崗質岩石,受風化及波浪侵蝕作用,多崩崖、險礁、海蝕洞、海蝕門等地形,部分灣澳地區經過沖積與堆積作用形成沙灘、礫石灘、卵石灘。全縣4鄉只有東引沒有沙灘。
氣候
馬祖地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有分明的四季天氣,冬冷潮濕,春夏交際多霧,秋天一般天候穩定。馬祖的緯度略高於台灣北部(約一度),惟因靠近中國大陸的大陸型氣候,氣溫比台北低,年平均溫度為攝氏18.6度,早晚溫差亦大,每年氣溫12月至2月間最低,3月份以後慢慢上升;7、8月氣溫最高,月平均溫度在29度左右,此後逐漸下降,2月份月均溫最低,僅10度左右。
風速在10月至翌年3月間,大陸冷氣團南下,有犟烈東北季風吹襲,故風速最大;尤其是3至5月間,開始吹南風形成多雲霧的天氣,這是有名的平流霧。每年春天,南風從台灣海峽帶來暖濕空氣,和氣溫較低的馬祖地面、水域接觸,便形成濃霧。平流霧的厚度可達七、八百公尺以上,天氣好時的日間太陽輻射最多只能消除雲層頂部一部分,因此;如果平流霧歷久不散,能見度驟降,這就是為何馬祖地區的航班常常於此季節飛飛停停的原因。
人口
語言
人口情況
連江縣(
馬祖列島)居民1949年為1344戶,共5062人。1971年最高為17088人,後陸續外遷。1990年為5679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236人。東引島1990年人口為713人。
馬祖列島1949年至1990年人口情況
年份 | 戶數
| 人口
|
1949
| 1344
| 5062
|
1950
| | |
1951
| | |
1952
| | 10158
|
1953
| | |
1954
| | |
1955
| | |
1956
| 2421
| 10984
|
1957
| | 11411
|
1958
| | 11883
|
1959
| | 12370
|
1960
| | 12973
|
1961
| 2638
| 13417
|
1962
| | 13625
|
1963
| | 14400
|
1964
| | 14886
|
1965
| | 15374
|
1966
| | 15868
|
1967
| | 16208
|
1968
| | 16481
|
1969
| | 16755
|
1970
| | 16939
|
1971
| | 17088
|
1972
| | 16750
|
1973
| | 16215
|
1974
| | 14844
|
1975
| | 13719
|
1976
| 2332
| 12804
|
1977
| | 11422
|
1978
| | 10678
|
1979
| 1858
| 10560
|
1980
| | 9652
|
1981
| | 8760
|
1982
| | 7758
|
1983
| | 7410
|
1984
| | 7238
|
1985
| 1473
| 6986
|
1986
| | 6849
|
1987
| | 6566
|
1988
| | 6292
|
1989
| | 6028
|
1990
| 1370
| 5679
|
(表格數據參考來自:)
社會
教育
大專院校
高中
馬祖高級中學
中國小
連江縣立介壽中國小
連江縣立中正中國小
連江縣立東引中國小
連江縣立敬恆中國小
初學
連江縣立中山中學
國小
連江縣南竿鄉仁愛國小
連江縣北竿鄉塘岐國小
連江縣北竿鄉坂里國小
連江縣莒光鄉東莒國小
醫療衛生
連江縣立醫院
交通
馬祖地區對外交通主要依靠南竿、北竿兩島的機場及客輪。由台北松山機場搭乘飛機需40至50分鐘,南竿福澳港到福州馬尾港船程約90分鐘。受限於天候,馬祖的海陸交通經常停擺,相較其他離島發展較緩。
航空
南竿機場(北緯26°09'02" 東經119°57'13")位於南竿島東側,機場設施包括航站大樓、塔台、長1580米寬30米的主跑道及一座直升機坪,於2003年1月23日啟用。機場可供Dash 8-300、200及
福克F50等型客機起降,起降受限能見度5000米、雲高1500呎,致使無法夜航。
北竿機場(北緯26°13'32" 東經120°00'00")位於北竿島東側,於1994年1月17日啟用,跑道長1120米。機場可飛航Dash 8-300型50多人座客機,起降受限能見度2400米、雲高780呎。
只有
立榮航空在經營馬祖至台灣航線,現有南竿-台北、南竿-台中、北竿-台北航線。
海運
有台馬輪(計有500席位)或合富輪(軍方租用,保留連江縣民往返各25席位)從南竿的福澳港以及東引的中柱港通往台灣
基隆港,由基隆開往馬祖方向時,原則上當月份單號先開往南竿(約次日早上七時到達)再轉往東引,雙號先開往東引(約次日早上六時到達)再轉往南竿。部份期間(多在旅遊旺季時)雙號航班為先開往東引、南竿,再開往東引後返回基隆。每周二為台馬輪公休日不開航,由合富輪開航,如遇風浪太大有可能停航。此外還有金龍輪與閩珠貳號通過
小三通每日在南竿的福澳港與福州的
馬尾港之間通行。
馬祖列島各島間以交通船(當地俗稱“小白船”)聯繫,其中重要的港口有南竿的福澳港。
地方特產
馬祖的美酒和美食,除了各種海鮮,還有魚面、繼光餅、馬祖酥、芙蓉酥,這些都有福州小吃的味道。馬祖的蝦皮聞名遐邇,產量占全台灣的1/3。陳年高粱酒和老酒也十分香醇甘洌,馬祖人自認比金門高粱還好。
馬祖老酒,循古法釀製,使用糯米與天然的山泉為原料,全年均適宜品嘗。東引陳高,使用高粱與天然山泉為原料,為高粱酒中精品。
東引陳高,被稱為台灣白酒之王,是馬祖列島最暢銷的白酒。
黃魚是馬祖地區的特產,黃魚淋上老酒清蒸有絕佳的風味。
馬祖魚產加工品最常見的是魚面與魚丸,使用新先鮮去皮魚肉及太白粉等原料製成。
馬祖酥、芙蓉酥、迷你糕等,系以糯米或地瓜粉製成的糕點。
馬祖酥類似沙琪瑪,唯有不同原料口味。
芙蓉酥上裹有花生粉美味香脆。
馬祖酥、芙蓉酥、迷你糕等,系以糯米或地瓜粉製成的糕點。馬祖酥類似沙琪瑪,唯有不同原料口味。芙蓉酥上裹有花生粉美味香脆。迷你糕福州話“荸齊”又稱“梅梨糕”等,過去是馬祖民間的小點心。
黃魚是馬祖地區的特產,黃魚淋上老酒清蒸有絕佳的風味。
風景名勝
名勝古蹟
八八坑道:
八八坑道位於馬祖南竿,為紀念蔣介石88歲壽辰而建造,全長200米,原為戰車坑道。坑道內冬暖夏涼,維持常溫18攝氏度左右。1992年後,因“戰地政務”解除,坑道不再被賦予軍事功能。被
馬祖酒廠接收後,被改作儲酒庫。
著名景點
建築風格
馬祖地區著名的芹壁聚落,是典型的閩東民居,它依山面海,利用花崗岩塊,沿著山坡地興建俗稱“一顆印式”的房舍。其結構多為方正雙層獨棟建築,窗戶小而開於高處,窗欞以石條為骨架,屋脊為曲線造型如火焰燃燒般的“封火山牆”,屋頂以紅或黑瓦覆蓋並於接縫處壓上石頭,以防強烈海風吹刮侵襲。馬祖因四周環海又多風,當地居民多利用花崗岩塊,沿著山坡地興建,其結構多為方正雙層獨棟建築,窗戶小開於高處,窗欞以石條為骨架,屋脊為曲線造型如火焰燃燒般的“封火山牆”,屋頂以紅或灰瓦覆蓋並於接縫處壓上石頭,以防犟烈海風吹刮侵襲。部分房屋受到南洋的歐式建築影響,俗稱“洋樓”或“蕃囝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