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偉民

賴偉民

賴偉民,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企業戰略四大天王之一,北京大漢九鼎研究院院長。研究領域為巨觀經濟、戰略管理。主持和參與了《GSP系統開發》、《動態經濟模型研究》、《製藥版ERP的開發與研究》等多個省級、國家級項目。由於多次準確預測了巨觀經濟走勢,受到國內外經濟學界的高度關注。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主流媒體對其進行專訪,其觀點為媒體廣泛轉載,對相關經濟政策形成重要影響,是新一代經濟學家的代表人物。

長期擔任多家企業戰略管理顧問,實戰經驗豐富。並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多家高校EMBA學位班或EDP研修班任主講教授,在各類大型論壇擔任主講嘉賓。善於把創新性理論思想與實際套用相結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賴偉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70年
  • 職業:經濟學家
  • 主要成就:多次準確預測了巨觀經濟走勢
  • 代表作品:《中國經濟的五大風險》等
背景,主要成就,主講課程,主講講座,文章觀點,社會評論,服務企業,

背景

賴教授曾經在多家知名企業任高管,有豐富的企業管理實戰經驗。訪問調研了數千家企業,建立了大量的研究模型。並且擔任多家企業的管理顧問,實際操刀企業的戰略規劃、行銷策劃和制度建設。多年來,賴偉民教授一直擔任多家高校的EMBA主講教授,北京大學總裁班、清華大學總裁班主講教授,全國財務總監、人力資源總監、市場總監、職業經理人等職業資格認證培訓班的主講專家,並多次在國家銀河培訓工程、國家653培訓工程及各類大型論壇、研討會擔任主講嘉賓。賴教授在全國演講授課數千場,學識淵博,實戰經驗豐富。全國各地十萬餘名學員在現場接受過賴教授的思想,大量企業家因為參加了賴教授的課程,使自己的企業走出困境,實現財富倍增。賴教授善於把創新性理論思想與實際套用相結合,和大家一起完成把管理思想從抽象到具體,從理論到實踐的蛻變過程。

主要成就

主講課程

《企業戰略管理》
課程介紹:
當今世界,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國內外政治經濟凸現出新的發展態勢。面臨當前金融危機、股市樓市變局,企業該如何應對?管理者的成長必須超前於社會的發展;管理者的思考必須超前於社會的認知。如何從容面對市場競爭,怎樣才能輕鬆應對企業管理?客觀形勢要求業界精英們不斷改造自己的思維、豐富自己的思想以適應前所未有的挑戰。
主要內容:
1 如何深層次理解企業戰略管理
戰略------針對相對較長時間對全局的決策
戰略具有指導性、全局性、長遠性、競爭性、系統性、風險性的特點
2 管理者的心智模式研究
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影響著決定公司業績的不同類型的戰略決策
思想――行動――習慣――性格――命運
3 競爭優勢與核心競爭力
競爭優勢是一系列要素或能力,它使得公司一直比對手業績要好
核心競爭力,是有價值的、稀缺的、無可替代的,且是難以模仿的
4 當前形勢下,如何進行戰略規劃
面對當今天多變的經濟環境,利用多種分析工具,解決企業戰略規劃問題
5 現階段企業競爭戰略的選擇
借鑑中外企業成功與失敗戰略案例,明確戰略意義 ,選擇適應企業發展的戰略管理模式
6 怎樣謀劃企業的多元化戰略
了解制定戰略所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洞悉變革的世界性驅動因素,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戰略
《心理學在管理中的運用》
心理學不是玄學,它是從哲學中分離出來,專門研究人及其行為規律的科學。
人由於先天素質、後天社會生活及所受教育的不同,他們的心理也各有特點。人的心理是複雜的,又是多變的,而且還具有鎖閉性的特徵,即心靈深處的東西往往不是願意輕易地暴露。因此,企業的管理工作者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人的個性心理特徵,才能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本課程即將帶領我們一起開始智慧的旅程,這次旅程將穿越現代心理學與管理相關的許多領域。同時使管理者更好地認識自己,完善自己,加強自我修養,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工作對象的個性差異,講究審時度勢、“量體裁衣”,使工作更有針對性和預見性,從而不斷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主要內容:
一 、作為管理者必須了解的心理學規律
1、心理學的來源
6、高成就需要理論
7、複雜人假設
1、氣質理論與管理套用
2、性格與天賦
3、MBTI榮格性格測試及其在管理中的套用
5、霍蘭德職業理論
6、IQ-EQ-SQ
三 、群體心理與團隊心理
1、群體心理的理論基礎
3、有關群體凝聚力
4、群體向團隊的過渡
1、領導心理序言
4、領導參與模型
5、路徑目標理論
7、領導的生物基礎與性別差異

主講講座

《當前經濟形勢的分析與對策》
當前中國的經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階段,經濟增速的下滑、成本上漲等因素已成為所有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放眼世界,經濟形勢同樣撲朔迷離。如何在逆境中生存,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形勢下找到企業發展之路,是大家目前最關心的問題。2010年我國經濟形勢會如何?是更差?還是會好轉?危機結束了嗎?股市見底了嗎?樓市會漲還是會跌?是什麼因素引發中國經濟低成本優勢的終結和高成本時代的來臨?出口導向型經濟內需拉動型經濟轉變過程中我們又出現了哪些失誤?地產和股市泡沫是怎樣形成的?……面對這些問題,我國又會有哪些對策?
《後危機時代的挑戰與機遇》
金融危機艱難探底經濟復甦曙光初現。在此背景下,全球金融活動日漸活躍,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然而,實體經濟復甦尚未企穩,通脹風險和脫離了實體經濟的資產價格狂飆,很可能會抑制經濟恢復的步伐。貿易保護主義是否會重新抬頭?“後危機時代”有何特點?我們能否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後危機時代企業如何布局》
全球性金融危機席捲了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否願意,企業都不得不交上一份應對危機的答卷。危機是否已經見底?何時見底?危機見底後,是觸底反彈、還是會長期盤整?未來經濟的走勢將是怎樣,我們有著哪些政策預期?後危機時代,企業如何布局?

文章觀點

《當危機見底,我們如何布局?》
近階段,我在華東沿海和華南沿海走訪了大量的中小企業,做了不少課題。和企業共同感受了金融危機的寒意,和不少企業一起走出困境,轉為危機。深切地感受到,越是危機,越不能亂了陣腳,危機中布局是關鍵,企業在危機中的布局之道,重點在三個方面:戰略布局、行銷布局、人才布局。
關於戰略布局,首先需要對企業自身業務和產業的重新梳理,強的強化、弱的弱化,伺機整合產業鏈。不要指望現在冬眠,危機過後重出江湖,到那個時候,江湖已經不是現在的江湖了。一定要想辦法贏在起跑線上。
在危機中,在行銷領域的節支必須慎之又慎。行銷不是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是解決客戶的問題。在經濟高漲期,客戶的問題或許不突出,而在經濟危機期,這個問題就特別明顯。因此,經濟危機往往把行銷最本質的東西顯露出來了。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脫穎而出的企業有4大共同特點:市場重心下沉、著力改善產品結構、越是困難越要推新產品、把最好的資源向最好的市場傾斜。
關於人才布局,對企業有三個方面的建議:人才抄底、利用選擇壓打造團隊凝聚力、藉機全面建立企業的人才培訓體系。危機下,冬眠不是明智之舉,與其冬眠,不如冬練。在危機下對企業不離不棄,與企業同行共苦的員工是企業值得信賴、值得培養的員工。企業應該利用這個機會系統地打造企業的培訓體系,形成完備的人才選拔、培訓、任用體系,全面提升企業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與郎鹹平談M型社會》
自從日本鬼子大前研一提出“M型社會”的概念後,關於“M型社會”的相關文章、調查不絕於耳。所謂“M型社會”,大前鬼子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前出現了貧富不均,中產階級急劇萎縮,富人會增加,貧窮人口也會大量增加,會形成“M”形狀。大前鬼子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會造成一系列社會問題。本來“貧富不均”是自古有之的現象,無數朝代更迭,皆由此而來,並非那非人非獸的日本鬼子所首創。只是,自從該鬼子提出“M型社會”概念後,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一片附和聲、叫好聲卻讓人不得不關注。
今天打開電視,收看一檔財經節目“郎鹹平說”。郎鹹平教授是我一直敬重的經濟學家,仗義執言、見地獨到,因此非常認真地看完了這一期節目。然而,節目看完後,卻產生了和郎教授不同的觀點,希望藉此和郎教授探討一二。節目中,郎教授針對前不久當局的“製造業振興計畫”提出問題,郎教授認為,當局的“製造業振興計畫”,是希望借解決金融危機來實現製造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升級。郎教授認為,當局這樣做,會帶來兩個問題:1、製造業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會使這些行業更加容易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2、製造業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會形成“M型社會”。第一個問題非本文研究的方向,本文僅就第二個問題談談我的觀點。
本來,我對當局無任何好感,更無意借駁我所敬重之郎教授來“歌功頌德”、博取當局歡心,僅就事論事、就理談理而已。郎教授認為,由於製造業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會使這些產業用工人數大量減少,郎教授舉了一個例子:原本投入1000元,僱傭100人;制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後,投入1000元,只需僱傭2人,效率可能更高。因此這2人會成為富人,那98名原本可以在傳統製造業工作的農民工被迫返鄉,淪為窮人,中間階層會迅速減少。形成“M型社會”。-------郎教授的這一觀點,看似非常有理,但卻存在著重大缺陷。我們都知道,中產階級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階層,這個階層迅速減少,確實是很危險的。借用郎教授的案例,如果原來的100人有2人變成了富人,98人淪為窮人的確很危險。但問題的關鍵是:“那98人,在傳統製造業工作的農民工,如果不返鄉,保持原有狀態,算是中產階級嗎?如果返鄉了,就一定會淪為窮人嗎?”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看似不屬於本文的討論範疇,但卻是郎教授立論的基礎,不得不論個清楚。一直以來,當局一直以解決大量人口就業為榮,於是引出了農民進城打工,於是帶來的傳統製造業的繁榮,於是帶來了大量商品的出口。但國際金融危機出現,就直接衝擊了這些出口企業,造成傳統製造企業倒閉,造成大量農民工失業。對於這個問題,當局頻頻出手,其核心思路是“一方面,利用解決危機實現製造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大量投資,建設鐵(路)、公(路)、機(場),拉動GDP,解決返鄉農民的就業問題。”無論是當局的觀點,還是郎教授的觀點,都基於一個基礎:返鄉農民的就業問題是一個大問題,如果不有效解決,這些人就會迅速淪為窮人,造成社會不安定。那么,我們不得不認真思考一個問題:這究竟是這樣造成的?什麼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一直以來,人們有一個定勢思維:中國之所以貧窮、落後,是因為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太多、勞動力過剩,占比例太大。因此,加快工業化進程是當務之急、必由之路,所以才會出現上述大量農民工進城的現象。多年來,大家都認為這樣做,既緩解了農村的勞動力過剩問題,又使製造業得以繁榮,成績很大。所以才會有郎教授擔心傳統製造業升級後大量農民工返鄉後會出現“M型社會”的問題。但是,讓我們理智地思考一下:按照上述思維定勢,農村的問題真的解決了嗎?農民工進城後成為中產階層了嗎?
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農民工大量進城,不但沒有帶給農村繁榮,反而讓大量青壯年離鄉、大量農田閒置,農民並沒有因此脫貧致富,而進城後的農民工在傳統製造業生產了大量商品,絕大多數拿去出口,美元一貶值,很多變廢紙。更為可笑的是:老百姓吃的是什麼樣的農產品呢?毒牛奶、毒大米。。。。。。。我已經不想列舉我們天天面臨的食品安全問題了。食品安全問題一方面是相關部門監管不力,但更重要的是當局對農業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造成的。我們的環境呢?由於大量傳統行業的污染,我們的山不再青了、水不再綠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日益惡劣!可悲的是,這一切換來的只是一堆貶值的美元。那么,問題怎么解決呢?
傳統製造業升級的思路我認為是沒有錯的,剩下的問題是返鄉農民工的問題怎么辦?農村剩餘勞動力怎么辦?農民的生存怎么辦?農業的發展怎么辦?過去的思路是:工業化、城鎮化。可是,為什麼要工業化?為什麼要城鎮化?為什麼不直接解決農村的問題?我的思路是:當局投入的多少多少萬億,不要去建什麼“鐵、公、機”,而是一方面大力發展植樹造林,改善環境,讓我們的山更青、水更綠;另一方面,全面升級我們的農業,讓我們的農業科技升級,農產品安全升級、品質升級,讓農民的收入升級!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如果我們的環境好了、食品品質升級了、安全了,讓我們多花錢,願意嗎?當然願意!農民給我們帶來了更好的環境,更優質、更安全的農產品,他們的收入增加,應該嗎?當然應該!-------這不就拉動內需了嗎?這不就提高農民收入了嗎?為什麼一定要呼吸著污染的環境、吃著劣質的食品,去掙那些貶值的美元?------為什麼不能把我們的廣大農民打造成中產階層!
也許有人會用恩格爾係數、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等來駁斥我。見他媽鬼的恩格爾係數!難道我們用毒大米、毒牛奶塞滿肚子就叫解決了溫飽問題?說到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我們明顯還處於最低的生理需求層次,此時妄談實現自我需求、妄談精神生活,都是扯鬼!
談到這裡,還剩最後一個問題:農業升級了,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能否解決?農民收入增加了,農產品升級了,是不是能夠拉動內需?這其實是同一個問題,社會保障的問題!首先,我們一直致力於解決大多數人的就業問題,結果造成了大家有工作,大家沒飯吃!為什麼不能做到:一部分人工作,人人有飯吃!做好我們的失業保障、醫療保障、養老保障。--------這才是當局應該建設的基礎工作,而不是“鐵、公、機”!當局需要做到:每個人無論是否工作,都能夠衣食無憂、醫療有著,生活幸福-----只因你是中國人!當然,工作的人可以更富有,可以中產!如果是這樣,老百姓難道還不敢花錢嗎?何愁內需不能拉動!但是現在,即使你有錢,你敢花嗎?
總結一下我的觀點,當前解決中國經濟的策略:
1、 支持傳統製造業轉型,實現工業現代化
2、 停止濫建“鐵、公、機”。
3、 加大力度致力環境改善建設,重現“青山綠水”。
4、 重點解決農業升級、農產品升級,以此帶來農民收入升級,將大量農民變成中產階級。
5、 做好基礎工作:失業保障、醫療保障、養老保障。讓每一個中國人衣食無憂、醫療有著,生活幸福。
誠如是,則中華之振興,指日可待也!
痴人夢話,見笑了!
2009年3月29日 大連
《浦東機場怎么啦》
因為工作的關係,需要經常坐飛機到各地講課,每年要經歷100多次起降。機場成了我非常熟悉的地方,如果遇到轉機或飛機誤點,一下子就要在機場呆幾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和機場相處的時間長了,免不了產生感情。印象中的機場,總是忙忙碌碌,總是川流不息。
最近連續到了幾次上海,或是降在虹橋機場,或是降在浦東機場。原本之間沒有多大差別,到的次數多了,隱約間感覺到一些不妥,可究竟是什麼不妥,一直沒有察覺。直到上月又降了一次浦東機場,方才恍然大悟不妥之處------太冷清了!習慣了各大機場的排隊:辦登機牌排隊,安檢排隊,到處都是人。才醒悟過來自己感覺不對勁的地方,就是浦東機場太冷清。每一次辦登機牌都不需要排隊,安檢口也是空空的,安檢員也是百無聊賴地坐在那裡,眼巴巴地看著來了一個旅客,然後受寵若驚地替旅客安檢!和其他機場那些安檢員趾高氣揚、頤指氣使的形象完全不同!
浦東機場怎么回事?是自己太賤了?排隊慣了、受氣慣了,不用排隊、受到禮遇反而不習慣了?
浦東機場為什麼人這么少?上一次在浦東機場誤機,進了安檢後又等了幾個小時,發現裡面的人也很少,幾個小時內就沒有多少飛機起降。機場的利用率非常低!
我們曾經為上海擁有兩個國際機場而自豪,但現在看來上海有兩個國際機場顯然是浪費。浦東機場沒有多少航班!難道投入這么大,建了這樣一個豪華的機場只是為了一次世博會?
再聯想到現在為了拉動內需,各地紛紛大上“鐵(路)、公(路)、機(場)”項目,將來有多少項目會淪落到今天浦東機場的情況?
聽說有些季節性很強的旅遊區也在上機場項目,真不知將來機場建好了淡季怎么辦?同樣是投資拉動內需,為什麼不能把資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一些呢?
多上些高科技項目、多上些農業項目、多上些民生項目,同樣拉動內需,但人民會得實惠,子孫能受益,比上這些光花錢撐門面,沒有實際用處的項目好得多!
唉,浦東機場
精彩語錄
核心競爭力不僅僅可以建立在研發環節,它可以建立在企業的任何環節!
戰略是解決發展問題的,不是解決生存問題的。光找短板沒有任何意義,只有找到自己最強的一環,強化它,才能在目前形勢下轉危為機。
戰略=放棄!!!我們每作出一次選擇,其實就意味著我們放棄了除此選擇外的任何選擇!
成功領導者的三大氣質:簡單、樂觀、感性!

社會評論

學習《企業戰略》與《績效管理》之感言
賴偉民教授是我最崇拜的老師之一,當然,據我了解凡聽過賴偉民教授課程的學員都無一不稱讚的,他淵博的專業水平,互動性極強的授課模式,演講技巧,在國內都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可謂是數一數二的知名教授。
聽賴偉民教授的《企業戰略》課已經是三次了,我有一種想法,凡賴偉民教授講課,凡能儘量爭取時間的一定不放過,哈哈……,可謂是他的忠誠學員。每次聽課,企業戰略知識的領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收益菲淺,現在越聽越覺的賴偉民教授教學大綱、教學質量、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升華,有愛不釋手之感!!!
筆者認為:企業戰略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我(企業)是誰?做什麼?怎么做?目標是什麼?路在何方?這一切正是企業中的財務總監所要熟悉與掌握,並能充分運用。財務總監是企業價值管理的工程師,財務總監如何提升企業戰略能力,財務戰略如何配合企業戰略?是擺在我們每一個財務總監面前的重要課題,學習企業戰略,是站在戰略的高度來看待財務管理,“用管理思維看財務問題,用財務思維看管理問題”。
賴偉民教授根據《企業戰略》課程主題,靈活地引用了孫子、諸葛亮、毛澤東等偉大的戰略思想,全面論述了《戰略》在企業管理中地位及其重要性。
賴偉民教授為了使學員加深理解,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巧妙地運用了有針對性的小故事,從“兔龜賽跑新傳”到“兔龜賽跑新新新傳”,深入淺出,充分分析如何解決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困惑與疑難問題。從企業的生存理論到發展企業競爭優勢理論,全面透析了《戰略》在企業管理中的豐富內涵。
根據戰略規劃理論,採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了四種分析工具在企業戰略中的運用,如:Pestle巨觀環境分析)、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產業結構化動態模型,並指出分析工具的優缺點及其局限性。 根據波特競爭戰略理論,在企業管理中如何運用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集中化戰略及四個組合戰略的戰略決策
根據行業結構動態理論,運用“王老吉”的案例,把飲料行業看成三維“競爭空間”,行業結構動態多個維變化,漏洞產生了新的機會,用價值創新理念精闢地分析了企業定義和企業再定義過程的重要作用。
《績效管理》賴偉民教授採用同樣的手法,全面剖析了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的理論體系與互相關係,從“分粥的故事”、“花貓的故事”、“三隻老鼠偷油”、“囚徒困境”到“火車的故事”等故事,詳細闡述了績效目標、績效執行、績效評估、績效改善等績效管理理念
企業戰略》與《績效管理》在企業管理中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其戰略思想對強化財務管理具有指導性、實戰性,要想成為名副其實的財務總監,企業戰略是必修課。賴偉民教授課堂教學內容豐富,生動精彩,是不可多得的機會,請千萬不要錯過噢!!!
浙江學員鮑根生
金融危機下的機遇與戰略選擇
眼看金融危機就要演變為全球性經濟危機,我和周圍一幫做企業的朋友一樣,整天著急,但不知道如何是好。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資金一天 比一天緊張,不知道哪一天,天真的會塌下來。焦慮中感覺度日如年。2009年2月14、15日,在江陰聽了北京大學賴偉民教授主講的《企業戰略 管理》課程,非常精彩,受益匪淺,有豁然開朗之感,一掃連日來的陰霾。兩天課程結束了,自己企業的發展思路已經明朗,自己的未來也找 到了方向。感覺有必要把課程的一些創新性思想梳理一下。
“戰略”就是站在未來看現在。
下一步危機會如何演變?中小企業該如何應對?對此,首先需要明確這幾個問題:1.、這僅僅是一場金融危機嗎?2、中國能夠在這次危機 中獨善其身嗎?從全球範圍內多次經濟危機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我們能夠清醒認識到:經濟危機是周期性的,不可避免的;經濟危機是 市場經濟自我調節的一種機制;經濟危機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找到其規律,危機就是我們的機遇。那么,怎么把危機變為機遇呢?首先需要了 解市場經濟的周期性規律:生產過剩通貨膨脹百業蕭條→經濟危機→結構調整→經濟復甦→百業興旺→經濟繁榮。經濟危機是周期性的, 每次經濟危機都有很多企業倒下,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危機過後變得很好。它們之間的分別就在於後者認清了危機的規律,對未來將發生的事情 瞭然於胸,針對未來布局當前。賴偉民教授談到:“所謂戰略,就是站在未來看現在。面對不確定但可探索的未來,策劃今天我們應該怎么做 ”。
“戰略”是解決發展問題的,不是解決生存問題的。
關於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該如何打造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過去,提到“核心競爭力”,我想到的就是一定要研發比對手好得多的產品, 為此我的企業投入了大量研發費用,但最終得不償失。針對我提出的問題,賴教授說:“核心競爭力不僅僅可以建立在研發環節,它可以建立 在企業的任何環節”。那么針對特定企業,應該建立在哪個環節呢?可以運用價值鏈分析方法。 “找到自己最強的一環,強化它”。尋找建立 企業核心競爭力該建立在哪個環節,和企業的基礎管理不同,企業的基礎管理可以運用“木桶理論”,找短板。但尋找建立企業核心競爭力該 建立在哪個環節,正好相反,不能找短板,而應該找強項。賴教授談到:" 戰略是解決發展問題的,不是解決生存問題的,光找短板沒有任何 意義。只有找到自己最強的一環,強化它,才能在目前形勢下轉危為機。
“戰略 = 放棄”
過去總覺得戰略很神秘,戰略是大企業研究的問題,我們中小企業不需要考慮。突如其來的危機讓我們無所適從,不知如何下手。我們 不得不考慮方向問題、戰略問題。人的一生需要進行很多次選擇,企業的每一步也意味著需要選擇。研究戰略不僅僅適合我們經營企業,也適 合我們經營人生。每個人的人生同樣需要經營,同樣需要規劃。當我們經營人生、規劃人生時,同樣需要戰略。賴偉民教授認為:"我們每作出 一次選擇,其實就意味著我們放棄了除此選擇外的任何選擇!"。

服務企業

浪潮集團、中國振華集團紅蜻蜓集團中國步陽集團、貴航集團、中國晨龍集團、浙江英博雙鹿啤酒集團、浙江印刷集團、中國飛躍集團正泰集團、寧波衡山集團、杭州軸承集團、浙江明盛控股集團、溫州市廣播電視總台浙江神龍電器有限公司、杭州億貿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景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躍華電訊有限公司、溫州市建築工程公司浙江省電力公司湖北省電力公司、貴州省電力公司、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內蒙古有限公司、武漢交通發展集團、湖北三環氣門有限公司、武漢運盛集團、武漢國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陽光百貨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青島分公司、青島山元電子有限公司、梧州致中和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寶雞市立邦電子有限公司、上海中達建設集團、貴州商儲集團、貴州武岳集團、貴州成黔集團、貴州金元集團、德昌祥藥業、新疆奧立集團、寧波銀億集團、雲南省紡織品進出口公司、雲南省設計院昆明錦江大酒店昆明國際會展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