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竿塘鄉
- 地理位置:福建省連江縣境東南和東部海疆
歷史沿革,1949年以前,1949年以後,行政區劃,
歷史沿革
1949年以前
據《福建通志》載,南竿島古代屬閩縣,北竿島屬連江縣,唐宋歸永福鄉崇德里,元至清屬二十六都。時島上居民不多,且因交通等條件限制,官府未設行政機構,只有軍事設防。島上常有匪盜嘯聚,島民受害不淺。明代後遷島居民漸多,自成村落。明朝嘉靖間,倭寇橫行,官府在島上設哨防患,建煙墩報警。清初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常以馬祖列島為反清復明活動基地,清廷因此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厲行海禁和遷界,島民被迫遷徙連江縣城近郊,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才復界回遷。
竿塘鄉(馬祖鄉)位置圖
民國時期南竿、北竿和西洋均屬連江縣管轄,初屬第八區,設南竿、北竿、西洋3鄉。民國24年編查保甲,連江縣政府派員赴島編查,初設竿(塘)西(洋)聯保,不久分設竿塘、西洋2個聯保,屬第三區署。民國25年12月12日,東涌島劃歸連江,編入西洋聯保。民國26年7月7日抗戰爆發後,日本侵略軍於同年9月10日侵占南竿塘、北竿塘等島。民國28年秋,林義和搶走竿塘警備隊槍枝10多枝為匪,並與日軍廈門“興亞院”掛鈎,任偽“和平救國軍”第二集團軍第一路司令,長期占據馬祖列島。抗戰勝利後,重新編設竿塘鄉和西洋鄉。竿塘鄉轄7保74甲:馬祖保12甲、牛角保10甲、橋仔保10甲、津鐵保11甲、山壠保10甲、白鏡保11甲、塘岐保10甲。西洋鄉轄6保67甲,其中東涌保7甲。
1949年以後
民國38年8月16日,連江縣陸地縣域解放。馬祖列島、東涌島以及白犬列島(原隸屬長樂縣,今長樂市,實際由台灣當局控制,劃屬連江縣,設“莒光鄉”)等繼續被台灣當局盤踞。1950年3月,連江縣開始分批建立基層鄉鎮政權,將竿塘鄉行政區劃調整為南竿鄉、北竿鄉2鄉,將西洋鄉行政區劃調整為西洋鄉、東涌鄉2鄉,屬第八區,尚未統一待建。1952年4月第八區改為第九區(駐黃岐)。
1953年西洋島解放。1954年8月30日,西洋島劃屬霞浦縣管轄。同年9月29日,增建3個鄉:南竿鄉(歸八區,鄉址暫設筱埕),北竿鄉(歸九區,鄉址暫設黃岐),東涌鄉(歸九區,鄉址暫設黃岐)。1958年全縣開始建立人民公社,並撤銷區建制,南竿(暫寄筱埕)、北竿和東涌(暫寄黃岐)3鄉待統一,未建立人民公社。1984年6月16日,全縣依法建立鄉鎮人民政府,將預留南竿鄉、北竿鄉和東涌鄉等3鄉行政區劃調整合併為竿塘鄉,預留竿塘鄉待建(包括馬祖列島和東涌島)。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逐漸改稱為“馬祖鄉”。
行政區劃
台灣當局將馬祖列島中連江縣轄的島嶼分成3個鄉18個村,即:南竿鄉轄9個村、北竿鄉轄7個村,東引(涌)鄉轄2個村;另將原長樂縣轄的白犬列島設1個鄉(稱莒光鄉),轄5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