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阿妮

潘阿妮,女,苗族,出生於貴州省凱里市。清鹹豐年間,清廷無道,妮領導凱里市旁海鎮翁項苗寨的苗民起義,投入苗族英雄張秀眉的旗下,參與了激盪風雲的十八年“鹹同貴州各族人民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阿妮
  • 國籍:中國
  • 民族:苗族
  • 性別:女
個人簡介,主要事跡,相關故事,名稱由來,

個人簡介

性別:女
民族:苗族
俗稱:苗語:Wuk Nil Ghab Vangx Dliangb 音譯:巫妮噶海亮
籍貫:貴州省凱里市
活動時間:清鹹豐同治年間
主要事件:清鹹豐年間,清廷無道,妮領導凱里市旁海鎮翁項苗寨的苗民起義,投入苗族英雄張秀眉的旗下,參與了激盪風雲的十八年“鹹同貴州各族人民起義”。

主要事跡

潘阿妮,苗族女英雄,幼時孤苦,她的名字叫“妮”,巫,苗語裡是“wuk”,是老婆婆,老奶奶之意,是對女性的尊稱,“巫妮”妮老奶奶之意,妮犧牲時雖然年輕,但苗民出於尊敬,仍稱她為“巫妮”。黔東南苗族有父子連名制度,女子亦如此,至於她的姓,可能是潘,領導起義前,她居住在貴州省凱里市旁海鎮翁項苗寨的一個自然村,基博村的雲霧山之之上,解放前,其故居遺址仍存。
清鹹豐年間,內憂外患,清廷更加腐敗,官府欺壓百姓,欺壓苗民,對苗民橫徵暴斂,朝廷無道,官逼民反,鹹豐初年,苗疆災荒,無力繳納軍糧款,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台拱廳(今凱里市台江縣)苗民眾首領進城請願,遭到官府的毒打,關押,逼迫苗民用銀錢贖回,當年,苗民多方努力爭取無效,在苗族英雄張秀眉的領導下,起義領導人利用苗族議榔形式,又利用民間流傳的苗民“七十二年一大反,三十六年一小反”的秘密民謠宣傳,此時距離清乾嘉苗民起義恰逢70多年,群集激憤,張秀眉聯合眾人於台江掌梅尼村歃血盟誓起義。苗疆四面八方雲集回響,贏糧而影從,當此之時,翁項苗寨的“妮”帶領憤怒的苗民揭竿而起,投奔張秀眉,成為起義軍中的一個女將軍。經過多年奮戰,義軍相繼占領台拱、黃平、清江、清平等廳州縣。與侗族義軍合攻古州(今榕江)廳城。經過三年戰鬥,義軍控制貴州東南部苗族聚居的大部地區。使得整個苗疆迎來了十多年的和平,使得黔東南苗族地區得到了發展,保證了苗族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權利。
公元1864年,太平天國及各地起義先後被清政府鎮壓,清政府便集中兵力鎮壓張秀眉領導的苗族義軍。於1872年,義軍兵敗雷公山,張秀眉被俘,與長沙不屈就義,阿妮在凱里香爐山被俘,阿妮不愧為苗族的傑出人物,在敵人威逼利誘下英勇不屈,壯烈犧牲。鹹同十八年的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苗族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卻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相關故事

話說清朝時期的“苗疆十八年造反”,台江有個“張秀眉領袖,而翁項(位於現在凱里市旁海鎮,就在旁海鎮到凱里的必經之路邊)有位叫“巫妮”的巾幗英雄。“巫妮”是大家對她的尊稱,她苗名就叫“妮(Nil)”,家住在如今翁項的雲霧山上。時值朝廷開闢苗疆,官府在苗疆大量用兵,在各地要塞派駐“屯兵”。隨著遷入的漢人也越來越多,他們憑靠武力,占領河邊的平壩良田,把苗族人趕到山上去,苗族人的生活越來越苦,但迫於官府偏
圖1 翁項雲霧山圖1 翁項雲霧山
向漢人,苗族人敢怒而不敢言,民族矛盾傾向於嚴重。
阿妮家的先人也住在清水江的平壩上,由於漢人欺壓,官府和屯兵卻幫助漢人,不講道理,她家才不得不搬到翁項的高山之上。圖1 阿妮的故居所在處 據翁項村的老人講阿妮家的房子就在上面這個村子的山腰上,他小時候去瞻仰過阿妮故居的遺蹟,如圖1。
阿妮小時候後,隨大人去平壩趕集,每每就看見漢人地主、屯兵欺負苗家人,她回回想不通呀?這裡是我們苗家人世代居住的地方,我們苗家人這么多,為什麼這不多的漢族人就能欺負我們苗家人?阿妮想到這些就很氣憤。隨著阿妮慢慢長大,出落成一個漂亮大方的姑娘,這樣的姑娘,苗家人都要用銀飾來打扮的,可是阿妮家沒有錢呀,怎么樣才能得到銀飾呀?一個苗族姑娘,如果沒有銀飾作為嫁妝,那真是女孩的一生遺憾。阿妮卻沒有這么想,在和別人聊天時,就常常說苗家人那么多,為什麼就放棄了祖先生活的平壩,跑到高坡上來?在蘆笙會對歌中,她在和本族姐妹們唱道:
官家憑武力,Diel ghangf diuk hlieb lol,
奪我苗家田。Lek zaid Hmub bangf dab.
官府向客家,Ghab lail dus dol diel
苗家受欺壓。Raf bil dol zaid Hmub!
屯裡兵幾何?Naix Diel maix not xul?
苗家漢幾多?Yus Hmub maix not yab?
為何受欺負,Ait yid gos Diel dias?
為何受搶奪。Ait dus dot Diel lek?
到了惡嶺上,Zuk dax dol vangx das,
到了高坡上。Yangd leit xul bok ghangf.
田無蓄水空,Bax bil niangb eb dus,
地無平坦地。Jos diongl las ax zangx.
使我苗家漢,Ait bib dol bak yus,
餓飯又無錢;Seix yongt seix hxat seix.
使我苗家女,Zol bib dol ad Hmub,
不得銀裝穿!Ax maix nangl ud nix.
有一年春天,家裡實在沒下鍋的菜了,阿妮出去地里找蕨菜,到了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她發現了很多很好的蕨菜,當她正要摘蕨菜時,一株蕨菜突然開口:“妮呀,妮呀!你不要摘下我,如今漢人欺負苗人太久,等一些天我長大了,陪你去打那些惡漢人,打官家。”阿妮為之一振,心想:我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如今被蕨菜說出:莫非是天意,鬼神也對漢人發怒了!阿妮沒有摘下來,而是每天都來看,那株蕨菜卻一天一天在長大。終於有一天,小蕨菜長大了,已經和人的腦袋一樣大了,你猜出這蕨菜是乾什麼了吧?蕨菜開口:“妮,你現在把我摘了,這就是你的頭盔,從此後,官家的火藥槍再也打不到你了!!”阿妮流著淚說:“謝謝你了,我們對於漢人官家的仇恨已經很久了,可惜沒有機會,有了你這個好頭盔,我一定打多多的勝仗。那我以什麼為武器呢?”蕨菜說:“苗家人貧苦,只有鐮刀和簸箕這些農具,用鐮刀砍殺敵人,用簸箕擋住攻擊。去吧,孩子,苗家人一定會取得勝利的。”阿妮向蕨菜跪下,然後採摘了下蕨菜來。
回到村子,這個訊息傳開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相信,恰有一年輕人打鳥回來,提著鳥槍,阿妮拿著蕨菜叫他拿槍打,年輕人說打就打,等蕨菜放好,大家看定,“砰”的一槍過去,蕨菜果真安然無恙,大家這次信了。有人趁機說:“跟著巫妮打官家去,以前漢人有槍,我們害怕,現在咱們不怕了,去打漢人去,把我們的土地多回來。”一下子,翁項、旁海、米蒿、灣水等地苗民雲從回響。從此,苗家人團結起來,阿妮憑藉著她的那頭盔,躲過敵人的火藥槍,用“簸箕”擋住漢人的攻擊,手拿著鐮刀,殺那官軍,就如同割草一般。屯裡的官軍紛紛敗去,苗家被奪去的土地又被收了回來,土地分給了大家,原先住平壩的苗民又回到了故地,原先住高坡的苗民也分得了好土地。阿妮到隊伍是打到哪裡,哪裡的敵人就聞風喪膽。
不久,有人來報:台江那邊的張秀眉早已經就起義打官家了,如今隊伍很大,去投奔他吧!大家派人到台江那邊和張秀眉聯繫,準備去打凱里那邊到官軍。秀眉聽說翁項這邊的女將軍英勇善戰,非常高興,很快就答應了。這一年,苗疆各地首領聯合在一起,打出了一片天地。阿妮也看到張秀眉確實才能出眾,大家也很是佩服,眾人推舉張秀眉為首領,阿妮也成為了張秀眉的一個女將軍。阿妮和大家一起在苗疆南征北戰,終於迎來了十多年的和平時間,苗家人又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清庭把目標轉到苗疆,張秀眉在一次戰鬥中被捕,他大義凜然,拒不受降,終受“點天燈”(梟首,用頭顱當燈)之酷刑,壯烈犧牲。大家失去了首領,不得不退入深山中,然而不幸的是,阿妮的孩子不能及時退去,被敵人抓住,想以此誘捕阿妮。阿妮是一位將領,但她同時也是一個母親呀,最後她為不連累大家,悄悄離開眾人,一命換一命,兒子放了,但她卻被抓了。她的鐮刀、簸箕也被敵人拿住了。
敵人想盡辦法使她屈服,但阿妮始終一心不降,窮凶極惡的敵人官軍把她押解到凱里之北,想用火藥槍處死她。敵人知道她有“寶盔”,想奪取。當敵人拿下她頭盔時,卻真真實實是一株蕨菜。敵人很是吃驚,一群官軍拿著火藥槍,把阿妮圍在中間,眾槍齊發,正在這危急時刻,忽見阿妮飛了起來,奪回自己的武器——鐮刀、簸箕!敵人也窮追不捨。在下面打槍,敵人知道,阿妮回去,必然苗人有團結一起來打官軍沒,不肯放過。當阿妮來到現在的“Kad wub(凱里一地名)”時,堅持不住了,那個簸箕(苗語為wub)掉了下來。他由於沒有簸箕的防護,來到凱里時,鐮刀(苗語linx)又掉了下來,終於被敵軍圍困在香爐山,壯烈犧牲。在她些血染紅處,長出了血紅的蕨菜!訴說著苗家人的英雄的功績和悲壯!
雖然苗家人的起義失敗了,但朝廷也承認了苗疆屬於中國(當時朝廷認為苗人是化外之民,非國人也),禁止任意搶占苗人的土地,漢人只能住在屯裡,不能隨便搶占苗民的地產。“漢人苗人,都是國人,有漢人,有苗人,才成一個國家,允許漢人入苗疆,允許苗人出苗疆”(一個灣水鎮的老人跟我說的苗語裡面的史話)。
大家為了紀念自己的女英雄,把英雄掉了簸箕的地方稱為“Kad Wub”,把英雄掉了鐮刀的地方,叫做”Kad Linx”,也就是當今的凱里。阿妮被大家尊稱為“巫妮”(Wuk Nil)。
這個故事雖然有些浪漫主義色彩,但“巫妮”這個人是存在的,如今英雄的房子舊址還在翁項的雲霧山的" Ghab Vangx Dliangb"上,回家時下雨太大,我沒去。就在我的老家的後山上。雖然說傳說不能當作歷史真實,但這卻能反映歷史真實。由於苗族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文字,歷史只能靠口耳相傳,有時候浪漫的故事比歷史真實更好記一些,為了使苗家的女英雄故事永遠流傳下去,我認為這個浪漫的故事是最好的。“Kad Linx”、“Kad Wub”苗家人永遠記住自己的女英雄——巫妮(Wuk Nil)

名稱由來

如今在網上有人說“凱里”的意思是“犁田”或“開墾田地”的意思,感覺有點不可思議。苗語裡“犁田”是“kab lix”,與“凱里”這個音不相同嘛。在苗語的方言裡,有說“犁田“是“kaib lix”的,但凱里周圍都絕大多數苗族人都不這樣說,我想必定是有人把這個拿來,認為是可以“拿來主義”了!
而這樣的名字也沒多大意義,而苗都凱里周圍的苗民一直流傳這這個悲壯動人的故事,筆者認為“凱里”是紀念巫妮的而命名!這個故事應當流傳下去,讓大家記住先人們為追求自由而奮鬥的歷史,這“凱里”也有過一段不朽的往事!
註:在這這個故事裡,我們部避諱談及民族矛盾,因為那是當時的實情,筆者只是想告訴大家如今一個真實動人的苗疆故事,凱里市苗族占63%左右,舊的民族壓迫早就不存在,苗、漢、侗、水等各民族在這裡並肩奮鬥,為建設“文明凱里”而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