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反射療法

足反射療法

反射療法,是一種通過對全身各個反射點、反射區施以按摩手法,刺激反射區,從而調整臟腑虛實,疏通經絡氣血,以預防或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足反射療法
  • 功效:調整臟腑虛實,疏通經絡氣血
  • 原理:全息胚
  • 部位:耳,手,足部
概述,基本內容,足反射區位置,選取反射區的原則,操作方法,按摩的順序,按摩的力度,機理,治療時間,按摩手法,握拳食指法,拇指點按法,拇指推壓法,拇指掐法,食指刮壓法,適應症,禁忌症,注意事項,按語,

概述

根據全息胚原理,人身體三大反射區 耳,手,足部,其中足部反射療法套用廣泛。
足療中的足部按摩和針灸術是祖國傳統醫學中起源較早的醫療技術,在古代醫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是寶貴的醫學遺產。
在《史記》中,司馬遷就記敘了上古時代,有位摸腳治病的民間醫生,名叫俞跗,他治病不用湯液醴酒,僅用“針石撟引、案杌毒熨”雙腳的方法,就能治癒疾病。一直到戰國名醫扁鵲,在治療虢太子屍厥症時,還盛讚俞跗的高超醫技為“一撥見病之應”。
但是,由於受到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封建意識和風俗習慣的影響,赤裸雙足被認為粗魯不雅,因而這種極有醫療價值的足部按摩療法,逐漸被排斥在正統醫學之外,嚴重地阻礙了其發展。
然而在國外,中國的足療法卻被廣泛運用和流傳,日本稱之為“足心道”療法;歐美國家稱之為“反射療法”或“區域療法”,真是牆內開花牆外香。直到1978年後,足部反射區療法才通過各種渠道傳回“娘家”。
足反射療法足反射療法
1990年4月,在北京首次舉行了全國足部反射區健康法研討會,衛生部正式同意成立了“中國足部反射區健康法研究會”,杭雄文先生任理事長。並在1991年7月,成為由衛生部歸口管理的全國學術性團體。
從此,足部反射區健康法這一簡便易行、效果顯著的自我保健方法在我國各地得到了迅速的推廣及運用。

基本內容

足反射區位置

足部反射區分為足底、足內側、足外側、足背部四大部分,其順序大致如下:
足底: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額竇、腦垂體垂體)、小腦及腦幹、三叉神經、鼻、頭部(大腦)、頸椎甲狀旁腺甲狀腺、眼、耳、斜方肌、肺及支氣管、心(左)、脾(左)、胃、胰腺十二指腸小腸橫結腸降結腸(左)、乙狀結腸及直腸(左)、肛門(左)、肝(右)、膽囊(右)、盲腸及闌尾(右)、回盲瓣(右)、升結腸(右)、腹腔神經叢、生殖腺(睪丸或卵巢)、失眠點。
足內側:膀胱、鼻、頸椎甲狀旁腺胸椎腰椎骶骨(骶椎)、尾骨內側、前列腺或子宮、尿道及陰道、髖關節、直腸及肛門、腹股溝肋骨、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消渴點、便秘點。
足反射療法 穴位足反射療法 穴位
足外側:生殖腺(睪丸或卵巢)、髖關節、尾骨外側、下腹部、膝、肘、肩、肩胛骨、內耳迷路、胸、膈(橫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上臂、頭痛點。
足背:鼻、頸項、眼、耳、腹股溝上頜下頜扁桃體、喉與氣管及食管、胸部淋巴腺、內耳迷路、胸、膈(橫膈膜)、肋骨、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腹部淋巴腺)、痰喘點、心痛點、落枕點、腰腿點。

選取反射區的原則

選取反射區的原則,主要是根據病變所在的部位,即受累的臟腑器官,而不是根據具體的病症。所以,同一器官、同一系統的各種病症,應選取大致相同的反射區。反之,同一反射區可用以治療不同的病症。
腎、輸尿管和膀胱這三個反射區,是足部按摩中極其重要的區域,故稱之為“基本反射區”。其作用是增強排泄功能,將“毒素”或有害物質排出體外,因此,每次按摩開始和結束時都要連續按摩這三個反射區各4~5遍。
在選取基本反射區的基礎上,再選取與病變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如:
足反射療法足反射療法
腎臟疾病——腎反射區;
各種眼病——眼反射區;
各種耳病——耳、內耳迷路反射區;
各種鼻病——鼻、額竇扁桃體、肺及支氣管等反射區;
肺病——肺及支氣管、喉與氣管、心等反射區;
支氣管疾病——肺及支氣管、鼻、扁桃體等反射區;
胃及十二指腸疾病——胃、十二指腸、腹腔神經叢、甲狀旁腺等反射區;
食管疾病——食管、胃、胸等反射區;
肝病——肝、脾、胃、腸等反射區;
膽病——肝、膽囊反射區;
小腸疾病——小腸、腹腔神經叢、甲狀旁腺等反射區;
大腸疾病——小腸、回盲瓣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肛門、腹腔神經叢等反射區;
頸部疾病——頸椎、頸項等反射區;
前列腺症——前列腺、尿道垂體、甲狀旁腺、生殖腺腎上腺等反射區;
垂體病症——腦垂體(垂體)、頭部(大腦)等反射區;
甲狀腺病症——甲狀腺垂體腎上腺、小腦及腦幹等反射區;
甲狀旁腺病症——甲狀腺、甲狀旁腺反射區;
腎上腺病症——腎上腺、垂體反射區;
睪丸疾病——睪丸、垂體、頭部(大腦)、腎上腺、甲狀腺等反射區;
卵巢疾病——卵巢、垂體、大腦、腎上腺等反射區;
子宮疾病——子宮反射區;
皮膚病——脾、腎上腺、甲狀旁腺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選取不同部位的淋巴腺)、胃腸等反射區。
由於人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統一的,所以除選取病變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外,還應根據不同性質的病症,和臟腑器官的相關性質去選取同一系統的相關反射區,療效會更顯著,例如:
腦血管病:除選取頭部(大腦)、小腦及腦幹、額竇等反射區外,還應增選心等反射區。
肺部:除已選取的反射區外,還應增加鼻、咽喉扁桃體、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區。
各種炎症:應選取脾、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選取)、腎上腺、甲狀旁腺、扁桃體等反射區來配合。
各種癌症:應選取脾、淋巴腺(依患病部位而選取)、腎上腺、甲狀腺、甲狀旁腺等反射區相互配合以增強免疫力。

操作方法

按摩的順序

全足按摩,應先從左腳開始,按摩3遍腎、輸尿管、膀胱三個反射區,再按腳底、腳內側、腳外側、腳背。由腳趾端向下依次按摩,即總體按摩方向是向心性按摩,沿著靜脈 、淋巴回流的方向按摩。如記憶不清,可將足反射區圖放在旁邊,按圖索驥進行較方便,一般情況下每個反射區按摩3次,必要時可增至6次。
重點按摩時,大致上可按照基本反射區→病變反射區→相關反射區→基本反射區的順序進行。按摩結束後,無論是全足按摩還是重點按摩,都應將按摩完畢的腳踝先按順時針方向再按逆時針方向分別搖轉4~6次,才可結束。
按摩時,關鍵點是要找準敏感點,這樣不需要用多大力量,被按摩處就會感到酸痛感覺,才會有療效;如果找不到敏感點而蠻幹一通,只會全無效應而白費力氣。

按摩的力度

按摩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療效的重要因素,力度過小則無效果。反之,過大則無法忍受,所以要適度、均勻。所謂適度,是指以按摩處有酸痛感,即“得氣”為原則。而所謂均勻,是指按摩力量要漸漸滲入,緩緩抬起,並有一定的節奏,不可忽快忽慢,時輕時重。快節奏的按摩一般適用於急、重症和疼痛嚴重的疾病,慢節奏的按摩主要適用於慢性疾病。

機理

足部按摩治病保健作用的機理就是以對反射區的良性刺激,而達到調整組織器官生理機能的作用,使體內產生自愈力。所以對多數反射區來說刺激強一點,痛感重一點,效果就較好,不痛則無效果。
骨骼系統的疾病治療,必須用強刺激才能取得明顯效果,而嚴重心臟病患者的心臟反射區、肝臟病患者的肝臟反射區以及淋巴和坐骨神經反射區,力度就應減弱,按摩處只要有輕微痛感就可以了。
按摩有補瀉兩種手法,按照“實者瀉之,虛者補之”的原則,對實證、體質較好的患者,力度可適當加大,採用強刺激手法;而對心臟病等虛證及老年人、兒童、女性和重病體弱者則用弱刺激手法,延長療程,使患者的內部機能逐漸恢復。還有,對敏感性強的反射區力量不能過大,而對那些敏感性弱的反射區應適當加大力度。總之,要區別對待。

治療時間

在進行按摩治療時,要根據患者的病種、症情及其體質,掌握好按摩時間,一般對單一反射區的按摩時間為3~5分鐘,但對腎、輸尿管、膀胱反射區必須按摩到5分鐘,以加強泌尿功能,從而把體內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總體按摩時間應控制在30~45分鐘,對重病患者,可減為10~20分鐘,按摩時間過長或過短都不利於恢復健康。
重症、急症病人,每日按摩1次,慢性病或康復期間可隔日1次或每周2次,一般以7~10次為1個療程,休息幾日,再進行第2個療程,直至痊癒為止。

按摩手法

在我國,足部反射療法已出現多個流派,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各個流派的手法各有不同,下面介紹五種簡單方便、易於掌握的基本手法。

握拳食指法

採用握拳,中指、無名指、小指緊扣掌心,食指第1、2指關節彎曲扣緊,並使屈曲的食指與掌指面略保持垂直狀態,拇指彎曲後頂在食指末節處。
著力點:食指近端指間關節頂點。
適用:腎上腺、腎、膀胱、額竇、垂體、頭部(大腦)、甲狀旁腺、斜方肌、肺及支氣管、心、脾、胃、胰腺、十二指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肛門、肝、膽囊、盲腸及闌尾、回盲瓣、升結腸、腹腔神經叢、生殖腺(睪丸或卵巢)、小腸、肘、膝、肩、喉與氣管及食管、內耳迷路、肋骨、鼻、眼、耳、失眠點等反射區。

拇指點按法

伸直拇指,其他四指彎曲後緊貼於拇指掌面,用拇指指端或指腹垂直用力點按於施術區域上。
著力點:拇指指端、指腹或橈側偏峰。
適用:喉與氣管及食管、內耳迷路、頸椎、心(輕手法)、下身淋巴腺、上身淋巴腺、上臂、肋骨、扁桃體、胸部淋巴腺、心痛點、頭痛點、落枕點、腰腿點、消渴點、便秘點等反射區。

拇指推壓法

張開虎口,用拇指指腹或橈側面緊貼足部施術區域,單向移動。腕關節伸平,其餘4指呈握拳狀或略彎曲,起輔助及固定作用。
著力點:拇指指腹或橈側偏峰。
適用:橫膈膜肩胛骨、胸、下腹部、直腸及肛門、尿道及陰道、腹股溝坐骨神經胸椎、腰椎、骶骨(骶椎)、輸尿管、甲狀腺、眼、耳、前列腺或子宮、髖關節等反射區。

拇指掐法

將拇指與其餘4指分開呈圓弧形狀,4指起輔助固定作用,施力於拇指指端。
著力點:拇指指端。
適用:小腦及腦幹、三叉神經、頸項、上頜、下頜等反射區。

食指刮壓法

開大虎口,固定拇指,食指彎曲,用食指側緣作單方向刮動,其他指作輔助食指發力。
著力點:食指第2節指腹橈側或食指第2指間關節屈曲後的頂點。
適用:外尾及內尾骨等反射區。
有些反射區的分布過小過深,靠手無法達到準確的深度和幅度,如扁桃體、腎上腺、失眠點等既小又處在皮膚下較深的反射點,使用“多功能足療器”就能達到一定的療效。

適應症

本療法適應證非常廣泛,有足療治百病之說。另外還可用作預防保健。下面簡單介紹一些疾病的具體治療方法。
1.食欲不振、厭食
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胃、小腸、肝、膽囊、脾、甲狀腺等反射區。
按摩腹部5分鐘。
2.慢性胃炎
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胃、十二指腸、頭部(大腦)、心、肝、膽囊、甲狀旁腺等反射區。
3.肝硬化
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腎上腺輸尿管膀胱、心、胃、胰腺十二指腸、肝、小腸膽囊、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區。
4.糖尿病
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胃、小腸胰腺、心、肝、腎上腺、甲狀旁腺、淋巴腺及坐骨神經等反射區。
5.便秘
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甲狀旁腺、胃、十二指腸小腸、直腸及肛門等反射區。
6.痔瘡
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腎上腺、胃、肝、乙狀結腸及直腸、肛門、甲狀旁腺、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等反射區。
7.泌尿系感染
反射區療法:按摩腎上腺、腎、輸尿管、尿道及陰道、甲狀旁腺、脾、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等反射區。
8.腎臟疾病
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肝、胃、小腸、胰腺等反射區。
9.前列腺疾病
反射區療法:按摩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前列腺、腹腔神經叢、垂體、甲狀旁腺、睪丸、尿道及陰道、生殖腺、下身淋巴腺等反射區。
10.陽痿、早泄
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垂體、甲狀腺、腎上腺生殖腺、前列腺、腹股溝等反射區。
11.遺精
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小腸、小腦及腦幹、頭部(大腦)、前列腺、腹股溝等反射區。
12.痛經
反射區療法:按摩子宮、卵巢、腎、腎上腺、腹腔神經叢、垂體、下腹部反射區等。
13.性慾減退
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垂體、腎上腺、生殖腺、甲狀腺、前列腺或子宮、腹股溝等反射區。
14.保健預防
可採取全足按摩的方法,即把所有的反射區全部按摩一遍。其作用是促進血液循環和增強全身機能,不僅使患病的器官,而且使各個器官都得到加強,長期堅持,必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和體質,延長壽命。

禁忌症

有下列情況者,不宜採取足部反射區療法:
1、吐血、嘔血、便血、腦出血胃出血子宮出血、內臟出血等出血病患者,如進行足部按摩會因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而可能引起更大的出血。
2、婦女月經期及妊娠期間,進行足部按摩會引起子宮出血過多,也會影響胎兒健康。
3、活動性肺結核患者。
4、急性心肌梗塞病情不穩定者和嚴重腎衰竭、心力衰竭,以及肝壞死等嚴重患者。

注意事項

1.按摩治療前要將指甲剪短,以防在治療中刺傷皮膚,用肥皂將雙手和患者的雙腳洗淨,在按摩的反射區內均勻地塗上按摩膏,能起潤滑皮膚和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作用。
2.飯後1小時內不宜按摩,以免對胃產生不良刺激。還有患者在大怒、大悲、大恐等情緒衝動、精神緊張和身體疲勞時均不宜進行,需待情緒穩定,體質正常時再做。洗澡後1小時內也不應進行。
3.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患者,按摩時間每次下宜超過15分鐘,有嚴重心臟病、癲癇肝功能異常者,應配合其他方法治療。
4.按摩時,風扇不宜直接吹到患者雙腳部,按摩結束後,患者在1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腳,施術者亦不可馬上用冷水洗手,在應休息片刻後用溫水塗肥皂洗淨雙手。
5.按摩後半小時內必須喝溫開水300~500亳升以上,嚴重腎臟病及心力衰竭、浮腫患者,喝水不宜超過150亳升。
6.按摩時,患者如有表情異常,無法忍受疼痛以及嚴重出汗、虛脫等現象時,應及時調整按摩節奏與力度。出現休克時,要立即停止,這時可讓患者取頭低腳高臥位,針刺或按壓水溝、合谷、內關等穴,觀察血壓、心率的變化,一般靜臥休息半小時,即可恢復正常,切勿驚慌失措而使患者情緒緊張。
7.如是慢性病,在足部反射區治療期間,一般可停服抗生素、止痛片、鎮靜劑之類藥物,其他病症可按照醫師處方服藥同時進行足部按摩,待病情好轉後再逐漸減少藥量直至完全康復而停藥。
8.有的患者在接受按摩治療後,可能出現低燒、發冷、疲倦、腹瀉等全身不適症狀,甚至暫時病情加重或出現尿液顏色變深、氣味加重,或有絮狀物、大便變黑等現象,這是按摩後出現的一些反應,可繼續堅持治療,數日後即可消失上述情況而恢復正常。
9.長期接受足部按摩,雙腳感覺出現遲鈍,可用鹽水浸泡雙腳半小時,即會恢復痛感;治療時應避開骨骼突起處,以免損傷骨膜,造成痛苦。
10.老人骨骼變脆,關節僵硬,小孩皮薄肉嫩,骨骼柔細,按摩時可用指腹施力,不可用力過度以免損傷皮肉骨骸。
11.老年人自我按摩,如記不清反射區的具體位置和按摩次序及手法,可採取“模糊概念”,大致上差不多也就可以了。發現哪裡按壓酸痛,就要在酸痛處多按摩。力氣不夠,可輕按,也可停一會按一會,左右手交替進行,同樣能收到效果,如配合按摩棒、按摩板等器械治療,則更方便。
12.平時隨時可利用自然條件進行按摩,如公園的樹根、草地、碎石路,只要沒有感染和劃破皮膚的危險,盡可赤腳踩踏行走,家裡的桌椅邊沿、踏腳的橫木、床沿、階梯都可以作腳部按摩的工具。

按語

本療法不需要任何醫療器具和藥物,稍加學習,持之以恆,就能自己治療疾病,是既簡單又經濟的方法,如果再配合足部經穴針灸和藥療,就能做到“小病不出門,大病好得快”,對保證大眾的身體健康非常有益。特別適宜在廣大缺醫少藥的地區推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