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1865年,斯文赫定誕生於
瑞典首都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15歲時,他在瑞典目睹了極地探險家
諾登舍爾德從
北冰洋航行中凱旋。從此之後,他受到激發,決心成為探險家。
19歲時(中學剛畢業),諾貝爾投資沙皇俄國中亞巴庫油田,當地一位工程師想為兒子聘請家教,他就毫不猶豫的踏上了離鄉之路。1886年春天,契約期滿,赫定南下做縱貫波斯的旅行,為廣袤的亞洲腹地深深吸引,終生事業方向由此確定。此後長時間的探險生活,甚至使他無暇娶妻。他說:我已和中國結婚了。
1886年,他師從德國地理學家和中國學專家
李希霍芬。這段求學生涯喚起了他對德國的熱愛,並且促使他下決心到中亞探險,將亞洲地圖上那片無人走過的未知區域了解清楚。
在獲得博士學位,學習了多種語言和方言以及兩次穿過伊朗的旅程之後,他沒有聽從老師的建議繼續學習以通曉地理學研究方法。結果,後來他不得不將他的探險收穫交給其他科學家進行評估。
1894年到1908年之間,在中亞的高山和沙漠中三次勇敢的探險中,他研究了中國的新疆(新疆建省於1884年)和西藏的部分地區,並繪製了地圖。這是從未有人探索過的區域。
1909年,他返回
斯德哥爾摩,受到了如同當年
諾登舍爾德那樣隆重的歡迎。其實在1902年,他已經被推舉為瑞典最後一個無冕貴族。他被認為是瑞典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為他未婚且無子女,他的家庭支系不存在了。他是兩個科學學院的成員,因此他在
諾貝爾獎的科學和文學兩項評選中有發言權。
赫定的記錄為繪製中亞的精確地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是第一個在探險過程中聘用當地科學家和研究助手的歐洲科學探險家。儘管他主要是
探險家,但他也是發掘中亞古代佛教廢墟的第一人。他對考古的主要興趣是發現古代城市,而不想進行徹底的發掘。儘管身材矮小,戴著眼鏡,一副學究氣的外表,赫定卻證明了他是一個堅定的探險家。在其長期探險生涯中,有好幾次他從敵對武裝力量和大自然的狂風暴雨中逃生。他的科學文獻和夾雜著自己的照片,水彩畫,素描的旅行記錄,他為年輕人撰寫的歷險故事和他在國外的演講使他成為世界知名人物。
作為中亞和西藏的專家,他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接近歐洲和亞洲的君主和政治家以及地理組織和學術協會。他們不但在運輸和資金上幫助他的探險,還以鑽石鑲嵌的精美十字架,金質獎牌,名譽博士學位和豪華熱烈的接待宴請來換取他對那片處於權力真空的地區的獨特見解。
斯文赫定是一個堅持自己見解和工作方法的人,在20世紀也是如此。這一點使他不去考慮二十世紀的社會和政治動盪,想法和行動始終一致。
“赫定從未見到一個新瑞典:他對於移民風波,勞工運動和貿易聯盟的進展,工業化進程和大眾宗教復興都很陌生。他也不贊成普選投票,特別是君主政權下的民主選舉。赫定是一個堅定的保皇黨,反對議會制,他是民族主義者和軍國主義者。他相信只有一個國家準備保衛自己直到流盡最後一點血才配享有自由。”–Eric Wennerholmloc.cit.pp142f
考慮到
斯堪的納維亞的安全問題,他贊成建造瑞典號戰艦。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發表文章擁護德國君主和戰爭行為。由於這次政治問題,他在德國的戰時敵對國丟失了科學聲譽,不再是地理組織和學術協會的會員。同時也失去了未來探險計畫的支持。
1923年他到美國和日本演講。在這次不太成功的演講之後,他旅行到北京,打算考察突厥斯坦。但是不穩定的政治態勢阻礙了這次活動。他只好坐汽車遊覽了蒙古並且乘坐
西伯利亞火車穿過這片地區。
在瑞典和德國政府的資金支持下,他領導了在1927年到1935年間的中國瑞典聯合科學考察。這是一次在蒙古和中亞地區的國際性,跨學科的科學調查,其中包括從六個國家來的37位科學家。儘管這次考察遭到了
示威,但是經過幾個月的談判還是成行了。他也要求籤署契約要求保障旅途自由,因為他們的槍枝,300頭駱駝和行為在戰爭時期很像武裝部隊。不過,籌措資金仍是赫定的個人責任。
1926年冬,第五次抵達中國,受德國
漢莎航空公司的委託,為開闢經中亞通往中國的航線做氣象探險,帶來一支由不同學科科學家組成的大規模遠征隊--所謂的“中瑞探險”(部分經費來自德國政府及德國航空),探險隊主要探索
戈壁沙漠和蒙古等地。
1927年1月30日,在北京西郊
張作霖大帥府,得到了北洋政府的許可。後遭到中國國內輿論反對。3月9日,斯文·赫定致函
沈兼士,請沈帶向中國學術團體協會轉達:將此行所獲歷史文物全數由隨行中國學者帶回北京,3月10日,與北京學術界進行談判和溝通。4月26日,雙方達成一致,簽訂了“中國學術團體協會為組織西北科學考察團事與瑞典國斯文·赫定博士訂定合作辦法”19條。5月29日,西北科考團出發。
由於每況愈下的健康,突厥斯坦地區的內戰和長期的監禁,七十歲的赫定在
大蕭條時資金貶值導致探險支出上升之後經歷了一段困難時期。供給考察的後勤處於戰爭區域,考察隊的研究區域的道路上也發生著激烈的軍閥混戰。無論如何,這次考察是一次科學上的勝利。考古發掘的物品被送到瑞典評估。按照簽訂的契約,三年後必須送還中國。
1935年,赫定以演講的方式使瑞典還有中國國民黨政府和納粹德國政府了解了他對中亞地區的獨特觀點。並且和
蔣介石和
希特勒的政治代表進行了面對面的討論。
從1937年開始,考察匯總的科學材料由斯文赫定和其他考察成員發布,總共超過50本書。這使得世界各地可以研究東亞地區。當他為印刷成本用盡所有資金之後,他典當了自己頗有價值的好幾件房屋那么多的藏書,將剩下的材料出版了。
雖然不是
國家社會主義者,歷來親德的他卻極為天真地輕信了
納粹德國將會保護斯堪的納維亞免遭蘇聯侵犯。這種幻想使他陷入了與國家社會主義黨成員接近的危險。後者利用他發表言論。這一點損壞了他的名譽,在社會上和科學界被孤立了。不過,通過和納粹的通信和面談,他成功的營救了十個被判處死刑的犯人,解救了許多從德國集中營釋放的猶太人。
大戰後期,美國軍隊故意沒收了赫定計畫的中亞地圖集。後來,美國陸軍製圖局尋求赫定的幫助並且資助印刷出版他的畢生成果——中亞地圖集。任何人,只要比較一下1891年的阿道夫·希特勒地圖集,就不能不佩服斯文·赫定在1893年到1935年所取得的成果。這套地圖被美國陸軍用於解釋衛星圖像和美國空軍在2001年的
阿富汗戰爭時用於導航。
因為他和納粹德國的接觸並且在德國滯留了幾十年,他的研究在德國和瑞典都成為了禁忌。不過,他的科學文章卻被中國社會科學院翻譯成中文,被評估並吸收進中國的研究。根據他在1935年向中國政府所做的建議,他選擇的路線被用於建設街道和鐵路,以及在塔里木盆地和
延吉盆地修建水壩和運河灌溉新型牧場。中瑞聯合考察隊發現的鐵礦,磁礦,石油,煤礦,
金礦將公開開採。考察的發現還包括許多尚未發現的動物植物,以及恐龍和滅絕的有角動物的化石。所有這些都以科學後綴hedini命名。只有一種發現中國研究者等到千禧年後才命名:在1933年和1934年斯文·赫定發現的樓蘭沙漠中的信號塔的遺蹟。這點證明長城曾經延伸到新疆。
從1931年到1952年逝世,斯文·赫定居住在斯德哥爾摩一處地角極佳的現代化高層建築中。在樓梯間的入口,可以看到裝飾性的水泥浮雕地圖,展示了他在中亞的研究領域。還有喇嘛寺廟的浮雕,這是他帶到
芝加哥參加1933年
世界博覽會的複製品。
1952年10月25日,赫定在遺囑中表示,他的書籍著作權和大量私人財產歸瑞典皇家科學院所有,後來成立的斯文·赫定基金會接管了所有權利。1952年12月1日,舉行了赫定和哀悼儀式,參加者包括瑞典王室的代表,瑞典政府,瑞典的學術機構。他的墓碑放置在斯德哥爾摩AdolfFredrik教堂的墓地。
兩項成績使赫定名滿天下。一個是發現樓蘭古城,一個是填補地圖上西藏的大片空白。(當然這都是從歐洲人的角度來說,赫定通過精確的描述,第一次把它們納入西方知識體系。赫定因此成為世界級偶像,激勵了包括
斯坦因等一批人步其後塵)在一次宴會上,美國老
羅斯福總統對赫定的介紹者說:你該不是說,這就是那個赫定吧?而當時很多西方國家領袖以結交赫定為榮,英國駐
印度總督寇仁勳爵亦曾允諾提供一切條件幫助赫定探險西藏。可惜他旋即去職,英國政府的態度也完全轉變——禁止赫定從印度入藏,使得他只能繞道克什米爾。
發現古蹟
1886年秋天,斯文赫定進入大學學習。1890年4月,斯文赫定再次踏上遠赴中東的征途。作為
瑞典王國外交使團的翻譯,他圓滿完成了任務,並在國王支持下,開始了他在亞洲的第二次探險旅行。1890年12月,他由
沙皇俄國進入中國新疆省,抵達中亞名城
喀什。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離開中國,返回瑞典。1893年10月16日,斯文赫定又一次離開故鄉,前往亞洲。1894年2月進入
帕米爾高原,並在
慕士塔格山腳下住了一段時間,曾試圖攀登這個名副其實的"冰山之父"。1894年5月1日,抵達喀什。1895年2月17日,斯文赫定走向
塔克拉瑪乾大沙漠,由於經驗不足、條件惡劣,經過苦苦支撐才被正巧路過的一支駱駝隊搭救。
1896年1月,他在
塔瓦庫勒裝備了
駝隊,向東穿越
沙海,1月23日黃昏,駝隊來到一片久無生機,死樹枝全脆得像玻璃的廢墟,也就是當地人所謂的丹丹烏里克——象牙房子,整個遺址氣勢恢宏,建築規格不同尋常。這個遠離近代綠洲帶的往古沙埋古城,曾是古國
于闐的重鎮,面後來,斯坦因、特林
克勒等在這兒都作過發掘,所獲頗豐,它的存在至少證實,千年之前
塔里木的沙漠綠洲格局與今天迥然不同。
丹丹烏里克對再現中國古代
西域文明發展程度最高的
塔里木河流域精彩紛呈古城邦具有里程碑意義,後來赫定還探訪了通
古孜巴斯特的原始村落,初次由南向北縱穿了塔克拉瑪乾大沙漠,證實了野駱駝樂園的存在,抵達
羅布荒原,使“羅布泊位置”這個“世紀之爭”邁出了一大步。
1899年,斯文赫定又在瑞典國王經諾貝爾的資助下,在新疆進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險。1900年,由於一個偶然機遇,他發現了
樓蘭古城。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來中國,他的主要目標是西藏。
斯文赫定再次踏上中國的大地,是1926年的冬天。這次他不是單槍匹馬前往中國,而是帶來了一支由瑞典人、德國人及
丹麥人組成的探險隊。但考察還在籌備中,就遭到北京學術界的一致反對。經過近六個月的談判,斯文赫定
中原和北京的中國學術團體協會就即將進行的考察他成了協定。協定的最重要部分是:本次考察由中國瑞典雙方共同組成中類中國
西北科學考察團;另一些吸收了五名中國學者和四名中國學生;考察團採集和挖掘的一切動植物
標本文物礦物質樣品等等,都是中國的財產。
重訪中華
1927年5月9日,斯文赫定和徐炳旭率領一支空前規模的現代化科學考察隊離開北平,前往中國西北。1933年10月21日,斯文赫定等受當時中國國民黨政府鐵道部門委託,對勘測考察修建一條橫貫中國大陸的交通動脈的可行性。一九三三年夏天,斯文赫定提出了優先考慮新疆的問題,其具體措施,首先是修築並維護好內地連線新疆的公路幹線,進一步鋪設通往亞洲腹地的鐵路。把著眼點放在加強內地與新疆的聯繫上,這是自
辛亥革命以來具有遠見卓識、憂國憂民的中國政治家、學者一再強調的共識。
整個考察活動從1927年開始到1935年結束,這八年當中的經歷、甘苦、成敗得失,都忠實地記錄在《亞洲腹地探險八年》當中。
箱底護照
同時,在《
我的探險生涯》中,也可以找到中國主權意識覺醒的證據。赫定最早進入中國是1888年底,他抵達新疆西部一個有中國駐軍的邊境據點時,駐軍統領柯安當晚就前來拜訪並致贈禮物。這個細節表明,當時中國人還沒有現代邊界意識,至少不認為赫定屬於非法越境,而把他當作正常客人對待。但是到1906年赫定籌劃第三次入藏,印度政府就建議他申請中國護照。赫定終於從中國駐倫敦公使(當時中國與瑞典沒有外交關係)那裡拿到了前往新疆的護照。(當時西藏禁止一切外國人進入,赫定便謊稱要去新疆)
赫定自認為是一個信守諾言的
紳士,但這似乎只對個人有效。欺騙一個國家,從未使他良心不安。大概這也是因為,在他的觀念里,新疆和西藏只是中國的勢力範圍,而不是中國本身。對於中國主權的尊重,那是很久以後的事。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人把他歸於殖民主義探險家並不算冤枉。
當時,赫定的確沒把中國
護照放在眼裡,甚至打算一燒了之。這也不能完全怪他,因為這本護照在整個行程中基本上都壓箱底了。即使行蹤暴露,西藏地方官員照例對他阻攔,也從沒有懷疑他是否非法入境,更不曾要求驗看護照。這說明當時的中國雖已表面上接受國際規則,但並不能推行到基層。在地方上,還是老辦法。
赫定的護照只發生過一次效用,
班禪因此確認他是客人,決定接見他。護照的概念,及於班禪的身邊人而止。
做西方人
赫定探險新疆和西藏,最主要的動力是那裡的很多地方“從來沒有西方人去過”,他想做“第一個西方人”。這是一種偏見,但也有合理的成分,那就是把人類的知識進行西方式的精確描述。如果沒有赫定,也許
樓蘭古城的命運就是永遠沉睡地下。赫定想做"第一個"的念頭近乎偏執。例如,當他聽說英國人楊
赫斯本已經率兵打進了拉薩,他就對這座魂就都喜歡都還不行的聖城掉頭不顧。他最得意的是弄清楚了外
喜馬拉雅山一帶的地理狀況,填補了"地圖(歐洲版)上的空白"。為此他斤斤計較於"外
喜馬拉雅"(西藏
岡底斯山脈)的命名權,對於支持他觀點的學者和探險家感激不盡。換句話說,赫定數十年探險生涯的動力是追求榮譽,探求知識的渴望倒還在其次。
在《我的探險生涯》中,赫定都是從西部進入中國,前一次是翻越
帕米爾高原,後兩次通過
克什米爾。返回的路線比較多,除了走原路,一次是從北京向北穿過蒙古經
西伯利亞回國,還有一次是直接翻過喜馬拉雅山進入
尼泊爾回到印度。除了走蒙古那次,這些路程都非常艱險,如果不是久經考驗,僅高山反應就不容易對付。
驗證宿命
赫定的探險表明(或者說再次證明),就新疆和西藏而言,從外部進入要遠比從內地到達困難得多。喜馬拉雅山的幾個山口也許是例外,但那只是針對和平商旅而言,一旦發生戰事,守住少數幾個山口,喜馬拉雅就是不可逾越的。自古以來,沒有任何人能夠翻越喜馬拉雅成功入侵西藏(英國人楊赫斯本在1904年做到這一點,蓋因他的武力優勢太過明顯。此前的
廓爾喀人或許也算一次,但旋即被擊退,而他們本身也是山地民族)。相反,從內地進藏儘管路途遙遠,但不存在無法克服的天險。西藏的地形面對內地則呈緩降之勢,它的險峻更在於面對境外的那一邊。新疆的情況更是這樣。從地形上說,它向內地是敞開的--河西走廊自然連線新疆的
羅布泊地區。但是面對外界,除了西部的
伊犁河谷,皆是崇山峻岭。古代中國人第一次知道高山反應,也是在那裡體驗的。瘸子
帖木耳曾於1405年從中亞
撒馬爾罕出發,試圖征服中國,不過很快就病死途中。幸虧他來不及嘗試,否則局面一定會很難看。19世紀
阿古柏以中亞為基地征服新疆西部,但只是"竄犯"那個檔次,在
左宗棠的大軍面前不堪一擊。左宗棠調集了幾十萬軍隊及後勤人員,很難想像他的對手能夠通過新疆西部少數的山口做到這一點。
19世紀英國和
沙皇俄國在中亞競爭甚烈,但都承認中國政府對新疆和西藏的控制權,除了勢力均衡的考慮,也是因為從外部進入那裡實在太過困難。中國以當時的弱勢地位,仍能維持在新疆和西藏的統治格局甚至有所進取,交通相對便利當是決定性因素。
地理因素是自然天成的,很多時候,它本身也就是一種無法逾越的宿命。
一生旅程
1885年,時年20歲的斯文赫定獲得了去沙皇俄國
巴庫做家庭教師的機會,工作完成後進行縱貫伊朗的旅行,然後從中東返回瑞典。這是他此生中亞旅行的開端。1890年4月,赫定再次踏上遠赴中東的征途。
1890年12月,他由沙皇俄國進入中國新疆,抵達中亞名城喀什。1891年1月初,斯文赫定離開中國,返回瑞典。
1894年2月斯文赫定曾試圖攀登這個著名的"冰山之父"。
1899年,斯文赫定前往新疆進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險。1900年,由於一個偶然機遇,他發現了樓蘭古城。1901年曾前往藏北探險考察,被西藏地方政府阻攔,1902年經印度返國。
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來中國,他的主要目標是西藏。他從克什米爾進入西藏西部,途經藏北抵達西藏腹地,會見
班禪喇嘛。對西藏部分山川地形繪製了地圖。
1926年冬天,斯文赫定帶領一支由
瑞典人、德國人及
丹麥人組成的探險隊再次來到中國。但考察還在籌備中,就遭到北京學術界的一致反對。經談判,
斯文赫定與北京的中國學術團體協會就即將進行的考察達成協定。協定的最重要部分是:由中國瑞典雙方共同組成中類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考察團採集和挖掘的一切動植物標本文物礦物質樣品等,都是中國的財產。1927年5月,斯文赫定和徐炳旭教授率領科學考察隊離開北平,前往中國西北。
1933年10月,斯文赫定等受當時中國國民黨政府鐵道部門委託,勘測修建一條橫貫中國大陸的交通動脈的可行性(即後來的
蘭新鐵路)。整個考察活動到1935年結束。
傳說
關於海市蜃樓般的“沙埋古城”傳說,幾百年來一直在喀什噶爾、拉吉里克、瑪拉巴什、
葉爾羌……,在塔克拉瑪乾大沙漠邊緣
綠洲的居民中傳播不息,1895年4月10日這一天,斯文·赫定駝隊離開了
麥蓋提的拉吉里克村,駝隊有8峰駱駝、兩條狗、3隻羊、1隻公雞和10隻母雞,有夠一行食用三四個月的糧食,全套皮大衣、冬裝,以及足夠裝備一個警衛班的3支長槍、6支短槍,還有從氣溫表到測高儀等一應科學儀器……可是,惟獨沒有帶上足夠的飲水!因而精良裝備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在穿越
葉爾羌河與和田河之間的廣袤沙漠時,幾乎葬送了整個探險隊!幾天之後就耗盡了所帶飲用水,在此後行程中,他們喝過人尿、駱駝尿、羊血,一切帶水分的罐頭與藥品也是甘露,最後,不得不殺雞止渴,可割掉頭,母雞的血已經成了凝固的“瑪瑙”。和田河可望而不可及的河岸林帶,賦予了他們超常的毅力,可是當他們最終掙扎著來到和田河時,卻發現那實際上是季節河,這個意外使他幾乎崩潰。但幸運的是,和田河中游一處全靠旺盛泉水才保持在枯水期也不乾涸的水潭拯救了他們。此後,探險家斯坦因、瑞典科學家安博特都找到過這個水潭。他們最終喪失了全部駱駝、犧牲了兩個駝夫、放棄了絕大部分輜重,遺失了兩架相機和1800張底片,從此
塔克拉瑪乾沙漠有了一個別名“死亡之海”,斯文·赫定則從滅頂之災中獲取了受用終生的教益。
世事福禍相因,此後的探險途中,他用鉛筆
速寫代替照相,竟然造就了一個極具個人特點的畫家,一生留下了5000多幅畫;因缺水“
敗走麥城”,導致此後40年探險生涯銘心刻骨的教訓,他的一大發明就是選擇冬天,攜帶冰塊進入沙漠。在無邊沙漠奪路而走,卻將他引導到了一處處重要古城遺址:丹丹烏里克、喀拉墩、瑪扎塔格戍堡……直到發現樓蘭古城。
考察年表
·1865年2月19日,生於瑞典首都
斯德哥爾摩·1886年4月-8月,遊歷波斯、
伊拉克·1890年4月,出使波斯
·1890年12月-1935年2月,先後5次進入中國
·1894年4-8月,幾次攀登
慕士塔格峰,達到6300米處
·1895年4月-5月,從西向東穿越塔克拉瑪乾沙漠
·1896年1月-2月,從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瑪乾沙漠,發現兩處遺址
·1899年12月-1900年2月,從東向西南穿越塔克拉瑪乾沙漠
·1900年3月,考察羅布泊,3月28日發現樓蘭古城
·1900年4月-5月考察羅布泊,漂流塔里木下流
·1901年5月-12月,考察了西藏廣大地區
·1934年4月-6月,考察羅布泊,助手考古學家貝格曼發現了
小河墓地·1934年10月-12月,考察新疆到
敦煌的線路,並探查
絲綢之路的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