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同貴州各族人民起義

鹹同貴州各族人民起義事件發生在清朝雍正四年,由於清廷在貴州改土歸流,加強直接統治;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後,又通過加重田賦、捐輸等方法加重剝削,致使矛盾激化而引發,共有三十餘支起義軍在貴州崛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鹹同貴州各族人民起義
  • 時間:1851——1874
  • 地點:鹹同貴州
  • 結果:1872年起義失敗
  • 時間:清鹹豐同治
其中張秀眉為首的苗族起義軍,姜映芳為首的侗族起義軍,潘新簡為首的水族起義軍等規模最大,時間最長,他們配合作戰,曾攻下黔東南和黔南的一些城鎮,參加者達百餘萬人,堅持鬥爭達十八年之久。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後,清廷集結湘、川、滇、桂、黔五省兵力鎮壓。各路義軍堅持鬥爭。1868年(同治七年)清廷以精銳部隊圍剿黔東南苗、侗起義軍。起義軍曾獲兩次大捷。但因各路義軍先後失敗,陷於孤軍作戰地步。根據地失守。1872年起義失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