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早在
北宋中期,福建
長樂、
連江等縣沿海居民,已涉海徙居南、北竿塘,以農、漁為業。
元朝末年時,已經形成聚落,頗為繁盛。
明朝初年實行
海禁及“遷民墟地”政策,南、北竿塘居民盡徙內地,當地成為荒島,
倭寇、海盜因而經常出沒。明朝中葉開放海禁,福建沿海貧民又陸續遷來,極力開拓,至明末時,人煙已經稠密如昔。清初實行更為嚴厲的
海禁和“遷界移民”政策,迫遷海島居民,並將房舍焚毀,再度使竿塘成為禁地。
康熙後期開始,陸續有人遷入。
嘉慶16年,肅清
蔡牽等海盜之後,長樂、連江等縣沿海貧民更大舉遷居島上謀生。
1919年(民國8年)夏季,颱風及
海水倒灌重創
長樂縣沿海地區,災民多達5、6萬人。其後數年因土地過鹹無法種植稻穀,加上災後瘟疫橫行,難民紛紛出走,其中移入竿塘地區者頗多。
1935年(民國24年)
馬祖列島始設
保甲制度,設竿西聯保辦公處於北竿塘岐鹽倉(今塘岐國小)。其後因轄區過廣,再劃分成竿塘、西洋兩保。
民國38年國軍進駐,於南竿成立“
馬祖守備區指揮部”,接著實施戰地政務,將
連江縣政府設於南竿,從此南竿成為馬祖地區政經中心。
2000年“
小三通”啟動以後,福澳港成為馬祖地區與福州
馬尾往來的港口。2003年1月
南竿機場的啟用,使得南竿成為馬祖地區的交通樞紐。
行政區劃
基本概況
南竿鄉,別稱南竿塘、
南竿島、
南竿塘島,台灣馬祖地區“
連江縣”轄鄉,大陸行政區劃為福州市連江縣
馬祖鄉南竿村。位於
閩江口外
東海中,為台灣連江縣所屬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也是台灣當局“
連江縣政府”所在地,馬祖地區的行政、經濟、交通、文化中心。轄9村76鄰,總面積10.64平方公里,總1196戶,人口5893人(2010年7月),鄉公所駐介壽村。南竿鄉轄區包括人口聚居的主要島嶼南竿島,及黃官嶼、鞋礁、北泉礁、劉泉礁等無人島礁,均屬於
馬祖列島的一部分。自從
南竿機場興建完成後,南竿已成為馬祖地區交通、
政治、經濟、教育及文化中心,因此當地人皆稱南竿為“本島”。
地理
南竿鄉全鄉總面積10.64平方公里,其中
南竿島獨占10.43平方公里,其他無人島礁除黃官嶼稍大外,其餘皆甚小。
南竿島不僅為南竿鄉最大島,也是
馬祖列島的第一大島,舊稱“南竿塘”、“
馬祖島”,實際居住島上的居民約四千人。南竿島地形狀似一頭犀牛,頭部在東邊,當地稱為
牛角村(今
復興村);尾部在西邊,稱為西尾村(今
四維村)。地形多山,
雲台山為主脈,牛角嶺、牛背嶺等群嶺呈輻射狀分布,區隔出無數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澳口聚落。其中以介壽村人口最多,也是縣治所在地。福沃村的福澳港是台馬輪和離島快輪的靠泊碼頭,是
馬祖的海運中心。
南竿鄉最高峰的雲台山,海拔248米,為
馬祖列島第二高峰(最高為
北竿鄉壁山)。黃官嶼別名“外官嶼”,位於
南竿島東北端
南竿機場外海約300米處,行政區屬於
復興村。鞋礁位於南竿島東南東方約1200米處。北泉礁位於南竿島東南方約4.5公里處。劉泉礁又名瀏泉礁,位於南竿島南南東方約6.6公里處,行政區屬於仁愛村。
南竿鄉四面環海,屬於
亞熱帶海洋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約攝氏19度。全年以7、8月最熱,絕對最高溫曾達攝氏35度;最冷的月份為1、2月,曾出現出現1.5度之低溫。春季多雨潮濕,3至5月多霧。雨量稀少且季節分布不均,秋冬多乾旱,枯水期長達半年,嚴重時需由台灣本島運水應急。4至6月
梅雨季節及7至9月常有
颱風挾帶
豪雨,年雨量約在1千公厘左右。
由於
季風影響,風向隨季節變化頗為規律。夏季常吹南南西風及西南風,秋冬後幾全為北北東風或東北風。入冬後季風常伴隨
冷氣團南下,風勢強勁而寒冷。
歷屆鄉長
李春華:(不詳)至1959年11月2日
聶國棟:1959年11月2日至1960年11月15日
潘 輔:1960年11月15日至1962年2月10日
尤德渠:1962年2月10日至1962年4月1日
薛繼廉:1962年4月1日至1965年2月25日
潘 輔:1965年2月25日至1973年12月7日
陳一鵬:1973年12月7日至1978年1月1日
葉金福:1978年1月1日至1982年3月1日
張祥壽:1982年3月1日至1986年3月1日
邱英鑣:1986年3月1日至1990年3月1日
陳書禮:1990年3月1日至1998年3月1日
林樹清:2002年3月1日至2006年3月1日
朱秀平:2006年3月1日—2014年12月25日
陳振國:2014年12月25日—
經濟
南竿鄉地形多花崗岩丘陵,可供墾植的農田極為有限,因此漁業為最重要的經濟命脈。1949年兩岸分治以後,馬祖地區因位居重要戰略位置,被軍方列管,並派駐大量軍人。南竿鄉與縣內其他行政區一樣,提供駐軍消費的商業、服務業變成當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後,昔日“兵多於民”的景象不再,
馬祖的經濟曾經一度衰退。1999年底,
馬祖國家風景區成立,南竿鄉及縣內各地以其具有傳統特色的聚落建築,以及珍貴的戰地政務歷史資源,成功轉型成為觀光島嶼。
文化教育
高級中學
連江縣立中正國民中國小(位於馬祖村)
連江縣立介壽國民中國小(位於介壽村山隴聚落)
國民國小
連江縣南竿鄉仁愛國民國小(位於仁愛村鐵板聚落)
交通
在空中交通方面,
立榮航空每日從
台北松山機場往返
南竿機場八個班次,多於往返北竿機場的三個班次,航行時間均約50分鐘。另外,立榮班機每天往返
台中機場與南竿機場一個班次,航行時間約70分鐘。如果因為天候不佳,則實施“南機北降”,旅客由北竿機場下機後搭車前往白沙碼頭,轉乘每小時一班的南、北竿交通船前往南竿福澳碼頭,航程約12分鐘。
除了空運以外,從
基隆港搭乘每星期六個
航次的台馬輪往返南竿也是另一種選擇,航程約114海哩。由於台馬輪需靠泊東引與南竿,因此航班的安排為單日先開往南竿,再到東引;雙日則先開往東引,再到南竿。
南竿鄉與縣內其他行政區的交通往來亦以海運為主,南、北竿兩島之間交通船每天開航十一班次,從福澳碼頭白沙碼頭,航程約12分鐘。南竿每天往返
莒光鄉東、西莒每天三班交通船,單月先開往西莒,再到東莒;雙月則是先開往東莒,再到西莒,航程約50分鐘。
南竿島內公路密布,陸上交通工具除
公共汽車、計程車外,尚有巴士、九人座廂型車、機車、腳踏車等多種計程車輛以供選擇。
旅遊
馬祖酒廠
馬祖酒廠的前身是中興酒廠,成立於1954年,隸屬
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廠址設於
復興村,利用民舍制酒,設備簡陋,僅循土法
釀酒,故產量供不應求,嗣經積極經營,不斷研究發展創新,於1970年擴建廠房於現址,更名為馬祖酒廠為地區主要公營事業機構,肩負地區主要財源之重任,歷年來不斷更新設備,始粗具規模產量。馬祖酒廠以大曲、
高梁和陳年
老酒最受歡迎,如今由世華公司代理的“
八八坑道”系列高梁,更是聲名遠播。
馬祖酒廠設有販售部與展示部,門口掛著“開罈香百里,洗瓮醉千家”對聯,熱情迎接訪客。展示部陳列各式造型特殊、值得收藏的酒瓶,有些造型十分特別,如
媽祖娘娘紀念酒就是以
媽祖為造型,而
馬祖老酒的傳統造型也深受喜愛。展示館中並以實物介紹傳統的制酒過程,經過浸泡、蒸煮、灘飯、落罈、澄清、
煎酒、裝潭等步驟,釀造好酒。簡報室播放影片,介紹
馬祖風景與
馬祖酒廠制酒過程,不論團體或個人,都可以入內觀賞。
北海坑道
南竿
北海坑道是
馬祖最被推崇的戰地景觀,位於仁愛村附近一處澳口,外觀平凡,但進入坑道內才發現,整個坑道充滿詭異而神秘的氣氛,工程之雄偉,真是別有洞天。這座“井”字造型的坑道,高度圍18公尺、寬度10公尺、步道全長700公尺、水道640公尺、漲潮時水位為8公尺、
退潮時為4公尺,坑道內部可以停泊120艘小艇又被譽為“地下碼頭”。沿著步道繞行一周,全程約為30分鐘。
注意事項:坑道在
大潮的
漲潮期間,由於
海水淹沒步道,無法進入,因此參訪
北海坑道須避過大潮的漲潮期間。如果暫時無法入內,可先前往附近的鐵堡或
官帽山一游,等退潮後再進入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