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10日發生於黔西南等地,由地下黨策反,譚本良將軍組織協調發起的,包含國民黨貴州省政權交接,包含國民黨貴州最後的主要軍事力量交接,貴州規模最大的一次國民黨軍政起義,標誌著貴州的解放。
基本介紹
- 名稱:貴州起義
- 地點:黔西南等地
- 時間:1949年12月10日
- 主要指揮官:余啟佑、劉鶴鳴、吳劍平、餘輝庭
1949年12月10日發生於黔西南等地,由地下黨策反,譚本良將軍組織協調發起的,包含國民黨貴州省政權交接,包含國民黨貴州最後的主要軍事力量交接,貴州規模最大的一次國民黨軍政起義,標誌著貴州的解放。
1949年12月10日發生於黔西南等地,由地下黨策反,譚本良將軍組織協調發起的,包含國民黨貴州省政權交接,包含國民黨貴州最後的主要軍事力量交接,貴州規模最大的一次國民黨...
1911年武昌起義和雲南獨立後,為了迎接革命高潮,自治學社首領張百麟加緊聯絡貴陽當地的會黨和新軍,伺機起義,奪取政權。自治學社一方面緊鑼密鼓的準備武裝起義;另...
貴州、湖廣各族人民大起義為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三月至天順五年(1461年)正月,貴州、湖廣以苗族、布衣族為主體的各族人民為反抗明朝政府繁重兵役和苛刻剝削而舉行...
清末鹹豐、同治年間苗民起義。貴州是苗民聚居地區。長期以來,清朝統治者對苗民剝削、壓迫非常嚴重。1855年(鹹豐五年)春,貴州東部台拱廳(今台江)苗民要求減免新加...
貴州號軍起義,清鹹豐、同治年間貴州白蓮教眾舉行的反清起義。鹹豐五年(1855年)後,貴州白蓮教眾紛紛起義反清。起義軍以不同顏色頭巾裹頭,號褂與旗幟也不同,分別...
鹹同貴州各族人民起義事件發生在清朝雍正四年,由於清廷在貴州改土歸流,加強直接統治;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後,又通過加重田賦、捐輸等方法加重剝削,致使矛盾激化而引發,共...
吳勉(1334~1385),男,侗族,元末明初五開洞(今貴州省黎平縣中潮鎮上黃村蘭洞寨)人,明朝官方篾稱“吳面兒”。...
楊元保起義,1854年貴州獨山人楊元保率布依族農民起義,聚眾至數千。2月,攻占都勻。貴州巡撫蔣遠調集清軍堵剿失敗。義軍乘勝圍攻獨山,清軍前後夾擊,義軍戰敗,轉入...
貴州新軍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後,貴州自治學社首領張百麟、黃澤霖等策動新軍、會黨在貴陽城外起義,於11月3日宣布貴州獨立,成立軍政府。後因劉顯世發動...
貴州土司馮天裕抗清起義,清順治十六年(1659),貴州土司馮天裕以貴州東北山區為根據地,號召民眾起義抗清。義軍先克湄潭,後攻甕安,牽制了清軍,給李定國以有利的支援...
起義指進步革命的公開武裝行動。一種含義是革命人民為反抗反動統治而舉行的武裝暴動;另一種含義是反動集團的部分武裝力量或個別軍人背叛所屬的集團、投奔革命隊伍。前...
農民起義是一個具有廣泛套用的術語,通常意味著失去土地的農民的起義,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中性地來說,這是專制朝廷和民間社會矛盾的反映,而不是所謂的農民階級...
都勻苗族起義,明中期少數民族起義之一。都勻(今屬貴州)苗族不堪土官壓迫,不斷掀起反抗。弘治五年(1492年)十月,在乜富架、長腳的領導下舉行起義。乜富架稱都順...
吳勉起義是明初洪武年間湘、桂、黔邊區的侗族人民,在吳勉的領導下,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武裝抵抗起義。起義共分為兩個時期,時間持續8年,從洪武十一年至十八年(...
號軍起義,清末貴州農民起義。又稱教軍,白蓮教支派燈花教組織的起義軍。各個教軍用不同顏色的包頭巾,號掛與旗幟的顏色也各不同。號軍主要活動地區是銅仁、思南、...
《回民起義》,書名。白壽彝主編。共分四冊。輯錄清代雲南、貴州、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回、撒拉、東鄉、維吾爾等族反清起義資料。該書資料豐富、全面...
貴州苗民黃柱漢起義,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貴州普安三江苗民黃柱漢聚眾起義,進攻庵章寨(今貴州普安境),雲貴總督貝和諾派兵鎮壓,起義失敗。 ...
唐貴起義編輯 鎖定 唐貴(又名丁貴,傈僳族)家的土地也被土司抽走典賣,他...調貴州官兵5 000名,加上四川省邊境防堵的官兵7000人,合計近3萬名,在華坪、...
鹹同起義,清代貴州苗族大起義。因發生在鹹豐五年至同治十二年(1855—1873)之間,史稱“鹹同起義”。參加起義苗民達百萬之眾,遍及貴州東、東南及中部150餘州縣,...
貴州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遠古人類化石和遠古文化遺存發現頗多。據現有資料介紹,中國南方主要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差不多都是在貴州境內發現的。早在24萬年前,貴州...
韋同烈起義,明中期少數民族起義之一。景泰元年(1450年),苗人韋同烈領導貴州興隆(今黃平)苗族民眾起義,韋同烈自稱苗王,率領起義軍進攻平越、清平等地。景泰二年明...
王囊仙起義,為清朝中葉貴州南籠青年王囊仙、韋朝元等於嘉慶二年(1797年2月1日)率領廣大布依族人民發動的布依族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反清起義,這次起義席捲貴州西...
劉顯世(1870-1927年),貴州興義人,字如周,亦作如舟,別號經碩。為劉官禮之子,劉顯潛堂弟,歷任貴州省長、川滇黔三省護國聯軍副總司令。劉顯世早年曾參加鎮壓...
古城武都,扼秦蜀咽喉,是歷朝歷代兵家必爭的隴上邊陲重鎮。1949年,國民黨集結殘部於此,妄圖負隅頑抗,拒解放軍進入西南。12月9日,隨著駐守武都的國民黨119軍起義,...
上司起義,清代後期布依族農民起義。因起義地點在貴州獨山州豐寧上長官司(簡稱“上司”),故名。清鹹豐四年(1854)初,布依族農民領袖楊元保之父因抗捐被捕入獄而死,...
李添保起義,明中期農民起義之一。麻城人李添保為反對官府勒索賦稅,逃避貴州。天順四年(1460年)領導苗、漢萬餘人起義。自稱唐太宗後代,稱王,建元武烈。明廷派總兵...
1488年韋朝威起義,指的是弘治年間(1488-1505年),韋朝威、覃萬賢起義。...... 1492年三月,官府調集湖廣貴州廣西三省官軍七千餘人,分四路進攻起義軍。副總兵馬...
林爽文事件,又稱林爽文起義,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灣遊民頭目林爽文發起的起義。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清台灣總兵柴大紀命知府孫景燧、副將赫生額等...
苗民叛亂,是中國康乾盛世時期的一次大規模的苗族人民起義運動。...... 前來鎮壓的清軍,清政府先後調動貴州、湖南等七省兵力,經過十一年,直到1806年才把苗民起義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