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少女

樓蘭少女

1980年穆舜英發掘出一具女性乾屍,始稱“樓蘭美女”。是迄今為止新疆出土古屍最早的一具,距今約有三千八百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樓蘭少女
  • 身高:1.57米
  • 現重:10.1千克
  • 發掘時間:1980年
考古發現,歷史文化,

考古發現

說到樓蘭就不得不說羅布泊。從考古推測的時斷時續的歷史再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探險事故,羅布泊—樓蘭一線留下了太多的故事。這是個神秘與恐怖的地帶。
科學測定該女子死時為四十五歲左右,生前身高1.57米,現重10.1千克,血型為O型,出土時她仰臥在一座典型風蝕沙質土台中,墓穴頂部覆蓋樹枝、蘆葦、側置羊角、草簍等。古屍身著粗質毛織物和羊皮,足蹬粗線縫製的毛皮靴。髮長一尺有餘,呈黃棕色,卷壓在尖頂氈帽內,帽插數支翎,膚色紅褐色富有彈性,眼大窩深,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
清秀的娥眉,深邃凹陷的雙眼,薄唇輕抿,俊美而憂鬱。這是中國刑警學院首席教授趙成文教授還原的樓蘭美女。

歷史文化

樓蘭國這個名字,最早見於史載是西漢時期。《史記·匈奴列傳》記載了這 樣一件事:公元前176年,匈奴單于給漢文帝捎來了一封信,信上說:"今以少吏之敗約,故封右賢王,使至西方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力強,以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這就是學者目前發現的關於這些地區出土的分別距今約4000年和約2000年的墓葬,考古學家告訴我 們,上溯40叨 年的一段時期,這裡生活著一支以遊牧為生的原始部落,但是,關於他們的具體情況,史籍 中沒有留下半點墨跡。
到了公元前138年至前126年西漢派張賽為使臣出使西域,在《史記·大宛列傳》中記敘了張鴦到西域後的實地見聞與對樓蘭國的印象:"國最在東垂,近漢,當白龍堆,乏水草,常主發導,負水擔糧,迭迎漢使。"這個記載不僅為我們指明了絲綢之路當時是貫通歐亞大陸的唯一的陸上通道,曾紅火一時。當年,這條交通線上"使者相望於道"。《史記·大宛列傳》對當時絲綢之路的盛況作了這樣的記載:"諸使外國,一輩大者數百,少者百餘人,一歲中,使多者十餘,少者五六輩,遠者八九歲,近者數歲而返。"其盛況可見一般。漢代早期絲綢之路,曾有過兩條路線:一條由陽關西行,經羅布泊西北岸至公元前77年(漢昭帝元鳳4年),作為一個國家的名稱己從歷" 史上消失,但作為一個城市它仍然延續了下去,直至公元4世紀後期城市才徹底廢棄,居民四散,後來竟完全消失在人們的視線內,史書也不再記載,甚至城廓在何處都元人知曉。古老的文明長眠於羅布泊沙漠之中,一個顯赫的王國不復存在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綠洲變成了不毛之地,一個曾經為祖國的繁榮創造了燦爛文明的古老民族消失了。
1900年3月28日,正當八國聯軍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的時候,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來到羅布泊地區進行探險考察。維吾爾族嚮導奧爾德克在尋找丟失的鐵銑時,無意中,找到了一座早己荒廢的古城遺址。翌年3月4日至10日,斯文·赫定又來到這座遺址,並對它進行了發掘。
斯文·赫定在這個遺址中獲取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批魏晉木簡殘紙,以及一批怯盧文簡犢。斯文·赫定回國後,將出土的怯盧文簡犢和古文書委託德國語言學家卡爾·希姆萊和漢學家孔好古釋讀。他們從怯盧文簡贖中的詞組和帶有""字樣的魏晉殘紙中判定,斯文·赫定在羅布泊西岸發現的古代遺址就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消失了1000多年的從此再現歷史舞台,斯文,赫定也因此一夜成名。百年來,國內外的碩學大儒,圍繞這個遺址,從歷史、考古、人種、地理、生態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問題。其間的爭論聲也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就這樣,沉睡於大漠黃沙lO00多年的儘管百年來中外學者圍繞這個古代遺址在各個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面對這個遺址我們仍有很多不解之謎。或者說,仍有一些問題沒有一個比較一致的結論。
"這個名稱顯然是依據當地語言的漢語音譯。但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是哪個民族的語言呢?它的含義又是什麼呢?有人說""國禪湖名,是依據"牢蘭"海(即羅布泊)命名的,古今中外當然不乏用山名、水名、地理狀況甚至人名命名的現象,就算"其次是國當然已經存在了。地區發現的漢文木簡中,最晚的一枚有紀年的木簡是建興18年(公元330年)。再有,東昔隆安3年(公元399年)時,東晉高僧法顯途經羅布泊時,羅布泊地區己徹底淪為"死亡之海"。法顯曾這樣描繪這一地區的情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惟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專家們正是依據類似的這些記載,推斷出了它的廢棄時代。但是,第三,在羅布泊西岸的這個古城遺址,是不是古城是否是魏昔前涼時期的西域長史治所,則沒有明確。認為的國都,它與後期部善國都城扦泥城應是兩座城市。元鳳四年更名部善國後國都遷到了今若羌縣附近的扦泥城。原樓蘭城就成為部善國中的一個城市,東漢時,雖然在部善領土之內,但是自元鳳四年到前涼末卻一直在中原各王朝統治之下。在行政隸屬關係上與部善無涉,其歷史基木上是獨立於部善而自行發展、自成體系的。
第四,這個遺址是古城遺址時,也有學者提出它根本不是古城遺址上發現的西漢時期文物主要是銅鏡、漆器、陶器和錢幣,這些文物可能是西漢時期帶進去的,但也可能是西漢以後流人的,故不能認定這個遺址就是西漢時期國的遺址。另外,在這個遺址周圍及附近墓葬中發現有大量東漢時期的絲毛織物,魏昔時期的漢文木簡、文書及屬於公元3-4世紀部善國時期的怯盧文木簡、文書,據此,認為這裡可能是魏昔時期西域長史治所---海頭,而不是國的一個文化現象之謎。歷史學家指出,有無陶器是人類新、舊石器時代的分水嶺,人類自學會製作、使用陶器後,就進人了新石器時代,這個時代距今四五千年前。1979年底,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一行人員在該所王炳華先生的帶領下,在羅布泊地區孔雀河下游古墓溝全面發掘了一處原始社會氏族公共墓地,共發掘古墓葬42座,出土文物十分豐富。但是,整個占墓溝墓區,卻不見任何陶器的蹤影。這一現象引起學者們的極大興趣。學者們把古墓溝墓地確定為距今3800年前後的老古文化遺址。這個時期人類早已進人新石器時期,卻又不見遺址有陶器蹤影,這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階段不合拍。那么,當時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是否屬於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所說的那些"不會製作陶器的部落"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